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经本草
图经本草
《图经本草》(简称《图经》,又名《本草图经》)是宋朝苏颂编撰于嘉祐三年至六年(1058~1061年)的药物图谱,是世界现存最早版刻药物图谱。
全书无总论。1~18卷大致对应于《嘉祐本草》3~20卷,部类药品多同;19~20卷为《本经》外“草类”与“木蔓”类,收载新增植物类。今存此书药物780种(新增药103种),于635种药名下,附本草图933幅。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发展历程
3 书籍史料
4 内容介绍
5 图书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图经本草
提出时间:1020年-1101年
适用领域范围:医疗行业、医学
作者:苏颂(宋)
篇名:本草图经序
别称:本草图经
应用学科:医学
书籍概要:植物的类别形态
编撰时间:公元960-1279年
卷数:20卷
发展历程
图经本草
由唐至宋,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医药学进步和药物日渐繁杂,原有本草已经不能满足当时需要。宋仁宗决写诏修《嘉佑补注神农本草》。参与修书的有苏颂等人。是福建人,生于北京宋隆盛时期的学者家庭,博通经史百家,除修书外,在内政外交、军事教育、天文水利、医药诸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他鉴于《新修本草》除文字部分外,还有图经辅行。而图可以记载形色,使人易知,诊断处方有据,所以建议别撰图经,得到皇帝批准,公元1061年编成,次年与《嘉佑本草》同时颁行。这部图谱性本草学著作,集中反映了当时全国用药的实际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博物学的水平和成就。《图经本草》的编撰,是由政府下令全国各郡县将所产药物,不分动、植、矿物,一律绘图,并注明植物开花结实、收采季节及功用等(进口的外来药物,要询问关税机关及商人,辨其来源。)并配一、二枚或一、二两样品送往京都,供绘图之用。当时(公元1058年)全国有150个州县很快进呈本草图近千幅,连同相应标本和文字说明到京,由苏颂担任全收统编,他先对药物品种分类考注、区分条目,对植物茎叶花果形态详加著录,对文字说明追求本源,对资料中不同的说法两存其说,对不能解释的缺而不录。资料来源异常丰富,编写态度也十分认真。实国性药用动植物的普查。
在635种药名下,附本草图933际上这是一次全幅。描绘植物的类别、形态。多数图是写实图,形象逼真、图文并茂。如草部、木部、菜部及米谷部的许多图,都可以作为鉴定植物到科属甚至到种的依据。特别是收录了前代本草著作中从来没有著录的103种药用植物,丰富了本草学内容。
《图经本草》将所载药用动植物分为草部、木部、禽兽部、虫鱼部、果部、菜部、米部,另外还列有本经外草类和木蔓类。在草部和木部内再分为上中下三品。基本上采取了《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分类方法。对药用植物的形态描述一般是按苗、茎、叶、花、果、实、根的顺序,对花萼、子房、果实、种子形态的描述十分精细,使用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术语,以描述植物的特殊形态。例如,把植物按生长状态不同,区分缠绕茎(菟丝子)、攀援茎(茜草)、葡萄茎(蒺藜)、直立膝:"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又如牛膝状,以此名之。叶尖圆如匙、两两相对。于节上生花作穗。秋结实甚细。"书中清楚地指出牛膝节部藤状膨大,叶对生,穗状花序等基本特征,可以鉴定为苋科植物中的怀牛膝。还有,书中根据若干植物形态性状相近的特点,把它们排在一起这也意味着植物自然类群关系的进一步了解。这对以后著作都有很大启发。苏颂写作《图经本草》,采取了"博物者亦宜坚考其实"的科学态度,使本草学中的博物学内容更加明显,对古代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图经本草》原著已经佚失,只有辑本,图则多保存在现存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1116年)里。日本科学家评价说:"北宋苏颂《图经本草》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本草图经》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作为《补注本草》的补充附图的意义。"
书籍史料
①宋仁宗于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命苏颂等编撰。一名《图经本草》。二十卷,目录一卷。成书于1061年。本书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本草纲目》评价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说是图非,……”。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有福建科技出版社排印辑复本。
②指《新修本草》的《图经》部分。详新修本草条。
内容介绍
全书无总论。1~18卷大致对应于《嘉祐本草》3~20卷,部类药品多同;19~20卷为《本经》外“草类”与“木蔓”类,收载新增植物类。今存此书药物780种(新增药103种),于635种药名下,附本草图933幅。
图书目录
《本草图经》卷一:玉石上品
1、玉屑
2、丹砂
3、空青
4、绿青
5、石胆
6、云母
7、石钟乳
8、朴硝
9、矾石
10、滑石
11、紫石英
12、白石英
13、赤石脂
14、白石脂
15、禹余粮
16、无名异
17、石中黄子
《本草图经》卷二:玉石中品
1、金屑
2、水银
3、雄黄
4、雌黄
5、石硫黄
6、阳起石
7、凝水石
8、石膏
9、磁石
10、长石
11、铁
12、食盐
13、太阴玄精
14、密陀僧
15、桃花石
16、花蕊石
17、珊瑚
18、石蟹
19、石蛇
20、黑羊石
21、白羊石
《本草图经》卷三:玉石下品
1、青琅
2、石
3、代赭
4、铅
5、金牙
6、石灰
7、砂
8、姜石
9、自然铜
10、石燕
11、砒霜
12、不灰木
13、金星石
14、井泉石
《本草图经》卷四:草部上品之上
1、赤箭
2、天门冬
3、麦门冬
4、术
5、葳蕤
6、黄精
7、地黄
8、菖蒲
9、远志
10、泽泻
11、薯蓣
12、菊花
13、甘草
14、人参
15、石斛
16、牛膝
17、卷柏
18、细辛
19、独活
20、升麻
21、柴胡
22、防葵
23、蓍实
24、子
25、薏苡仁
26、车前子
27、菥子
28、茺蔚子
29、木香
30、龙胆
31、菟丝子
32、巴戟天
33、白蒿
《本草图经》卷五:草部上品之下
1、肉苁蓉
2、地肤子
3、蒺藜
4、防风
5、络石
6、黄
7、千岁
8、黄连
9、沙参
10、丹参
11、王不留行
12、蓝实
13、景天
14、天名精
15、蒲黄
16、茵陈蒿
17、决明子
18、芎
19、续断
20、云实
21、徐长卿
22、杜若
23、蛇床子
24、漏芦
25、茜根
26、五味子
27、旋花
28、地不容
《本草图经》卷六:草部中品之上
1、当归
2、秦艽
3、黄芩
4、芍药
5、生姜
6、本
7、麻黄
8、葛根
9、前胡
10、知母
11、贝母
12、栝蒌
13、大青
14、玄参
15、苦参
16、石龙芮
17、石韦
18、狗脊
19、萆
20、菝
21、通草
22、瞿麦
23、败酱
24、白芷
25、杜蘅
26、紫草
27、紫菀
28、白鲜
29、白薇
30、耳
31、茅根
32、百合
33、酸浆
34、紫参
35、淫羊藿
36、蠡实
《本草图经》卷七:草部中品之下
1、款冬花
2、牡丹
3、防己
4、泽兰
5、地榆
6、白前
7、百部
8、王瓜
9、荠
10、高良姜
11、积雪草
12、莎草
13、恶实
14、小蓟根
15、艾叶
16、水萍
17、荭草
18、海藻
19、凫葵
20、鳢肠
21、酱
22、白药
23、翦草
24、香子
25、莳萝
26、郁金
27、姜黄
28、蓬莪术
29、京三棱
30、阿魏
31、芦荟
32、缩沙蜜
33、肉豆蔻
34、白豆蔻
35、茅香
36、胡黄连
37、零陵香
38、甘松香
39、天麻
40、荜茇
41、荜澄茄
42、补骨脂
43、使君子
44、红蓝花
45、蜜蒙花
46、伏牛花
《本草图经》卷八:草部下品之上
1、大黄
2、桔梗
3、甘遂
4、葶苈
5、芫花
6、泽漆
7、大戟
8、旋复花
9、藜芦
10、侧子
11、羊踯躅
12、茵芋
13、射干
14、贯众
15、半夏
16、虎掌
17、莨菪子
18、蜀漆
19、青葙子
20、牙子
21、白蔹
22、白芨
23、蛇含
24、草蒿
《本草图经》卷九:草部下品之下
1、连翘
2、白头翁
3、茹
4、羊蹄
5、牛扁
6、陆英
7、夏枯草
8、蚤休
9、虎杖
10、鼠尾草
11、马鞭草
12、苎根
13、菰根
14、赤地利
15、刘寄奴
16、牵牛子
17、紫葛
18、蓖麻
19、草
20、??
21、野狼毒
22、鬼臼
23、芦根
24、甘蕉根
25、蓄
26、酢浆草
27、实
28、蒲公草
29、商陆
30、鹤虱
31、骨碎补
32、马兜铃
33、仙茅
34、谷精草
35、天南星
36、山豆根
37、威灵仙
38、何首乌
39、五倍子
40、金樱子
41、续随子
42、预知子
43、萱草
44、胡芦巴
45、海金沙
46、金星草
47、木贼
48、地锦草
《本草图经》卷十:木部上品
1、茯苓
2、松脂
3、柏实
4、桂
5、杜仲
6、枫香
7、干漆
8、蔓荆实
9、牡荆
10、女贞实
11、桑寄生
12、蕤核
13、五加皮
14、沉香
15、藿香
16、丁香
17、丁香
18、辛夷
19、木兰
20、榆皮
21、酸枣
22、槐实
23、楮实
24、枸杞
25、落雁木
《本草图经》卷十一:木部中品
1、龙眼
2、浓朴
3、猪苓
4、竹
5、未命名文章
6、山茱萸
7、吴茱萸
8、秦皮
9、茗、苦
10、栀子
11、槟榔
12、合欢
13、秦椒
14、卫矛
15、紫葳
16、芜荑
17、食茱萸
18、桑根白皮
19、白棘
20、龙脑香
21、摩勒
22、胡桐泪
23、骐竭
24、乌药
25、没药
26、海桐皮
《本草图经》卷十二:木部下品
1、石南
2、巴豆
3、蜀椒
4、莽草
5、郁李仁
6、鼠李
7、栾华
8、杉材
9、白杨
10、栾荆
11、紫荆
12、钓藤
13、南藤
14、皂荚
15、楝实
16、柳华
17、桐
18、梓白皮
19、接骨木
20、木天蓼
21、诃梨勒
22、卖子木
23、橡实
24、槲若
25、黄药根
26、桄榔子
27、益智子
28、椰子
29、木鳖子
30、南烛
31、棕榈
32、椿木
《本草图经》卷十三:兽禽部
1、龙骨
2、牛黄
3、麝香
4、象牙
5、熊脂
6、阿胶
7、犀角
8、羚羊角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