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 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越国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建筑格局
4 展出内容
5 重要活动
6 参观信息
7 历届领导
8 文物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类别:王墓博物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售票及进场)。逢周一闭馆,遇国家法定假期正常开放。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皆可游览
地理位置:广州市解放北路867号(王墓展区)、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74号(王宫展区)
代表藏品:“文帝行玺”金印、龙凤纹重环玉佩、玉角杯、虎节
占地面积:3.7 公顷
投用时间:2021年4月27日
外文名:THE MUSEUM OF THE NANYUE KING MAUSOLEUM
竣工时间:1988年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门票价格:王宫展区:免费;王墓展区:全票10元,半票5元
级别:国家AAAA级景区
藏品数量:6605件(套)
展厅面积:9956㎡
历史沿革
1983年,南越王墓发掘工作完成后,广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就地建设南越王专题博物馆,保护古墓,陈列出土文物”的决策。
1984年3月,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正式由市政府立项并划地征地,随后开始了方案设计、论证、筛选,最后确定采用中科院院士、市规划局总工程师莫伯治先生的设计方案。
1986年12月27日举行建馆奠基仪式,首期工程加固维修古墓。
1988年2月8日,综合陈列楼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1989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进行了墓室维修加固、墓室光棚、东回廊的建设。
1993年2月8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第二期工程主体陈列楼竣工。同日,《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开幕,标志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全面建成。
1995年和1997年配合建筑工程先后清理出一座大型石沟水池和一段长150米的石沟曲渠,两者同属于一个整体,为南越国王宫御苑的园林人工水景。1996年下半年,还在宫苑大石池之西50米处,发现了砌筑特别考究的宫署食水砖井。
建筑格局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整体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
墓的东边为三层的综合陈列楼,北边为两层的主体陈列楼,用环绕的回廊上下沟通将三座建筑物连成整体。
博物馆在外型、装饰及用材方面也独具匠心,因陵墓的石室所用石材主要是红色砂岩,所以展馆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外墙,也选用红砂岩作衬面。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
展出内容
文物综述
截至2017年,南越王墓已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组),有15位殉葬人,是截至2017年为止,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陪葬物最丰富的汉初古墓,也是唯一的一座全用石块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现壁画的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铜编钟乐器3套,铜鼎36个,铜镜39面,以及金印3枚,出土玉器240多件。墓主身穿的玉衣殓装已复原,它是中国截至2017年为止发现完整的西汉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唯一的"丝缕玉衣"。墓中出土蓝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铜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义的稀世珍品。不少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被世人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馆藏精品
“文帝行玺”金印 | “文帝行玺”金印出土于墓主人的胸部位置。印面边长3.1厘米,宽3厘米,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个字,应是南越文王的发布命令的官印。 | |
泰子玉印 | 印台长:2.05厘米 宽:2.05厘米 通钮高:1.25厘米“泰子”玉印的印文,书体等与“泰子”金印有完全不同的风格。此印出土于墓主腹部,原放置于一个小漆木盒子中,印文“泰”字书写风格和著名的秦代刻石《峄山刻石》相似。 | |
“张仪”戈 | 东耳室出土了一件有铭文的戈,上面有“张仪”等刻字,说明了这件戈是秦惠王四年由秦国的相国张仪督造的,由于秦统一百越而到达岭南地区,随后成为南越国的王室文物,成为礼仪场所的仪仗之器。是一件秦平岭南地区的重要历史物证。 | |
白釉剔牡丹纹腰形枕 | 金代,河北定窑,长:26.1厘米,宽:19.8厘米,高:15厘米,这件瓷枕充分体现了定窑的剔花工艺技术。这件枕头枕面上剔出缠枝牡丹花纹,在侧面剔出卷草纹。技法生动写实,画面富丽堂皇。 | |
丝缕玉衣 | 南越王的丝缕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做成。分为:头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 |
展出内容
文物展
出土文物展
南越王赵眜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各类随葬品一万余件,以玉器中墓主身穿的“丝缕玉衣”为中国考古首次发现。青玉角杯、十一套组玉配饰、五十八件玉剑饰等都是汉玉中的重大发现。铜器中刻有“蕃禺”铭文的鼎、刻战船纹的提筒和刻有“文帝九年”铭文的句鑃都至为重要。还有古波斯银盒、蓝色平板玻璃牌饰等大批珍品。出于墓主身上的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赵昩”玉印,确证墓主为第二代南越王。墓室内外还发现十五个殉人。本展览分为五个单元:文帝金印、主室瑰宝、墓中殉人、御库藏珍、钟鸣鼎食。瓷枕展
馆藏陶瓷枕四百余件,其中有两百余件由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与夫人杨张瑞贞女士捐赠。这批枕的年代由唐迄元,以宋金时期为多,釉色五彩纷呈,造型多式多样。窑口以唐宋以来北方产区的河南、河北为主,有巩县窑、磁州窑、登封窑、宝丰清凉寺窑、定窑、耀州窑以及南方的长沙窑和景德镇窑等。这批陶瓷枕数量之多,品类之众,窑口之广,在国内外实属罕见。为了表彰香港著名文物鉴藏家杨永德先生的爱国情怀,1993年博物馆还特设专门展厅展示其捐赠的两百多件陶瓷枕,按年代和窑口进行分类陈列,反映了陶瓷枕的源流和兴盛情况。
南越王宫
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据有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从此,确立了广州两千多年来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番禺城最核心的地区,在这里先后发现了宫殿、宫墙、宫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砖、瓦、石等建筑材料以及木简、陶文等重要文物。
这些遗迹和文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王宫选址的科学性,景观设计的独特性,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尘封的南越王国。
南汉王宫
公元917年,原唐清海军节度使刘岩(后改名龑)据有岭南称帝,建立南汉国,以广州为都城,升格为兴王府。
刘氏统治期间,政治措施得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南汉还积极发展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使因唐末战乱一度衰落的海外贸易再度复兴。
南汉对兴王府进行精心的规划和建设,在城内外大兴土木,建造许多宫殿和苑囿。随着南汉的灭亡,昔日华丽的王宫沦为废墟,湮灭在岁月之中。
自二十纪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的南汉国都城王宫遗址和帝王陵墓,引领我们回到一千年前的历史现场,感受南汉国的文化风物,领略南汉王宫的雄伟气概。
名城广州两千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挥兵百越,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之始。秦末,中原战乱,原秦将赵佗于公元前203年据有岭南,建立南越国,以番禺为都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攻灭南越国,在其地设九郡,番禺仍为南海郡治所。
岭南地区经过秦汉王朝,特别是南越国近百年的开发与经营,汉越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番禺成为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
水井的发明,使人类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从河湖两岸走向内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凿井而饮是我国古代饮水文化的一大特色,与西方架渠引水有明显的区别,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水井发现于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范围内各朝代的水井逾500口,可以说是古代水井的天然博物馆。说明这里一直是人类聚居的理想之地。解读这一口口古井,可以从一个侧面追寻广州城市饮用水历史的踪迹。
临时展览
倾城之恋——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展(王墓展区)
展览时间:2023年3月31日-6月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临展厅
倾城之恋——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展
展览简介:该展由南越王博物院、潮州市博物馆、肇庆市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雷州市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惠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协办,旨在读懂广东,讲好广东故事,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次展览是首个由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举办的文物展,展示其各自特色及相通内涵,开创了文物联展新模式。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迄今为止,我省共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州(1982年第一批)、潮州(1986年第二批)、肇庆、佛山、梅州、雷州(1994年第三批)、中山(2011年)、惠州(2015年),在全国位列第四。
千年南粤 同心同圆 ——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
展览时间:2023年2月10日起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南越宫苑馆二楼临展厅
千年南粤 同心同圆 ——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
展览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南越王博物院承办的“千年南粤同心同圆——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旨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及广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工作实践,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展(王宫展区)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日~长期
展览地点: 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
展览简介:2022年12月20日,“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南越宫苑馆二楼室外展示休闲区拉开帷幕。本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院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员教育基地、提升党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南越王博物院承办,广州市档案馆、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提供支持。
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展(王宫展区)
展览精选130余张照片和相关档案、地图、文字等资料,以“老城市新活力”为主题,带观众领略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与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展示广州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传承岭南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等文化事业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第一部分讲述广州由古至今的建城历史、介绍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形成发展;第二部分通过城市传统中轴线周边的红色遗迹回顾广州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第三部分展示广州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绣花”功夫、打造新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成果,呈现古老羊城焕发的崭新面貌。
年华·花样——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纹饰专题展(王宫展区)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6日至7月16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
展览简介:2023年4月26日上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年华·花样——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纹饰专题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开幕。
年华·花样——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纹饰专题展
本次展览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资料整理成果系列展览之一,首次集中展示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器物代表性纹饰及其演变的历史脉络。展览设“印纹悠古”“花叶婆娑”“盛世雕饰”“百花齐放”“花花世界”五个部分,展出文物200多件(套),按照时间线索,展示不同时期岭南纹饰艺术特征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
重要活动
1987年8月,著名学者贾兰坡等在鉴赏出土文物。
1988年2月8日,商承祚先生到馆参观。
1988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到馆参观。
1988年9月21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馆参观。
1989年3月30日,新西兰外交部长一行到馆参观。
1990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胡乔木偕夫人到馆参观。
199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广州市长黎子流的陪同下来馆参观。
1991年9月21日,意大利总理安德列奥蒂偕夫人一行在李岚清副总理的陪同下到馆参观。
1991年10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到馆视察。
1991年11月6日,法国总理希拉克到馆参观。
1992年1月18日,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到馆参观。
1993年5月12日,莫桑比克总理马顺龙来馆参观。
1993年11月8日,德国联邦参议员主席、不来梅州州长参观后与李龙章副馆长等合影留念。
1994年2月28日,美国前国务卿伊格尔伯格在听萧亢达馆长讲解南越王墓墓室原址的情况。
1994年3月4日,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等陪同下参观本馆。
1994年3月10日,奥地利施特劳斯交响乐团一行到馆参观。
1996年5月11日,法国前总理巴拉迪尔到馆参观。
1997年6月28日,泰国公主诗琳通参观本馆。
1998年3月1日,圣马力诺共和国执政官扎费拉尼阁下及夫人来馆参观。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等一行参观主体陈列楼。
2003年11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石安海陪同下到馆视察。
2004年4月29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思想文化部部长阮科恬一行9人在中宣部副部长和省外办的陪同下,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参观。
2005年1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顾问、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贝绍院士,科教组织公关部艾利兹维女士在文化局陈玉环副局长、申报办吴凌云的陪同下来馆参观。
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郭树清副行长在省人民银行行长的陪同下来馆参观。
2005年4月5日,国务院政治局常委陈至立、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领导在市委书记林树森、市长张广宁的陪同下来馆参观。
2005年8月1日,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在市委书记林树森等领导的陪同下来馆参观。
2005年12月17日,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儿吴青女士、陈恕、沈龙朱(沈从文之子)来馆参观。
2006年3月26日,著名物理学家、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中大校长的陪同下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参观。
2006年3月28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奇木格在省人大主任、市人大主任陪同下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参观。
2006年12月28日,清史专家阎崇年来馆参观。
2007年10月19日,原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来馆参观。
2007年12月6日,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来馆参观。
2008年7月17日,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来馆参观。
参观信息
王宫展区:免费参观
王墓展区:全票10.00元,半票5.00元
半票细则:在校大学生、研究生,60岁-65岁人士
免票细则:65岁以上长者,18岁以下未成年人,残障人士,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本市户籍的退役军人, 本市户籍的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本市无偿献血优待对象,消防救援人员,医护工作者。
参观时间
免费参观,凭票进场。
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领票及进场。
逢周一闭馆,遇国家法定假期照常开放。
寒暑假及国家法定假日延长开放至18:00,具体信息请关注官方公告。
服务信息
提供咨询、受理投诉建议、应急医药箱、导览信息、导览器租借、婴儿车和轮椅出借、免费行李寄存、盖章等服务。
提供定时免费人工讲解服务、微信语音导览服务;提供中(含普通话和粤语)、英、日、韩等语种的语音导览设备。
参观须知
1、我院实行全员预约参观制度,请关注我院微信服务号“南越王博物院”,点击“王墓展区”或“王宫展区”—“门票预约”进行实名制预约。
2、预约成功后,请务必按您所预约的参观时段到达我院,如您在非预约时段到达,会给您的入场带来不便。
3、到达我院后,请配合现场工作人员指引,测温、验票后有序进入展区。
4、参观时请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交通信息
王宫展区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316号
地铁:一、二号线公园前站F出口;公交:财厅站、中山五路站
王墓展区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
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前站E出口;公交:越秀公园站、解放北路口站、盘福路站
历届领导
馆长司徒裕(1988.11-1991.10)
馆长萧亢达(1991.12-1993.12)
馆长李林娜(2002.1-2012.1)
馆长吴凌云(2012.2-至今)
文物保护
截至2017年,西汉帝王陵墓均未发掘,已发掘的四十余座诸侯王墓,仅有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山东济北王墓和广州西汉南越王墓没被盗掘。满城汉墓在发现时随葬品曾被搬动,而南越王墓从未被盗扰,其科研价值不言而喻。
已发现的诸侯王墓大多位于中原地区,仅有南越王墓地处边远的南陲,这一发现有利于探索中原与边远地区汉代诸侯王墓在丧葬礼仪上的统一性和特殊性,有利于全面认识汉代墓葬方式和丧葬观念上发生的大转变。此次发现,对研究南越王墓的形制、结构以及南越国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并为寻找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的陵墓提供了线索。
通过对墓葬所用材料的调查和科学鉴定,解决了莲花山古采石场悬而未决的开采历史问题,将开采历史由过去认为的明代,推至西汉前期,提前了大约1500年。
此墓未被盗掘,完整地将二千年前的文化信息,展示给今人,墓中的15个殉人及出土的1000多件(组)珍贵随葬品,对于研究秦汉时期广州地区以至整个岭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汉、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岭南地区汉代考古的断代标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