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漳州漳州

漳州,别名水仙花之乡,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是福建省地级市。截至2021年,全市现辖四区七县、五个开发区,漳州全市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为506.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6.58亿元。中国“田园都市“和”生态之城”,也是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辖区地势由北西向东南倾斜,地貌依次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冲海积平原,有福建省最大的漳州平原。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漳州平原是全省第一大平原,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农业产品颇多,水果有47种、蔬菜有35种、花卉有1200多个品种、其他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种、各种鱼、虾、贝、藻等400多种;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178亿立方千米,优势、特色矿产有:天然石英砂、花岗岩、华安玉、银、金、铜及铅锌等金属矿、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

截至2022年,教育方面,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普通高中76所,普通初中132所,普通小学821所;科技方面,拥有15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3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医疗卫生方面,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84个。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列入秦中央版图,属闽中郡;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将军请建漳州获准,始设漳州州治,后又改称漳州郡、漳州府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85年改为漳州市。漳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历代名人辈出:明代《东西洋考》作者陆燮、清初“闽海才子”黄道周,近现代文化名人林语堂等。布袋木偶戏、芗剧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自然资源 4 文化 5 文化 6 交通 7 社会 8 旅游 9 著名人物 10 荣誉

      基本信息

      中文名:漳州

      外文名:Zhangzhou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国家/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2市辖区、1县级市、8县、5开发区

      电话区号:0596

      著名景点:东山岛、南靖土楼、云水谣、火山公园、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

      机场:漳州东山机场(筹)

      火车站:漳州站、漳州东站、角美站、漳浦站、云霄站、诏安站、南靖站

      市树:樟树

      市花:水仙花

      行政区划代码:350600

      坐标:东经117°-118°、北纬23.8°-25°

      民间信仰:开漳圣王、保生大帝、关帝等

      市长:魏东

      人口数量:506.8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

      面积:12607平方公里

      别名:水仙花之乡、海滨邹鲁、芗城、中国女排娘家

      地区生产总值:5706.58亿元(2022年)

      人均生产总值:112578元(2022年)

      政府驻地:漳州市胜利西路118号

      邮政编码:363000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闽南语漳州话-闽台片、少数客家语及潮州话

      车牌代码:闽E

      城市精神:爱拼敢赢

      荣誉记录:中国地级小康城市100强排名第85名

      赐建:武则天

      市委书记:王进足

      荣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上榜2020-2021年十大心仪之城(2021年)、位列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68位

      建制沿革

      漳州龙文区新貌漳州龙文区新貌

      漳州年平均温度21℃。1985年最高日气温36.3℃,最低-4.7℃。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7701.5℃。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年平均风力二级。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自然资源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漳州江滨“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漳州江滨

      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拥有万亩“荔枝海”、万亩香蕉园、万亩水仙花基地。盛产“五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红梅、腊梅;“十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枇杷、杨梅、桃、番石榴;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海珍品。水仙花、片仔癀牌片仔癀和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漳州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水产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和温泉资源。

      植物

      漳州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综述

      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7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1.5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859.95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275.13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1:49.7:40.2调整为10.0:50.1:39.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578元,增长6.9%。

      2022年,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52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2万人,城镇困难群体再就业0.35万人。全年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2307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8374人,取证率82.4%。全年办理劳动能力鉴定3252件,办理工伤认定案件4716件。

      2022年,全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分行业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1%,衣着类价格下降2.2%,居住类价格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类下降0.5%,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4.1%,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1%。

      2022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4.62万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0.0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74.87万户。

      第一产业

      漳州漳州

      202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6.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总产量42.01万吨,增长0.6%;油料产量3.26万吨,下降1.3%;糖料产量3.51万吨,下降4.6%;茶叶产量6.79万吨,增长8.8%;园林水果产量414.84万吨,增长8.1%;蔬菜产量256.62万吨,增长3.5%;食用菌产量45.99万吨,增长4.1%。

      漳州台商区漳州台商区

      2022年,木材产量246.3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2%。年末活立木(森林)总蓄积量5322.85万立方米。

      2022年,肉类总产量42.20万吨,比上年增长5.0%。禽蛋产量8.65万吨,增长12.2%。牛奶产量2.48万吨,增长17.2%。年末生猪存栏146.95万头,增长2.0%;生猪出栏240.78万头,增长6.8%。

      2022年,水产品总产量210.48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2.98万吨,增长6.3%。近海捕捞31.79万吨,增长0.03%;海水养殖145.71万吨,增长0.8%;淡水捕捞1.42万吨,增长1.0%;淡水养殖31.56万吨,增长6.5%。

      2022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34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890亩。

      发展历史

      唐代建州之初,刺史陈元 光即提出“劝农重本”的方针,招徕流亡百姓,着力推广中原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唐军在漳江上游修建一座可灌千余亩良田的军陂,推广牛耕水耨,逐步改变土著居民刀耕火种的旧习。因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一些地区实行水稻早晚两季连作,出现“嘉禾两度新”的景象。至天宝年间(742-756)已有5846户,1.794万人。唐贞元二年(786)州治移至龙溪县后,漳州地域进一步开发。入宋,漳州由于地处东南一隅,战祸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人口增至2.4万多;熙宁六年(1073)增至10万多;淳祐间又增至16万多。300年间,人口增加近6倍,正是“民生日繁,鸟兽避迹”。人口迅速发展,耕地扩大势在必然。宋哲宗时,沿海平原地区兴起围垦辟荒之风,时龙溪县都官谢伯宜在八、九都围海成田,后陈太保(名香)引九十九坑水灌溉,使斥卤之区成为良田。此后,开渠筑陂接二连三,内地山区也大力营造梯田。水稻种植开始讲究精耕细作,并引进耐贫瘠、早成熟的占城稻。

      明代是漳州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耕地进一步扩大,山区继续营造梯田,时人称之“地无旷土,人无遗力”。当时沿海围垦、兴修水利受到当局重视。漳州多任知府多有建树,其中姜谅任内就筑、修水利工程186处。由于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水稻两熟制普遍推广,洋田水稻年亩产可达七八百斤。同时还引进安南水稻良种,吕宋的甘薯和烟草也于此时传入漳州。

      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漳,郑成功军与之展开拉锯战,漳州成为主战场。顺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实行“迁海”政策,沿海三五十里内尽成弃土,以致漳州经济衰落。至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复界之后,经济才逐渐复苏。人民着力垦复和水利工程建设,并利用烟草梗埋在稻根下防治水稻病虫害,开科学治虫之先河。稻种有粳、秫、尖、香稻、白柳等。传统经济作物种类品系也有所增加,同时还引进檨仔(芒果)、波罗蜜、王梨(菠萝)、番木瓜、莉茇(番石榴)等。

      新中国成立后,全民大办农业,大力兴修水利。50年代修建南溪、江东等灌溉万亩以上的引水工程;以后逐步展开引水、蓄水、防汛、排涝等配套工程建设;90年代兴修大型蓄水工程峰头水库和一些跨县的大型引水工程,从而保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的87%。与此同时,又大搞农田建设和品种改良。50年代抓低产田改造,推广良种南特号、陆财号;60年代抓土地平整,辟荒围垦和实施品种矮化;80年代兴起吨粮田建设,推广杂交水稻,粮食呈现高产、稳产态势。1956年龙溪、海澄两县首先实现亩产千斤稻县,1989年龙海县又率先实现亩产吨粮县。80年代全省建立13个商品粮基地县,漳州占有5个县。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围海造田19万多亩,相当于海岸正面宽度向海推进1公里,但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加上经济建设和其他用地,至1990年人均耕地紧缩为0.62亩。为摆脱人多地少的困境,必须大力发展高优农业,加快种植结构调整。90年代初,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地实施“向山海进军、发展‘两水’(水果、水产)”,农业由传统单一型向综合开发发展,由分散、零星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过渡。特别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漳州为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之后,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形成了漳州芦柑、天宝香蕉、九湖荔枝、琯溪蜜柚,以及漳州水仙花等名牌水果、花卉基地。“八五”期间,漳州以占福建13.7%的耕地和8%的山地、滩涂,产出占全省15%的粮食、47%的甘蔗、22%的油料、41%的水果和17%的水产品。

      80年代,针对国际市场需求,东山、漳浦大面积种植芦笋,各县也种植反季节蔬菜和培植错开登场季节的新品种水果。同时大力种植蘑菇、金针菇、凤尾菇等食用菌,其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四分之一。水产养殖也日趋多样化,漳 浦县于1980年底成为全省最大的对虾养殖基地。此外,还引进、驯养华贵栉孔扇贝、鲍鱼、西施舌(海蚌)等。199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7.2亿元,粮食总产150万吨,水果总产135万吨,海、淡水养殖57万亩,水产品总产96.2万吨,种植蔬菜96万亩,造林12.7万亩。漳州水果、水产品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蘑菇、芦笋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五大防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农村三大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全市有9个县(市、区)通过省级小康县验收,贫困人口脱贫率达85%以上,造福工程完成80%以上。特别是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进展顺利,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经国家三部委批准已挂牌运作。

      第二产业

      发展历史

      宋朝时,由于大量种植绿皮荚蔗,制糖业迅速发展,时漳州号称“八州糖王”。纺织业发展也很快,陈洪进割据漳、泉时,年贡葛布2万匹。此外漳州还能制造泛海大船和单一色彩的上釉瓷器。从景泰至万历间(1450-1619),海外航线发展到47个国家和地区。由此促进了漳州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丝则取诸浙西”,“苎则取之江右,棉则取之上海”,加工成漳绒、漳纱、漳绢和土潞绸,以漳州名牌销往海外。制糖业发明了榨车,提高榨蔗效率,并生产出白砂糖、冰糖、角糖等新产品。时糖以及瓷器、茶、果品、铁器、药材、纸等都是走俏商品,除远销东南亚外,内销也很旺盛,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之繁荣景象。生产方式也突破家庭副业的格局,出现了作坊和工场,呈现资本主义萌芽状态。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复界之后,经济才逐渐复苏。纺织业恢复较快,相继创办了许多染坊,染色丰富多彩。“神州妙药”片仔癀和“品重珍珠”的八宝印泥也相继问世,并与水仙花一道成为漳州名产,畅销海内外。

      1949年漳州地区工业产值2.55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起食品、纺织、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电子、橡胶等产业,但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未能重点投资,故产业档次不高。改革开放后,竞争日趋激烈,工业生产此起彼伏,呈波浪式涌进现象。进入90年代,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振兴漳州经济”,实行倾斜政策,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出现“二位数三同步”增长。产销两旺的产品有农用运输车、关节轴承、内燃机等21种产品。工业内部结构由以往以全民所有制为主转向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的联动发展。至1994年,“三资”、国有和集体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4%、29%和27%。保持长盛不衰的除传统产品片仔癀、八宝印泥外,新产品有万利达家电、科华不间断电源、市轴承厂的关节轴承及一些乡镇企业的食用产品。199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6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6.9%,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步伐也日益加快。双菱集团股票上市,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漳州糖厂为核心的福建糖业集团挂牌运作,龙溪机器厂等一批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正在实施。同时,抓紧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漳州市设立12个重点开发区,开发35.72平方公里,引进项目900多个,合同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资13亿美元,开发区已成为漳州市利用外资的载体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乡镇企业在90年代发展最快,成效最大,实现了从“草根工业”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跃。全市乡镇企业总值1991年35.36亿元,1994年为216.39亿元,1997年达630.96亿元。至1997年,全市企业总数达141372家,职工总人数为711771人。其中集体企业8515家、私有企业19380家、个体户113477家。外向型乡镇企业也取得突破性进展。80年代全市几乎没有一家乡镇“三资”企业。1995年,全市已拥有乡镇“三资”企业713家,合同外资额12.57亿美元,实际到资5.1亿美元,其中已投产411家,年创产值55亿元。1997年,全市乡镇三资企业产值达101.46亿元。

      慈济祖宫慈济祖宫

      2022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8%,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1.4%,私有企业增长8.6%;分轻重行业看,轻工业增长6.6%,重工业增长13.1%;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27.6%,制造业增长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3%。

      2022年,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2529家,比上年末增加147家,其中,年产值过5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分别为320家、17家和8家。规模以上工业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43.5%,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83.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6%,医药制造业增长21.0%。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43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577.9亿元,下降8.0%;实现利税724.2亿元,下降3.0%。工业产销率为95.6%,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2022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87家,比上年增加12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4.54亿元,增长11.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02.58亿元,增长21.4%;非国有控股建筑企业产值771.95亿元,增长10.7%。

      漳州漳州

      第三产业

      漳州湾大桥漳州湾大桥

      服务业

      2022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3.27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5.76亿元,增长3.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6.15亿元,增长6.1%;金融业增加值227.22亿元,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343.53亿元,增长1.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3%。

      旅游业

      2022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871.4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5%;接待入境游客1.95万人次,下降51.5%。其中,接待外国人1.02万人次,增长81.2%;台湾同胞0.77万人次,下降24.1%;港澳同胞0.17万人次,下降92.5%。全年旅游总收入520.21亿元,下降6.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19.91亿元,下降6.2%;国际旅游收入0.04亿美元,下降76.2%。年末A级旅游景区30家,比上年末增加6家。

      国内贸易

      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4.2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32.80亿元,增长15.3%;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71.41亿元,增长2.2%。

      2022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零售额10.83亿元,比上年下降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9.49亿元,增长23.3%;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35.58亿元,增长22.0%;通讯器材类零售额4.84亿元,下降9.8%;汽车类零售额124.45亿元,增长12.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79亿元,增长1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2.26亿元,下降4.9%;化妆品类零售额2.88亿元,增长1.3%;日用品类零售额21.39亿元,增长22.4%;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69.48亿元,增长20.8%;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1.48亿元,增长4.9%。

      2022年,全年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6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4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71亿元,下降15.7%;第二产业投资995.79亿元,增长30.2%,其中,工业投资991.33亿元,增长29.7%;第三产业投资1207.52亿元,下降1.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10.02亿元,增长16.4%。基础设施投资603.03亿元,增长17.5%。

      2022年,全年房地产投资521.87亿元,比上年下降11.0%,其中,住宅投资373.86亿元,下降13.3%。房屋施工面积4339.82万平方米,下降6.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119.65万平方米,下降6.5%。房屋新开工面积568.12万平方米,下降21.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88.46万平方米,下降21.5%。房屋竣工面积559.17万平方米,下降5.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96.64万平方米,下降6.8%。

      对外经济

      2022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出口813.2亿元,增长17.8%;进口387.8亿元,增长6.6%。进出口顺差425.4亿元,比上年增加97.9亿元。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86.17亿元,减少18.9%;农产品出口264.03亿元,增长1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31亿元,减少31.8%。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出口美国167.82亿元,增长13.1%;出口欧盟98.17亿元,增长6.2%;出口东盟221.95亿元,增长37.7%。

      2022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6个,注册合同外资18.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0%。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商务部口径)3.96亿美元,增长102.0%,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16亿美元,增长120.3%;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83万美元,增长0.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含通过部分自由港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家,增长266.7%;对华直接投资金额8880万美元,增长421.1%。全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0.45亿美元,增长135.8%。

      财政金融

      2022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41.03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8.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6亿元,同口径增长16.7%;上划中央收入90.43亿元,同口径下降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9.11亿元,增长18.8%。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为395.95亿元,比上年增支66.95亿元,增长20.3%,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79.3%。

      2022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74.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4%,比年初增加515.7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88.79亿元,增长15.8%,比年初增加638.9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740.05亿元,比年初增加228.46亿元;县域贷款余额1549.53亿元,比年初增加255.6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7.29亿元,比年初增加149.40亿元。

      2022年,全年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5.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45.6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2.28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7.91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4.3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6.5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0.90亿元,财产险赔款16.93亿元。

      文化

      概况

      民俗风情漳州城市风光漳州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综述

      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7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1.5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859.95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275.13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1:49.7:40.2调整为10.0:50.1:39.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578元,增长6.9%。

      2022年,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52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2万人,城镇困难群体再就业0.35万人。全年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2307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8374人,取证率82.4%。全年办理劳动能力鉴定3252件,办理工伤认定案件4716件。

      2022年,全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分行业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1%,衣着类价格下降2.2%,居住类价格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类下降0.5%,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4.1%,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1%。

      2022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4.62万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0.0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74.87万户。

      第一产业

      漳州漳州

      202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6.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总产量42.01万吨,增长0.6%;油料产量3.26万吨,下降1.3%;糖料产量3.51万吨,下降4.6%;茶叶产量6.79万吨,增长8.8%;园林水果产量414.84万吨,增长8.1%;蔬菜产量256.62万吨,增长3.5%;食用菌产量45.99万吨,增长4.1%。

      漳州台商区漳州台商区

      2022年,木材产量246.3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2%。年末活立木(森林)总蓄积量5322.85万立方米。

      2022年,肉类总产量42.20万吨,比上年增长5.0%。禽蛋产量8.65万吨,增长12.2%。牛奶产量2.48万吨,增长17.2%。年末生猪存栏146.95万头,增长2.0%;生猪出栏240.78万头,增长6.8%。

      2022年,水产品总产量210.48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2.98万吨,增长6.3%。近海捕捞31.79万吨,增长0.03%;海水养殖145.71万吨,增长0.8%;淡水捕捞1.42万吨,增长1.0%;淡水养殖31.56万吨,增长6.5%。

      2022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34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890亩。

      发展历史

      唐代建州之初,刺史陈元 光即提出“劝农重本”的方针,招徕流亡百姓,着力推广中原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唐军在漳江上游修建一座可灌千余亩良田的军陂,推广牛耕水耨,逐步改变土著居民刀耕火种的旧习。因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一些地区实行水稻早晚两季连作,出现“嘉禾两度新”的景象。至天宝年间(742-756)已有5846户,1.794万人。唐贞元二年(786)州治移至龙溪县后,漳州地域进一步开发。入宋,漳州由于地处东南一隅,战祸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人口增至2.4万多;熙宁六年(1073)增至10万多;淳祐间又增至16万多。300年间,人口增加近6倍,正是“民生日繁,鸟兽避迹”。人口迅速发展,耕地扩大势在必然。宋哲宗时,沿海平原地区兴起围垦辟荒之风,时龙溪县都官谢伯宜在八、九都围海成田,后陈太保(名香)引九十九坑水灌溉,使斥卤之区成为良田。此后,开渠筑陂接二连三,内地山区也大力营造梯田。水稻种植开始讲究精耕细作,并引进耐贫瘠、早成熟的占城稻。

      明代是漳州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耕地进一步扩大,山区继续营造梯田,时人称之“地无旷土,人无遗力”。当时沿海围垦、兴修水利受到当局重视。漳州多任知府多有建树,其中姜谅任内就筑、修水利工程186处。由于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水稻两熟制普遍推广,洋田水稻年亩产可达七八百斤。同时还引进安南水稻良种,吕宋的甘薯和烟草也于此时传入漳州。

      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漳,郑成功军与之展开拉锯战,漳州成为主战场。顺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实行“迁海”政策,沿海三五十里内尽成弃土,以致漳州经济衰落。至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复界之后,经济才逐渐复苏。人民着力垦复和水利工程建设,并利用烟草梗埋在稻根下防治水稻病虫害,开科学治虫之先河。稻种有粳、秫、尖、香稻、白柳等。传统经济作物种类品系也有所增加,同时还引进檨仔(芒果)、波罗蜜、王梨(菠萝)、番木瓜、莉茇(番石榴)等。

      新中国成立后,全民大办农业,大力兴修水利。50年代修建南溪、江东等灌溉万亩以上的引水工程;以后逐步展开引水、蓄水、防汛、排涝等配套工程建设;90年代兴修大型蓄水工程峰头水库和一些跨县的大型引水工程,从而保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的87%。与此同时,又大搞农田建设和品种改良。50年代抓低产田改造,推广良种南特号、陆财号;60年代抓土地平整,辟荒围垦和实施品种矮化;80年代兴起吨粮田建设,推广杂交水稻,粮食呈现高产、稳产态势。1956年龙溪、海澄两县首先实现亩产千斤稻县,1989年龙海县又率先实现亩产吨粮县。80年代全省建立13个商品粮基地县,漳州占有5个县。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围海造田19万多亩,相当于海岸正面宽度向海推进1公里,但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加上经济建设和其他用地,至1990年人均耕地紧缩为0.62亩。为摆脱人多地少的困境,必须大力发展高优农业,加快种植结构调整。90年代初,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地实施“向山海进军、发展‘两水’(水果、水产)”,农业由传统单一型向综合开发发展,由分散、零星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过渡。特别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漳州为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之后,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形成了漳州芦柑、天宝香蕉、九湖荔枝、琯溪蜜柚,以及漳州水仙花等名牌水果、花卉基地。“八五”期间,漳州以占福建13.7%的耕地和8%的山地、滩涂,产出占全省15%的粮食、47%的甘蔗、22%的油料、41%的水果和17%的水产品。

      80年代,针对国际市场需求,东山、漳浦大面积种植芦笋,各县也种植反季节蔬菜和培植错开登场季节的新品种水果。同时大力种植蘑菇、金针菇、凤尾菇等食用菌,其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四分之一。水产养殖也日趋多样化,漳 浦县于1980年底成为全省最大的对虾养殖基地。此外,还引进、驯养华贵栉孔扇贝、鲍鱼、西施舌(海蚌)等。199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7.2亿元,粮食总产150万吨,水果总产135万吨,海、淡水养殖57万亩,水产品总产96.2万吨,种植蔬菜96万亩,造林12.7万亩。漳州水果、水产品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蘑菇、芦笋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五大防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农村三大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全市有9个县(市、区)通过省级小康县验收,贫困人口脱贫率达85%以上,造福工程完成80%以上。特别是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进展顺利,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经国家三部委批准已挂牌运作。

      第二产业

      发展历史

      宋朝时,由于大量种植绿皮荚蔗,制糖业迅速发展,时漳州号称“八州糖王”。纺织业发展也很快,陈洪进割据漳、泉时,年贡葛布2万匹。此外漳州还能制造泛海大船和单一色彩的上釉瓷器。从景泰至万历间(1450-1619),海外航线发展到47个国家和地区。由此促进了漳州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丝则取诸浙西”,“苎则取之江右,棉则取之上海”,加工成漳绒、漳纱、漳绢和土潞绸,以漳州名牌销往海外。制糖业发明了榨车,提高榨蔗效率,并生产出白砂糖、冰糖、角糖等新产品。时糖以及瓷器、茶、果品、铁器、药材、纸等都是走俏商品,除远销东南亚外,内销也很旺盛,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之繁荣景象。生产方式也突破家庭副业的格局,出现了作坊和工场,呈现资本主义萌芽状态。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复界之后,经济才逐渐复苏。纺织业恢复较快,相继创办了许多染坊,染色丰富多彩。“神州妙药”片仔癀和“品重珍珠”的八宝印泥也相继问世,并与水仙花一道成为漳州名产,畅销海内外。

      1949年漳州地区工业产值2.55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起食品、纺织、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电子、橡胶等产业,但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未能重点投资,故产业档次不高。改革开放后,竞争日趋激烈,工业生产此起彼伏,呈波浪式涌进现象。进入90年代,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振兴漳州经济”,实行倾斜政策,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出现“二位数三同步”增长。产销两旺的产品有农用运输车、关节轴承、内燃机等21种产品。工业内部结构由以往以全民所有制为主转向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的联动发展。至1994年,“三资”、国有和集体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4%、29%和27%。保持长盛不衰的除传统产品片仔癀、八宝印泥外,新产品有万利达家电、科华不间断电源、市轴承厂的关节轴承及一些乡镇企业的食用产品。199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6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6.9%,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步伐也日益加快。双菱集团股票上市,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漳州糖厂为核心的福建糖业集团挂牌运作,龙溪机器厂等一批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正在实施。同时,抓紧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漳州市设立12个重点开发区,开发35.72平方公里,引进项目900多个,合同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资13亿美元,开发区已成为漳州市利用外资的载体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乡镇企业在90年代发展最快,成效最大,实现了从“草根工业”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跃。全市乡镇企业总值1991年35.36亿元,1994年为216.39亿元,1997年达630.96亿元。至1997年,全市企业总数达141372家,职工总人数为711771人。其中集体企业8515家、私有企业19380家、个体户113477家。外向型乡镇企业也取得突破性进展。80年代全市几乎没有一家乡镇“三资”企业。1995年,全市已拥有乡镇“三资”企业713家,合同外资额12.57亿美元,实际到资5.1亿美元,其中已投产411家,年创产值55亿元。1997年,全市乡镇三资企业产值达101.46亿元。

      慈济祖宫慈济祖宫

      2022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8%,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1.4%,私有企业增长8.6%;分轻重行业看,轻工业增长6.6%,重工业增长13.1%;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27.6%,制造业增长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3%。

      2022年,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2529家,比上年末增加147家,其中,年产值过5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分别为320家、17家和8家。规模以上工业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43.5%,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83.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6%,医药制造业增长21.0%。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43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577.9亿元,下降8.0%;实现利税724.2亿元,下降3.0%。工业产销率为95.6%,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2022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87家,比上年增加12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4.54亿元,增长11.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02.58亿元,增长21.4%;非国有控股建筑企业产值771.95亿元,增长10.7%。

      漳州漳州

      第三产业

      漳州湾大桥漳州湾大桥

      服务业

      2022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3.27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5.76亿元,增长3.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6.15亿元,增长6.1%;金融业增加值227.22亿元,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343.53亿元,增长1.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3%。

      旅游业

      2022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871.4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5%;接待入境游客1.95万人次,下降51.5%。其中,接待外国人1.02万人次,增长81.2%;台湾同胞0.77万人次,下降24.1%;港澳同胞0.17万人次,下降92.5%。全年旅游总收入520.21亿元,下降6.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19.91亿元,下降6.2%;国际旅游收入0.04亿美元,下降76.2%。年末A级旅游景区30家,比上年末增加6家。

      国内贸易

      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4.2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32.80亿元,增长15.3%;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71.41亿元,增长2.2%。

      2022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零售额10.83亿元,比上年下降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9.49亿元,增长23.3%;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35.58亿元,增长22.0%;通讯器材类零售额4.84亿元,下降9.8%;汽车类零售额124.45亿元,增长12.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79亿元,增长1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2.26亿元,下降4.9%;化妆品类零售额2.88亿元,增长1.3%;日用品类零售额21.39亿元,增长22.4%;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69.48亿元,增长20.8%;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1.48亿元,增长4.9%。

      2022年,全年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6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4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71亿元,下降15.7%;第二产业投资995.79亿元,增长30.2%,其中,工业投资991.33亿元,增长29.7%;第三产业投资1207.52亿元,下降1.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10.02亿元,增长16.4%。基础设施投资603.03亿元,增长17.5%。

      2022年,全年房地产投资521.87亿元,比上年下降11.0%,其中,住宅投资373.86亿元,下降13.3%。房屋施工面积4339.82万平方米,下降6.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119.65万平方米,下降6.5%。房屋新开工面积568.12万平方米,下降21.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88.46万平方米,下降21.5%。房屋竣工面积559.17万平方米,下降5.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96.64万平方米,下降6.8%。

      对外经济

      2022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出口813.2亿元,增长17.8%;进口387.8亿元,增长6.6%。进出口顺差425.4亿元,比上年增加97.9亿元。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86.17亿元,减少18.9%;农产品出口264.03亿元,增长1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31亿元,减少31.8%。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出口美国167.82亿元,增长13.1%;出口欧盟98.17亿元,增长6.2%;出口东盟221.95亿元,增长37.7%。

      2022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6个,注册合同外资18.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0%。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商务部口径)3.96亿美元,增长102.0%,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16亿美元,增长120.3%;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83万美元,增长0.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含通过部分自由港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家,增长266.7%;对华直接投资金额8880万美元,增长421.1%。全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0.45亿美元,增长135.8%。

      财政金融

      2022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41.03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8.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6亿元,同口径增长16.7%;上划中央收入90.43亿元,同口径下降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9.11亿元,增长18.8%。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为395.95亿元,比上年增支66.95亿元,增长20.3%,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79.3%。

      2022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74.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4%,比年初增加515.7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88.79亿元,增长15.8%,比年初增加638.9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740.05亿元,比年初增加228.46亿元;县域贷款余额1549.53亿元,比年初增加255.6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7.29亿元,比年初增加149.40亿元。

      2022年,全年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5.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45.6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2.28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7.91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4.3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6.5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0.90亿元,财产险赔款16.93亿元。

      文化

      概况

      民俗风情漳州城市风光

      唐垂拱二年开漳第一任刺史陈元光提倡奖掖农耕、通商惠工、兴办荣、移风易俗,传播中原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火田畲种无耕犊”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漳州由原始落后状态过渡到“杂卉三科绿,嘉禾两度新,俚歌声靡曼,秫酒味酝醇”初步繁荣文明的社会景象。兴办书院也从此开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载:“松州书院在福建省漳州府,唐陈珦与士民讲学处。”两宋时期,兴办书院成为社会风气。宋绍熙年间,朱熹漳州知府,他“每旬之二日必领属官下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其正义;六日下县学,亦如之。”于是漳州便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

      漳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州开始迄2012年已有1326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历代名人辈出:明代《东西洋考》作者陆燮、清初“闽海才子”黄道周,漳州户籍,祖籍福建莆田市城厢区,近现代文化名人、大师许地山、杨骚、林语堂等饮誉海内外。有誉满海内外,多次出国献艺的布袋木偶戏、芗剧、潮剧。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锦歌、竹马戏、大车鼓舞蹈和精致的剪纸艺术。有被誉为中国女排获取世界冠军的摇篮──漳州体育基地。

      (图册资料来源)

      文物

      漳浦赵家堡漳浦赵家堡

      唐代的松洲书院,是省内最早的书院之一;云洞岩,自唐以来文人题刻203处,位居全省第二;东山铜陵关帝庙,融建筑艺术、石雕、金木雕、彩瓷剪贴雕、贝雕为一体,饮誉省内外;漳浦县的赵家堡和黄道周天地盘,芗城区千年古刹南山寺,以及漳州沿海和山区的2000多座生土楼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元代陈大举农民起义勒石、明清天地会遗址、龙海小刀会遗址,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南海域首次击沉日本侵略军驱逐舰的龙海南炮台。尤其是打响福建武装革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红旗不倒的闽南革命根据地等,也留下多处革命史迹。至1997年,漳州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9处。

      方言

      漳州方言分漳州闽南语、潮汕话等。

      开漳圣王开漳圣王

      1、漳州闽南语,唐朝陈元光所率开漳将士大部分来自中原,他们通用中原的河洛话,亦称河佬话;故早期戍守闽粤的中原府兵后裔也自称为“河佬”。他们入闽后大都屯居福建沿江、沿海平原地带。河洛话便逐渐成为闽南本土通行的话语,这就是后代流行于漳州大部分地方以及厦门、泉州和包括龙岩新罗,漳平一带,广东海陆丰(今汕尾)的闽南话,河洛话(即闽南话)成了中原南下的群体标志--早期播迁入粤者称为“河佬话”或“福佬话”;后期播迁入台湾称为“闽南话”或“台湾话”,传入东南亚及海外者称为“唐人话”。追本溯源,不管是闽南话、河佬话、福佬话,还是台湾话或唐人话,都与中原话、河洛话部分相承。

      2、潮汕话,在漳州的南靖、平和、诏安、东山等县广泛使用。

      3、客家语,在漳州的南靖、平和、云霄、诏安等县还有不少客家镇、村,有客家人十几万,使用受漳州话影响的客家语,多是清代沿海迁界后,康熙代后期开始的复界后从汀州府迁来的。

      特产

      漳州市区及龙海】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绢、漆器和首饰为著名工艺品。片仔黄、八宝印泥、漳纱、漳绒是历代贡品。漳南文旦柚、园山水仙花为名产。其他还有漳州芦柑、天宝香蕉、福建砂仁、龙文区云洞岩盐鸡、白水贡糖、金定鸭、八卦芦柑、八月荔枝、文旦柚、玳瑁乌龙茶、白礁牡蛎、角美缢蛏、宜春水仙花、本港鱿鱼、土笋冻、麦芽糖等。

      【平和县】

      辉绿石石雕、琯溪蜜柚、九峰白芽奇兰茶、南胜麻枣、芦溪晒烟、咸菜、大芹乌龙茶、香蕉饼、白皮饼、黄皮果、平和香蕉等各种特殊美食。

      南靖县

      巴戟、靖城夏橙、肉园荔枝、船场冬笋、薇菜干、梧宅鼎等。

      【诏安县】

      诏安咸金枣、太平菠萝、走马塘芦柑、走马柑橘、双华李、乌叶荔枝、汀洋柿、厚径菠萝、脂眼鲱、沈尝兴咸金枣、八仙茶、白叶柿饼、紫羽毛笔等。

      漳浦县

      沙西红鲟、乌叶荔枝、深土紫菜、剪纸工艺品、“状元红”(俗称贡荔)、麦芽糖、杜浔酥糖、十二月龙眼等。

      华安县

      红树林红树林

      珍山乌龙茶、铁观音、文旦柚、坪山柚、乌皮豆腐、“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华安玉。

      长泰县

      砂仁、明姜、香茅油、长泰芦柑、龙须菜等。

      【云霄县】

      福建泥蚶、“将军山”栀子等。

      东山县

      柑橘、鲍鱼、龙虾、石斑鱼、鱿鱼等。

      (图册资料来源)

      • 小吃

      有四果汤、榜山豆皮和豆枝、石码肉粽、石码五香、漳州干拌面、豆花粉丝、长泰砂仁、香菇肉粥、长泰卤面、手抓面、粉粿、牛肉火锅、大肠咸菜火锅、沙锅粥、麦熟、猫仔粥、当归鸭面线、碱粽、咸肉粽等。

      • 漳州三宝
      水仙花水仙花是漳州著名的特产。水仙“本生武当山谷间”,大约在十五世纪中叶明代景泰年间才传入漳州,产地以西南郊圆山脚下蔡坂一带为最著名。这一带水仙花共种60多公顷。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都举办过漳州水仙花展销会。1984年10月26日,漳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将水仙花定为漳州市市花”。
      八宝印泥漳州八宝印泥创制于清康熙十一年,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他刻苦钻研,制成八宝药膏,魏氏平素爱好书画,一次偶然用以钤印,效果甚佳,于是在药膏的基础上,研制成“八宝印泥”。当时澄漳成道尹用过魏长安研制的印泥后,认为品质极优,便劝他专营八宝印泥,并为其店取号“魏丽华斋”。这个道尹还将八宝印泥作为贡品送上京城,乾隆皇帝将其颁赐近臣,又派员到漳州征调,专供朝廷使用。清未,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八宝印泥畅销于海外。
      片仔癀片仔癀是用麝香、牛黄、田七、蛇胆等名贵中药制成的,具有清凉解热、消炎杀菌、消肿、拔毒生肌等功效,对治疗刀伤骨折、蜂螫蛇咬、无名肿毒以及各种炎症都具效果。

      交通

      综述

      2022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32万公里,比上年增长3.0%。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95.08公里,增长0.2%。

      2022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8049.11万吨,比上年下降9.7%。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客运量1167.42万人次,下降13.0%。

      2022年,全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111.04万吨,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242.41万吨,下降2.0%。集装箱吞吐量34.41万标箱,增长27.8%。

      2022年,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53.16万辆,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7.64万辆,增长6.2%。全市轿车保有量42.77万辆,增长6.4%。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40.25万辆,增长6.8%。

      铁路

      漳州站漳州站

      漳州已成为闽南、粤北地区铁路枢纽,境内有鹰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等铁路经过;港尾支线、古雷支线也已在规划、建设中。现有漳州站、漳州东站、角美火车站、漳浦站、南靖站、南靖龙山站、云霄站、诏安站等站。

      公路

      漳州——厦门跨海大桥漳州——厦门跨海大桥

      漳州公路网络由4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5条省道、57条县道和众多得乡、镇、村道路组成。G15沈海高速漳州段(厦漳高速、漳诏高速)横跨漳州沿海全境、G76厦蓉高速漳州段(海沧至天宝)、甬莞高速(国家高速G15w3,省高速s35)、沈海高速招银疏港高速(厦漳跨海大桥)、沈海高速漳州南连接线、沈海高速东山岛连接线,在建的有大潮高速漳州支线、云平高速等;国道有324国道、319国道、在建的国道有228国道;农村公路已实现行政村的村村通水泥路。

      港口

      漳州港漳州港

      漳州拥有海岸线715公里,居全省第三位。漳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辖区内有漳州港的古雷、东山、云霄、诏安四个港区和厦门湾的招银、后石和石码共七个港区。至2007年底,漳州市已建成生产性泊位60个,生产性岸线长6073.2米,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沿海航道70公里,年吞吐量3000万吨,集装箱30万TEU。其中,古雷港区是中国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可利用长度约4.8公里,可规划建设1万至25万吨级顺岸式泊位35个。

      运输

      漳州市已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共有道路客运站47个(其中一级站3个、二级站11个),一、二级站场均分布在市区和县域行政中心。漳州市现拥有营运客货车21064辆(其中客车1431辆、货车19633辆),出租车1205辆。客运班线449条(省际63条、市际123条、县际145条、县内118条),形成内联城乡、辐射外省(市)的客运网络。各类运输船舶116艘、5.1628万载重吨、951客位。开辟东南亚、日本、韩国、俄罗斯、港澳等12条国际航线,港台两地货物经第三地转运和试点直航已初具规模。

      社会

      漳州博物馆漳州博物馆

      2022年,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14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41万册。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892场。年末共有剧场、影剧院30个,年度电影票房0.74亿元。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9座。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4%;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5%。全年出版报纸(不含校报、副牌)1种,总印数2402.05万份;期刊1种,总印数2.4万册。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84个,其中,医院94个,卫生院105个。医疗机构床位2986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7705张。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39万人,其中,医生1.22万人,注册护士1.50万人(不含909部队医院)。

      2022年,全市举办赛事活动231项次,比上年减少16项次;参与总人数达到10.47万人次,增长182.8%。获得国内最高水平比赛奖牌52枚,其中,金牌16枚,银牌27枚,铜牌9枚。体育产业专项资金规模达400万元。

      科学技术

      2022年,年末全市拥有15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3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为2家、53家。高新技术企业76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全市有效发明专利43343件,比上年增长3.2%,其中,有效发明专利3233件,增长21.7%。高价值发明专利1000件,增长24.5%。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地震前兆台站(点)172个,其中,测震台站4个,强震台14个,GPS观测台8个,烈度速报台13个,台阵1个(含16个子台),伸缩仪观测台1个,重力仪观测台1个,地磁观测台2个,地下流体观测台1个,流动地磁13个,流动重力33个,流动水准观测场地5个,流动GPS观测点20个,宏观观测点41个。

      资源环境

      2022年,全年平均气温22.2℃,年平均相对湿度77.4%,全年日照时数2031.4H,降水量1565.2mm。

      2022年,九龙江流域(漳州段)省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347天,二级达标天数比例95.1%,其中,一级优的天数183天、二级良好的天数164天。

      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5.18%(最新统计口径)。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16.54万亩,其中,沿海防护林建设84亩,纵深防护林2.566万亩。商品材产量145.63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0%。全市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461.2公顷(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0起,死亡0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0万元。

      安全生产

      202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0起,比上年下降48.7%,死亡人数42人,下降44.0%,受伤人员数25人,下降52.8%。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58起,死亡169人,受伤521人,直接经济损失92.43万元。

      民生保障

      2022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6元,比上年增长7.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80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9元,增长9.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0,比上年缩小0.04。

      2022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58元,比上年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865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14元,增长7.9%。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1%,其中,城镇为33.6%,农村为38.0%。

      2022年,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0.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7.25万人,增加3.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3.18万人,增加7.33万人。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82.76万人,增加3.1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14万人,增加2.35万人。全市17.3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提高到2588.26元,比上年增加118.37元。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9.95万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0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9881元,比上年提高1878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45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9881元,比上年提高1878元,1.0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3.04万人次。

      2022年,年末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414个,比上年增加61个,其中,社会福利院10家,社区服务设施2271个。养老机构床位数增至1.3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7.48张。福利彩票年度销量达4.84亿元,筹集公益金1.2亿元。

      对外交流

      国内友好城市

      河南信阳市、河南安阳市、吉林四平市、辽宁铁岭市、云南省临沧市、四川省雅安市

      国际友好城市

      日本长崎县谏早市、日本北海道伊达市、印尼巨港市、荷兰瓦格宁根市、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

      邮电通信

      2022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92.08万件,包裹业务4.77万件,快递业务量44848.93万件。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0.60亿元,增长20.6%。全市电话用户总数625.4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58.3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0.1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9.7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2.10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214.72万户,增加19.48万户。

      东山风动石东山风动石

      教育事业

      漳州学校漳州学校

      2022年,全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41所,新聘教师0.2万人。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51.41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所。新招研究生0.08万人,普通本专科生3.29万人。年末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普通高中76所,普通初中132所,普通小学821所。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489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823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7659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14776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23657人。全年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招生801人,在学全日制研究生1909人,毕业生497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3659人,在校生98631人,毕业生31140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4631人,在校生39951人,毕业生9633人;普通高中招生33768人,在校生93627人,毕业生25022人;普通初中招生61108人,在校生184628人,毕业生61515人;普通小学招生75093人,在校生434326人,毕业生60661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895人,在校生16060人,毕业生2507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90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7836人。

      类别学校名称
      本科院校闽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大专院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资料来源于教育部官网

      自然风光自然风光

      旅游

      云水谣古镇云水谣古镇

      漳州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南靖土楼;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号称“闽南碑林”,朱熹题称“溪山第一”的云洞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天下第一奇石美誉的东山风动石;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平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白礁慈济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史学界和建筑界的专家学者称为“国之瑰宝”、载入了《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赵家堡;保存着53座完整的土楼的云水谣古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等旅游景区景点;明代旅游家徐霞客二度漂游的九龙江北溪;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的东山岛;黄道周赞誉其“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的灵通岩;此外,还有长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乌礁湾国家海滨森林公园,南靖乐土亚热带原始雨林保护区等。

      国家5A、4A级景区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区 5A天福茶博物院景区漳州市龙佳生态温泉山庄漳州市龙文云洞岩风景区
      漳州漳浦天福“唐山过台湾”石雕园漳州滨海火山自然生态风景区漳州市东山马銮湾景区东山风动石景区
      福建土楼(华安景区)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景区漳州市诏安九侯山景区平和县三平风景区
      漳州翡翠湾滨海度假区

      著名人物

      土楼土楼

      漳州自唐元和十一年(816)龙溪县周匡物第一个进士及第后,截至清代,漳州进士及第977人,其中状元3人。宋代著名理学家龙溪人陈淳,所著《北溪字义》、《北溪大全集》是阐释程朱理学的重要著作。明代,龙溪县人张燮,著述15种696卷,其中《东西洋考》是中国古代与南洋交通史的重要著作,号称“海上方志”。诏安县吴朴所著《渡海方程》于嘉靖十六年(1537)行世,比欧洲第一本印刷水路簿《意大利口岸簿》仅迟7年。

      吴夲又称大道公,吴真人,(公元979—1036年),字华基,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属福建 龙海白礁村)。祖籍泉州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李光地《吴真人祠记》说:“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乡里创庙立祀,子孙聚族山下,奉真人遗容。”曾任宋代首席御医,后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信仰。生前为济世良医,受其恩惠者无数,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闻名遐迩,汉族民间称其为吴真人,尊为“神医”。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著有《吴夲本草》一书。现在大陆和台湾有数千座供奉吴夲的保生大帝庙宇,保生大帝为中国闽南、潮汕地区及台湾、东南亚汉族人民所共同信奉的道教神祗。

      明末清初的黄道周,漳州户籍, 祖籍福建莆田市城厢区, 被誉为“闽海才子”, 一生著述100多种,他在邺山书院讲学时,“四方学者环江门而来听者千艘”。清代,数学家、水利专家南靖人庄亨阳,所著《庄氏算学》,融合中西数学知识,成为当时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实用手册。嘉庆年间,沈锦洲、谢颖苏等9名画家以不同的风格,形成诏安画派。近现代涌现散文家许地山、诗人杨骚、小说家散文家林语堂、天文学家戴文赛、外科专家赵以成、海洋生物学家方宗熙、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会长林可胜、首创拼音文字汉字速记的近代高校第一位校长蔡锡勇等。

      潘振承(1714~l788年,“承”一作成),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福建龙溪人(今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潘厝人)外国人因称之为潘启官(闽南语发音:Puankhequa)。潘振承早年家贫,习商贾。青年自闽入粤,从事海外贸易。曾往吕宋三次,贩卖丝茶。后在粤为十三行陈姓行商司事,深受信任,被委以全权。陈姓行商获利归里,潘振承遂开设同文行,承充行商。由于诚信经营、眼界开阔、经营有方、敢为人先,积累了雄厚的财富足可敌国,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 女排基地

      漳州体训基地一直是中国女排的训练基地,自1976年以来,中国女排已有44次在漳州基地训练,备战国际大赛,此间,中国女排曾获得世界“五连冠”、2003年世界杯冠军、2004雅典奥运会冠军以及2015年世界杯冠军、2016里约奥运会冠军,漳州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女排的“娘家”。

      荣誉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13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荣获政府透明度领先奖,同时在200个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排名中位居第17名。

      2018年10月10日,漳州市入选“2018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第36名。

      2018年11月,漳州入选“2018中国地级小康城市100强”,排第85名。

      2018年12月,漳州入选“2018中国陆最佳商业城市榜”,排第83名。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21年4月23日,上榜2020-2021年十大“心仪之城”。

      2021年5月,漳州上榜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榜单。

      2021年5月21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漳州位列第68位。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漳州获评为三线城市。

      2021年6月11日,漳州在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行第21位。

      城市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灯谜之乡中国青梅之乡
      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食品名城女排娘家
      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福建省卫生城市福建省园林城市中国罐头之都中国钟表之城
      中国白背木耳生产基地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仙花之乡世界菇都中国侨乡
      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