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 城址呈长方形。 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处豁口通道, 为当年的城门。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基本信息
3 遗址介绍
4 悠久的历史
基本信息
中文名: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南北长:860米
总面积:48万平方米
东西宽:550米
基本信息
城村,坐落于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北侧,傍闽越王城而建,也因王城而得名。村口门楼上的“古粤”砖雕,字体古朴苍劲,显示着城村与城址的深厚渊源。有位文史专家曾评价说:武夷山能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城村以及闽越王城遗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址介绍
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中央高台上的宫殿遗址一组包括大门、庭院、主殿、侧殿、厢房、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从出土的4万余件具有强烈汉代风格的文物来看,说明两千多年前福建就已具有较高的冶炼铸造和制陶等工艺水平。
城村汉城遗址不仅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之一。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2006年被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
遗址面积约14.3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闽越王城宫城遗址,城周边官署遗址、作坊遗址、窑址、墓葬区等。
这座2200多年前的西汉诸侯王城,发掘出了发达的地下排水系统。这些陶制的下水管道,长形的最长近1米,直径30多厘米,在房屋建造之初就埋在下面,尤其是直接烧好的两头带子母扣的弯管,成70度角,更是解决了拐弯的问题。在城墙上,还留有排水口,城市里的“污水”可直排城池外。除了排水管,地面上还留着当年的花纹铺地砖、陶制水井,还有体现居住者身份的“万岁”瓦当以及两米多长的花纹空心砖,玉器、铁制生产工具、铜制兵器、陶制生活用具等各类珍贵文物。
现在王城所在地的城村,也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悠久的历史
城村有农户500余户,2500多人,大多以种水稻、做茶叶等传统农业为主。据考证,目前村内的居民原种族都不是越族人或越人的后裔。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平定闽越时,闽越王城毁于战火,居民被强令迁徙往江淮之间,城村这块古老的土地也因此荒芜了数百年。城村古村的历史大致为始建于隋唐,兴起于宋元,繁荣于明清,败落于民国之际。当村落的开基始祖来到这块土地落籍卜居时,显然对城址的时代和族属有所了解,于是以古城居民的族称作为村名,昭示后代村庄是建在古粤(越)人营建城邑的土地上,是为“古粤城村”,世代相传,直至今日。
现居村内的村民以林、李、赵三姓为主,从他们分别保存完整的清代宗谱--《长林世谱》、《李氏重修家谱》、《赵氏宗谱》中得知,三姓都是中原望族。林氏号称“九牧林”,为商代名臣比干之后;李氏系唐高祖李渊的后裔;赵氏则是大宋太宗长子楚元佐的子孙。他们的祖先原居中原地区,因避战乱,先后由东晋、唐末、宋末辗转入闽,落脚于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