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战争。

中国解放军(1947年7月)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接连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主力,随后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随后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背景介绍 3 战争经过 4 战争后续 5 战争结果 6 兵力统计 7 解放时间 8 战争意义

      基本信息

      参战方: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

      伤亡情况:国民党军队伤亡起义400余万人 解放军军队伤亡152万人

      主要指挥官:毛泽东、林彪、粟裕等(共)

      结果:解放全国(除台澎金马)

      主要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参战方兵力:中国人民解放军 170万人以上

      地点:中国大陆

      时间:1946年6月至1955年2月

      名称:解放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

      背景介绍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日本败局已经注定。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所以苏联红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日本北方四岛和朝鲜半岛北部。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中共中央指挥河北、山东所属小股部队于8月下旬向关内进发,9月下旬才分别开始从晋冀鲁豫等地或陆路,或水路,或武装,或徒手,陆续动身赶往热、察和东北,先后抵达十几万人。

      抗战结束后中国国内局势抗战结束后中国国内局势

      蒋介石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其他国民党军队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虽然中共中央政治局派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首先提出谈判的程序、议案,双方并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由于抗战期间日军战线深入中国腹地,以敌后战争为主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处于身处或接近日占区的有利战略位置,而相当大部分国民革命军主力则或有因或巧合地位于远离日占区的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介石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

      由于中国国民党无意谈判,因此对毛泽东赴重庆事先未作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中共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中国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中国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 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部署下,调集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原日军占领区推进。但是,国民党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存在,无视中共领导下所建立地方政权的存在,因此遭到中共所属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其中规模较大的冲突有“上党战役”等。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然而,国民政府派出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占领区后,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奉命前来进行调停工作,虽曾达成国共双方共组政府的协议,但在国民政府主张召开非常片面的国民大会,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坚决反对的情况下,短暂的合作再度破裂。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中国国民党方面则认为该次事件为共军主动调动挑起,双方各执一词,但借此机会开战的意图却是两造皆然,美国遂中止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装备美式武器的国民党军队因此开始走向下坡路。

      1946年吴铁城公馆1946年吴铁城公馆

      1946年年底,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选举民国总统,中共及民盟等民主党派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1947年7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热烈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为从经济上支撑内战,国民政府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内战造成空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金融秩序濒临全面崩溃,新疆省政府发行的货币面额高达六十亿。共产党以要求民主为口号,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潮,以宣传争取民心,以大量地下党员(如刘斐、郭汝瑰、韩练成、熊向晖、张克侠、何基沣、廖运周等等)渗透夺取军事情报,并以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开始进行全面的战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前往重庆。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战争经过

      • 序幕(1945年9月—1946年6月)

      朱宣咸作品《战火》朱宣咸作品《战火》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山西上党、绥远、察哈尔等地,北上的国民党军队与当地或先到达的中共军队之间发生激战。10月,接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乘美国运输舰到达大连时被苏联军队拒绝登陆,后转到葫芦岛仍无法登陆只得转在秦皇岛登陆。后在进发至山海关时遭遇中共军队阻击。

      1946年1月初,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了1月停战令,以迎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月,国共达成整军方案,决定整编中共军队为国民党军队,但因政治摩擦最终未能进行 。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法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介石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激起中共报纸攻击。3月,随着苏联军队在东北撤退,国共重新开始在东北爆发军事冲突。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联红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联红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5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在第二次四平战役重创林彪部队,从辽北全线追击到松花江畔逼近哈尔滨。此时,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压迫下,国民政府6月6日下达了第二次停战令,蒋介石的这次停战被某些学者称为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的最大败笔。停战期间国共双方代表仍未就改组政府和江苏北部政权问题达成协议。

      1945年下半年国共双方主要冲突列表
      战斗名称时间起止爆发原因战争实况
      上党战役9.10-10.12阎锡山部队与中共军队在中共辖区上党争夺日本投降军军备阎锡山部队10个师被全歼,长治被中共攻占
      平汉战役10.24-11.2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北上接受日军投降,中共阻止其北进中共军合围国民党军队7个师,将其全歼
      平绥战役10.18-12.4傅作义部队在绥远接受日军投降,中共为打通华北东北交通中共军围攻归绥,包头两城一个半月,未能攻克最后撤退
      津浦战役10.15-12.14阻止国民党军队沿津浦路北上受降中共军队攻占山东大片地区,山东华中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山海关战役11.15开进东北之国民党军队在山海关途中遭遇中共阻击国民党军队突破中共阻击,穿越山海关,攻占锦州

      全面爆发

      •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解放军防御阶段形势解放军防御阶段形势

      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一时期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共产党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解放军挫败。

      共产党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其中国民革命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共产党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宣化店,解放军被迫开始全线撤退,试图将主力调往延安地区。史称“中原突围”。

      1946年5月,四平激战时的解放军炮兵1946年5月,四平激战时的解放军炮兵

      东北民主联军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稳住阵脚,并在夏季攻势中夺回东北战场的主动权。华北傅作义部在大同集宁战役与张家口战役中重创共军,取得优势地位。华东战场,共军在薛岳攻势下丢失两淮,但陈毅在宿北、鲁南、莱芜战役先后获胜,并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张灵甫师长阵亡。中原战场,刘伯承在定陶战役歼灭整三师,陈赓部则围歼了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师”的整一旅。西北战场,由于得到内线情报,中共主动从延安撤退。47年3月19日胡宗南率部攻占延安。随后中共连续取得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部队士气下降严重。

      同时转入山区的解放军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革命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

      解放军反攻阶段形势解放军反攻阶段形势

      国民政府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同时,山东的解放区遭到逾60万国民革命军的围攻。由于国民革命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1947年6月18日,胡琏整编11师占领中共山东指挥部所在地鲁中南麻镇。此时因刘邓军在鲁西进攻,国民党军队被迫自鲁中回援,粟裕乘机进攻南麻整11师,但其久攻未克,此时国民党军队再度调集大军围攻,粟部因多处军队遭遇范汉杰等指挥合围,伤亡巨大,撤至黄河以北惠民。国民党军队在8月占领黄河以南山东大部地区。10月初,国民党军队在烟台登陆,胶东地区沦陷。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此时,由于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由于在大别山地区遭到白崇禧围剿,中野最后被迫分批撤出大别山区。东北战场,林彪连续发动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队压缩在锦州、沈阳与长春,胜局已定。在华北,47年11月共军攻克石家庄,1948年5月中旬,晋南重镇临汾也被中共攻克。6-7月,华东野战军发动颇具争议的豫东战役。西北战场方面,彭德怀取得宜瓦战役的胜利,尽管在西府陇东战役失利,但此时胡宗南部已经捉襟见肘,延安被共军重新占领。

      •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

      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示意图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示意图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国军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国民党政府官员起义。新华社在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北平

      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攻占锦州同时在塔山和黑山阻击了侯镜如兵团和廖耀湘兵团,长春郑洞国部起义后林彪挥师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并顺势攻占沈阳,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伤亡6.9万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经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由刘伯承攻占宿县截断徐州退路一举改变形势,分别在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以伤亡13.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历时64天,华北杨成武部在新保安歼灭35军,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攻克天津并包围北平迫使傅作义接收改编。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被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外,全部获得解放。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即所谓“划江而治”),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拂晓5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九江东北)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接着各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先后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杭州、南昌等地。5月17日解放武汉三镇,5月27日攻占全国经济中心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7月上旬解放军向福建进军,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

      渡江战役后,各野战军立即按照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分别向中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进军。1949年4月解放军进军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赣西北、赣南广大地区。5月解放军进军西北,5月20日解放西安,8月解放兰州,9月解放西宁、宁夏。同月25、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及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至此解放了西北全境,国民党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渡江战役解放军渡过长江渡江战役解放军渡过长江

      1949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先后解放湖北.湖南。林彪部在衡宝战役挫败白崇禧,随后以优势兵力占领广西全境,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秀山、西阳、彭水等地,贺龙也率第一野战军翻越秦岭,乘胜追击,歼灭敌宋希濂兵团、促使罗广文,陈克非兵团起义。30日蒋介石匆忙逃往成都,当日重庆解放。

      1949年9月,带有制宪会议性质的由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月13日,解放军兵临广州,李宗仁只得飞往重庆。10月24日,解放军发动金门战役失败。11月16日,李宗仁胃病复发,出现十二指肠出血,遂于11月20日以治病为由转往香港。12月5日,与夫人郭德洁,两名儿子及随从又从香港飞美国纽约就医。

      1949年11月初,云南省主席卢汉和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云南通电起义,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迅速攻占邛崃和雅安,在成都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外逃的道路被全部封锁。

      大西南战役大西南战役

      此时蒋介石仍想死守成都,作为反攻 大陆的基地,而当时国民党手中的大城市也只有成都和宜宾了,宜宾是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中共地下党郭汝瑰时任第22兵团司令兼第72军军长,专门负责宜宾防务。

      1949年11月末,郭汝瑰主动找到解放军要求起义,12月11日长江重镇宜宾和平解放。而前一天,也就是12月10日,蒋介石仓惶逃离成都,前往台北。随后第二野战军进至大邑,新津。胡宗南也逃离成都,成都市区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开始谈判,12月30日,贺龙率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成都,1950年2月20日解放军进驻昆明,并相继解放四川、贵州、云南、西康等省。

      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中国大陆几乎全部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国民党仅能掌控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台湾、金门、马祖、乌丘、东引、海南岛、舟山群岛、一江山岛、大陈岛、万山群岛)及西南(云南、广西、四川)部分山区,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国民党政权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于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军开始集结东南沿海,预备进攻台湾。

      • 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12月—1955年2月)

      随着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战争的规模趋于中小型。略重大的战役只有西昌战役和昌都战役。

      西南地区部分,由于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西南方残余的军事力量很难再有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进入成都后,便继续一路追击这些已经无法大规模组织战斗的军队。1950年10月解放西康后解放军挺近西藏地方,围歼昌都地区的藏军主力,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基础。而西南的国民党93师无法跟大规模的解放军作战,一路往边界撤退,最后国民党93师退到泰缅边境的三不管地带(泰缅金三角),在当地形成一股特殊的势力。1954年,因缅甸政府向联合国提出抗议,国民党政府开始逐步将这批部队及眷属迁往台湾安置,而在泰国北部的部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愿离开,表示要从这里打回大陆去,最后因为协助泰国政府平定山区泰国共产党叛乱,获得泰国国籍,在泰国得以合法永久居留与生活。

      1950年4月16日,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1950年4月16日,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

      在东南沿海作战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以陆军为主,缺乏足够的海空军专业部队与武器装备,在训练上如登陆战等方面经验亦不足,由于解放军准备不充分,攻击金门战役遭严重失利。1949年攻打登步岛与金门岛相继失败后,一时之间不敢贸然作战,而国民党虽然在陆军战斗方面损失惨重,但在海空军整体仍优于共产党,甚至还能派遣空军对上海进行轰炸或突袭福建沿海岛屿。不过随着国民党部队主力集中驻守台湾,与台湾距离较远的沿海岛屿让解放军有了机会,1950年,解放军在先后解放海南岛(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与舟山群岛。后因朝鲜战争爆发,军事重心北移,因此在东南沿海的作战暂缓。而朝鲜战争期间,国民党曾多次尝试突击东南沿海岛屿,如南日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但皆以撤退告终。朝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在1954年对一江山岛发动作战并对金门炮击,不久解放军以优势兵力攻占了一江山岛,视一江山岛为屏障的大陈岛也不保,最后国民党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1955年2月,解放军取得大陈岛,至此双方的势力范围都再无变动。

      战争后续

      “解放台湾”与“反攻 大陆”

      国共双方隔着台湾海峡,均积极厉兵秣马,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出“解放台湾”的口号,台湾则高呼“反攻 大陆”、“光复神州”、“解救苦难同胞”,调停失败的美国则坐等内战结束。海峡大战一触即发,惟1950年的朝鲜战争爆发,原本预备解放台湾的解放军,调往朝鲜半岛进行抗美援朝作战,盘踞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则在麦克阿瑟的支持下积极备战反攻,陆战队编制扩张到世界第二大规模,预备于东南沿海登陆、或配合联合国民党军队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但基于国际局势与美国内部的政治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的兵权、改变对国民党政府的放弃态度,下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一方面阻止国民党政府反攻的企图,另一方面也保证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援助不再断绝,中国政府日后指控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国民党政府得以在台湾稳定维持,此后两岸的较劲除了军备竞赛以及数次军事冲突外,也展开了激烈的外交、经济上的攻防战。

      1955年后炮击金门

      金门炮战金门炮战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驻守金门国民党军队发动了榴弹炮突击,在四十四天内,向金门射击炮弹几近五十万发。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等中弹阵亡。9月11日,金门守军击毁厦门火车站。9月22日,美国所支持的八吋大口径巨炮由台湾海军运抵金门。海军与空军皆有交手。其后十年内,两岸海空军不断有零星交手的纪录,双方各有战损 ,但大体而言,仍是维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从1958年开始的对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的炮击,国共内战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正式宣布结束。

      台海危机

      至今两岸仍维持对峙形势。由于两岸双方并未针对国共内战签署过任何协定,因此就形势上两岸仍是军事对立状态,但两岸有偶尔军事合作的状况,例如南沙群岛两岸驻军即时常共同应付群岛周边事件,1974年中越西沙之战台湾海军默许解放军军舰通过,对抗当时仍是台湾盟友的南越海军。1996年台湾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中国大陆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洲际导弹试射,台湾方面亦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的状况下,让军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当时海空军均有不同、未经证实的接战消息传出,例如台湾海军曾出港于高雄外海进行扫雷、空军则有在海峡中线与中国大陆空军互开火控雷达锁定的传闻,这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告缓和,但中国大陆军机“不出海”的默契从此被打破,中国大陆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所谓“台海中线”,压缩了台湾空军的预警时间。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惟台湾方面没有正式回应。

      战争结果

      解放战争时期战役示意图解放战争时期战役示意图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政权撤退往台湾。相隔台湾海峡呈现对峙状态至今。

      兵力统计

      国民党:蒋介石、李宗仁、汤恩伯、顾祝同、刘峙、傅作义、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张灵甫、白崇禧、卫立煌、阎锡山、冯玉祥、陈诚、张治中、毛人凤、戴笠、陈立夫、陈果夫、廖耀湘、刘峙、郭汝瑰、黄百韬、邱清泉、黄维、李弥、宋希濂、孙元良、刘斐、刘汝明、李延年、马鸿逵、马步芳等

      共产党:大元帅:毛泽东(1955年授予军衔时他拒绝此军衔)

      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林彪、罗荣桓、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

      大将:粟裕、黄克诚、徐海东、陈赓、谭政、肖劲光、王树声、罗瑞卿、张云逸、许光达

      解放后非军职:周恩来、邓小平、任弼时、刘少奇、高岗、耿飚、李先念、彭真等等

      战功比较突出的上将:萧克、李达、李克农、王震、许世友、杨成武、韩先楚、萧华、刘亚楼、叶飞、杨得志、韦国清、乌兰夫、谢富治等等

      参战兵力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所辖陆军计有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非正规部队约74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部队、军事机关和院校约101万人,总兵力约为430万人。中共部队总数约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计有24个纵队及相当于纵队之师、11个旅及相当于旅之师),地方部队66万人。

      东北战场:国共争夺的主要战场。国军原打算派到东北8个军,一度去了7个,28万。其中有国军最精锐的远征军新一军、新六军,但后来又派了2个军,共9个军,超过原来计划一个军。共产党也派出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共产党原来还打算叶飞,杨勇,陈赓三个纵队去东北,但后来没有去成,最终去了11.6 万部队。因此,共产党实际比原计划少派了3个纵队到东北,而国军比原来多派了一个军到东北。国军与共军的兵力对比大约为3比1。

      中原战场:国共双方的主要战场之一,共军在解放战争开始大约有兵力30万,国民党中原集团虽然不断变化,但基本力量是白崇禧集团和蒋介石嫡系。早期是郑州绥靖公署(15个整编师)和武汉行营(8个师),但这些国军大部分并没有参战。他们主要是对付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分加入华北与徐向前斗,一部分曾经加入华东,中后期形成了白崇禧集团。由于这个战场大,敌人的机动力量少,杂牌多,部队战斗力不强,刘邓在早期占了一些便宜,但中期由于挺进大别山,国军从华东调集部队,集中33个旅对付刘邓,中野吃了大亏,力量消耗严重。由于二野三野一直避免与广西军作战,白崇禧集团的核心战斗力基本保存完好,靠刘邓的力量是不能战胜白崇禧集团的,中原白崇禧集团的覆灭最终主要是靠四野南下。

      华东战场:国共双方的主要战场之一,共军在解放战争开始大约有兵力32万,47年初山东苏北两军合并后解放军有60多万(野战军28万,地方军34万),是共军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初期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投入了大约20个整编师35万左右,重点进攻时国民党一度集中了24个整编师45万。但重点进攻持续时间只有大约3-4个月,只占解放战争1/10的时间。即使在这个阶段,华东解放军也是60万对45万(其中机动兵力28万对25万),以多打少。

      伤亡情况

      共产党

      在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负伤104万人,牺牲26万人,失踪19万人。

      平民

      据RJRUMMEL的《China'sBloodyCentury》一书提出45-49年双方造成的平民死亡为496万

      国民党

      关于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的确切总人数,由于统计角度和渠道不同,长期以来,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军事历史学家均有不同的统计数字和说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统计数据:

      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五零年六月战绩总结公报》发布的统计数字:解放军在整个人民解放战争中先后共消灭国民党正规军554.247万人,非正规军252.888万人,总计歼敌人数为807.135万人。

      二是新编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战史资料统计提供的数据:第一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51.9万人,消灭国民党各色武装土匪12.9万人,总计歼敌64.8万人;第二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部队230万人,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100万人,共计歼敌330万人;第三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正规军、地方保安部队、武装交警部队及土匪武装共计247万人;第四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88万人,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135万人,共计323万人;另外军委直属华北军区先后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非正规军及土匪武装101万人,以上我军总计歼敌1065.8万人。

      此外,国民党军向解放军投诚63万余人,起义和接受改编114万余人。

      装备对比

      国民党

      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坦克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坦克

      1946年7月,国民党军的装备大致为1/4美械、1/2日械、1/4“国造装备”(自己生产制造的装备),美械与半美械装备部队最少为22个军(整编师)64个师(旅),交警部队18个总队又4个教导总队;其中45个师(旅)与交警部队为全美械,以装备不是最好的整编第11师为例,装备长短枪11520支,其中冲锋枪等自动武器2370支;火炮四百四十门,其中最大口径的是美制105mm榴弹炮八门;火箭筒一百二十具;汽车三百六十辆。另外还组建了三个快速纵队,每个快速纵队下辖一个步兵旅、一个战车营、两个炮兵营、一个装甲搜索营、两个工兵营、两个汽车营,装备有坦克四十辆,重炮二十四门,汽车二百辆。大约只有不到1/10的杂牌军装备较差。空军有五个军区司令部,5个战斗机大队,2个中型轰炸机大队,1个B24大队,加上一个侦察机中队,有飞机约九百余架,装备有当时最先进的B-24、B-25轰炸机和P-51战斗机。海军有接受日伪舰艇288艘,美军转让的舰艇271艘。

      而战争爆发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国民党军仅在战场上就损失了全部武器装备的1/7以上。但一方面由于有较多的武器储备,另一方面又设法用各种方法购入与生产武器装备。因此、从1947年年初到1948年底,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与弹药的供应虽然吃紧,但尚可维持,大致上,可分为两种,1、弹药部分,供应充足,虽有短缺之现象,但原因不在生产与购买上,生产与购买的弹药除少数品种,如美式武器中的155重炮弹药外,其余如105榴弹炮,山野炮及轻武器的弹药是充足的,解放军光在沈阳一地就缴获了120万发炮弹,另外,国民党在武汉的第九补给区在1949年5月拥有的弹药储备可供60个师使用3年,此外,国民党军队还把一部分美械部队的步机枪改为国械,之所以如此,并非是美式武器的弹药供应无法保证,国械的弹药供应有保障,而是出于统一口径,简化后勤供应考虑,为此,国民党的各个兵工厂专门把日美式步机枪改为79口径,大约每个月可改造9000-10000支。而1947年末美国杜鲁门政府厌恶国民党蒋介石政权,断绝了大部分美援,国民党军弹药出现短缺。

      共产党

      1945年苏军占领东北时,抗联也随苏军直接进驻东北,几乎在同一时刻,毛泽东命令关内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冀热辽军区中共部队迅速奔赴东北进行接收。东北解放军大约获得了枪支30万,轻重机枪2万挺,掷弹筒1000个,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山炮、野炮约为1500门。而关内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抗日战争时缴获的日军武器。没有海空军,全军装备马步枪44.7万支,短枪4.4万支,冲锋枪2678支,轻机枪4.6万挺,重机枪1699挺,枪榴弹1428具,掷弹筒5050具,迫击炮1559门,步兵炮124门,山炮58门,坦克8辆。以装备最好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为例,装备长短枪13991支,其中冲锋枪等自动武器92支,火炮四十六门,其中最大口径是日制75mm山炮十二门。军工生产方面,各解放区共有兵工厂六十五家,月产步枪一千支,机枪十五挺,迫击炮两门,手榴弹二十七万枚,枪弹三十万发,翻造枪弹七十四万发,迫击炮弹四千七百发,地雷七千六百五十枚。

      解放军炮兵部队开赴前线解放军炮兵部队开赴前线

      1946年5月,苏军劝中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在中共的要求下,苏军开始向山东解放区提供日本遗留的武器。驻朝苏军也已开始经过南满辽东军区向山东的中共军队发送武器弹药。第一批运送去东北的,有重机枪83挺,轻机枪32挺,子弹43万发,炸药1万箱,还包括一批电气材料、广播电台、印刷材料和摄影机等。这批物资秘密经由安东通过海路运去山东烟台,送交陈毅部队。6月,驻朝苏军又进一步接连经过山东向华北中共部队发送了两批武器弹药,其中第三批就有步枪5000支,子弹300万发,高射机枪20挺,重机枪30挺,并有其他资材一批。7月15日到8月7日,又运送了12145支步枪,182挺重机枪,506挺轻机枪,167个掷弹筒,7门炮,11164把刺刀,1000余万发子弹,43588发炮弹,6700发掷弹筒弹,22万斤炸药,以及500箱填装炮弹的火药等武器弹药到山东。8月下旬还进一步运送了2000发山炮炮弹和50万发七九子弹,包括100多车皮的各种弹药。到9月,朝鲜北部所存日军各种子弹、炮弹、炸药和枪炮,2000多车皮(一车皮载重约40-50吨)的物资已全部运抵安东,数量之大,已非过去海船运量所能解决。1946年夏季,通过海路运向山东的武器共有2万支枪和2000万发子弹。毛泽东专电规定一半给山东区,35%给晋冀鲁豫区,其余转交晋绥区。全面内战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在向中央报告战况的电文中也说明,歼敌一个旅大约需消耗子弹20万发,主要是靠东北转运而来。

      解放军进入东北后,东北军区后勤部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部,主要负责从苏军手里接收沈阳地区大东区兵工总厂、文官屯坦克修理厂和孤家子火药厂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厂。后苏军又将这些工厂要了回去,但允许军工部拉走了30多部机器和200多吨物资。中共也先后将抚顺、本溪、延边等地的兵工厂、化学工厂数百台机器和上千吨各种原料运走。中共1946年6月向北满撤退时,仅各种军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多车皮。正是有了这些工业基础,中共后来才能在北满的军工生产基地生产战争所需的大量弹药。据统计,军工部后来在珲春建立起子弹厂、手榴弹厂等6个兵工厂,1946年9月一个月就生产子弹13万发,手榴弹35000个。与此同时,军工部在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军工厂。到1947年,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300万个、子弹2000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

      据统计,在1946年7月-1948年7月的两年时间中,解放军总共缴获步枪九十万余支,机枪六万四千余挺,迫击炮八千余门,步兵炮五千余门,山炮、榴弹炮、加农炮一千一百余门。此时,由于武器装备的大量缴获使解放军的装备得到极大改善,已与国民党军的水平相接近了,如东北野战军各纵队一个连有9挺轻机枪与9个掷弹筒,华东野战军的三纵八师有9门山炮和6门战防炮。

      解放时间

      重点城市解放时间表

      (按解放时间先后为序)

      城市时间
      哈尔滨1946.4.28
      石家庄1947.11.12
      济南1948.9.24
      长春1948.10.21
      郑州1948.10.22
      沈阳1948.11.2
      天津1949.1.15
      合肥1949.1.21
      北平(今北京)1949.1.31
      南京1949.4.23
      太原1949.4.24
      杭州1949.5.3
      武汉1949.5.16
      西安1949.5.20
      南昌1949.5.22
      上海1949.5.27
      长沙1949.8.4
      福州1949.8.17
      兰州1949.8.26
      西宁1949.9.5
      归绥(今呼和浩特)1949.9.19
      银川1949.9.23
      迪化(今乌鲁木齐)1949.9.25
      广州1949.10.14
      贵阳1949.11.14
      重庆1949.11.30
      南宁1949.12.4
      昆明1949.12.9
      成都1949.12.27
      海口1950.5.1
      拉萨1951.5.23

      战争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民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