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芜区
莱芜区
莱芜区,古称“嬴、牟”,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北邻济南市章丘区,东靠淄博市博山区,南接济南市钢城区和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连泰安市岱岳区,总面积1739.6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下辖15街镇,862个行政村居,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常住人口97万。
截至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8.8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3072元。莱芜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42种。全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共186种,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属、471种。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截至2021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3所;打造省级卫生街镇6个、卫生村461个,52家机构实现门诊跨省结算、32家机构实现慢性病省内结算,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成农村幸福院358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7处。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钢城区辛庄街道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以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金代,废除设在今莱芜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将莱芜县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恢复原建制,属泰山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莱芜县委县政府驻口镇,1953年秋莱芜县委县政府由口镇迁至莱芜城,隶属泰安专区。1958年属济南市。1961年属泰安专区。1967年属泰安地区。1983年8月改为县级莱芜市,由泰安市代管。1992年11月,莱芜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县级莱城区、钢城区。2020年10月,由济南市直接管理调整为委托莱芜区管理。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政治
8 经济概况
9 文化
10 交通
11 社会事业
12 旅游
13 著名人物
14 荣誉
基本信息
中文名:莱芜区
外文名:Laiwu City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国家/地区:中国华东山东省
下辖地区:15个街镇、862个行政村居、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政府驻地:凤城西大街148号
邮政编码:271100
地理位置: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
火车站:莱芜东站
车牌代码:鲁S
行政区划代码:371200
地理坐标: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
面积:1739.61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户籍人口99.28万人(2020年)
地区生产总值:908.82亿元(2021年)
人均生产总值:62262元(2019年)
高等学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技师学院、新汶矿业职工大学等
电话区号:0634
著名景点:莱芜战役纪念馆、香山、雪野水库、龙山、吕祖泉等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方言:冀鲁官话-石济片-聊泰小片-莱芜方言
区长:李光辉
区委书记:焦卫星
主要民族: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建制沿革
齐长城遗址锦阳关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旧说昔齐灵公灭莱,莱人播流此谷,邑落芜没,故曰莱芜),故名莱芜,故址在淄川东南21.5千米的口头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
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南文字村。同时撤销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销牟县,并入博平县。
古莱芜装饰图
隋代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牟城县,大业(605-618)初年又并入嬴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平县。唐长安四年(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莱芜区境内。
元和十五年(820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827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
金代,废除设在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
清代属泰安州。
民国四年(1915年)属济南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泰安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山东省。民国三十年(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1990年将新泰市的寨子乡、沂源县的黄庄镇划归莱芜市管辖。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30个乡镇、办事处。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1月16日0时许,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同时挂牌。
区划沿革
1997年,莱芜区辖1个街道(城市街道)、13个镇(张家洼镇、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高庄镇、南冶镇、辛庄镇、苗山镇、上游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11个乡(北孝义乡、圣井乡、铁车乡、见马乡、常庄乡、和庄乡、腰关乡、茶业口乡、雪野乡、鹿野乡、大槐树乡),共有88个管理区,906个行政村(居委会),1085个自然村。区政府驻城市街道。
2000年12月14日,撤销北孝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市街道办事处;撤销南冶镇、高庄镇,以原南冶镇和高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高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高庄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家洼镇,以原张家洼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张家洼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铁车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庄镇;撤销常庄乡、见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苗山镇;撤销腰关乡、茶业口乡,以原腰关乡和茶业口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茶业口镇,镇人民政府驻原茶业口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以原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雪野镇,镇人民政府驻原上游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大槐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王庄镇;撤销圣井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泉镇。
2005年,莱芜区辖4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鹏泉街道、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辛庄镇、苗山镇、雪野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叶口镇、和庄乡。
2006年6月23日,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3个行政村共29个村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管辖。同时,将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 2007年4月28日,将雪野镇整建制划归雪野旅游区管理,行政区划仍属于莱城区。
2010年4月30日,将口镇狂山村划归雪野镇管辖。5月10日,撤销和庄乡,以原行政区域设立和庄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莱芜区下辖8个街道、7个镇。
区划详情
8个街道: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鹏泉街道、口镇街道、羊里街道、方下街道、雪野街道。
7个镇:牛泉镇、苗山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业口镇、和庄镇。
自然环境
莱芜区位于泰山东麓,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北邻济南市章丘区,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南北最大距离5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8公里,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莱城居市境中部,距省会济南112公里。
地质地貌
莱芜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山地约占莱芜区总面积的67%,丘陵占19%,平原占11%,洼地占3%。境内有大小山头2989个,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41个、海拔200米至600米的227个。北部为泰山余脉,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有三平山、香山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自西向东有莲花山、大堡顶山等。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13米。
河流
莱芜区境内共有大小沟河404条,98%属于大汶河水系、2%属于淄河水系。长5公里以上的72条,其中牟汶河最长,为64.5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平方公里的有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有4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1条,即牟汶河。
气候
莱芜区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2010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平均偏高0.4℃;年降水量707.9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12.8毫米,日照总时数2186.5小时,比常年平均偏少257.3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4.5℃,出现在1月13日;终霜日期3月10日,初霜日期10月28日,无霜期231天。
自然资源
莱芜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7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40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13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水资源明显不足,年际变化很大,年内分配悬殊,供需矛盾突出。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相适应,80%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除蓄水工程拦蓄外,剩余水量大部分出境。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与降水入渗量相适应。
土地资源
莱芜区土地总面积22.46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4.63万公顷,建设用地3.92万公顷,未利用地3.91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56公顷,占全国人均水平的59%,占全省人均水平的67%。
矿产资源
莱芜区境内已发现矿产5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22种,矿产地113处。主要有铁、煤、铜、金、花岗岩、石灰岩、白云岩、稀土、辉绿岩、玄武岩、建筑石材、天然石英砂、矿泉水等矿种。煤炭已探明储量43113.6万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基地。铁矿石已探明储量46393.19万吨,列华东地区之首。
生物资源
莱芜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共186种,其中鸟类158种,隶属15目38科,兽类5目9科15种,两栖类1目3科6种,爬行类2目4科7种。
野生兽类有兔、黄鼬、鼠、狐、狸、獾、狼、刺猬、蝙蝠等;鸟类有水鸭、山鸡、啄木鸟、斑鸠、喜鹊、灰喜鹊、黄鹂、麻雀、燕雀、鹌鹑、鹰、猫头鹰等;爬行类有蛇、蜥蜴、壁虎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鳖等;有益昆虫类有118种,其中,捕食性天敌66种,寄生性天敌44种,小麦害虫天敌61种,玉米害虫天敌99种。
其他无脊椎动物:蚯蚓、蝎、蜈蚣、螃蟹、蝗虫等。野生的乔木、灌木类有酸枣、银杏、女贞、白蜡、荆、杜梨、赤梨子、山葡萄(堰累)、金银棵、柘、枸杞、山榆、菠萝、柚贡子、山杜鹃、迎春柳等;杂草类有金针、薏苡、沙蓬、荠菜、荠荠菜、扫帚菜、人心菜、苦菜、灰菜、黄草、莸草、蒿草、刺猬皮草、红百合、白百合等;水生类有苇、蒲、荻、芡实、浮萍、荷包荠等。
人口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5633人,出生率5.1‰;死亡人口6079人,死亡率5.5‰;自然增长率-0.4‰。
民族
莱芜区境内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土族、达斡尔族、布朗族、锡伯族等30个少数民族。
政治
区委书记:焦卫星
区委副书记:李光辉、于炳基
政府领导
区长:李光辉
副区长:高学常、付华、王静媛、赵锋、田冲、徐曰飞
人大领导
主任:王清军
副主任:李文汇、李娅丽、宋景章、卞性善、朱立军
政协领导
主席:张富林
副主席:尚翠芹、孙晓昕、朱爱莲、贾文峰、吕云生、高华
秘书长:司加忠
经济概况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8.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41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352.96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484.45亿元,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43.2:47.5调整为7.9∶38.8∶53.3,三产占比上升5.8个百分点。
2021年,发放财政扶持资金10.3亿元,减免各类税费近4亿元;加强政银企合作,实施“金融辅导员”制度,全区贷款余额超过780亿元,上市挂牌企业达到45家;强化土地保障,争取土地指标1.37万亩,审批土地1.82万亩,供应土地2.86万亩。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9.47万吨,同比增长0.7%。蔬菜播种面积33.11 万亩,总产量118.70 万吨,比上年增长8.6%;瓜菜类产量4.61 万吨,同比增长2.1%;主要畜禽品种猪牛羊禽肉类产量合计达到5.74万吨。
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2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家,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57个,打造区域品牌“嬴味莱”,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
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投入5.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3个,79个省市贫困村、3.6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湘西凤凰县、重庆武隆区、临夏康乐县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丰硕。
第二产业
2021年,规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59.48亿元,同比增长14.5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排全市第八位。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569.42亿元,同比增长10.89%;实现利润15.18亿元,同比下降52.9%;利税37.81亿元,同比下降28.7%。全区规模以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4.5%。
2021年,高端装备智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63家,泰钢、九羊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营业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1500亿元。
2021年,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5.8%。年末纳入统计范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达148家,比上年增加42家。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年末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 74.3%;第二产业下降49.8 %;第三产业下降15.7%。三次产业投资比为0.14:26.48:73.38。
2021年高技术制造投资12.59亿元,增长28.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9.28亿元,增长125.3%;仪器仪表制造业0.19亿元,较2020年的0投资大幅增长。
2021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69个,增长19.86%;完成投资34.75亿元。泰钢、九羊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新增上云企业500家。
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58亿元,同比增长11.1%。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商品类值中,基本生活用品消费旺盛,粮油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类分别增长20.7%、34.5%、25.6%、8.7%。
2021年,消费文化类、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书报杂志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83.4%、537.4%。网络零售和快递业协同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7.9亿元,同比增长48.9%,
2021年,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业态快速发展,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709文化产业园建成运营,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行业看,全区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82.6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63.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租赁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0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39.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卸搬运仓储业-通用仓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1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31.6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55.6亿元,同比增长7.4%,总量位列全市第二位。其中,出口84.44亿元,同比增长7.64%;进口71.08亿元,同比增长6.91%。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增出口实绩企业80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农产品)”、被山东省商务厅认定为“山东省外贸高质量发展区”,全年实现跨境电商出口5.77亿元人民币,实现跨越式增长。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14.04%,其中,税收占比为81%。公共财政支出85.5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财政八项支出66.4亿元,同比增长25.9%。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022.27亿元,同比增长11.82%;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83.88亿元,同比增长12.83%。
文化
云台山庙会 |
桃花艺术节 |
莱芜羊里辞香岭文化艺术节 |
莱芜天上人家槐花节 |
莱芜当地回族节日开斋节 |
莱芜茶业口镇樱桃节 |
莱芜当地回族节日古尔邦节 |
交通
莱芜区位于山东省的地理几何中心,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其中有3条分别与京沪、京福和济青相连;2条铁路在境内交汇,与京沪、胶济铁路相连;30分钟可以到达泰山,40分钟到达济南国际机场,2小时到达开放港口青岛。
2021年全年累计投资3.6亿元,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0.12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30.32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260.19公里,危桥改造工程8座。2021年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541.39公里(含县、乡及村道),其中,一级公路82.66公里,二级公路282.23公里,三级公路332.19公里,四级公路2844.3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03.6公里/百平方公里(含县、乡及村道)。
社会事业
2021年,“去产能”改革持续深入。圆满完成粗钢、焦化产能压减任务,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3%。
2021年,承接市级行政权力下放102项,64个事项实现“家门口”办理,50个行业“一证通行”,企业开办最快26分钟完成,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多证连发”常态化,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发展潜力区。
2021年,实施混改项目15个,引进社会资本45亿元,区属国企资产总额达到195亿元;农村改革持续深化,849个村(居)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改革,量化资产63亿元,所有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
创新与动能转换
2021年,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3件,比上年增长27.4%,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497件,比上年增长23.2%;新授权发明专利156件。培育省级以上科创平台77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3亿元。新增“瞪羚”企业29家,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6家。
2021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8142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80.6%,位列全市第一。全年完成引进市外投资238.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5%,洽谈引进项目160个,新签约过亿元项目71个。开展并参与精准招商活动30余次,累计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规模351.4亿元。2021年莱芜区在15个区县招商引资排名第三,获评“2021中国最具投资发展潜力区县”。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引进培育国家高层次人才75人。
2021年,新开工大项目40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多亿元,豪驰新能源商用车等329个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落户以来,举全区之力服务项目建设,累计投资111亿元,拆迁房屋7577户,土地清表8000余亩,新建园区道路7.6公里、管网140公里,绿化55万平方米,智能网联重卡一期、凯傲智能叉车等核心项目建成投产,安道拓、科君等9个配套项目相继落地,创造了项目建设的“莱芜速度”。
2021年,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莱芜高新区整合重组、回归本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入选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成全国第一家产业人才培养赋能平台,成功获批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雪野旅游区完成风景名胜区专项整治,恢复生态78万平方米,建设环山绿道160公里、环湖公园35万平方米,污水管网、水电气实现环湖全覆盖;莱芜农高区建成葱姜蒜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1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顺利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
2021年,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39家,其中:工业40家,贸易业58家,服务业18家,建筑12家,房地产11家。 2021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6914户,同比下降0.07%(其中企业6522户,同比增长8.46%;个体工商户10280户,同比下降0.25%;农民专业合作社112户,同比下降81.55%)。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3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18所,小学64所(含民办华清园学校),九年一贯制8所。在校中小学生人数78868人,教师6356人。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销控基本完成。幼儿园322处,幼儿教师3750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62处,公办覆盖率50.3%,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39处,普惠性覆盖率92%。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资源加快优化整合,完成教师周转宿舍588套,完成汶源学校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实验中学南北校区改造、凤城高中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操场5处。新建体育场地12片,建成笼式足球场1片,安装智能健身器材9件,更新健身器材457件。城区学校实现营养午餐配送全覆盖,“双减”工作和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有序开展,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本专科学校 | 普通中专职业学校 |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莱芜市职业中专 |
莱芜技师学院 | 莱芜市长勺职业中专 |
新汶矿业职工大学 | 莱芜市卫校 |
莱钢广播电视大学 | 莱芜市旅游学校 |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莱芜学院 | 莱芜赢城职业技术学校 |
文化事业
2021年,区图书馆和凤城街道2家“泉城书房”累计接待读者83.8万人次,先后举办“永远的旗帜”“千秋伟业,百年风华”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开展文化进校园、图书馆主题公益活动、“一村一场戏”、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1.2万余场,惠及群众达86.9万人次。农家书屋862个,补充更新图书7.5万册。建设羊里街道泉城书房1处,书房面积 500 平方米,图书达到 4000 余册,实现与济南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62个,建成率达100%。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工程10212场次、千场文艺走基层活动演出862场次,为6665户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有线电视续费。15个镇(街道)实现了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全覆盖。中元节习俗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金家羊汤、秦老太茶汤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项;全区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非遗项目24个,市级非遗项目150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6处,市级30处。
2021年,“莱芜文旅”目前已建成包括“两微一抖”在内的六大新媒体平台矩阵,2021年共计发布图文、视频等各类信息1800余条,新媒体综合及单项传播力指数2021年1-12月先后22次进入全国县级文旅新媒体传播力月榜前十,展现强劲传播力。微信、头条联合发起“莱芜全域旅游手机摄影大赛”,参与人次达11.7万;抖音发起“莱芜记忆·冬藏”短视频大赛,为广大短视频拍摄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莱芜文旅云”智慧服务项目基本建设完成。
医疗卫生
2021年,推进健康莱芜建设,区医院新城院区建成启用,前期开放床位350张,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打造省级卫生街镇6个、卫生村461个,52家机构实现门诊跨省结算、32家机构实现慢性病省内结算,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成农村幸福院358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7处,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
2021年,顺利迎接两轮次中央、省环保督察,完成反馈意见整改68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改善22.6%,系统治理11条骨干河道,6个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完成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159个,人工造林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6%,创建省级森林村居29个,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城乡建设
2021年,改造城中村34个、老旧小区145个一,2.6万户群众实现“安居梦”;滨莱、京沪、青兰高速莱芜段竣工通车,文化路、凤凰路、龙潭大街、汶河大道改造提升,济莱高铁年底建成通车,“高铁梦”圆梦在即;新建、改造污水管网46公里,第一、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实行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打造深度保洁路38条,拆除违建995万平方米、非法广告1.6万处,36个城市公园串点连线,垃圾分类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2021年,农村厕、污、水、暖、路系统提升,改造农村危房2887户,排查整改户厕6.6万户,实现清洁取暖12.7万户,264个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建设“四好农村路”1343公里,实现自来水户户通、道路硬化全覆盖,建成齐鲁样板村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4个,成功创建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区。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40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93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1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控制在2.8%以内。
2021年,莱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72元,比上年增长8.7%。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28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6元,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93,比上年缩小0.06。
2021年城乡低保标准为904元/月和676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2万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1万人,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7.6%;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1078名退役士兵通过公益岗实现再就业。
旅游
莱城区在历史上是齐国与鲁国的交界限地带,境内有“汶水西流”、“宫山夕照”、“苍峡雷鸣”、“仙人遗迹”、“矿山呈瑞”、“龙潭星现”、“二洞云连”、长勺之战遗址、莱芜战役指挥所等人文景观。
2021年,莱芜区成功创建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山歌文化旅游景区、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卧云铺文化旅游景区新晋为国家3A级景区;房干村、王老村、卧云铺村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逯家岭村、潘家崖村、郭家沟村、王石门村、庞家庄村、鹁鸽楼村被评为第二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吉山村、鹁鸽楼村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卧云铺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房干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雪野养生休闲度假小镇被评为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雪野街道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雪野山居、故乡的云等8家民宿、110间客房入选济南市2021年“泉城人家”民宿,其中四星级民宿客房37间,数量位列全市第一,莲花山茶旅小镇、雪野山居入选民宿集聚区。全区共有A级景区19家,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14家、2A级景区2家。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旅游强乡镇5个、省级景区化村庄9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0个、省级采摘园13家,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省级传统村落9个,“泉城人家”民宿15家,民宿集聚片区2个。2021年游客人数920.04万人,同比增长35.7%,旅游收入48.19亿元,同比增长40.78%。
莱芜战役纪念馆
莱芜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莱芜市中心的黄山之上,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馆名为迟浩田题写。 莱芜战役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
龙山风景区 | 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
雪野旅游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鹏山 |
房干生态区 | 莱芜孔雀山 |
莲花山风景区 | 莱芜羊里镇大舟山九阳宫 |
王石门“天上人家”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望鲁山 |
雪野三峡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望夫山 |
官正九龙山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寄母山 |
南山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葫芦山 |
吕祖泉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黄羊山 |
笔架山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仙人山 |
文昌岛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莲花山 |
汪洋台景区 | 莱芜十大名山之香山 |
朝阳洞景区 | 莱芜八大景之龙潭星现 |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 莱芜八大景之棋山柯栏 |
棋山省级森林公园 | 莱芜八大景之苍峡雷鸣 |
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 | 莱芜八大景之汶水西流 |
陈毅指挥所 | 莱芜八大景之宫山西照 |
莱芜战役纪念馆 | 莱芜八大景之仙人遗迹 |
莱芜齐长城 | 莱芜八大景之矿山呈瑞 |
莱芜八大景之二洞云连 |
著名人物
诗人何兰华 | 齐鲁老画家李半残 | 吕思问潜心著《困学编》 |
张克学 | 历史学家王毓铨 | 清代画家吕著明 |
李雪 | 出版家李海昆 | 清代画家张煋 |
将军羊祜 | 音乐家丁鸣 | 翰林院庶吉士潘绍烈 |
名臣朱童蒙 | 诗人吕剑 | 清廉博学张梅亭 |
名医朱包蒙 | 评论家任孚先 | 韩韶与嘶马河 |
吴来朝 | 核事业科技专家李祥盈 | 中国同盟会会员亓因培 |
明朝知县陈甘雨 | 导演吴天明 | 战地艺术家李增援 |
名吏亓诗教 | 刘长乐 | 爱国名士亓聘如 |
谭性教 | 李念林 | 王毓华 |
亓之伟 | 亓象岑 | 散文家吴伯箫 |
叶方恒 | 柳明瑞 | 画家王子正 |
荣誉
2017年12月21日,莱芜区入围2017年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
2017年,莱芜区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