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遗址

西溪遗址西溪遗址

西溪遗址,位于宜兴市芳庄镇溪东村西溪自然村(又名西村)。该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西溪遗址 3 考古发掘 4 宜兴市芳庄镇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溪遗址

      发 现:1984年

      地位: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 于:宜兴市芳庄镇溪东村西溪自然村

      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中国

      西溪遗址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了解西溪遗址的内涵,并完善 太湖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文化谱系,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宜兴市文管会分别于2002和2003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试发掘和第一阶段主动性正式发掘。

      考古发掘

      据考古专家介绍,遗址呈现生活区与公共活动区各有分工,譬如倾倒生活垃圾的巨大灰坑、用来研磨谷物的石臼、被猜测用来暂时放养活鱼的深坑、用来防潮的大面积螺蛳贝壳堆积,展现了地势低平、水网稠密地区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动人场景。另外,釜和鼎是当时的生活用品。早期的釜是以平底的为主,到中期有3个小足,晚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炊器,3个足很粗大,在使用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下面用柴火可以直接加工食品。这次考古把太湖西部距今7000到4000年的历史序列建立得比较完善和丰满,从这一地区的考古材料也能发现,太湖西部的古代居民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居民发生过广泛和密切的联系。

      发掘

      通过发掘,证实了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主要遗存形成于距今约7000—6000年,且表现了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证实了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主要遗存形成于距今约7000-6000年,且表现了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文物遗存

      西溪遗址西溪遗址

      西溪遗址中心区域为一高出四周农田2米的长条状高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遗址的南、北、西三侧有河流呈半环状环绕,为西溪遗址的先民在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自然条件。共发掘清理出了13座建筑遗迹、28座灰坑、150余件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大量石料、陶片标本,并首次发现了类似吊角楼的干栏式建筑、釜和鼎两件器物等。

      宜兴市芳庄镇

      南靠104国道,西与溧阳市交界。全镇交通便利,戈潘公路、潘芳公路、邮芳公路贯穿全境,距沪宁高速、宁杭高速、锡宜高速均在半小时车程之内,距南京禄口机场仅一小时车程。境内以平原圩区为主,河道密布,主要河流有南溪河、西溪河、邮芳河等。全镇部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尚未利用土地10080.8亩,占15.05%,发展空间较大。下辖联星、兴乾、万圩、万新、芳庄、虞甫、万东、五牧、邮堂、溪东、墅东、奖墅、蒋坫等13个行政村,和芳庄居委会,92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人口密度为532.2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1.64亩/人。2004年人均纯收入为3420元。农业种植结构主要是以油(麦)稻轮荐种植为主,辅以无公害蔬z菜及蔬菜种子的种植。蔬菜种子行业名播全国,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润400万元。各类农民全作组织建设发展迅猛,已有蔬菜种子协会、蒋坫芹菜协会、生猪协会、芳庄镇农业协会以及长万农产品有限公司等5个农民协会组织。2004年,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种子及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6805、2750、7210、4247及500亩,水产养殖面积10952亩,农业收入38046万元。工业企业有70余家,主要是芯线加工、电缆电子、纺织及化工业为主。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8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56亿元,并且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开放型经济步入健康良性发展态势,2004年完成出口创汇86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39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7万美元。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有3家企业进区开发,投入总规模3800万元。全镇具有建筑企业3家,其中二级资质2家,三级资质1家。2004年建筑业完成销售收入3.3亿元。邮堂中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中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芳庄羊肉作为地方特产在苏锡常、上海地区享有很高声誉。芳庄镇历史悠久,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西溪遗址座落在溪东村西村,该遗址于1984年发现,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