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铺头街道

东铺头街道东铺头街道

东铺头街道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市政府、区政府驻辖区内。辖区面积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万人,下辖14个社区居委会,54个党支部,党员972人。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基本概况 3 历史沿革 4 经济发展 5 平安建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东铺头街道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

      人 口:5.9万

      下辖地区:12个社区、1个行政村

      面 积:3.9平方千米

      基本概况

      办事处驻瑞京路人民新村22幢。延安北路、胜利西路贯穿全境。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山红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咸通经幢、宋塔口奄经幢、明嘉济庙碑。1997年,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5.9万,辖东铺头、宝珠园、新华西、北桥、北塔、嘉禾、县后、南台、西街、湖内、建筑、芝山、水仙花13个居委会。街道紧紧围绕“海西建设、漳州先行、芗城走前列”的实践载体,着眼于“求进破满、求活破僵、求实破难”的要求,组织参学对象从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进行深入讨论,并形成了五点共识。还围绕固循守旧、求稳怕乱和安于现状等落后思想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破除思想保守观念,牢固树立不进是退、小进也是退的观念。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要有开放的胸怀,竞争的意识,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勇于破解难题,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奋勇争先,争创一流,不断开创街道发展新局面。

      历史沿革

      东铺头街道位于市区西面,取原地名东铺头。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为东北隅、西北隅辖15街1巷。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为东北隅、西隅,辖5图。民国24年(1935年)属龙溪县第一区,民国28年属文元区,民国36年为崇安镇。1949年11月属城关一区,1951年属漳州市一区。1955年2月15日,建置东铺头办事处,作为漳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60年5月改称东铺头街道人民公社,1963年7月复称东铺头街道办事处,1968年11月成立东铺头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7月恢复东铺头街道办事处,1985年7月市改区,为芗城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95年,东铺头街道东邻巷口街道,南接西桥街道,东北连南坑街道,西北与芝山镇毗邻,总面积3.9平方公里,辖13个居民委员会,15934户,人口58851人。办事处驻南昌路97号。东铺头街道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有唐代咸通经幢、宋代塔口庵经幢、明代嘉济庙碑、仰文楼、芝山红楼、中国工农红军进漳纪念碑,还有安徽会馆、湖南会馆、广东会馆、惠安会馆、莆仙会馆、兴隆馆、福州(三山)会馆、浙江会馆遗址。

      经济发展

      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围绕招商工作,进一步破除各自为战的招商方式,树立集聚效应的招商理念。利用街道地处中心城区的优势,致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依托向荣大厦、华联商厦、中旅商厦等楼盘,引进企业总部进驻;依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行业,积极引办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新型行业;抓住香江新城、瑞京路片区旧城改造的契机,提早介入,科学论证,合理制定商业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高级写字楼、引入大型商场和星级酒店,为促进辖区三产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优势项目,突出在引进产业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上下功夫,带动相关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群”的集聚效应,力争在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占地面积少、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上有所突破;坦诚相待四方客商,争取更多客商到芗城投资兴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街道经济持续良性发展。

      平安建设

      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围绕维稳工作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破除麻痹大意思想,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平安理念。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着力依靠“六支队伍”和“三种力量”,发挥“平安家园”志愿者的模范作用,构筑群防群治的防控网络,大力打击“六合彩”等非法赌博活动;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治理摩托车、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检举揭发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等违法犯罪行为;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消除事故发生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还要突出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帮助企业主动转变观念,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挖掘现有企业内部潜力,推动企业发展。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