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三首

清平乐三首清平乐三首

《清平乐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作品原文 3 注释译文 4 作品鉴赏 5 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清平乐三首》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者:李白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乐府诗

      作品原文

      清平乐1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2,春风拂槛露华浓3。

      若非群玉山4头见,会5向瑶台6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7,云雨巫山枉断肠8。

      借问9汉宫10谁得似,可怜11飞燕12倚13新妆。

      其三

      名花14倾国15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16春风无限恨,沉香亭17北倚18阑干19。

      注释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作品鉴赏

      这三首诗是专门写杨贵妃的,主要突出其美貌。韦豁《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会花方盛开,上乘照夜白(马名),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李龟年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首。白欣承诏旨,援笔赋之……”诗中以美人与名花并写。

      第一首写杨妃的形态美,放在广袤的空间进行描述。一开头就突出美人,以云喻杨妃衣服之华丽,以花喻杨妃容貌之娇美。第二句写牡丹的艳丽,以此暗喻杨妃美丽动人。此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春风吹拂过沉香亭的栏杆,拦内沾满露水的牡丹显得分外艳丽。这里以牡丹比杨妃,以春风与露水喻皇恩。下面离开了眼前景,离开了“禁中”,转入了广袤的空间,进入了神仙世界。杨妃的美超绝尘寰,只有在神仙世界里才会有,因此断定说,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见过,那就一定是相逢于月夜的瑶台。这里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若非……会……”,这就肯定了杨妃不是凡间俗女,而是天女下凡。但话说得不露痕迹,非常巧妙。

      第二首写杨妃的神态美,置于苍茫的时间中进行叙述。此首开头先写花,一枝带露的牡丹,鲜红艳丽,香气袭人;这里不仅有色,而且有香。这是花的美,更是人的美,这样的美人,足使楚王梦中为神女逊色,可笑楚王徒然为神女断肠。在前朝的宫中,如此绝色的美人,只有那可爱的赵飞燕新妆后的娇懒神态,差可比拟。这里采用“尊题格”的修辞手法,以压低历史上的美女来突出杨妃的美。

      第三首写玄宗对杨妃的宠爱,兼写爱花。这时从广袤的空间回到了“禁中”,从遥远的历史回到了眼前,从神话与想象中回到了现实。第一首开头写美人,第二首开头写名花,第三首开头名花、美人一起写。先写名花伴着美人,以“两相欢”把花与人合一,写出花的栩栩如生,写出人的绝代风韵。第二句直接写君王的宠爱,能得“君王带笑看”的,包括花与人;但能“长得”“君王带笑看”的,却只能是人。因为花期苦短,能观赏的时间不多,不如妃子能天天陪伴君王,“长得”君王的欢心。“带笑着”三字也写出了玄宗对杨妃的无限爱怜。这里的“笑”字,又逗出了下一句,对着名花、美人,唐明皇心头的无限惆怅与不悦,都会冰融雪消,彻底消释。“春风”是一个借代词语,月以指君王。第三句是写君王对妃子赏名花的情怀,真是其乐无穷。最后一句点明玄宗与杨妃赏杜丹的地点与情态,在沉香亭北,君王与妃子携手倚着栏杆,一同观赏栏内的牡丹,何等悠闲自在,何等风流潇洒,这就进一步与首句中为“两相欢”呼应。

      这三首诗咏花写人,花拟美人,美人如花,花人难辨,只觉字字香艳,句句浓丽,春风满纸,光彩照人,千载以后读之,仍令人赏心况目。真是“风流旖旎,绝世丰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