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山石
寿山石
寿山石(Shoushan Stone)是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产品特点
3 产地环境
4 历史渊源
5 生产情况
6 产品荣誉
7 地理标志
8 历史文化
基本信息
中文名:寿山石
品质特点: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界分明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第108号公告
产地名称: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时间:2010年09月30日
产品特点
寿山石
寿山石是指产自DB35_T 419—2012第3章规定的区域内,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TiO2、K2O、Na2O,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族矿物(包括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叶蜡石或伊利石的天然多晶质宝玉石,具有色彩多样,硬度较小,质地细腻及可雕性强等特性。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寿山石原石普遍体量都不大,田坑石达到30克就称成材,达到250克为大材,500克以上就是超级材,堪称王中之王。
种类
寿山田黄冻石
寿山山坑类善伯矿脉月尾紫
田黄冻石是寿山田黄石中的珍品,田黄冻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桃花冻石
桃花冻石形状如同片片桃花瓣浮沉在清澈溪水之中,故名桃花冻石,桃花冻石又叫“桃花水”,或者“浪滚桃花。它质微透明,色多白、黄,中带细密的红点,深浅大小不一,疏密有致,聚散有情,浓淡掩映,点点分明,光彩夺目,娇艳欲流,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视之,似动非动,如花飘静水。
芙蓉冻石
芙蓉冻石凝结脂润、细腻纯净,按照冻石质地主要有:白芙蓉石、黄芙蓉石、五彩芙蓉石、红芙蓉石、青芙蓉石、绿芙蓉石、竹头窝芙蓉石、瓷白芙蓉等,产地主要是将军洞、上洞、天面洞、半山芙蓉石等。
荔枝冻石
荔枝冻石的石性凝结,透明度强,晶莹透澈,红、黄、白、黑等各色俱有,艳丽无比,肌里有粗萝卜丝纹,有些原石还有黄色皮。荔枝冻石分为老性荔枝、新性荔枝冻石、红荔枝、黄荔枝、红黄荔枝、纯白荔枝。
牛角冻石
牛角冻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因色泽似牛角而得名。牛角冻石质地通灵,肌理隐存水流纹,纹色浓淡交错,黑中带赭,色如黑牛角,肌理隐含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纹,其中以羊脂冻最好。
鱼脑冻石
鱼脑冻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鱼脑冻石 石质温润莹洁,半透明,肌理隐含棉花纹,产量稀少,十分难得,是水坑中的珍品。《后观石录》称其为“半脂”,因状如煮熟的鱼脑而得名鱼脑冻石。
天蓝冻石
天蓝冻石,颜色蔚蓝带白或黄,肌理有黑点和棉花纹,如云霞朵朵。
环冻石
掘性杜陵石
环冻石是因为寿山石上有单环、双环乃至多环相连,布满石面。以环纹清晰、圆圈色灰白或深灰,经油浸渍后或变淡或反增浓是好的环冻石。水晶冻石
水晶冻石是因为这种寿山石透明度好,没有浑浊感,如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所以因此得名。
大红袍鸡血冻石
大红袍鸡血冻石的红色有鲜红、大红、淡红、暗红、深红等,一般以鲜艳的红色为上品,冻石质地细腻、油润、微透明至半透明为佳品。大红袍鸡血石红色越多,冻石价格越高,但是冻石的地子也非常关键,是决定冻石整体效果的因素之一。
鳝草冻石
鳝草冻产于坑头洞,质地清灵,色蟹青中略带微黄,肌理含细点,类似鳝鱼之背脊。或色灰白,呈半透明体,内现条条粗纹,状如水底飘荡的草叶,或寥寥数片,或满石密布。鳝草冻石石质凝腻,净洁如玉,色光而通灵,是寿山石冻石精品品种。
豹皮冻
豹皮冻是因为寿山石肌理里有隐隐约约的豹纹而得名,豹皮冻很少见。
颜色
寿山冻石颜色有多种,白色、乳白色、灰白色、红色、粉色,天蓝色,五颜六色的。寿山冻石红如鸡血,粉如桃花。
保养
保养非常好的精品寿山朱砂红高山
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容易变,石色也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依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鉴别
简介
黄巢冻
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100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尽管当今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鉴别经验,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外形
包括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凡坑头各洞出产的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
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有规律可循。
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总结
寿山石雕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点,还要看作品的创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后做综合评价,判断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资性收藏,要对当下、远期收益做出判断。
综合评价具有八品之一的就可以收藏了,如能兼具多品,更是世间宝物。这八品是:美品(美不胜收);奇品(奇妙无比);妙品(妙不可言);绝品(不可多得);神品(出神入化);稀品(难以见到);怪品(怪异多味);极品(完美无瑕)。
产地环境
寿山石
福州寿山石矿区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常年温暖湿润,露水雨量充沛。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寿山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寿山村由群山所环抱,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百里连亘”、“万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有“石帝”之称的田黄正是出产于寿山溪自身及周边。
历史渊源
寿山石
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从而形成寿山石雕刻艺术从萌芽到发展到鼎盛的一脉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史,寿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在梁克家的《三山志》中写道,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宋代的寿山石雕艺术已经达到可以供玩赏的水平了。于是便有了“收藏”的历史。但大多数为宫廷及达官贵人所收藏。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并因此有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寿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因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于唐光启三年(887年)的寿山村“寿山广应院”被焚于火。火后在“广应院”的故址留有许多寿山石,以后被称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游寿山寺》诗写:“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断珉”指被“广应院”僧人收藏过的“寿山石”。资料记载,明末,曹学铨发现并开始收藏田黄石,至清代,“寿山石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于是在收藏寿山石雕品的同时,也掀起收藏寿山石原石的热潮。并且,在那时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就有“易金十倍”的价值。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的几任皇帝都对寿山石钟爱有加,寿山石因此成为宫廷御用品,以寿山石作为篆刻材料的风气尤为盛行。据史料记载,雍正时寿山石已纳入官府征税范围,寿山石雕刻因材施艺,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出现了印章、文房用具、人物、动物及金玉镶嵌等类别。最喜欢用寿山石制作印章的非乾隆帝莫属,乾隆帝拥有的田黄石印章近千枚,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大名鼎鼎的《田黄三链章》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一枚,该印是在一块田黄石上刻制,并由两根链条连接起来的三颗印章,技艺高超,堪称国之瑰宝。
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寿山石雕刻艺术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杨璇和周彬。杨璇,是明末清初最为杰出的寿山石雕刻巨匠,以善制钮雕及人物圆雕而闻名,有鬼斧神工之美誉,雕刻题材广泛,诸如观音、罗汉、动物形印钮皆为其所擅长。与杨璇同时期的周彬,擅长人物雕刻,尤精于印钮制作,为清初制钮第一高手,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所制人物及印钮。
民国时期,印章收藏之风极盛,专门收藏印章的藏家辈出,以寿山石刻印风行一时。寿山石章洁净如玉、柔而易刻,备受书画家、篆刻家的赏识,如吴昌硕、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都对寿山石钟爱有加。
这一时期,福建出现了多位声名显赫的寿山石雕刻大师。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门派”代表人物郭懋介和“西门派”高手林清卿。郭懋介以雕刻薄意而著称,擅刻人物圆雕及浮雕,兼工篆刻、书画,作品题材广泛,技法上得师法而有新意,文学艺术底蕴深厚,融诗书画篆于一炉。林清卿师从寿山石雕高手陈可应,开创薄意雕刻,其作以画法行之,以印章文玩用具为主,自出新意,成为誉满榕城的薄意雕法大师,被称为“西门清”。
生产情况
寿山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寿山石行业逐渐恢复生产,也开始出现顺应时代需求的作品,传统工艺得以创新,出现了新的面貌。90年代之后,具有学院背景的年轻艺术家逐渐成为寿山石雕创作的主力,这些艺术家既有艺术学院的功底,又吸收了传统工艺,创作出很多不同于前代的作品。1999年8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寿山石名列榜首。
2000年2月19日,在第二届国石评选中,福州寿山石获得石类第一名,被誉为“石中之王”。
2001年10月17日,在中国宝玉石协会在第三次“国石”研讨会上,寿山石成为了“国石”第一候选石。
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的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2005年北京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顺德藏家的一块田黄石拍出了6500多万元的高价,平均每克田黄石价格达到了数万元。
2006年10月份在香港举办的一场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块重量200多克的明代田黄石雕瑞狮纸镇以4167.92万元拍卖,创下了寿山石雕拍卖世界纪录,每克超过了20万元。另外一方田黄石雕狮钮方章,成交价也达到了297.648万元。
2010年北京嘉德“翦淞阁文玩清供”专场中,杨玉璇田黄冻达摩面壁像以1568万元成交刷新国内寿山石拍卖成交纪录。
产品荣誉
寿山石
1979年,寿山石雕作品《蔡文姬》荣获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1984年,寿山石雕作品《迦诺尊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90年,寿山石雕刻作品作品 《有鱼乐》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1986年,寿山石雕作品《三个和尚》获中国艺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希望奖”一等奖。
1990年,寿山石雕《独钓寒江雪》荣获国家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2000年,寿山石雕作品作品 《新装》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1年,寿山石雕作品作品《三贤》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1年,寿山石雕作品《立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2年,寿山石雕作品《羲之爱鹅》获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02年,寿山石雕作品作品 《雅集图》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金奖”。
2003年,寿山石雕作品《天尊》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4年,寿山石雕作品 《佛山盛典》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
2007年,作品《三羊开泰》荣获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地理标志
寿山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连江县小沧畲族乡、蓼沿乡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技术要求
一、开采
主要为赋存在白垩纪火山碎屑岩中的火山热液矿床。开采时要注意围岩蚀变、矿脉走向及其几何形态的变化,做好矿体预测。遇到矿体时,除与周边围岩紧密相连的大块原石可在围岩中采取微量炸药爆裂方式分离原石外,其余情况下均应采用手工作业方式取石。作业前应查看原石产出情况,找准合适的切入点,避免损伤原石。
二、养护
石料的养护以“保持润泽,切忌高温”为原则,应浸泡在水中或覆沙土和稻草,以保持湿度。开料时采用水锯,谨防燥裂。经去除杂质制成原坯石料。
三、管理
寿山石资源实行有计划保护性开采,实行采矿许可证制度。开采的寿山石应进行鉴定、拍照、登记、备案,由寿山石保护管理机构出具产地证明,建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
四、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色彩斑斓,硬度较小,可雕性强。按其颜色、质地、结构的不同分为田黄石类、高山石类、芙蓉石类和汶洋石类四大类。
(1)田黄石类:呈卵状,颜色以黄色为主,微透明至半透明,具有石皮、红筋格和萝卜丝纹三大特征。主要品种有黄田石、红田石、黑田石、白田石等。
(2)高山石类:颜色为白、红、黄、黑等,微透明至透明。主要品种有高山石、坑头石、荔枝洞石、都成坑石、善伯洞石等。
寿山石
(3)芙蓉石类:颜色为黄、红、白,紫、绿等,不透明至半透明,蜡状光泽强。主要品种有芙蓉石、半山石、绿若通石等。(4)汶洋石类:颜色为黄、白、粉红色等,不透明至半透明。主要品种有汶洋石、连江黄石和山仔濑石等。
2. 理化指标:寿山石是由层状含水铝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的多晶质宝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TiO2、K2O、Na2O等。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族矿物(包括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叶蜡石或伊利石等。主要理化指标列表如下:
类别 | 主要矿物组成 | 折射率 | 密度(g/cm3) | 摩氏硬度 |
田黄石类 | 地开石 | 1.55—1.57 | 2.5—2.8 | 2.3—3.0 |
高山石类 | 地开石 | 1.55—1.57 | 2.5—2.7 | 2.3—3.0 |
芙蓉石类 | 叶蜡石 | 1.53—1.60 | 2.8—2.9 | 2.2—2.8 |
汶洋石类 | 伊利石 | 1.54—1.61 | 2.7—2.8 | 2.4—3.1 |
3. 质量等级:
项目 | 等级 | ||
特级品 | 一级品 | 二级品 | |
质地 | 纯净 | 较纯净 | 含少量杂质 |
颜色 | 色泽艳丽 | 色泽较艳丽 | 色泽较暗淡 |
透明度 | 半透明至透明 | 微透明至半透明 | 不透明 |
光泽 | 强 | 较强 | 弱 |
4.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历史文化
元明以降,寿山石的“身份”开始“两极分化”,这种“分化”在清朝表现得最为充分:或贵为天子身边的宠物,或贱比民间的粗杂之物。宋元明以来,偶有极个别材质较精的“幸运儿”巧遇青睐,被精雕细琢,摆进文豪权贵的案几之上,一时身价百倍。除此以外,绝大多数石雕仍然逃不开“贫贱”的地位。
在寿山石艺术的文化坐标上,有一个特殊的“盲区”:就是“书面文化”的严重“缺血”。被称为寿山石文化的第一部专著的出现晚在清朝,高兆的《观石录》,全文2700字。书中对寿山石进行了“山坑”、“水坑”的简单分类,对140余枚寿山石作了描述和评价,分神、妙、逸三品,并言及石雕名人潘子和、谢奕、杨玉璇等人的艺术技巧,总结了他们雕刻寿山石“相石”、“解石”及磨光的经验。其实,《观石录》只是一本薄薄的寿山石的“文化品玩”杂感,难称“理论”。
寿山石石谱
稍后,毛奇龄著《后观石录》,全文也只有3600多字,对49枚寿山石作“品玩”式的记录。文中较有历史意义的是对寿山石分类上首次提出“山、水、田”三坑之说,至今仍普遍被人们接受。“前后观石录”被后世誉为“双璧”。乾隆年间,藏石家郑杰编写《寿山石谱》,一反高、毛“因相命名,随色取号”的定名法,提出以产地命名石种的观点,被后人普遍采纳。
所谓文化,狭义地讲,就是文人对事物文化的介入。“前后观石录”的面世,标志着文人从文字上对寿山石艺术的真正介入,但“两录”充其量只是带有欣赏性质的文化随笔而已,真正较为完整、全面且理论性较强的寿山石专著应该是龚纶对寿山石的名品、产地、征故和雕冶作系统的评价的《寿山石谱》,全文一万余字。
而后,还有张宗果的《寿山石考》、陈子奋的《寿山石印石小志》、潘主兰的《寿山石刻史话》、方宗王圭的《寿山石志》及《寿山石全书》、陈石的《寿山石雕艺术》、施宝霖的《印钮艺术》、陈石和王植伦合著的《寿山石文化》等。这,大约就是几千年历史中有关寿山石雕艺少得可怜的一点“专著”文字的“代表作”了。此外,还有一点历代名人吟咏寿山石的诗句、散文等文学作品。与卷帙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相比,数量上少得可怜。
石农们的寿山石“文化”是几个全世界“通用”的“传说”,诸如女娲补天、凤凰下蛋之类,既可用在铁马冰河的北方,又可用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只要故事的地点改换一下就行。艺人们的“理论文化”通常是“一相抵九工”之类的“经验谈”,往往只是“口头文化”,需帮闲的墨客整理成文,才能得以留传。真正占踞文坛的文人雅士常“惜墨如金”,不屑为这“下里巴人”“浪费”笔墨。
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沉陷于烽火战乱的严重侵扰之中,诸业俱废,民不聊生。寿山石雕行业也难于幸免。解放后,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百废俱兴,寿山石雕艺人的身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从卑微的社会底层一下子变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寿山石雕艺人们自发组织了雕刻组,不久,东、西两大门派又屏弃宗派之见,联合成立了合作社,并发展为后来有数百人的工艺石雕厂,结束了长期以来寿山石雕刻界“各自为战”的“单干”局面。
新老艺人们一起创作、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大大地拓宽了创作的路子及思想的境界。揉诸派于一堂,结合薄意、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他美术的长处,扩大了题材内容的领域,技艺与素养都大有长进,形成一种技艺上的知识回环。政府选送艺人到美术院校深造,艺人们在美院中接受艺术熏陶,艺术境界得到提升。数十年来,每日刻苦练就的“基本功”,和许多零碎的“经验”与靠长期的实践得来的潜在的艺术观有了理论高度的涵盖,使寿山石雕艺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寿山石“实践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实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文字文化”“缺血”的“贫瘠”局面仍然一时难于改观,文化是需要时间长久的“温养”的。
名石传说
在长达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女娲遗石在人间”
相传在混沌初开之时,女娲氏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中,见到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竞打动了这位仙女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间。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畔一带良田沙滩中堆积,经后期自然条件改造,由于堆积环境的差异,有的变成了金灿灿、黄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积的牛角冻、水晶冻、玛瑙冻及环冻;而更多的彩石则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寿山石品种,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狮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宝石,这就成了“天遗瑰宝留闽中”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为什么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凤凰彩卵留人间”
相传,在天帝御前凤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区寿山,在寿山秀丽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云端,在寿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顶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灵芝果,在寿山溪的清泉沐浴戏水,嗣后,更枕着高山的山峰酣然而睡。当她一觉醒来的时候,百鸟正朝她歌唱,此时山花也为她怒放,而自己身上的羽毛也变得更鲜艳,更加溢彩流露,体态愈加雍容华贵,令她对寿山生起来了思恋之情。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离愁无限,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秀丽无比的山间阔地繁衍生息,后来凤凰女神留下彩卵变成了晶莹璀璨、五颜六色的寿山石。
“仙人遗棋子陈长寿捡石发大财”
寿山石
传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作“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这么高的棋艺。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就这一盘棋子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子,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捡起来,一颗颗棋子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下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也捡不完。陈长寿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一担柴火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上山捡石头。每天天色将暗,石头差不多也将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出许多的石头。
陈长寿捡了石头后挑到福州,果然卖了许多的钱。自此陈长寿发大财,出了名。以后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称“寿山”。那些小石头也称为“寿山石”。
“蜂蜜化石”
传说清康熙时,寿山石农,犁田世世兼养蜂,采花酿蜜自何代,金浆玉髓相交融,深埋土内久成骨。亦如琥珀结自千年松,即是瑰丽的寿山石里由蜜蜂躯身和蜂蜜长年深埋地下而化成的。
“高僧求石”
最开门的寿山田黄图片
传说在南宋时有一位高僧(有的说是皇帝),在寿山山岗上设“台”奠天、念经,十分诚恳,精诚所至,连续几天几夜,长久不眠,感动上帝,即天降彩石、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这就是寿山石,故传说寿山石是上天赐于人间的瑰宝。“乾隆一梦”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醒后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脆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都要在供案的中央供上一块田黄以祈求上苍赐于自己多福高寿、王土广袤。
“田黄治病”
相传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衰鸿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风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为了躲避灾荒逃到了福州寿山。他饥寒交迫,又偏偏碰到大雨,走投无路后躲进了一个寿山石农采掘寿山石的山洞。这场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在山洞里睡了几天,幸好没有饿死,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原先满身的疥疮,突然不治而愈。原来他睡在田黄石的石粉上面,是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后来,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还专门派太监来开采田黄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