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
白澳政策(英文:White Australia Policy)是澳大利亚联邦反亚洲移民的种族主义政策的通称。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只许白人移居。在此政策下,大部分华人忍受不了欺压、被迫离开澳大利亚。1972年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取消了"白澳政策"。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概述
3 背景
4 起因
5 实行
6 消亡
7 影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澳政策
对象:淘金热
时间:19世纪50年代
对应:劳动力价值
概述
White Australia Policy 英国殖民者限制有色人种移居澳大利亚的种族歧政策。19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发现金矿,许多非英国民包括中国人涌入澳大利亚淘金。1859年,仅维多利殖民地就有4万中国人。当时维多利亚殖民当局限定每船登陆的中国人数,重课人头税。1860年初,新南威尔的伯兰贡发现金矿,在淘金中发生暴力排华事件。
背景
该政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世纪50年代,当时有一大批中国人受“淘金热”的吸引移民到澳大利亚。许多英裔澳大利亚人埋怨中国人的到来降低了劳动力价值,同时迁怒于他们带来的中国文化传统,遂连续发生了许多起排华暴乱(诸如Lambing Flat 暴乱)。刚建立起的以白人为主的自治政府亦持排华态度,陆续制定出一系列限制中国人移民的法案。到1888年,澳洲殖民地上的所有中国人都遭到驱逐,总理埃德蒙多.巴顿得意洋洋地宣称“人类平等的原则只适用于英国人之间,英国人跟中国人之间则不遵循这条原则。” 该政策的另一源头是阻止美拉尼西亚人(被蔑称为“Kanaka”)进入昆士兰的甘蔗园工作。当时因为许多医学专家认为白人的体质不适合从事这种热带地区的工作(恐怕低廉的成本和温顺的性格才是引入美拉尼西亚人的主要原因),故引进了很多美拉尼西亚劳工,付给他们报酬很低的工资。也有些美拉尼西亚人是被劫掠到澳洲的(这种行为白人自己戏称“捉黑鸟”)。为了阻止这种行为的继续以及非欧劳力的继续涌入,18世纪90年代有大约7000美拉尼西亚劳工被政府驱逐,随后政府和贸易联盟达成协议,只允许白人劳力从事农场的工作。这项政策的基本意图是保持种族的“纯净”。“为了保证澳洲一直不受低等人种的污染和劣化,我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英联邦议会纪录,1901年9月12日 4845页)贸易联盟和它操持的政党----澳大利亚工党,是白澳政策的主要促动者。克里斯.沃森(时任工党领袖)宣称,“我反对将有色种人与白人混杂的----当然我承认它跟工业化有关----主要由于种族污染的可能性。”
起因
白澳州人普遍相信种族纯净有助于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澳洲的统一将毫无意义,如果不是用在一个统一的种族上。一个统一的种族不仅意味着它的成员可以相互混杂、通婚、相互交流而不招致退化,还意味着相信同一个观念...”(阿尔弗雷德.狄金,英联邦议会纪录,1901年9月12日,4807页)。其它有关种族纯净的观点参看“被偷走的一代”。对中国移民的敌视被可从“黄祸”一次中得到反映,而这种态度在澳洲最为明显。1901年的澳大利亚人口为三百七十万,跟亚洲相差很远,所以别有用心的人“担心”中国移民的涌入会“吞没”欧裔澳人。联邦政府担心难以控制的移民潮流会大幅度降低工资水平,这不是无稽之谈:许多雇主公开声称他们会那样做。这种情绪在亨利.劳森(澳大利亚著名诗人)1906年写的一首诗“to be amused”(内容如下)中有所反映。
实行
1901年,新的联邦政府所进行的第一项立法举措,就是通过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以便“在移民问题上作出一些限制... 以清除...非法移民”,南非已有类似的移民限制法案。最早的草案明令禁止非欧洲移民的进入,但由于英国政府出于对在印度的权益和与日本的关系的考虑的反对,巴顿政府只得取消这种公开的规定,代之以“听力测验”来排除不要的移民。 移民官员有权阻止任何未在一项五十个词的听力测验(考方可使用任何一门欧洲语言)上达标的移民申请者。
当时,澳大利亚不是唯一采取这种移民政策的英国属地,白人们相信种族之间有天生的差异,并认为自己的种族优于其他。 这种观点常常导致带有种族歧视的政策出台,比如吉姆.克劳法案。南非、加拿大和新西兰甚至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有不同程度的种族限制移民政策。1905年的英国政府通过了有利于犹太移民的法案。(参看Komagata Maru事件和1919年的红色夏天)澳大利亚士兵在1919年参与了攻击威尔士州卡迪夫市黑种英裔社区的事件。
消亡
“白澳政策”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炸弹轰开了澳大科亚朝野人士的心胸和眼界,才慢慢对黑头发黄皮肤的种族有了新的认识。保卫菲律宾的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率领残兵败将退下来,日本飞机将北疆边城炸瘫了,日军潜水艇侵入近水海域,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东京玫瑰”日夜不停地向“太平洋孤儿”招降,澳大利亚人民才从迷悯中醒悟过来。原来文化血缘同系的宗主国,毕竟是远隔重洋鞭长莫及,一旦大难临头便自顾不暇,可恃而不可待了。反之一直在心理上疏离久久的地缘人种,近在咫尺之间,却有唇亡齿寒的依傍关系。澳大利亚在战火的威迫下,一面协助麦克阿瑟将军重整联军,一面调整自己的心理意识,确认远亲不如近邻的现实形势。尤其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最久牺牲最大的盟国之一,仅以利害关系衡量,也没有理由再歧视华人而坚持“白澳政策”了。于是到大战后期,接受在太平洋英属岛屿上饱尝炮火蹂躏的华裔千余人,疏散至澳大利亚各地,这无疑是在默默中以行动突破“白澳政策”的先声。
澳大利亚外长D.C.斯宾德在1950年科伦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援助亚洲国家的计划,即著名的“科伦坡计划”。科伦坡计划有种种不是之处,但它对澳大利亚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极大地冲击了白澳政策和种族主义思想。按照科伦坡计划,亚洲国家的学生可以到澳大利亚的大学念书,这一举措有助于瓦解歧视非白裔种族的态度。甚至比孟席斯总理还保守的A.R.道纳移民部长都受到了反种族主义的影响,他对旧移民政策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到1957 年,居住在澳洲15年以上的非白裔人口已有资格获取得公民权,而1958年的移民法废除了听力测试代之以更简单的入境考核。
影响
今天的澳洲人大部分属于欧裔,约占总人口的85%的,其中又以英裔最多(33.9%),然后是爱尔兰裔(10.2%), 意裔(4.3%),德裔(4.0%),苏格兰裔(2.9%)和希腊裔(2.0%)。剩下的有12%是亚裔(包括土耳其、阿拉伯、伊朗、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东亚的移民),还有3%是本土原住民及其他。
澳大利亚统计局预测,到2100年,英-爱裔的澳人所占比重将会大幅度下降,因为新近的移民生育率相对较高。 本地澳大利亚人生育率的下降使得移民的种族限制有成为某些政治团体的话题,诸如一国党(One Nation),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东亚和东南亚移民。许多人将统一国家党的胜利视作白澳政策的再度抬头。近年来,这种情结的指向则部分转移到中东地区的移民。2005年悉尼的种族暴乱被认为是多元文化政策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多元文化政策的缺少所造成的。
然而,从大众的讨论中可以看到白澳政策更深远的影响。许多政治集团都公开声称白澳政策不是种族政策,这种断言的根据是认为非欧洲种族比欧洲种族要劣等,当然对经济竞争和失去白人的主导控制权也是其理由之一。事实上,在白澳政策的高峰期,许多澳大利亚政治家,如同他们的南非“同仁”一样,将反对的声音用上述的理由打发。比如,总理埃德蒙多.巴顿声称,“我不认为人类平等的原则包括种族平等。种族间是没有平等的,只有根本上的不平等。那些种族同我们白种人相比是较低劣的...”
像许多其它英国殖民地一样,澳大利亚是作为白人殖民地而建立的,后者逐渐取代了本土居民。此外,它的四邻五舍大多是非欧洲国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和媒体往往提倡的观点,比如澳大利亚共和国、同本地人的和谐相处、 多元文化主义和亚太地区(澳洲被认为是其一部分)。而一些保守的澳人则讥笑这些说,澳大利亚是一个以欧洲移民为基础的西方国家。 现任政党,约翰.霍华德的保守阵线通常被视为上面那些观点反种族主义观点的有力支持者。
在海外,也在澳大利亚,任何轻微的种族主义偏向都会被人以历史的眼光打量,比如关于保林.汉森(臭名昭著的白人种族主义政客)的报道, 太平洋解决方案(澳国政府的一项驱逐避难者的政策),沙培利.科尔比的在印尼的审判和最近(2005年)在悉尼的种族暴乱。此外,过去的反对党(工党)领袖马克.兰萨姆,在他的著作兰萨姆日记中提到ANZUS联盟是白澳政策的后继,意在影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的军事联盟是以种族主义为基本原则和目的而建立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