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什哈巴德
阿什哈巴德
阿什哈巴德市(英语:Ashgabat),为土库曼斯坦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中心,阿什哈巴德州首府,建于1881年,人口100万。位于土南部卡拉库姆沙漠和科佩特山交界处,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典型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日照极为充分。阿市有电力、食品加工、轻工、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等工业部门。科学、文化和新闻事业较为发达。
阿什哈巴德也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与独联体各国、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德国、土耳其、英国、阿联酋和泰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与中国乌鲁木齐通包机。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行政区划
4 地理环境
5 人文环境
6 经济状况
7 社会事业
基本信息
中文名:阿什哈巴德
所属地区:土库曼斯坦
面积:30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亚热带沙漠气候
外文名:Ashgabat
行政区类别:首都
地理位置:土南部卡拉库姆沙漠科佩特山交界
人口:100万(2018年8月)
著名景点: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阿哈尔捷金马和种马场等
历史沿革
历史上曾被波斯人、马其顿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鞑靼人征服。公元9—10世纪受塔赫里王朝、萨曼王朝统治。11—15世纪受蒙古鞑靼人统治。15世纪基本形成土库曼民族。16—17世隶属于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19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部分领土并入俄国。
1881年沙俄组建后里海军区,在此设行政中心。由于地处交通要冲,加上外里海铁路经此,吸引各方移民在此定居,到1911年人数超过45,000,成为沙俄与伊朗的贸易重镇。
该市土库曼人民参加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2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很快以当地一名革命者之名更名为波尔托拉茨克。其领土并入土耳其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花拉子模和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在划定民族管理区后,于1924年10月27日建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首府,并加入苏联。
1927年又恢复阿什哈巴德原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在阿什哈巴德进行了大规模的战后建设。
1948年10月发生了里氏9至10级大地震(当时有史书记载最强烈的一次),使整座城市几乎毁灭,近18万人罹难。
1951年建立土库曼科学院,设置沙漠研究所。
1958年,依地震前原样重建完毕。
1962年卡拉库姆运河通至该市,多年缺水现象大为缓和。此后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开拓,阿什哈巴德又重新发展起来。
1990年8月23日,土库曼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
1991年12月27日,土库曼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成为了土库曼斯坦的首都。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
行政区划
全市共分4个区,中心的KOPETDAGDISTRICT为行政、文教、科研机构所在地和商业区,北部的BAGTYYARLYKDISTRICT、西部的ARCHABILDISTRICT、南部的CHANDYBYL DISTRICT主要为工业区。
地理环境
阿什哈巴德市是土库曼斯坦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中心。位于土南部卡拉库姆沙漠和科佩特山交界处,大约东经58度,北纬38度。海拨215米,占地约300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属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1月平均气温2.1℃,7月平均气温37.6℃。平均月降雨量仅5毫米。
人文环境
绝大多数阿什哈巴德人为伊斯兰教逊尼派信徒,严格地遵循伊斯兰教义。此外,古代突厥人的萨满教和拜火教也对土库曼人的宗教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强迫生病的孩子跳过火堆,向病人的头部洒灰烬等,这些仪式并非伊斯兰教的特征。伊斯兰文化在土库曼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阿什哈巴德人很尊敬伊斯兰教的圣者。
城市风采
阿什哈巴德曾受沙漠影响而严重缺水,但自从1962年卡拉库姆大运河通到这里后,市内缺水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市内主要街道的两侧铺设了一条宽半米左右的水渠,用以浇灌着路边的花草树木。土库曼人尤其重视植树造林,在阿什哈巴德城区及周边,到处可见大片新栽的小树苗。阿什哈巴德主要建筑物前、广场上、公园里,甚至道路隔离带上都设置了造型各异的喷泉。阿什哈巴德因此又被誉为“喷泉之城”。
市内花园、草坪和喷水池随处可见。苏联解体后市内新建的大型建筑有总统府,中立门、地震纪念建筑群、国家博物馆和孤儿院等。
阿什哈巴德的街道上,许多建筑物以萨·土库曼巴什(萨帕尔穆拉特·尼亚佐夫总统的尊称)的画像为装饰画。随处悬挂“祖国,人民,土库曼巴什”,“21世纪将是土库曼人的黄金时代”(总统语)这样的标语。
数公里长的管道和数不清的喷灌设备不间断地为植物提供着必不可缺的水分。夏季热量充足,冬季几乎没有严寒,优越的气候条件将城市变成一个巨大的植物园。
土库曼斯坦宣布独立后,政府决意把首都建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色大理石城、水城和绿色之都。阿什哈巴德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都市之一,所有新建筑都是由法国建筑大师设计、土耳其人承建的。建筑物表面被清一色伊朗产白色大理石覆盖,使整座城市显得洁白而明亮。
风景名胜
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
由土耳其出资兴建,1998年11月12日开馆。博物馆位于阿什哈巴德市南侧,气势恢宏,占地22,5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主楼设会议厅,展厅、办公室、仓库、技术修复部和咖啡厅等。4个半圆形露天剧场在主楼外侧。博物馆展厅设独立厅、自然厅、原始史厅、古代厅、中世纪纪厅、民俗厅等,展品约2万件。
阿哈尔捷金马和种马场
关于阿哈尔捷金马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4-3世纪。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此马体态匀称,威武膘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性情暴烈,但驯服后却非常顺从。马神态威严,步伐轻盈。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由阿哈尔捷金马交配培育而成。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阿哈尔捷金马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 · 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哈尔捷金马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据说,史书中的“血汗宝马”即源自阿哈尔捷金马。1945年朱可夫元帅检阅胜利仪仗队时所骑的就是阿哈尔捷金马。国际马业界极为推崇阿哈尔捷金马。1986年在巴黎凯旋门杯赛马比赛中,赢得冠军的阿哈尔捷金种马“丹辛格 · 勃里伊弗” 被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阿哈尔捷金种马场位于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于1922年,前身为里海养马厩,1992年改名为尼亚佐夫总统种马场。1992年尼亚佐夫总统访华时赠给江泽民主席一匹名为“阿赫达什”(意为“白石”)的阿哈尔捷金马尚驯养在此。现土库曼斯坦共有五个国营大型马场,阿哈尔捷金马总数约2,000匹。1992年以来土库曼斯坦致力于向国际市场介绍阿哈尔捷金马,同美、法、俄、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有合作。
独立柱
独立柱(俗称8条腿)是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阿什哈巴德城东南地区的土库曼巴什林阴路。独立柱柱高91米,表明土库曼斯坦于1991年独立。柱周围有众多土库曼斯坦历史著名人物雕像,西入口有土库曼斯坦首任总统尼亚佐夫的铜色雕像。
地毯博物馆
位于阿什哈巴德市中心,1993年3月20日经总统批准建立。博物馆面积1,178平方米,陈列不同时期各种图案地毯、挂毯共 1,000余件。馆内展出2块巨型地毯,一块为土最大的地毯,294平方米(14m×21m),重1吨;另一块为189平方米(18m×10.5m)。此外,还展有百万线头地毯(1平方米有1,148,000个线头)和双面地毯等。土库曼地毯蕴含着土库曼民族的审美情趣。土库曼民族的各个支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毯纹饰。现今的土国旗和国徽上都绘有地毯纹饰。
鲁赫耶特宫
位于总统府对面,已成为阿什哈巴德市的象征之一。宫殿的大理石主体和天蓝色的圆顶与市中心建筑群浑然一体。会议大厅可容纳2,800人,根据需要还可用作歌剧厅、话剧厅和电影厅。一层设有各国首脑大厅。由法国“布伊格”公司承建, 1999年12月竣工。土第9届长老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和民族复兴运动联席大会于2010年12月27-29日在此召开。
中立门
是阿什哈巴德市主要景点之一,位于中立广场,主建筑高75米,有电梯通往观景台和咖啡厅。三个支撑脚分别代表新土库曼斯坦三个不可分割的基础:中立、独立和民族团结。顶部12米高的尼亚佐夫总统金像随太阳方向旋转。1995年12月12日,联合国18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赋予土库曼斯坦永久中立国地位,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土于1998年建成了中立门,它象征着土和平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展示了对世界的友好态度,表明对人类幸福未来的乐观和信心。
地震纪念碑
位于阿什哈巴德市中立广场上,紧邻中立门和总统府。1998年10月6日建成。纪念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一只十五米长的青铜公牛,公牛的颈上顶着一个皲裂的球体——象征着地球,裂开的地壳上有一位女子双手擎着小孩。设计思想取材于突厥民族的传说:他们认为地球是由一头巨牛驮着。女子与小孩则象征着永恒和人类的延续。下部是基座,基座的内部是地震博物馆,主要展出一些有关阿什哈巴德48年地震以前、地震后以及现今的风貌的图片。在博物馆入口处的墙上有一座壁钟,时针指着1点12分-阿什哈巴德地震的发生时间,以纪念这一惨剧-1948年10月6日凌晨1点12分阿什哈巴德发生里氏9-10级地震,死亡16万人,整个城市几乎被完全摧毁。
民俗民风
民族服饰
阿什哈巴德男子的民族服装为用黑色、白色和褐色羊皮缝制的高帽、领口精心修饰的长衬衫、肥大的裤子和东方式的长袍。阿什哈巴德女子穿着长及脚踝、领口精心绣制的长裙。阿什哈巴德姑娘喜爱戴头巾、编辫子并在发稍缀有各种装饰。姑娘们通常用绿色、紫色和蓝色等鲜艳的衣料缝制服装,在冬春季爱穿东方式长袍。阿什哈巴德新娘的装饰以独具特色和纷繁复杂著称,通常这些饰物用金、银、铜、铁等金属打造,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头饰、额饰、发饰、胸饰、腕饰和戒指。新娘的服装为东方式的丝绸长袍,还佩着避邪用的三角香囊,上面通常写有诗句或格言,用皮革和丝绸制成。
习俗禁忌
按阿什哈巴德人习惯,在饭桌上吃饭的客人只要不起话头,主人就不会向客人提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应该让尊敬的客人吃饱饭后,由客人先谈话,这是一种礼貌。在交谈中,阿什哈巴德人从来不打断对方的谈话。在谈论问题时不大吵大嚷,认为吵闹是不体面的行为。在阿什哈巴德人家里,在最明显的位置上,往往摆放着被咬掉几口的面饼,这一古老风俗意在缅怀那些出征而未能返家的亲人们。
家庭庆典
在孩子出生、剃下第一束胎发、孩子命名、子女结婚等重要日子,阿什哈巴德人往往要聚在一起以示庆祝。婚礼对阿什哈巴德家庭来说是最大的盛事。按传统男方的父母要携带礼品去女方家拜访,如果双方父母都比较满意,就要把礼品留下来并开始商量婚期。阿什哈巴德人认为在星期二和星期三举行婚礼不吉利,所以婚礼往往定在周末。婚礼前五天亲戚们就要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操办。婚礼当天要杀牛宰羊款待来宾。新娘离开娘家时人们向新娘的头上抛洒糖果、硬币和小礼品,新娘戴着银制的额饰和头饰,披上白底红纹的盖头,一直到婚礼结束才能摘掉。婚礼往往由毛拉主持,有时还举行赛马等活动。时下的年轻人结婚往往用鲜花和彩带装饰的车队载着亲朋好友在城里兜风以示庆祝。
传统食品
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阿什哈巴德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用以消暑。
传统节日
1月1日:新年
1月12日:纪念日(纪念1881年在保卫格奥克捷佩堡战役中为抗击沙俄军队而牺牲的土库曼人)
2月19日:土库曼斯坦国旗日,土库曼斯坦总统伟大的萨帕尔穆拉特·土库曼巴什生日
3月20日-22日:土库曼春节
4月第一个周日:节水日
4月最后一个周日:赛马节
5月8日:哀悼日(缅怀在1941-1945年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5月9日:胜利日(土库曼人民民族节日)
5月18日:复兴、统一和马赫冬古利诗歌日5月最后一个周日:土库曼地毯节
7月第三个周日:小麦节
8月第二个周日:甜瓜节
9月第二个周六:油气、电力及地质工作者日
9月第二个周日:歌手节
10月6日:全国哀悼日(纪念1948年10月6日阿什哈巴德大地震遇难者)
10月27日-28日:土库曼斯坦独立日
11月第一个周六:健康日
11月最后一个周日:丰收节;睦邻节
12月12日:土库曼斯坦中立日;青年大学生日 每年的古尔邦节、斋戒日由土库曼斯坦政府确定具体日期。
经济状况
阿什哈巴德不但是土库曼斯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还是工业中心,有机器制造、电机、玻璃、食品加工、纺织、金属加工等工业,主要农业产品有棉花、小麦、瓜果蔬菜等,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航空运输亦发达。
截至2007年,阿什哈巴德的天然气和学校教育是免费的,公共交通、居民用电、座机电话仅是象征性的付费,国有经济占有绝对地位,除油气资源以外的工业品,尤其是轻工业品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2014年1-4月,阿什哈巴德市计划投资额完成138.2%,比2013年同期增长88.2%。1-6月,餐饮企业零售贸易额增速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19.2%。
社会事业
设有土库曼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及抗震建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土库曼大学和工、农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和造型艺术博物馆。
国家科学院下辖十五个分支研究机构。有国立马赫图姆库里大学、医学院和工学院等十余所高等学府。
市内设有高等学校、剧院和博物馆等设施。还有创建于50年代初的国家科学院,它拥有16个研究机构,其中的沙漠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和防震研究所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
医疗
阿什哈巴德市主要医院有土库曼巴什中央医院、阿市国际医学中心等。
交通
阿什哈巴德位于卡拉库姆大沙漠南部边缘,是中亚地区的交通要道。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航空运输亦发达。
新闻出版
全市共有4家剧院、7家影院、5家博物馆。有《中立的土库曼斯坦报》,《复兴报》、《土库曼斯坦报》、《阿什哈巴德晚报》等十余家报社,两套电视节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