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禾本科大麦属植物

大麦大麦

大麦(拉丁学名:Hordeum vulgareL.),禾本目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植物。

大麦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厘米。叶鞘松弛抱茎,多无毛或基部具柔毛;两侧有两披针形叶耳;叶舌膜质,叶片扁平。穗状花序长3-8厘米(芒除外),颖果熟时粘着于稃内,不脱出。中国南北各地有栽培。富含碳水化合物,含丰富的蛋白质,能够帮助人体维持钾钠平衡,储存和提供热能。大麦多用作牲畜铺草,也大量用作粗饲料。

大麦做法有意式肉末大麦饭,丹阳大麦粥,大麦山楂茶等。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形态特征 4 生长习性 5 分布范围 6 繁殖栽培 7 种类介绍 8 主要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麦

      株高:50-100cm

      类型:啤酒大麦、饲用大麦、食用大麦(含食品加工)

      属:大麦属

      界:植物界

      芒长:8-15cm

      域:真核域

      纲:木兰纲

      目:禾本目

      族:小麦族

      主要用途:生产啤酒、食用、饲用

      拉丁学名:Hordeum vulgare L.

      生长期:一年

      形态特征: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

      科:禾本科

      生长习性:温带、亚北极地区、亚热带的品种

      叶片长度:9-20cm

      叶片宽度:0.6-2cm

      门:被子植物门

      亚纲:鸭跖草亚纲 

      亚科:早熟禾亚科

      种:大麦种

      花期:3~4月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物种起源

      大麦起源于如今仍旧可以在中东发现的野生大麦(Hordeum vulgare subsp. spontaneum)。两种大麦都是双倍染色体(2n=14个染色体)。所有不同种类的大麦拥有大量的杂交品种,如今它们都被看作是一个种类。大麦和其野生品种的主要区别是后者由于自花授粉而产生的易碎叶轴。

      最早的大麦发现于地中海东部累范特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最早的驯化大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叙利亚地区。大麦的驯化似乎是与小麦同时的。

      在中国,大麦作物传播到中国的时间要早于丝绸之路。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经有栽培,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大麦的变种青稞,自5世纪成为藏菜主食,以其磨粉制成的糌粑现今仍是藏族主食。

      在欧洲中世纪,佃农食用大麦和黑麦所制成的面包,而小麦由上层阶级消费。直到19世纪,马铃薯很大程度取代了大麦在东欧的地位。

      形态特征

      大麦大麦

      生长期为一年。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厘米。叶鞘松弛抱茎,多无毛或基部具柔毛;两侧有两披针形叶耳;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9-20厘米,宽6-20毫米,扁平。穗状花序长3-8厘米(芒除外),径约1.5厘米,小穗稠密,每节着生三枚发育的小穗;小穗均无柄,长1-1.5厘米(芒除外);颖线状披针形,外被短柔毛,先端常延伸为8-14毫米的芒;外稃具5脉,先端延伸成芒,芒长8-15厘米,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几等长。颖果熟时粘着于稃内,不脱出。

      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麦粒比其他麦都大,所以叫大麦。它和小麦的功效大致相同。还有粘性的大麦,叫糯麦,可以用来酿酒,作糖。

      大麦是人类栽培的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大麦在我国,大约有5000 多年的历史,原始于青藏高原。如今,大麦其主要用途是生产啤酒。

      生长习性

      大麦大麦

      气候适应性强於其他谷类作物。有适於温带、亚北极地区、亚热带的品种。生长期至少90天,在谷类作物中是较短的。所以在喜马拉雅山脉生长季节很短的坡地也可栽培,但产量较低。其抗乾热的能力也较其他小粒作物强,在北非近沙漠地带於秋天播种,在欧洲西部和北美的冷温潮湿地带於春天播种。

      分布范围

      大麦的适应性很强,如今是温带和热带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繁殖栽培

      大麦大麦

       1.酿造啤酒

      我国目前啤酒产量居世界第2位,1998年产量达1998万吨,需啤酒大麦330万吨。随着我国啤酒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对啤酒大麦籽粒的外观、色泽、品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1989年以来,我国啤麦进口量占总用量的46%~71%,年用外汇3亿多美元。提高国产啤麦的质量和数量是麦芽厂家多年的愿望和要求。

      2.饲用

      大麦籽粒的粗蛋白和可消化纤维均高于玉米,是牛、猪等家畜、家禽的好饲料。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和澳大利亚,都把大麦作为牲畜的主要饲料。我国南方用大麦喂猪,在育肥期增加饲料中的大麦的比例,可使猪肉脂肪硬度大,熔点高,瘦肉多,肉质好。大麦还可以做青贮饲料,在灌浆期收割切段青储,是奶牛的好饲料。

      3.食用

      大麦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他们把裸大麦炒熟磨粉,做成糌粑食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人民习惯用裸大麦做粥或掺在大米里做饭。大麦仁还是“八宝粥”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裸大麦中β-葡聚糖和可溶性纤维含量高于小麦,可做保健食品。此外,“大麦茶”是朝鲜族人民喜欢的饮料。饮料“旭日升暖茶”的原料中也有大麦。

      大麦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13.1 能量(千卡) 307

      能量(千焦) 1284 蛋白质(克) 10.2 脂肪(克) 1.4

      碳水化合物(克) 73.3 膳食纤维(克) 9.9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2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43 核黄素(毫克) 0.14

      尼克酸(毫克) 3.9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1.23

      a-E 1.23 (β-γ)-E 0 δ-E 0

      钙(毫克) 66 磷(毫克) 381 钾(毫克) 49

      钠(毫克) 0 镁(毫克) 158 铁(毫克) 6.4

      锌(毫克) 4.36 硒(微克) 9.8 铜(毫克) 0.63

      锰(毫克) 1.23 碘(毫克) 0

      种类介绍

      大麦(农科)大麦(农科)

      早熟禾科, 即禾本科大麦属谷类植物。栽培大麦有3个种:大麦六列型,其花穗有两个相对的凹槽,每个凹槽著生3个小穗,每个小穗著生1朵小花,结籽1粒。二行大麦为两列型,小穗中有一中心小花,可结籽,侧生小花通常不育。不规则型大麦或称阿比西尼亚中间型,很少栽培,中心花能育,侧生小花能育或不育。

      大麦是有稃大麦裸大麦的总称。一般有稃大麦称皮大麦,其特征是稃壳籽粒粘连;裸大麦的稃壳籽粒分离,称裸麦,青藏高原称青稞,长江流域称元麦,华北称米麦等。

      大麦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禾本科-大麦属。有经济价值的是普通大麦种中的两个亚种,即二棱大麦亚种和多棱大麦亚种。通常我们将多棱大麦六棱大麦

      二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仅中间小穗结实,侧小穗发育不全或退化,不能结实。二棱大麦穗粒数少,籽粒大而均匀。我国长江流域一般喜欢种植二棱大麦。

      六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全部结实。一般中间小穗发育早于侧小穗,因此,中间小穗的籽粒较侧小穗的籽粒稍大。由于穗轴上的三联小穗着生的密度不同,分稀(4厘米内着生7~14个)、密(4厘米内着生15~19个)、极密(4厘米内超过19个)三种类型。其中三联小穗着生稀的类型,穗的横截面有4个角,人们称4棱大麦,实际是稀六棱大麦。

      大麦按用途分,可分为啤酒大麦、饲用大麦、食用大麦(含食品加工)三种类型。

      栽培历史

      大麦大麦

      大麦栽培可能在史前始於埃塞俄比亚高地和东南亚,据信在埃及可追溯到西元前5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西北欧和中国分别始於西元前3500年、前3000年、前2000年。大麦为16世纪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和大部分欧洲人的主要粮食作物。

      青稞(Hordeum vulgareL. var.nudumHook. f.)一年生三秆直立,光滑,高约100厘米,径4~6毫米,具4~5节。叶鞘光滑,大都短于或基部者长于节间,两侧具两叶耳,互相抱茎;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9~20厘米,宽8~15毫米,微粗糙。穗状花序成熟后黄褐色或为紫褐色,长4~8厘米(芒除外),宽1.8~2厘米;小穗长约1厘米;颖线状披针形,被短毛,先端渐尖呈芒状,长达1厘米;外稃先端延伸为长10~15厘米的芒,两侧具细刺毛。颖果成熟时易于脱出俘体。中国西北、西南各省常栽培。适宜高原清凉气候。

      大麦

      藏青稞(Hordeum vulgareL. var.trifurcatum(Schlecht.) Alef.)一年生。秆直立、光滑、高约100厘米。叶鞘光滑,短于节间,两侧具两个披针形叶耳;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18~25厘米,宽1~1.8厘米,扁平,稍粗糙。穗状花序长5.5~8厘米(芒除外),宽约1.5厘米;小穗长约1厘米;颖线形,被短毛,先端延伸为长8~10毫米的细芒;外稃顶端具三个基部扩张的裂片,两侧者向外反或呈水平状,其先端渐尖而成短而弯曲的芒或无芒。颖果成熟后易脱出。中国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省区常栽培,华北等地区也有种植。

      主要价值

      大麦(《本草经集注》)

      【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

      【植物形态】大麦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无毛。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仪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长成短芒,长仅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颖果与内外稃愈合,罕有分离者,颖果背有沟。花期3~4月。果期4~5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枯黄茎秆(大麦秸)、发芽的颖果(麦芽)、幼苗(大麦苗)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甘咸,凉。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性平,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①《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②《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③《崔禹锡食经》:"主水痮。"

      ④《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⑤《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选方】①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④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食疗价值

      大麦大麦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胃气虚弱、消化不良者食用;凡肝病、食欲不振、伤食后胃满腹胀者、妇女回乳时乳房胀痛者宜食大麦芽。

      1、 妇女在想断奶时,可用大麦苗(又叫大麦芽)煮汤服之,此汤亦催生落胎;

      2、 大麦芽不可久食,尤其是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的妇女忌食,否则会减少乳汁分泌;小剂量消食化滞疏肝解郁而催乳(用复方);大剂量消散之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用单方);

      3、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实验证明,大麦是可溶性纤维极佳的来源,它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4、 用大麦芽回乳,必须注意:用量过小或萌芽过短者,均可影响疗效。未长出芽之大麦,服后不但无回乳的功效,反而可增加乳汁。

      食疗作用

      大麦芽性凉、味甘、咸,归脾、胃经;

      具有益气宽中、消渴除热、并且有回乳的功效;

      对滋补虚劳、强脉益肤、充实五脏、消化谷食、止泻、宽肠利水、小便淋痛、消化不良、饱闷腹胀有明显疗效。

      宜:胃气虚弱、消化不良者宜食;肝病、食欲不振、伤食后胃满腹胀者及妇女回乳时乳房胀痛者宜食大麦芽。

      忌:因大麦芽可回乳或减少乳汁分泌,故妇女在怀孕期间和哺乳期内忌食。

      大麦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

      与其他谷物相比,大麦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目前在一杯大麦种碳水化合物量为44.3克,这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的成人每日需要的量。关于脂肪,相同数量的大麦含有一克的脂肪

      钠和胆固醇含量很低,大多数医生建议心脏病患者多食用大麦。据称,定期食用大麦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维持血糖水平。大麦是一种美味的低钠、低脂的健康食物,它既可以提供能量,又能帮助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