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镇

城门镇城门镇

城门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部, 地处闽江、马江、乌龙江冲积平原,三面环江,北望鼓山,南朝五虎山,东观三江之流纳入东海,西与盖山镇接壤,西南与螺洲镇为邻,是省会福州市的南大门、福州新区的主战场。

城门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古代有过许多名人墨客,更有世间罕有的“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从近代到现代,有民国海军上将陈绍宽、生物学家林传光博士、数学家陈景润院士、物理化学家梁敬魁院士、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梁守磐院士等杰出人物。

2017年,城门镇行政区域面积5400公顷,常住人口102653人。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经济发展 4 基础设施 5 历史名人 6 社会事业

      基本信息

      中文名:城门镇

      行政区类别:镇

      下辖地区:城门村,黄山村,胪雷村等25个村

      地理位置: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

      人口:102653人(2017年)

      著名景点:林浦泰山宮【宋帝行宫】

      火车站:福州火车南站

      外文名:Chenmen Town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电话区号:0591

      面积:5400公顷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闽A

      历史沿革

      唐末,闽王王审知曾在此驻军,以木栅栏为营而得名柴门,后谐音转今名城门。

      民国时期称四维乡,隶属林森(闽侯)县白湖区。

      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置侯官县,武德八年废侯官县入闽县。城门地区和盖山地区分别属闽县温泉乡和高盖乡。
      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再分闽县置侯官县,
      元和三年(808年)并闽县入侯官县,长乐、侯官县两县划归福唐县(今福清市)管辖,城门地区属福唐县。
      元和五年(810年),从 福唐县划出侯官县,复长乐、侯官两县,元和五年,复析侯官县置闽县。
      咸通二年(861年)此时闽县、侯官县实为闽侯县之前身。
      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称闽王,闽国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城门地区仍属闽县。
      闽国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卒,子延翰立,称威武军留后,城门地区属闽县。
      闽国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称闽王,十二月被王审知养子延禀所杀,延翰弟延钧继,寻封闽王。城门地区属闽县。
      闽国龙启元年(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元龙启,隶属不变。)改闽县为长乐县,侯官县为闽兴县。闽国永和 元年(935年),长乐、闽兴复名闽县、侯官县。闽国永隆二年(941年),闽县再改称长乐县,次年又复原名,此时两县皆隶于长乐府。
      闽国永隆元年(939年),王审知少子延羲杀继鹏自立,改元永隆,翌年称大闽皇。隶属不变。
      闽国天德三年(945年),延政以福州为东都,改国号为闽。八月王氏亡,复名福州。隶属不变。
      吴越国文德十八年(947年),福州为吴越国占领,闽县属吴越福州威武军。
      吴越国文德二十一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新武军,闽县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开始 ,宋代 至明代的 城门地区属闽县开化西乡和安仁乡,盖山地区 属闽县高盖南乡和安仁乡、怀安县移风乡。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闽县属之。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

      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称帝福州,改福州府为天兴府,顺治三年复原名,闽县、侯官县隶属之。清代城门地区属于闽县 , 盖山地区 分别 属闽县和侯官县。

      民国元年(1912年)
      5月5日,闽县、侯官县裁撤归并,改称闽侯府,原两县一切事务均归闽侯府接收管理。
      闽侯府印信于5月12日起用,福州府印信同日作废。
      闽县、侯官县印信重新启用,
      民国2年
      3月,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 城门地区和盖山地区同属于 闽侯县 。隶属东路道。 民国3年,东路道改称闽海道,闽侯县为其辖县。

      民国14年废道建省,闽侯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2月11日,“福建事变”(简称“闽变”)后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4个省、2个特别市,闽侯县归闽海省管辖。
      民国23年,“闽变”后,福建设行政督察区,闽侯县属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管辖。

      民国 30年 ,福州沦陷 ,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驻地迁 福安县。
      民国23年(1934)9月,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将闽侯县的高详、光俗、至德、钦仁、绍惠、江左6里地域划到长乐县,故城门镇和长乐区隔闽江相望。

      民国33年10月10日,闽侯县改名林森县,隶属关系不变,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驻地 迁 永泰县。

      民国36年4月,林森县和连江、长乐、福清、永泰、闽清、罗源、平潭县改直属福建省。

      民国38年8月17日,林森县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4月,林森县复名闽侯县,隶闽侯专区。
      1956年3月,闽侯专区裁撤, 闽侯县直属福建省。1958年称城门人民公社,

      1959年8月8日,闽侯专区恢复,闽侯县又归其管辖。
      经国务院批准,1970年2月17日闽侯专区专区驻地移驻莆田,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 同年6月,改称莆田地区,管辖闽侯、福清、永泰、长乐、闽清、连江、平潭县。 闽侯县改隶莆田专区和莆田地区。 1971年7月,从莆田地区 闽侯县划城门公社(今天城门镇和螺洲镇、盖山镇、仓山镇等 )实际 到福州朝阳区(后来的仓山区,原郊区1970年2月初撤销,1975年恢复)。 1973年7月23日至今,闽侯县从莆田地区实际改隶福州。 “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东方红公社, 1971年划归福州市朝阳区(今仓山区),1975年划到福州郊区管辖, 1984年称城门乡,1992年改为镇。辖城门、敖峰、胪雷、龙江、浚边、青富、洋坑、湖际、下洋、梁厝、谢坑、安头、樟岚、狮山、濂江、绍岐、福濂、潘墩、连坂、黄山、胪厦22个村、64个自然村。1994年有1.4万户、6.8万人。

      经济发展

      城门镇地处闽江、乌龙江交汇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经济发达。1980年前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有丰富的种水稻经验。农副产品以“一红三白”(即柑桔、茉莉花、蘑菇、牛奶)闻名。改革开放以来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菜篮子”工程,1994年有菜地156.2公顷,水果514.5公顷,茉莉花地205.9公顷,水稻273.4公顷。年上市蔬菜15612吨,水果6750吨,生猪3.5万头,鲜牛奶5010吨,蛋品1500吨,水产品1158吨,家禽45万只。现有镇办企业33家,村办企业567家,联户和个体办企业3900多家。产业有花茶、阀门、鞋帽、服装、眼镜、印刷、建筑、建材、船舶、石材、运输等11大类。其中茉莉花茶为名特产品,有茶厂257家,年加工花茶1万担,远销全国各地。龙江村的眼镜、湖际村的阀门、潘墩村的运输业等已成片集中发展。商业网点遍布全镇,有18个供销社网点、16个农村市场、300多家个体商贩,年销售额1160万元。

      原莆田地区交通局车队的城门车队(位于城门乡排下村)并入1984年10月成立的莆田市运输公司,组成莆田、城门两个车队,全公司1987年现有职工102人,其中干部14人、管理人员18人、驾驶员50人, 修理工13人,售票员7人。其中,城门车队有货车18辆、车场一个,修理车间及油库各一座,货运业务以莆田盐场至福州二化厂的盐运为主。 莆田车队以客运为主,有客车16辆,翻斗车5辆,主要路线有汕头至温州, 晋江县、石狮至温州、福州往来泉州, 和莆田市的短途客运。 1987年全公司行驶里程336.7万公里,年客运量 2 8万人次,年货运量3.71万吨, 年产值209万元,年创利润26.2万元,固定资产175万元。

      城门镇于1984年跨入福建省首批亿元乡镇行列,1990年在中国乡镇企业10大100强评选中名列全国产值最高的100个乡镇之一,1993年被福建省乡镇企业局授予“十强镇”称号,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三资”企业产值4.4亿元,出口交货总值4.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719元,达到福建省定的小康镇标准。

      基础设施

      福峡路贯穿境内6.9公里,镇东南端乌龙江大桥通向闽侯县、长乐区、福清市、莆田、泉州等。该镇距义序机场3公里(早已取消民用),距福州长乐机场30公里,水路6哩达马尾港码头和马尾开发区。已建成9.2公里的环镇公路和80公里的乡村主干道。1992年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放投资区,1994年城门投资区已引进外资项目5个,已投产2个,正在建设3个,总投资1600万美元和1286万人民币。另8项已签约协议,其中外资5家,内资3家,总投资分别1700万美元和1.2亿人民币。已建成电讯大楼万门程控电话及邮电大楼,已装机近5000门,可直拨全国和国际长途。有福州市在镇内建的22万伏南郊变电站和5万千瓦柴油机发电站已投入供电。日产40万吨自来水厂前期工程已开动。

      历史名人

      城门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古代有过许多名人墨客,唐代的名僧谢师备,今仓山区境内第一个进士邵楚苌,宋代右丞相郑涓(湖际村),

      明代兵部尚书林瀚(林浦村)一家的“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清代榜眼林枝春,民国时期海军上将陈绍宽(胪雷村),陆军部次长上将林之夏(城门村)等20多名高级将领及教育学家陈可忠(胪雷村)。当代有著名数学家、科学院院士陈景润(胪雷村),著名火箭设计师、科学院院士梁守盘(梁厝村),前航天部长林宗棠(城门村),生物学家林传光博士(城门村)、物理化学家梁敬魁院士等。著名古迹、文物有梁厝村唐代龙瑞寺千佛陶塔(1972年移鼓山涌泉寺)及唐代的大殿基座石雕,

      林浦村的宋代末代皇帝赵昰曾驻跸过的林浦泰山宫,御道街,宋井,文天祥庙,狮头山摩崖题刻、造像及林浦村、胪雷村、连坂村宋代石桥,明代林浦村的尚书里、进士坊等。

      社会事业

      镇内林浦村的濂江书院建于宋代。民国时期境内村庄普遍办有私塾。1994年有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0所完全小学,37所幼儿园(班),在校学生12379人。有1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8家卡拉OK歌舞厅、3家录像放映厅、30多家电子游戏室、2个农民公园、1个民办度假村、7家民办图书室、1家镇办有线电视网、5家村办有线电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