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政县

松政县松政县

松政县,位于福建省北部,由松溪县和政和县合并而来,历经几度合并,现已撤销。民国23年(1934)8月,黄立贵率红军五十八团进驻政和东平,与当地中共党组织汇合,建立以凤池为中心的建(瓯)松(溪)政(和)苏区。

1960年2月1日,政和、松溪两县合并为松政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原松溪县城关。1962年8月1日,恢复两县建制。1970年7月,第二次合并为松政县。1975年3月15日,再次拆分,恢复二县建制。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民国时期 3 建国后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松政县

      所属地区:福建

      政府驻地:松溪城关

      车牌代码:闽H

      外文名:Songzheng

      下辖地区:松溪、政和

      方言:闽北 建瓯话

      民国时期

      中共政和支部扩建为中共建松政中心区委,继而扩建为建松政县委。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土地法,开展土地革命。11月初,国民党军五十六师刘和鼎部会合各县民团0.40万多人,攻占建松政苏区。12月初,红军五十八团收复建松政苏区。

      民国24年1935

      1月,杨则仕率100余人随红军五十八团到崇安闽北苏区,被编入闽北红军正规部队。

      3月下旬,刘英、粟裕领导的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政和境内开展革命活动。

      3月,杨则仕在崇安大安保卫苏区战斗中被捕,于9月间在建瓯县城朝天门外英勇就义,时年26岁。

      5月,洪水成灾,浴龙河由下巷门口改道山边。

      中共政屏中心区委改建为政屏中心县委。政屏苏维埃政府同时建立。

      7月,芦沟桥事变,政和城关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宣传抗日救亡,全县掀起第二次抵制日货运动。

      8月,闽东红军寿(宁)政(和)庆(元)独立营在新康口建立。同时,在新康口建立寿政庆中心县委,范振辉任书记。

      政和县举行全县小学生运动会。

      11月30日,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政和县支会成立。

      12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建松政中心县委派陈贵芳为代表,在东平区公所同国民党当局谈判。

      冬,杨源连续降大雪22天,大片森林毛竹被毁。

      年底,建松政游击队改为“闽浙边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

      是年,国民党军旅长许文英在政和县围剿游击队。

      民国县政府奉命成立国民抗敌自卫团。

      民国27年1938

      1月,建松政游击队370多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北上抗日。政屏游击队90多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二营六连,40多人编入六团一营六连,北上抗日。

      年初,厦门战地工作队到政和各地演出以抗日为题材的话剧、歌剧近两个月。政和中小学教师配合演出。

      4月,中共政和中心区委改为中共政和县委,陈贵芳任书记。

      国民党顽固派乘红军主力北上抗日之机,摧残政屏苏区。同时,大刀会头子林乃导率“林营”袭击寿政庆中心县委驻地,制造“新康口事件”。范振辉等大批同志牺牲,寿(宁)政(和)庆(元)中心县委遭破坏。

      10月,建松政中心县委改为建松政特委,游火明任书记。

      民国30年1941

      2月,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军事“围攻”建松政地区,建松政党组织和游击队蒙受重大损失。

      4月,民国县政府行文禁止妇女缠足。

      10月,政和县接收松溪县遂应场乡(今铁山乡锦屏村)。

      建国后

      2月1日,政和、松溪两县合并为松政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原松溪县城关。

      4月,全县开展新“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10月,松政县机关精减机构,原有28个科局压缩为23个,干部下放劳动178人,企事业单位及城镇居民压缩11291人到农村第一线。

      12月,松政县人委成立接待山东移民办公室,安置山东移民0.28万人。

      年底,松政县委根据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成立退赔办公室,对全县三级平调重新算帐退赔。

      是年,由于“大跃进”期间盲目建立厂矿,松政县招收农村劳动力共0.43万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经济困难,许多厂矿不得不下马或压缩编制,动员0.34万名职工回乡务农。

      1961年

      3月,福建省劳改局在政和创办东平劳改农场。

      5月10日至12日,松政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开始对1958年以来一些“左”的做法进行纠正。

      8月,松政县撤消大公社,恢复区级建制。区以下设小公社,公社下设大队、生产队。实行“三级核算、队(生产小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9月8日至25日,松政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李子贤代表县委对前三年的全县工作中主要错误和经验教训作总结报告,指出违背农业基础方针,抽调劳力过多;大刮共产风,大炼钢铁,吃饭不要钱;在农业上乱指挥,搞移丛并丘;粮食统购过头,放卫星;抛荒土地1万亩等错误,及时进行纠正。

      1962年

      3月1日至5日,松政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8月1日,松政县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

      1970年

      2月11日,全县生产队长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召开,布置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运动。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全县有0.20万余人被批斗,造成一批冤假错案,后在1979年落实政策中分别给予甄别处理。

      7月,政和县与松溪县第二次合并为松政县。松政县革委会建立党的核心小组。

      城关星溪大桥扩建为石拱大桥。

      12月,县中队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移交公安局管辖。

      1971年

      1月2日至24日,全县党员干部会议召开,传达学习毛泽东主席《我的一点意见》,批判陈伯达,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整风。

      2月17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松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松溪城关召开。县委组织机构恢复。

      1972年

      2月4日至8日,松政县举办三级干部学习班,传达《粉碎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组织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开展批判林彪叛党叛国的反革命罪行。

      8月20日,政和地区部分群众结集到松政县城关,要求松政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

      1973年

      3月,原松政县武装部长、政委、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孟传忠因犯杀人罪被处决。

      4月16日,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松政县革命委员会政和办事处。

      6月1日,派驻公检法三家的军事管制小组撤消。

      6月13日,松政县高等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成立,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十六字招生方针,从工人、农民中选拔生员。当年全县推荐工农兵学员中,上大学的30名、中专的45名。

      7月,镇前公社郢地大队一带发生雹灾,雹大如碗。

      是年,镇前公社试种苹果成功。1978年,镇前、澄源、外屯三个公社共种苹果26万株,种植面积0.53万亩。

      12月,“三支两军”接待站撤销。

      1974年

      2月23日,中共松政县“批林批孔”办公室成立,全县掀起“批林批孔”运动。

      5月3日至7月3日,县直机关开展“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学习运动。此后,全县开展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种植的小宗杂粮和经济作物等被错误地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

      1975年

      3月15日,松政县再次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