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

兰科兰属植物

兰花兰花

兰花(拉丁学名:Cymbidiumgoeringii(Rchb. f) Rchb. F),别称:春兰、朵朵香、草兰。兰属兰科,单子叶植物附生或地生草本植物。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兰花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种子细小呈粉末状。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形态特征 4 生长习性 5 种类介绍 6 分布范围 7 繁殖栽培 8 主要价值 9 植物文化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兰花

      拉丁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

      科:兰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百合亚纲

      命名者及时间:Sw.,1799年

      生长习性:喜阴、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

      繁殖方式:分株、播种

      亚族:萼足兰亚族

      生活型:附生或地生草本

      构成部分: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

      目:兰目

      别称:中国兰、春兰、兰草、兰华、幽兰

      亚科:兰亚科

      族:树兰族

      属:兰属

      种:全球48种、中国29种

      分布区域: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向南到达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

      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

      颜色: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

      域:真核域

      超目:天门冬超目

      叶片形状:倒披针形、狭椭圆形

      命名者及年代:Sw.,1799

      物种起源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兰花兰花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中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墨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兰花兰花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形态特征

      兰花兰花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图)

      兰花也有这些结构,不同的是兰花通常有唇瓣。兰花有六枚花被(花萼与花瓣区分不明显,统称为花被),分为内外两轮,其中内轮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虫来传粉并为昆虫驻足提供平台。(图一)

      多数兰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转180°。(图二)

      假设子房不扭转,兰花就是这样子的。(图三)

      有花粉团:兰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团,称花粉团,作用是便于昆虫传粉时把花粉全部带走,提高传粉效率。当昆虫进入下一朵花时,被带出的花粉团可以自动调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触到黏性柱头上,从而完成异花授粉。(图四)

      有蕊柱:除子房外,兰花的整个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间上分离,促进了异花授粉。(图五)

      有蕊喙:兰花的柱关和花药之间有一个舌状的器官(源自柱头上裂片),叫蕊喙,是兰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图五)

      生长习性

      兰花兰花

      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种类介绍

      纹瓣兰(学名:Cymbidium aloifolium):产中国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丛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从斯里兰卡北至尼泊尔,东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均有分布。
      硬叶兰硬叶兰(学名:Cymbidium bicolor):产中国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树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分布。
      垂花兰垂花兰(学名:Cymbidium cochleare):产中国台湾(台北、高雄)。生于阴湿密林中树上,海拔300-1 000米。锡金、印度也有分布。
      莎叶兰莎叶兰(学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产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蒙自、砚山、麻栗坡、屏边)。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缝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也有分布。
      冬凤兰冬凤兰(学名:Cymbidium dayanum):产福中国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东南部。生于疏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300-1600米。锡金、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
      落叶兰落叶兰(学名:Cymbidium defoliatum):产中国四川、贵州和云南。生境不详。本种在西南诸省区常见栽培,据报告浙江也有发现。
      独占春独占春(学名:Cymbidium eburneum):产中国海南(崖州、昌江)、广西南部(十万大山)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溪谷旁岩石上,海拔不详。尼泊尔、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莎草兰莎草兰(学名:Cymbidium elegans):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树上或岩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建兰建兰(学名:Cymbidium ensifolium):产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贵州和云南。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
      长叶兰长叶兰(学名:Cymbidium erythraeum):产自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墨脱)。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蕙兰蕙兰(学名:Cymbidium faberi):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生于湿润但排水良好的透光处,海拔700-3000米。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多花兰多花兰(学名:Cymbidium floribundum):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岩石上或岩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兰春兰(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产自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与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据报告印度东北部也曾发现,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虎头兰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hookerianum):产中国广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察隅)。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兰美花兰(学名:Cymbidium insigne):产中国海南(定安、琼中)。生于疏林中多石草丛中或岩石上或潮湿、多苔藓岩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与泰国也有分布。
      黄蝉兰黄蝉兰(学名:Cymbidium iridioides):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乔木上或岩石上,也见于岩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寒兰寒兰(学名:Cymbidium kanran):产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荫蔽、湿润、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兰兔耳兰(学名:Cymbidium lancifolium):产中国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缘、阔叶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树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有分布。
      碧玉兰碧玉兰(学名:Cymbidium lowianum):产中国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盈江、龙陵、沧源、绿春、勐腊、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
      大根兰大根兰(学名:Cymbidium macrorhizon):产中国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贵州西南部(兴义)和云南东北部(东川)。生于河边林下、马尾松林缘或开旷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尔、锡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兰大雪兰(学名:Cymbidium mastersii)产中国云南西北部、南部至东南部。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锡金、印度、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珍珠矮珍珠矮(学名:Cymbidium nanulum)产自中国海南、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于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详。此种模式标本系栽培植物,采自云南怒江河谷(六库)。在南方民间已广为栽培。
      邱北冬蕙兰邱北冬蕙兰(学名:Cymbidium qiubeiense)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兰墨兰(学名:Cymbidium sinense)产中国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峨眉山)、贵州西南部和云南。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湿润但排水良好的荫蔽处,海拔300-2000米。印度、缅甸、越南、泰国、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果香兰果香兰(学名:Cymbidium suavissimum)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和云南西部。生境不详,海拔700-1100米。缅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种植物民间有栽培,国内一些植物园也偶见栽培。
      斑舌兰斑舌兰(学名:Cymbidium tigrinum):产云南西部。生境不详。印度东北部与缅甸也有分布。
      西藏虎头兰西藏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tracyanum):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册亨)、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大树干上或树权上,也见于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200-1900米。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文山红柱兰文山红柱兰(学名:Cymbidium wenshanense):产中国云南东南部(马关、文山)。生于林中树上,海拔不详。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头兰滇南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wilsonii):此种甚近虎头兰(C. hookerianum),但叶较宽,蕊柱较短,萼片与花瓣上有不甚明显的红褐色纵脉,可以区别。但上述特征与黄蝉兰(C. 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认为本种可能是它与虎头兰之间的杂种。

      分布范围

      兰花兰花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因而兰花资源非常丰富,全国都有分布,但从数量分布上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兰花在中国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

      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一般来说,地生兰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江苏、安徽、河南等;附生兰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等。

      繁殖栽培

      栽培方式

      1.分株

      兰花兰花

      兰花放置的场所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兰花的生长发育。兰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荫蔽处),冬季则放在室内。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旷,空气湿润。室内要有充足的光线,最好朝南。这样,有利兰花生长。兰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7.蔽荫

      兰花多属于半阴性植物,多数种类怕阳光直晒,需适当遮荫。兰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阳光促进其生长。4月下旬以后要适当遮荫。夏兰、秋兰中直立性叶的品种最好放在荫蔽处的南面,使其适当多受阳光;垂叶性的秋兰和春兰,每天以受两小时的光照为好。从6月开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荫,如用芦帘可以用密帘或两层稀帘。10月以后天气转凉,阳光较弱,可推迟蔽菜,但中午前后仍需注意做好蔽荫工作。

      8.防雨

      兰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阵雨或连续下雨。在霉雨季节,特别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阵雨。如下雨时间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应多浇水,使盆内热气排出,否则会使兰花损伤,甚至烂根枯死。如果阵雨后接着又出太阳,需及时蔽荫,以免地上热气上升影响兰花生长。雨水多的季节,正值兰花抽生叶芽的阶段,如盆土太温会引起叶芽生长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时,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调节盆土湿度。

      主要价值

      兰花兰花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这首诗就是用来形容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置几盆兰花,点缀室内,顿觉生意盎然,花开之日,清香阵阵,会使你感到生机勃勃,心旷神怡。

      食用价值

      兰花香气清洌、醇正,兰花多用于茶,也可用来熏茶;还可做汤等菜肴。

      药用价值

      兰花兰花

      据记载,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内、妇科诸症。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兰花花梗可治恶癣。

      建兰根煎汤服,据说为催生胜药,叶治百日咳、可治虚人肺气(一作肝气),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蕙兰全草能治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素心兰花瓣可以催生。蕙兰的素心花瓣阴干亦能催生。

      植物文化

      市花

      兰花兰花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国十大名花评选中,兰花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兰花被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龙岩市、台湾省宜兰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保山市选定为市花。

      诗文

      兰花兰花

      《孔子家语·六本》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芷兰之室是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成为一个颂蕙芷的成语。他还将夫兰(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 )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

      《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

      《周易》:同心之言,其嗅加兰 。

      洞庭第一长联中所云:沅芷南芬,澧兰北秀。

      晋陶渊明《饮酒》

      梁宣帝《兰诗》: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唐李白: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唐崔涂《幽兰》

      唐颜师古《幽兰赋》

      宋向子湮泳石斛兰《浣溪沙》

      元 余同麓《咏兰》

      明朱熹《兰涧》

      明张羽 《着色兰》

      明孙克弘《兰花》

      明徐渭《兰》

      明陈汝言《兰》

      清刘灏《广群芳谱》

      清郑板桥《折枝兰》

      清康熙《咏幽兰》

      清秋瑾《兰花》

      朱德《咏兰》

      潘天寿《题兰石图》诗

      邮票

      兰花兰花

      1988年12月25号。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兰花”特种邮票。志号:T 129。全套4枚连印。邮票画面都以画配诗形式,清幽淡雅。

      第一枚“龙字”,图旁题的是宋苏轼的诗:“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第二枚“大一品”,图旁题的是清何绍基的绝句:“香逾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第三枚“银边墨兰”,图旁题的是唐李世民的《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裹作芬芳”;

      第四枚“大凤尾”,图旁题的是明张羽的五言绝句《咏兰叶》:“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同时还发行了一枚兰花小型张,图案为“红莲瓣”。邮票以外题有朱德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花语

      兰花兰花

      兰花一般形容人君子,常形容女人空谷幽兰。

      文心兰隐藏的爱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