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又名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事变,是日本海军于美国时间1941年12月7日对美国海军夏威夷领地珍珠港海军基地的一次突袭作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珍珠港事件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却是日本彻底的灾难。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事件背景 3 战争原因 4 事件经过 5 历史争议 6 双方兵力 7 致命错误 8 战争结果 9 历史意义 10 后世影响 11 文化影响

      基本信息

      参战方:日本,美国

      参战方兵力:日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美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

      主要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

      名称:偷袭珍珠港

      影响:标志着太平洋战争拉开序幕

      战争性质:偷袭、海空战

      外文名称:Attack on Pearl Harbor

      地点:夏威夷珍珠港

      结果: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

      发生时间: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

      国际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化

      事件背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日本背景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日本起初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南洋,当时有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就给日本南下的计划增加了困难。同时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

      1940年春夏南进论在日本有过两次高涨。从1940年春夏南进论的初次高涨到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其间一年有半。日本迟迟不敢对美开战,多次取消或推迟南进的预定时间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迟南进时间。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险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示意图珍珠港事件示意图

      1940年希特勒策划了对英国的“海狮行动”,要求日军和德国同时对英作战,日军驱除了所有在华的英国侨民,夺取了英国在华利益。日军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英美两国的利益。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

      1941年12月7日,日军成功实施了珍珠港突袭。

      可就是日军的这一场成功的突袭,让日军在二战中更显得锐气十足。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荷三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

      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美国背景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可发送时没带'紧急"两字。)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才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习中,当山本看到航空兵在训练中取得理想成绩时,对他的参谋长说:“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从这时候起,山本就着手设想珍珠港之战了。他以东乡平八郎的一举成功的战略思想为基础,认为要与实力强大的美、英开战而操胜券,必须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开战之初就使对方崩溃。偷袭珍珠港的大胆设想的出笼,正是山本战略思想的必然产物。

      战争原因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同时日本方面认为通过此次偷袭行动可以打击美国军民的士气。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

      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日本于1932年占领了东三省。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在中国、东南亚的战争,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日本无法消灭和占领美国,他需要通过局部战争的胜利,让美国做出让步。

      事件经过

      1941年12月8日(东京时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舰队基地珍珠港,于当日7时55分和8时40分两次共派出354架飞机轰炸美国太平洋舰队及其设施。由于美军毫无准备,飞机被炸沉188架,各类战舰损毁约20余艘,官兵死亡达2280人,损失惨重。同日,英、美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德、意之间也相互宣战。

      促成战争

      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

      1921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四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这本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该书出版时,山本正在华盛顿任武官,这位孜孜不倦地钻研海军学术,又具有相当英语造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袭击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西方有人针对袭击珍珠港之战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

      山本是个冒险家,对赌博尤为着迷。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还常跟艺妓赌,而且赌得认真。1910年,山本为一件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堀一下子赌了3000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输了。虽然堀一笑了之,山本却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

      山本出使欧洲时,据传说由于他赌技超群,赢钱太多,摩纳哥的赌场甚至禁止山本入场,他是摩纳哥第二位被禁止的赌客。山本曾说,如果天皇能给他一年时间去赌博,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大和号"战列舰。总之,东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

      计划批准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

      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开始进攻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波攻击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波攻击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

      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瓦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战机被摧毁,只有少数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击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根据当事人报导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北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瓦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的舰尾遭一条鱼雷命中。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舰体沉没。

      沉没的亚利桑那战列舰沉没的亚利桑那战列舰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驶入珍珠港内的日本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飞机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并对它开火。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导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夺取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9:45: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历史争议

      日本偷袭珍珠港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二是美国人的阴谋,是故意让偷袭成功的。第一种说法当然是公认的历史,第二种说法是在部分军事迷中流传的,特别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偷袭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件达到。

      存在疑点

      首先谈谈日军的战略意图,提起偷袭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他出生在日本新泻县长冈的一个破落武士家庭,出生时父亲五十六岁,故此得名五十六。

      1901年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

      1904年刚毕业即以少尉候补生的资格参加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在海战中失去了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海战的胜利使他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十分崇拜,立志要像东乡那样建功立业。

      1914年至1916年在日本海军大学深造。

      1919年至192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英语,选修燃油专业。回国后在海军大学任教官。

      1923年奉命前往欧美考察各国海军,在旅欧途中,曾到赌场一展他的高超赌技,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个因赌技太高而被著名的摩纳哥赌场谢绝入场的人。山本酷爱赌博,他赌博的格言是要么大赢,要么大输。这一点对他的军事思想也有着重大影响,日后的偷袭珍珠港,也正充溢着孤注一掷的赌博痕迹。

      1925年出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就将美国视为潜在的最大敌人,所以这一职位的人选通常是由海军中最有前途的优秀军官来担任,以使他们能对美国有一个比较感性和客观的了解。

      1928年回国,历任巡洋舰舰长、航空母舰舰长、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部长、海军省次官,最后于1939年8月升任联合舰队司令。

      1940年军衔也晋升为海军大将。山本曾数次赴美,或求学或考察或任职,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所以最初他竭力反对与美国开战,成为日本海军中坚定的反战派人士,甚至因此几乎遭到激进少壮派的暗算,但是山本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所反对的只不过是与强大的英美开战,因为他曾准确预测日本即使通过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也只不过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优势。——所以在他担任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时积极参与对中国的侵略。当日本大本营与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确立后,他便一改初衷,竭尽全力策划组织对美国的作战方针,那就是以突袭手段力求在开战初期就一举全歼或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起日本的军事优势,并不断对美国实施主动进攻,使其无法积蓄起足够与日本对抗的力量,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而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场赌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袭。其作战计划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击沉三艘航空母舰,二是对美宣战的最后通牒必须于攻击前30分钟美国时间12月7日十三时递交。这样做的目的是,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国人的性格,崇尚面对面的决斗,通过事先宣战而打击美国的士气,从而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可是在袭击当天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不在珍珠港,而最后通牒的送达却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使名正言顺的宣战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

      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预定的递交最后通牒的时间晚了四十分钟,此时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二十分钟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在接见日本代表前已经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袭,但是罗斯福总统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复,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于是赫尔装作认真地阅读了日方的答复,然后用难以掩饰的愤怒说:“这是我任职五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虚伪歪曲的文件!”正是由于在递交正式宣战的文件之前,日本就发动了进攻,激起了美国举国上下无比的愤慨。山本在接到胜利的电文后,丝毫没有大胜的喜悦,对前来祝贺的部属只是淡淡地说:“我们只不过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正是这两个巧合成为怀疑偷袭珍珠港是美国的阴谋论的理由,虽然美国解释过三艘航母不在港和宣战文件为何迟到的原因,但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问。

      其它的疑点还有:

      一、袭击前美军向珍珠港突然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可查的。

      二、一些不合常理的军事调动,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小机场起飞的,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都有描写。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

      三、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后来被打捞起来,重新参战。美军也对沉没的“亚利桑那”号进行过探察,看看是否有打捞的可能,最后见实在没有希望,就将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拆除,水底部分的舰体仍留在沉没的地方。1962年12月7日珍珠港纪念日,在该舰的残骸上建成珍珠港纪念馆,现在已成为夏威夷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俄克拉荷马”号后被扶正,并被拖走,虽然也进行过修复,但徒劳无功,后于1944年9月退役,1947年5月17日在拖回美国本土的途中遭遇风浪沉没。“犹他”号是1909年下水的老战列舰,已拆除了大部分武备而被降格为靶舰,所以美军没有进行挽救。布雷舰“奥格拉拉”号建成于1907年,是珍珠港内最老的军舰,早已极少升火起航,据说连烟囱里也有海鸟筑巢,自然美军也不会进行修复。所以实际上美军在偷袭珍珠港中最终的损失,就只有这四艘军舰。〕

      四、在偷袭的前一天晚上,珍珠港的军舰就曾击沉一艘参加偷袭的日军舰艇;即便这个事件没引起美军的警觉,那么,在日军飞机飞向珍珠港时,美军驻珍珠港的雷达兵曾向上级汇报“发现大量可疑飞机”,这样的情报竟然也被疏忽过去了。

      五、夏威夷地区的防守原来是由陆军主管的,1940年夏威夷美国海军方面提出了强化防卫的建议,1941年1月海军部长诺克斯对陆军部长史汀生提出了夏威夷海军基地极易受到突然袭击,为此需要举行旨在加强防卫的陆海军联合演习的建议。史汀生在2月7日回答的题目是《夏威夷珍珠港的防守》,内容包括夏威夷防守的地位和对夏威夷陆军指挥官和海军加强协作的指示。1941年1月27日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Joseph C. Grew)在发给国务院的电报中有这样的内容:“日本军方似乎正在计划在美日失和的时候袭击珍珠港”,这个信息引起了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重视,研究的结果表明袭击珍珠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4月1日总参谋长马歇尔在情况判断中表明:“日本帝国在过去的战争行动中没有发布过宣战书,……,对夏威夷的袭击应该是由在高速巡洋舰支援下的航空母舰进行的高速入侵”。在此之前,根据2月7日史汀生的指示,夏威夷陆军司令官肖特中将和海军第十四军区司令布洛克少将在3月28日制定了《夏威夷沿岸前线共同防守计划》;4月9日,夏威夷海军航空兵司令贝林杰少将和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马丁少将也制定了《陆海军共同航空作战协定》。这个协定所想定的情形是:进攻的日本航空母舰是六艘,时间在一个星期天的拂晓——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所以,珍珠港受到了袭击,对美国陆海军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预想到了珍珠港可能受到袭击。当然根据这些资料,“罗斯福的阴谋”也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可能是“罗斯福自己”的阴谋,除非阴谋论者们把所有美国军方都算成阴谋的参加者。

      有关解释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这一说法的疑点在于美国孤立主义在40年底已经开始弱化,租借法案于1941年3月11日生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一般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而在这之前的40年底,罗斯福总统已经授权美国海军为英国船队护航,并且可以自由攻击任何一艘发现的德国潜艇,即使德国潜艇没有发起任何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并不需要通过损失如此惨重的方式来加入战争。要知道以当时的常识来看问题的话,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是已经被日本机动部队全歼了的。至于侥幸逃脱的三艘航空母舰的价值,在1941年12月7日和被炸沉的战列舰根本不能相比。不管后来主流常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时的主流常识是:海军就是进行海战的军种,海战的主力是战列舰,而航空母舰只是配合舰种。对于罗斯福来说,太平洋舰队是个太豪华的赌注。

      成功截译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0年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的银行存款。当时日本外务省紧锣密鼓地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暹罗(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他群岛上所有的使领馆发出密电,命令除留下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颁布了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共有十几条之多,并明确规定这些隐语在必要的时候会在无线电广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馆注意随时收听。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一直关注日本情报的池步洲发现,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中。他加紧了密码破译工作,并对美军的一些情况做了研究,他惊讶地发现日军电码的内容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便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好为主。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要求他: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 池步洲认为,这是“东风,雨”(日美开战)的先兆。

      大众推测

      有说法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出两点推测:一、日军对美开战的时间可能是星期天;二、袭击的地点可能是珍珠港。但是这一说法没有任何证据。他把译出的电文送给顶头上司霍实子主任,并谈了自己的判断。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这份密电译文被迅速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差人立即通知美国驻重庆人员,让其急报美国政界与军方。但是由于之前和当时此类情报很多,同时情报又没有具体指出日本可能攻击的目标,而美国的判断是日本会先攻击菲律宾,因此并没有在珍珠港增强防御。

      相关评价

      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他的著作《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在该著作中他对此事件描述如下:

      早在11月26日(1941年)袭击发生前两周,罗斯福就亲自收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珍珠港即将遭遇袭击的紧急警告。罗斯福的反应是遣散了珍珠港舰队的空中防御,以确保日本偷袭取得成功。丘吉尔11月26日致罗斯福的信函,是两人通信中唯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仍未解密的文件。

      对珍珠港的灾难性袭击造就了罗斯福梦寐以求的开战理由。这是一场创造新美帝国的战争。

      双方兵力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

      总指挥: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突击编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空袭部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包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共六艘航母,任务就是出动舰载机攻击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军战列舰和航母。

      警戒部队:指挥官为第一驱逐舰战队司令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编有“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和“谷风”号、“浦风”号、“滨风”号、“矶风”号、“不知火”号、“霞”号、“霰”号、“阳炎”号和“秋云”号九艘驱逐舰,负责为空袭部队和补给部队提供警戒。

      南云忠一(1887--1944) 日本海军大将&amp南云忠一(1887--1944) 日本海军大将&amp

      支援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战队司令三川军一海军中将,编有“比睿”号、“雾岛”号2艘战巡 和 “利根”号、“筑摩”号2艘重巡洋舰,负责为空袭部队提供支援,主要是对付美军的大型水面军舰。

      巡逻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大队司令今和泉喜海军大佐,由“伊—19”号、“伊—21”号和“伊—23”号三艘潜艇组成,在编队航线前方航行,担负侦察警戒。

      中途岛破袭部队:指挥官为第七驱逐舰大队司令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由“潮”号、“涟”号两艘驱逐舰和“尻矢”号补给舰组成,任务是炮击中途岛牵制美军。

      补给部队:由“极地”丸、“极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和“日本”丸等七艘油船组成,负责为编队进行海上加油。

      先遣编队指挥官为第六舰队司令清水光美海军中将

      1. 第一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一潜艇战队司令佐藤勉海军少将,下辖“伊—9”号、“伊—15”号、“伊—17”号、和“伊—25”号四艘潜艇,在瓦胡岛东北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
      2. 第二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战队司令山崎重晖海军少将,下辖“伊—1”号、“伊—2”号、“伊—3”号、“伊—4”号、“伊—5”号、“伊—6”号和“伊—7”号七艘潜艇,在瓦胡岛与考爱岛、莫洛凯岛之间的考爱海峡、卡伊威海峡展开,监视并伺机攻击美军。
      3. 第三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战队司令三轮茂义海军少将,下辖“伊—8”号、“伊—68”号、“伊—69”号、“伊—70”号、“伊—71”号、“伊—72”号、“伊—73”号、“伊—74”号、“伊—75”号九艘潜艇,在瓦胡岛以南海域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

      特别攻击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大队司令佐佐木半九海军大佐,

      下辖“伊—16”号、“伊—18”号、“伊—20”号、“伊—22”号和“伊—24”号五艘潜艇,各携带一艘袖珍潜艇,在空袭前将袖珍潜艇放出,由袖珍潜艇自行潜入港内,必须在第一攻击波开始后才能乘乱从水下发射鱼雷进行攻击。

      要地侦察部队:由两艘潜艇组成,“伊—10”号侦察斐济、萨摩亚群岛,“伊—26”号侦察阿留申群岛。

      补给部队:由“隐户丸”、“东亚丸”、“新玉丸”、“第二天洋丸”、“日立丸”、“富士山丸”六艘油船组成,部署在本土和夸贾林群岛,为先遣部队的潜艇提供燃油补给。

      汇总:6艘航空母舰(当时日本共有10艘),载着423架飞机,担任护航的是2艘战巡,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另有27艘潜艇作为先遣队更早地出发了。

      美军

      珍珠港在任指挥官: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

      珍珠港所有舰艇:3艘航母(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6)、列克星敦号(USS Lexington CV-2)、萨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CV-3))、9艘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USS Pennsylvania BB-38)、加利福尼亚号(USS California BB-44)、马里兰号(USS Maryland BB-46)、俄克拉荷马号(USS Oklahoma BB-37) 、田纳西号(USS Tennessee BB-43)、西弗吉尼亚号(USSWestVirginiaBB-48) 、亚利桑纳号(USS Arizona BB-39)、内华达号(USS Nevada BB-36)、科罗拉多号(USS Colorado BB-45))、20艘巡洋舰、69艘驱逐舰和27艘潜艇。

      珍珠港在泊舰艇:8艘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USS Pennsylvania BB-38)、加利福尼亚号(USS California BB-44)、马里兰号(USS Maryland BB-46)、俄克拉荷马号(USS Oklahoma BB-37)、田纳西号(USS Tennessee BB-43)、西弗吉尼亚号(USSWestVirginiaBB-48)、亚利桑纳号(USS Arizona BB-39)、内华达号(USS Nevada BB-36)) 、3艘轻巡洋舰、3艘水上飞机供应舰、29艘驱逐舰。

      珍珠港在坞舰艇: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3艘。

      其中P40-战斧占多数的402架。

      汇总:86艘舰只停泊在珍珠港(小舰不算),其中有战列舰9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并无美国航空母舰在场。

      致命错误

      第一,日军错误地将航母定为攻击目标。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最先由日军飞行员源田实制定,由于他坚持攻击的重点是美军航母,于是在制定方案时,将90架轰炸机担当首次攻击主力。411架鱼雷攻击机兵分两路分别攻击航母和战列舰的锚地。首次攻击的关键是达成突然性,在这之后,美军防空火力必将开始反应。第二波攻击将于一小时后发起,任务是伺机炸沉航母。但是,源田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航母根本不在港内。

      第二,临时调整作战方案导致乱套。攻击舰队出发前夜,源田实发现他们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所有计划都指着对手坐以待毙。如果美国人有防备,怎么办?舰队离港后,源田实悄悄召集了一个背着长官的秘密会议。大家商议的结果是:由源田实到现场机动处理。这一最后时刻的重大调整引起不小的混乱——所有军官、高层参谋都不在场,现场拍板只是3个中级校佐。这导致突袭从开始就乱了套。

      第三,毫无目标一通乱炸。按照预定计划,战列舰的鱼雷攻击机分两队进攻。两队进攻间隔500米。可实际上,港内早乱成一团;攻击机队的动作严重变形,两队实际间隔1600米。后队看不见前队,僚机找不到编队长机。日军在一番轰炸之后,真正炸沉的只有三艘战列舰,如此一来,日军总体命中率是31%。

      第四,日本人将袭击时间定在了周日的早上。每周这一天,美军十有八九的人都不在船舱里,而是在夏威夷的各处度周日,否则的话,美军损失将会非常惨重。

      第五,日本人只炸了船舰而没炸船坞。如果船坞被炸毁的话,美军仅存的船舰将无处停泊,大量毁伤的船舰也无处修复。

      第六,日本没有炸掉珍珠港5英里以外山上的油料。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一架日军战机飞到那里,就可以将它们炸得一滴不剩。倘若如此,美军所有的船舰和飞机都将变成动弹不得的一堆废铁。

      美国海军储存在珍珠港有450万吨重油。如果珍珠港的工厂设施和重油全毁了又会怎样?用尼米茨的话来回答吧:“把攻击目标集中在舰艇上的日本海军,完全无视了机械工厂,对于修理设施也没有出手,对港湾内储藏的450万吨重油也视而未见。考虑到美国对欧洲作出的承诺,这些长时间积累而储存起来的重油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这些燃料,美国舰队在几个月里将不可能从珍珠港开始发动任何作战行动。”实际上尼米兹的话还是很轻描淡写的。如果南云忠一轰炸了储油罐引发了火灾,燃烧起来的450万吨重油之火将是任何消防手段也无法扑灭的。不需要别的,就这场火就能彻底烧毁珍珠港,烧掉它作为一个军港而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要重建这个军港,即使是土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美国,没有几年是不可能的。没有了前进基地的美国海军就只能后撤3500公里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去,从那儿再出发来打仗就没有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所享有的那种自由了。

      其中第五、第六点也有不同说法。

      首先在当时情况下,由于第一波攻击结束以后飞机回收慢,有相当飞机在第二波返回时还没有回收完毕,这种情况下日本第三波攻击力量不足,加上需要清空甲板先回收攻击部队,对攻击部队进行补给,再发动攻击需要6个小时以上时间,这样在第三波攻击结束时将会是晚上,而当时晚上回收飞机难度很大,会造成巨大损失,这是日本承担不起的。同时日本担心一直会被未发现的美国航母或者美国潜艇发现,遭到攻击,所以急于撤退。

      其次,在第二波攻击开始以后,由于美国已经有了准备,日本损失的飞机数量开始急剧上升,战斗损失加上降落以后报废和机械故障,此时已经有50多架飞机不能使用,继续攻击珍珠港的防御势必更加严密,南云担心飞行员损失太大。

      最后,根据二战中的轰炸经验,要摧毁船坞等设备即使连续轰炸几周都未必奏效,试图通过一次攻击摧毁珍珠港的船坞和修理设备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油库虽然比较容易摧毁,但是日本对于后勤一向不怎么重视,所以侦察时并未观察珍珠港油料储备情况,因此并不了解油库分布情况。攻击部队也可能以为发现的油库是假目标。而且美国有大量油船,即使日军攻击成功,也可以通过从本土抽调油船的方式来为舰队提供补给。所以对于美军影响不会很大。

      战争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美国海军主力舰四艘被击沉,三艘受伤。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篷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和潜艇,以及舰载机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大型战列舰决战的时代过去了,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战王牌,海军航空兵作为新的决定性力量登上海战舞台。但世界海军强大的美国对于“航空制胜”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美国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到偷袭!”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华民国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对日宣战。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加扩大了。

      后世影响

      美国为纪念珍珠港战役的失败,将1941年12月7日定为国耻日。

      文化影响

      大量描绘二战太平洋战场作品提及和描述此次战役。

      如文学作品:《东方大谍》

      电影:《虎!虎!虎!》(1970)《珍珠港》(2001)

      电子游戏:《荣誉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