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化瓷器
德化瓷器
德化瓷器是陶瓷烧造中的艺术珍品,作为福建省德化县所产的瓷器。
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产品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畅销国外。其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英国古陶瓷专家约翰·盖尔《中国白:瓷器中的神像》赞叹:“明朝德化何朝宗的瓷雕观音可与意大利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发展
3 工艺特色
4 艺术成就
5 建白瓷
6 青花瓷
7 羊脂玉瓷
8 其他相关
9 瓷器保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德化瓷器
分类:瓷器
产地:福建省德化县
历史发展
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省中部,以出产白瓷为主。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瓷土矿藏密布,质地优良,是中国瓷器的著名产地,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古代传统瓷艺中独树一帜。清代(公元1644~1911年)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当时烧制的瓷塑艺术品相继在上海、台湾、日本、英国的博览会上荣获四次金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化瓷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烧造的传统瓷器品种发展到390余种,现代题材的产品也日益增多。
工艺特色
万马奔腾
德化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此地所产的白瓷瓷质优良,洁白如玉,胎骨细密,透光度好,釉面晶莹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国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种类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德化瓷雕以佛像闻名,人物,动物等多种类型的白瓷雕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复兴德化瓷的重要力量。艺术成就
早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德化瓷器就已出口海外。香港正大国际艺术表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形势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德化瓷器在不断改进装饰技艺,增加花色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成为中国陶瓷出口的重要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白瓷
在宋元白瓷的基础上,明代德化的陶瓷工匠经过长期实践,大胆创新,烧制成功了独特风格的建白瓷器,其制作之精美,格调之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
胎釉结构
建白瓷标本,先后经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工研究所和山东省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进行了化学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见文物出版社1982年,胎釉内部结构突出特点是:氧化硅含量较高,胎71.80-74.24%,釉64.05-68.09%;氧化钾含量特别高,胎6.48-7.28%,釉6.45-6.61%;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铁含量很低,不超过4%。
从外部观察,建白瓷的胎骨,呈现细腻洁净的白色,往往带有颗粒珍珠般的闪光,俗称“糯米胎”,敲击时发出清脆叮咚的金属声。胎体致密,玻璃相较多,透光度特别良好,在日光或灯光照耀下可映见指影。釉水的质地坚韧莹润。素静淡雅,如脂似玉,给人以温柔的美感享受。仔细观察,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白微闪黄的乳白色,又称“猪油白”、“奶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一种是白隐现肉红色,称“孩儿红”、“肉里红”、“美人红”。前者比较普遍,后者则罕见,此两类釉色,均为德化窑独有,为一般瓷器所不能比拟。
雕塑成就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雕塑工艺最为兴旺的时期,民间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应用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各种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一代宗师何朝宗,德化后所村人,他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刻意求工,一丝不苟,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他的瓷塑成就主要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他雕塑如来观音,达摩等佛像人物,尤以观音作品称著,冠绝一时。何朝宗瓷塑观音特点是;体态丰盈,面庞俊美,神情慈祥静穆,衣纹深秀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乘,形神兼备,既保存着神秘奥妙的宗教色彩,又蕴含着美好、健康、幸福的意境。泉州市文管会收藏的一尊何朝宗塑渡海观音,通高六十四厘米,面庞呈椭圆形,额缀一珠;头发盘髻,贯一如意,披巾罩首,衣裙裹体。胸前微露,一串珠饰,胸前衣褶作打结状;双手藏在袖里,作左拱势。底露一足,踏立莲花水波之上,另一足为水波淹没,作渡海状。神态如生,真是: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
福建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千年观音,虽未知是何人所作,但其造型也很有特色。该器通高25.8厘米。分上下两段塑造。上部观音结跏跌坐于莲花之上,正身双手台掌作祈祷状,神情肃穆。另有十六手臂自背部上下展开,腕内各执火焰、灵芝、桃实等杂宝法器。下部为海水浪座,左右浮雕二龙,张口吐舌,昂首对峙,龙背各立神像,执笏朝奉。虽然层次复杂,但各部分比例协调,上下两段又以柱状承托隔开空间,处理得体。观音上身虽然集中了莲冠、飘带、披巾、缨珞、玉镯等众多装饰,但以简练的手法增添了华丽的形象,无繁琐之感,达到了造型艺术的整体统一。如此层次复杂,又以上下隔开,在烧成上难度是很高的。
明代工匠高超的瓷塑技艺,一直为后世风范。
器皿造型特征
雕塑人物而外,明代德化窑还生产陈设供器和日用器皿。
陈设供器是大宗产品,此类作品的造型主要是仿制商周青铜器和当时所流行的式样。形制大小不一,大者质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其特点是造型规整,结构合理,装饰不多,气氛庄重,以胎釉的质感取胜。工匠善于利用器形的体积感,器形的轮廓线,以及堆贴上去的兽头、铺首、蟠螭、夔龙等凸出部分富有弹性的弧线,把体积感中最强烈部分安排在显著的部位,甚至不作任何装饰,烘托出浑然一体的古色古香气氛。以习见的香炉供器为例,属于仿古类型的有印花饕餮纹双耳四足方鼎式炉、印花双螭耳三兽蹄足炉、贴花梅花纹双耳三足圆鼎式炉;属于明代典型式样的有:印花云雷纹高筒形罄式三足炉、竹节筒形三足炉、印花回形纹双螭耳宣德炉等。
日用器皿品种又可分为日用饮食器、盛贮器和文具,产量不大,但也很讲究艺术效果。如盘洗器,往往模拟荷花的叶子形状,制作时将不规则的弧形叶边缘自然卷起,叶脉由中心向边缘延伸,叶囱下凹,形成瓜棱状的底足,有时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或从叶面盘起或从底部外伸,形体上追求自然简朴的曲线美,加上原材料的单纯质地感光,愈发显示出别致的风韵。
装饰手法
白瓷观音
建白瓷的装饰应用了印花、堆贴、划花和透雕四种手法,因器而异,不落俗套。常见图案是松鹿、松鹤、八仙、螭龙、梅花、盆景和仿古的云雷纹、夔龙纹、饕餮纹等。其中堆贴技法最为普遍,对增强器物的立体视觉起到显著作用。如贴螭壶,圆筒状的壶身左右,一璃为銎,俯首向下翘尾作翻腾状,一螭为流,昂首张口,四足贴壶身作飞跃状,又一小螭居壶盖中央为纽,螭龙追逐嬉戏的生动情态与壶身结合成器,既实用又美观。划花技法的应用也很灵巧,除一般花卉图案外,在玩赏品上大多刻划细如蚊足的诗赋文句和印章嵌记,颇具特色,如在酒杯腹部刻“君拍手、我高歌,且进酒,莫辞岁”。“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待”;在香炉底部刻“周伯香彝”、“子孙永宝”等,反映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趣。透雕作品则比较少见,一般用于笔筒、熏炉、套杯、狮子、洞箫等,极见工巧,弥足珍贵,清初陆廷灿《南村随笔》云:“德化磁箫,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百枝中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其声凄朗,远出竹上,不意云梦柯亭之外,有此异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明德化窑瓷箫,式样的精美和质感的强烈,使人们不必考虑音响的效果而流连不已。历史地位
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柔雅静的釉色以及优美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使每一件建白瓷器都成为工艺美术史中的瑰宝。建白瓷自问世以来,一直获得了国内外的崇高评价,享有“中国白”的盛誉,尤其是雕塑造型人物,更具备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明代建白瓷器,称为“东方艺术的明珠”。建白瓷器的每一件作品,都被国内外爱好者收藏家视同珙璧,争相购买收藏。“建白瓷自宁波流入日本,日本富人,至不惜以万金争购之,足见其精美矣”(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大约十六世纪起,这个白瓷(指德化瓷器),偶然通过葡萄牙的东洋贸易船介绍到西欧以后,立刻得到全欧洲贵族阶层的欣赏和欢迎,并接受无限的定货。”(日上田惹辅:《支那陶器的时代的研究》。
青花瓷
德化青花瓷
德化窑发展到清代,建白瓷工艺失传,代之而起的是青花瓷和彩瓷的生产,而以青花瓷器为主流。青花瓷器具有清新明快的色调,丰富优美的装饰纹样、花纹有润泽和釉子保护不致伤脱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优良传统品种之一。青花瓷器的生产,发明于唐宋,元明清时代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花瓷业。
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德化窑在明代晚期已经开始青花瓷器的生产,入清以后,逐渐取代白瓷而占主要地位,瓷窑几乎遍布县境山乡,而以北部、中部最为集中。青花瓷器的生产,将德化县古代瓷业推向全面兴盛的发展阶段。
德化青花瓷器的兴衰,历经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朝。特别是康熙朝海禁开放以后,瓷器在民间贸易中数量倍蓰,同时又进口青花钴料,改变了单纯利用地产钴料的状况,使青花瓷器得到长足发展,嘉道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经济遭受破坏,青花瓷业走向衰落。
羊脂玉瓷
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德化早在唐朝时就开始为宫廷烧制羊脂玉瓷,并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德化烧制的羊脂玉瓷已在古老的烧制方法上得以创新,有了更加完美的工艺。秉承了古老技艺的传统又发扬了现代工艺的创新,造型独特,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完美。
羊脂玉瓷是兴盛于唐朝的一种瓷器,当时武则天认为一般的白瓷呈现贼光,是不祥的征兆,特名人于德化研制这种亚光的瓷器。瓷器造好后,人们发现这种亚光的瓷器不但美观,而且十分润,像极了和田的玉名
羊脂玉瓷。这种瓷器自古就是在德化烧制。所谓术业有专攻,景德镇釉上彩,醴陵擅长釉下彩,而德化就擅长这种亚光的瓷器和一些西洋的瓷
德化窑清代青花瓷器的胎釉特点
明末清初,德化瓷器,由于窑炉结构、配方原料和烧成气氛的变化,由乳白演变为淡青色的白釉,这种色调很类似当时景德镇的白釉,只是釉光比较景德镇白釉刺目,因而又有“填白”或“甜白”之称。胎骨的瓷土淘洗不如建白瓷精细,加上成份有所变化,呈色由“糯米胎”变成普通的白色或灰白色,质地非常坚实。
德化青花瓷器白釉质地和青花色调的特点,大体有如下的发展趋势;前期白釉质地洁白微泛淡淡的水青色,青花色调比较肥厚滋润,蓝中泛紫,色彩浓艳,浓重处求铁锈斑点;后期白釉质地白中发灰,青花色调稀薄光亮,蓝中泛灰,色彩淡雅,缩釉处往往呈现崩裂纹。
造型
德化青花瓷器品种,以日用饮食器皿数量最多,陈设供器次之。造型的特点主要从实用结构出发,采取当时流行的形式。器物无论尺寸大小,胎体都比较厚重,未见轻薄者,体现朴实稳重的特点,制作时广泛应用模制轮修。因而趋于规格化的倾向,适应产品多数量大的要求。
装饰
装饰图案,是最能反映青花瓷器特色的部分。德化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从表现社会活动的渔樵耕读到描写大自然风貌的山水木石,从充满神奇浪漫的色彩的祥龙瑞凤,到司空见惯的花果鱼鸟,都是陶瓷工匠们笔下涉及的题材。画面构图虽然受到景德镇官窑规范化的影响,但已经大大突破了那种繁琐的羁绊,没有官窑宫廷瓷器的富丽工臻的意味,笔法的朴实粗犷,构图的简洁舒展,充满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德化青花的山水人物,山水画面一般比较广阔,其间点缀屋舍,行船,飞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大多表现滨海风光。其中的山石既有“斧辟皴”的画法,山石都呈劈开的片状,继承南宋画院派的风格;也有“披麻皴”的画法,山石都呈上窄下宽的不规则圆状,模仿元代四五画派的手法。有的水画面,成功地应用了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深浅不同的层次色调,形成了色彩上不同的感受,把远山近水名胜佳镜的面貌,淋漓尽致的展现,艺术效果当然超过了一般的图案。
青花人物,一般用笔不同,往往踽踽独行,或临溪独钓,或抱琴长啸,或驱车前行,表现的大多是一种淡泊恬静的超然尘外的意境。“书生课读”图案是德化青花瓷器中很流行的题材之一。古虬老树之下,回形勾栏旁,一少年学子,席地临几而坐,面前书卷厚叠,案上香烟缭绕,寥寥数笔,勾画了一幅痴情憨态的书生寒窗苦读的情景。这类作品多见于“经藉既盛,学术斯昌”的乾嘉时代,反映了当时仕途经济文化生活的社会风情,即使在偏僻的德化山区也文风彬然。笔者曾在德化上涌乡一农民家中见到灯笼式青花瓶,上画书生临几课读于山树之下,底款书“乾隆肆拾壹年制”字样,结合乾嘉世学术风气,因此把这一类图案的德化窑青花瓷器的年代足在乾嘉时期,应当是无多大疑问的。
历史地位
以往读到德化瓷器,一概流称之曰“白建”,其实是偏面。就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来说,清代青花瓷器则大大超过建白瓷器。青花瓷器之在清代,不仅供应各地民间的日用需求,而且还供御朝廷宫府,甚至大量地运销南洋群岛以至东非海岸,这都是有出土实物可以为证明的(徐本章、叶文程等:《略谈德化窑的古外销瓷器》,《考古》,1979年第2期151页一152页;又见徐本章、叶文程;《再谈德化窑的古外销瓷器》,《古陶瓷研究》,1982第一辑97页)。瓷器的销售,改善美化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友好往来。因此德化青花瓷器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在陶瓷工艺史上也应占有地位。
其他相关
圣诞老人像
就在“南海一号”的考古探索紧锣密鼓地进行的同时,一场《当代德化瓷艺术作品展》2009年3月16日将在广州开幕。主办方表示,当年随南海一号沉入海底的瓷器中,德化瓷是大宗。在中国外销瓷的历史上,除了景德镇的青花、粉彩,广州的广彩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品种,德化瓷器也以“中国白”闻名欧洲。至于德化瓷和“南海一号”渊源来说,德化瓷是这艘宋代古船上主要的瓷器品种之一。之前在国内做过的一些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展览中,展出的瓷器大部分是产自德化窑,它们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完好无损。
德化瓷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外销瓷之一,因此在国外的收藏也格外丰富,比如被誉为当时第一制瓷高手,“天下共宝”的明代宗师何朝宗的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中的收藏便有200多件。欧洲商人提供欧洲家庭使用的银餐具和陶器式样大量订货,德化窑工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产品造型,烧制成带过滤的茶壶、带嘴的水罐、咖啡壶、啤酒杯等日用饮食器皿供应欧洲市场。同时表现欧洲人生活题材的雕塑作品如商人、家庭妇女、旅行者以及狮子、骆驼和神话里的怪兽等,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在这些十八世纪左右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圣诞老人的形象。
而何朝宗等中国大师的代表作品,也被欧洲的陶瓷艺术家不断仿制,出现了许多“欧洲版本”,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有趣见证。
瓷器保养
德化瓷器
1、 瓷器器体大的花瓶、罐等移放时,不能一只手提器物的脖子,而应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原来拼接起来的部分分离;在取放有双耳装饰的瓶、罐、尊等瓷器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2、 大盘、大碗等移动时应双手捧,或用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3、 取放人物瓷雕时,须当心人物的须发和手指等易损坏的纤细部分;同时在提放器物时,勿要单手拿人物的头部,而应一手拿住人物的头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4、 薄胎的器皿如醴陵釉下彩等,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5、 带座、带盖的陶瓷(器)取放时不能连盖带座一窝端,而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遇到多人鉴别欣赏时,要一个一个来,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的传着,以防失手打碎。
6、 瓷器上出现灰尘、污渍时,要用软布轻轻擦拭,且不可用硬度过高的布或其他物品强行去污,免得划伤瓷器的釉面。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