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县
龙门县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东南与河源市、惠州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广州市从化区、增城区毗邻;北与韶关市新丰县相连。隶属广东省惠州市,全县总面积2267.2平方公里。龙门县下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021年7月)。龙门县常住人口6042852人(2021年5月)。2022年全年龙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03.21亿元。曾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21年龙门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龙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地质分为七类。地处九连、罗浮两大山脉之间,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上小下大,高低悬殊。西北西南高山多,东部和南部为低丘盆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多是影响龙门县气候差异主要原因之一。河流及矿产资源丰富。
截至2020年,全县有普通中学21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17所)、小学24所、幼儿园41所;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67个。
龙门县,前223年,置番禺县,龙门属番禺县地;1496年,设龙门县;1949年8月27日,龙门县解放,属东江专区;1988年4月始,龙门县划入惠州市管辖至今。境内拥有南昆山、桂峰山、香溪堡等旅游景点。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政治
8 经济
9 文化
10 交通
11 社会
12 旅游
13 著名人物
14 荣誉
基本信息
中文名:龙门县
外文名:Longmen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政府驻地:龙城街道东门路2号
邮政编码:516800
地理位置: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珠三角边缘
方言:粤语、广府片、龙门话和增城话、客家话、东江本地话、路溪话
车牌代码:粤L
县委书记:段致辉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惠州市
GDP:203.21亿元(2022年)
县长:刘洪添
面积:2267.2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35.83万(2020年)
下辖地区:2个街道、7个镇、1个民族乡
电话区号:0752
著名景点:南昆山、桂峰山、水西塔、分塔山森林公园、香溪堡、龙岩、三寨谷度假村、温泉
气候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汽车站:龙门县汽车客运总站
行政代码:441324
荣誉记录:2018年11月、初选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名片: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年桔之乡
地理坐标:东经113°48'26″~114°24'58″、北纬23°20'6″~23°57'50″
人均GDP:52693元(2019年)
建制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置番禺县,龙门属番禺县地。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县析置增城县,龙门属增城县。明弘治九年(1496年)割增城县东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罗县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方,设龙门县,县治置西林都七星岗。县境原是增城县的上龙门地区,故以龙门命县名。自建县至清末,龙门县均属广州府。1912年,隶属广东都督府.1914年,隶属粤海道。1921年,隶属广东省。193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7年,隶属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27日,龙门县解放,属东江专区;1952年11月,隶属粤中行署;1956年12月;属惠阳专区;1958年11月,龙门县与增城县合并,称增城县,隶属广州地区;1959年3月,归属佛山地区;1961年10月25日,恢复龙门县建置,仍隶属佛山地区;1963年6月,隶属惠阳地区。1975年1月,隶属广州市;1988年4月始,龙门县划入惠州市管辖至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67949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99357人,占74.4%,非农业人口61834人,占23.7%。各乡镇人口:麻榨镇21978人,永汉镇38467人, 龙华镇12441人, 龙江镇14058人,平陵街道32660人, 龙城街道40857人,左潭镇11590人,地派镇9296人,南昆山镇3467人, 田美镇5614人,蓝田瑶族乡8008人。
2000年至2002年,龙门县辖15个镇,2个街道,157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2002年,龙门县辖15个镇、2个街道(龙城王坪平陵龙江路溪龙华麻榨 永汉左潭地派 田美 南昆山)、1个民族乡(蓝田瑶族乡),157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按2004年公安户籍统计,全县总户数89878户,总人口320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527人,占总人口的26.99%。
?年,实现王坪镇与田美镇合并和南昆山镇改制为旅游管理区(归属永汉镇人民政府管辖)的工作规划。龙门县辖13个镇、1个民族乡、1个旅游管理区、2个林场、22个社区、157个村委会、1920个村民小组、1848个自然村。(注:此处根据“龙门县政府网站”资料)
2005年,龙门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如下:(1)撤销龙门县天堂山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地派镇。调整后,地派镇管辖原地派镇和原天堂山镇的行政区划范围,辖2个居委会和11个村委会,总面积21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334人,地派镇政府驻地不变;(2)撤销龙门县铁岗镇和左潭镇,设立龙门县龙潭镇。龙潭镇管辖原左潭镇和原铁岗镇的行政区划范围,辖2个居委会和14个村委会,总面积25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3884人。龙潭镇政府驻原左潭镇政府驻地。6月8日龙潭镇正式挂牌处理。
2005年,天堂山镇并入地派镇;撤销铁岗镇和左潭镇,设立龙潭镇。
2005年6月16日,撤销龙城镇,设立龙城街道办事处,并将原王坪镇王坪居委会和青溪、戴屋、樟潭、黄溪、鸬鹚、横田、城西、王坪、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13个村委会划入龙城街道办事处;王坪镇更名为龙田镇。
2005年12月9日,撤销沙迳镇,并入龙华镇;撤销路溪镇,并入龙江镇。
截至2012年4月17日,龙门县辖1个街道(龙城街道)、8个镇、街道(麻榨镇、永汉镇、龙华镇、龙江镇、平陵街道、龙田镇、地派镇、龙潭镇)、1个民族乡(蓝田瑶族乡)。
2017年12月29日,平陵撤镇改街道揭牌仪式举行,平陵街道正式揭牌成立。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陈伟良、段致辉、黄志光、古慧平、林炳强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件大事和喜事。据悉,2017年10月12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正式批复同意撤销龙门县平陵镇,设立龙门县平陵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7月,龙门县辖龙田、龙江、龙华、麻榨、永汉、龙潭、地派7个镇,龙城、平陵2个街道办事处和蓝田瑶族乡,南昆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县内有市属油田林场1个,县属密溪林场1个。基层组织中村委会有156个,社区居委会24个,自然村1955个,村民小组1943个,居民小组119个,县人民政府驻龙城街道。
区划详情
2个街道:龙城街道、平陵街道。
7个镇:麻榨镇、永汉镇、龙华镇、龙江镇、龙田镇、地派镇、龙潭镇。
1个乡:蓝田瑶族乡。
1个林场:龙门县密溪林场。
1个旅游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自然环境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行政区域位于东经113°48′26〞—114°24′58〞,北纬23°20′06〞—23°57′50〞之间。县内土地广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267.2平方前千米。
地形地貌
龙门县地质可分为七类:1、北部和西北部属燕山第三期黑云母花岗岩;2、中部偏东属侏罗系灰白色面页岩、粉砂岩、黄色细砂岩组成;3、中部偏北属石炭系黄色粉砂质页岩、黄色细砂岩、灰色或深灰色炭质页岩组成;4、中部偏西和东南部有泥盘系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白色绢云母页岩,砂砾岩和二叠系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5、中部偏西南有寒武系泥质沙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组成;6、南部有震旦系质砂岩,石英片岩,绢云母片岩及部分混合岩组成;7、形成于第四纪的河流冲质物,分布于河流两侧,主要在增江流域一带,构成河流地。县境所处区域构造位置是在佛岗 ―― 河源纬向构造带与肇庆 ―― 海丰纬向构造带和新华系广州 ―― 从化断裂带与东江断裂带之间。龙门县地处九连山、罗浮山两大山脉之间。九连山系伸入县境,向东和东南派分出分支与罗浮山脉连接。境内山峦起伏,群山重叠,纵横交错,构成 “ 群山之地 ” 。山川丘陵之间有5-70平方公里的河谷盘地10个。
水文特征
龙门县主要河流是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经从化过境流入龙门县,自北向南纵贯全县,流经增城,在观海口处注入东江。增江在龙门境内河段古有九淋水、高明水、西林河之称。1981年,曾被龙门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龙门河。1990年,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为增江。增江总集水面积3114平方千米,河长205.6千米。其中在龙门境内河段集水面积2126平方千米,河长128.6千米,平均坡降0.71‰。除增江干流外,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条。它们分别为永汉河、油田河、朗背河、白沙河、蓝田河、铁岗河和公庄河。
气候环境
龙门西林河(增江)
龙门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多是影响龙门县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导致了县内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点,南北温差较大,可达约5℃ 。冬半年盛行干燥的偏北季风,夏半年盛行暖湿的偏南季风。春暖来得迟,春末升温快;夏季降雨多;秋凉来得早,秋季降温明显;冬季日温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冻天气。由于地形的影响,使不稳定的暖湿气团有得于形成对流发展的天气系统,造成龙门县雷雨天气较多,年均雷暴日为78天,属多雷区。
自然资源
增江在龙门县境内集雨面积2126平方公里,河长128.6公里。龙门县有水文站 1 个、蒸发站 1 个、雨量站 11 个。龙门县多年平均雨量 2133.6 毫米 ,多年平均总产水量 48.966 亿立方米; 径流系数 0.626 ,多年平均径流 量 30.659亿立方米, 径流深 1335.9 毫米 。全县人均拥有水量 10812 立方米 。全县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6.89 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龙门县农用地21157公顷 、园地4550公顷、林地176172公顷 、牧草地1公顷 、水面4884公顷 、建设用地9265公顷 、工矿用地7033公顷、交通用地 951 公顷 、水利用地1281公顷 、未利用5862公顷、耕地25920公顷 。
矿产资源
龙门县境的矿产资源类别包括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冶金辅助原料、燃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和地下热水等,主要分布在地派、麻榨、平陵等乡镇。截至2012年4月,龙门县已发现矿种27种,优势矿种以铅、锌、铌、石材和石灰石储量大。
生物资源
龙门县的植被及小灌木大多是药用植物及花卉。龙门盛产的中草药植物主要有巴戟、山楂、狗脊、金樱子、金银花、金钱草、陈皮、山枝子、倒吊王、鱼腥草、田基黄、车前草、板蓝根、茅根、芦根等400多种。南昆山有江南红豆杉、桫椤、金边兔耳风、红花油茶、可可茶、横经席、檀木、山木兰、山含笑等稀有物种。境内常见的野生动物有水鹿、黄猄、果狸、野猪、穿山甲、刺胸蛙、虎纹蛙;鸟类有毛鸡、山鹰、猫头鹰、山雀、啄木鸟、白鹇鸡、红嘴相思等;山溪里还有山魽鱼、山斑鱼等多种名贵鱼类。珍贵的稀有动物苏门羚仍生活在南昆山中。
人口
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32万人。全县户籍总人口35.83万人,其中,男性18.36万人,女性17.46万人;农业人口20.64万人,非农业人口15.19万人。0-17岁人口8.88万人,占总人口的24.78%;18-59岁人口21.34万人,占总人口的59.56%;60岁及以上人口5.61万人,占总人口的15.66%。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门县常住人口319183人。
民族分布
截至2012年4月,龙门县辖区有19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18个。少数民族人口9516人,占龙门县总人口的2.8%,其中瑶族人口8927人,占龙门县总人口的2.6% ,大部分居住在蓝田瑶族乡;另有畲族、苗族、回族、壮族、满族、侗族、黎族、蒙古族、独龙族、仡佬族、土族、藏族、土家族、普米族、哈尼族、傈僳族、羌族17 个少数民族605人。
龙门县人口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其次为瑶族,其他民族人口甚少。汉族是祖居龙门的民族;瑶族是从外地迁入龙门蓝田后逐渐繁衍起来的一个小族群;其他民族以个体散居境内,因工作、职业等因素迁入龙门。瑶族人口原纳入汉族统计,1987年1月20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蓝田瑶族乡,核实瑶族人口6966人。
政治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段致辉 |
县委副书记 | 刘洪添、田裕东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古慧平 |
副主任 | 邓国平、王卫良、林建辉、蓝月清、张年胜、朱国全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刘洪添 |
副县长 | 余涛、张新文、余育灵、邬淑娴、张春浪、张伟平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林大升 |
副主席 | 刘婷英、王宇文、梁志斌、黄育贤、林寅 |
参考资料来源:龙门县人民政府网
经济
根据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年龙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03.2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99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3.62亿元,同比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1.60亿元,同比增长11.5%。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9.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8%。一是粮食生产生产稳定。全年粮食产量完成11.28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谷物产量完成10.84万吨,同比增长1.1%;实现总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1.6%。二是“菜篮子”、“果盆子”和“茶叶罐”供应能力不断提高。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完成36.04万吨,同比增长6.3%;水果产量完成51.67万吨,同比增长3.0%;茶叶产量完成0.04万吨,同比增长107.2%。
第二产业
工业运行总体向好,未来有望总体回升。随着各项工业稳增长政策有效落实和推进,部分行业需求回暖,全县工业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持续改善态势。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09亿元,同比下降2.2%,增速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2.3、5.6个百分点。全县22个行业大类行业中与前三季度相比,6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有不同程度回升(或降幅收窄),其中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家具制造业较前三季度分别回升44.3、12.8和11.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服务业稳步恢复,部分行业拉动明显。2022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1.60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高于前三季度8个百分点。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0%。主要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是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动力,分别同比增长49.4%、44.5%,合计拉动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2和13.4个百分点。
文化
县内主要聚居汉、瑶两个民族,流行四种不同系属的汉语方言,形成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布除县治所在地龙城街道及其毗邻的龙田镇统一 流行一种比较接近于广州话的粤方言“龙门话”,县境东南的路溪流行“路溪话”,西部县境南昆山、北部县境密溪流行清一色的“客家话”外,其余乡、镇均同时流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的“双语区”。北部县境的蓝田瑶族乡,由于历史的原因,已逐渐“汉化”。乡内流行“龙门话”和“客家话”。龙门县方言主要有: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路溪话。
一、龙门话
“龙门话”是龙门县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在龙城、王坪、地派、铁岗、左潭、蓝田、天堂山、龙华、沙迳、永汉、麻榨、油田等十余个乡、镇、场,使用人口16万多人。“龙门话”是粤方言系统中的一种次方言。与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庆话、花县话、东莞话、增城话在内的粤方言同属粤海系次方言,它与广州话相近。广州话,又称之为“省话”或“白话”。民国25年(1936年)《龙门县志·卷五》载:“县属语言用省话或用客家话,各区、乡尚未一致,惟第一区纯用省话耳”。由于龙城镇自龙门置县以来均为县治所在地,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影响,龙门话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起着龙门县中心方言(即代表方言)的作用。
语音方面,龙门话以阴平为高平(如:诗、哥、花、鹅等字的调)和低降两调(如:梯、鸡、魔、科、天等字的调),上声不分阴阳,下声阴入读低升(如:尺、拍的调)和阳入读高降(如:白、人的调),而显得在声调上和广州话有些差异,这是龙门话在语音上和广州话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龙门话有广州话所没有的声母(nt—如:而、耳、儿的声母)以及韵母。
—iak(踢、锡的韵母)
—iet(热、蚀的韵母)
—iem(检、帘的韵母)
—ien(连、前的韵母)
—iep(接、涉的韵母)
—yen(酸、权的韵母)
—yet(缺、月的韵母)
词汇方面,龙门话绝大部分词语和广州话说法一致,但也有一部份不同,这部份词语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
龙门话 广州话
罂蜂 马蜂
鸡兰′ 鸡项
鸭春(qan′) 鸭蛋
豆腐霉 腐乳
随坨 系呢度
拖箱 柜统
红(猪红、牛红) 血(猪血、牛血)
眼睡′ 眼训
去聊′ 探亲
瓮缸 水缸
地豆 花生
瓯仔 小碗
洗身′ 游水
呆′丽 (ngui nei) 我地
赖□(ding) 边度
龙门话中,有一部份词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的形式。例如:瓯仔(小碗)、镬(铁锅)、拈(拿)、牙(牙齿)、须(胡子)、呕(呕吐)、咳(咳嗽)、衫(衣服)、眼(眼睛)、知(知道)、蟹(螃蟹)、惊(害怕)、翼(翅膀)等等。另外,龙门话的某些词语常带上后缀,例如把一些雄性动物叫作“牯”(牛牯、猪牯、狗牯);把雌性动物叫做“乸”(牛乸、猪乸、狗乸)。
语法方面,尽管龙门话在词汇上有与广州话略有差异,但句法结构基本相同。例如:
龙门话 广州话
你去赖□(di拳ng)? 你去边度?
呆′(ngui)睇多几摆。 我睇多几匀。
你食饭□(mi拳ng)? 你食饭未?
你聊′开一日, □(mieng)走? 你玩咗一日、总未走?
呆′(ngui′)企随□(dieng)。 我企系呢度。
你系′乜谁?你系边个?
另外,龙门话也有一些变音现象,词语的变音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洗身”,第一调的“洗身”表示“游泳”,而第三调的“洗身”则表“冲凉”之意:“呆”(ngui)表“我们”′,而呆(ngui)则表“我”,又如“鸭春”(qan)的“春”,声调是第一调的“春”,而“春天”的“春”,声调则是第三调了,二者词义相去甚远。不过,龙门话的变音都有一个规律,即:一般是阴平(1)调变为阴去(3)调,或阴去(3)调变阴平(1)调,彼此间互为变调。
龙门话再细致划分,还可按照人们的习惯称呼,分为麻榨话、永汉话、沙迳话、龙华话、左潭话等,因为它们之间都有细微差别,比如龙门话说“你去赖deng?” (你去哪里?)沙迳话则说“你去善书?”而麻榨话又说“你去思□(dieng)?”了。沙迳、永汉、麻榨三地方言无论在语音和词汇上与“增城话”相仿,龙华、龙门以上的“上龙门”则比较统一在“龙门话”之中。
标音举例:(广州话拼音方案注音)
民歌二首
(一)
落 水 水 淋 湿 身,
logsêuseulemsebsen
漏 开 一 条 花 手 巾,
leohuiyebtiufaseogen
乜 谁 执 倒 俾 返 呆,
m森 sêuzebdou b森lfonngui
买 返 槟 榔 谢 你 恩。
moifon benlongjiani yen
(二)
隆 隆 曲 曲, 磨 米 煮 粥,
langlangkugkugmo meiju zug,
煮 粥 香, 炒 辣 羌,
juzughêug caoladgtng
辣 羌 辣, 打 曱 甴,
ladgêngladda ged zad
曱 甴 骚, 磨 尖 刀,
gedzadsu mojim du
尖 刀 利,
jimdn l森i
切 去 狐 狸 歪 嘴 鼻。
qidha wu l森i mia zêubi
二、客家话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平陵、龙江、南昆山、密溪、麻榨、永汉,地派、左潭、铁岗、天堂山、蓝田、龙华、沙迳、油田等地。客家话使用人口近8万人,成为仅次于龙门话的第二大方言。分布在不同乡镇的客家话,相互间是比较一致的,只是某些词、字在语音上略有差异。由于历史、地理上的原因,县境内地区与邻县互为影响,各有特点。流行在地派、蓝田一带的客家话,酷似新丰的新丰话;流行在永汉、麻榨的客家话,酷似增城的客家话;流行于平陵隘子的客家话与邻近博罗公庄的客家话,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龙门县境内的客家话同客家话的代表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比较,则有较大差别。如麻榨的客家话,有半元音声j(如“若、约、闰、而”等字读音的声母),舌面中察音声母c(如“休、去、虚、玄”等字读音的声母),鼻音声母y和n互相补充,有韵母ai(如“卫、委、威、违”等字读音的韵母),由于受粤方言的影响,有许多词语带有浓厚的粤方言色彩。例如:拗颈(争辩),癫(形容人的神经不正常)、衰(不好)、风栗(栗子)、散纸(零钱)、铺头(商店)、头先(起初)、晏昼(中午)等,这些都是梅州客家话所没有的。另外,客家话也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词语,如:俩子爷(俩父子),其(他),好采(幸亏)、瓯(小碗)、镬(铁锅)等。也有一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惯用语,如:三捞四夹(意为杂乱无章)等,还有疑(你)、崖丢(我们)、落房间(入房)、落堂(下课)、夹(窄)等等,这些都构成了龙门客家话的一个特点。
三、本地话
在平陵、龙江一带的部分自然村流行一种既非客家话,又与龙门话大相径庭的本地土话,当地人习惯称为“黄沙话”、“祖塘话”、“格朗话”等。因它主要分布在平陵的黄沙、祖塘、晨光和龙江的格朗、广尾、良圹等地,也有人称之为“大路客家话”,使用人口2万余人。本地话与惠州话、河源话、博罗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都有极其相似之处,属于粤方言分布在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特殊支系。它与广州话、龙门话较之接近,也受到客家话的有力影响。它的去声分阴阳两调,除有两“入”声调之外,舒声还有六个调,阴入、阳入分别是高平、中平(或高中平)的调值;有w—j—两个丰元音声母(如:围、伪、延、运等字读音的声母);有撮口呼和单韵母—y、—Ce(如:良、虚、茄等字读音的韵母);有a元音和—ai、—an、—am等韵母(如:第、楼、含等字读音的韵母),这些都和广州话、龙门话有近似和一致之处。而阳去有高降的调值,古浊塞音声母都读送气清音(如:夺、道、洞等字读音的声母),表明它既有客家话的语音成份,又有很大差别。例如:客家话的“头 ”,本地话则读作“台”(toi);客家话“走”,本地话则读作“载”(zoi),二者差别很大。
词汇方面,本地话绝大部分具有本方言特色的基本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方位词、时间词以及大量的成语、惯用语,同广州话、龙门话也基本一致。另外有一部分词语是受客家话影响而接受过来的。如:碗公(大碗)、鼻公(鼻子)、咸春(咸蛋)、老妹(妹妹),老娣(弟弟)、猪牯(公猪)、猪乸(母猪)、食朝(吃早饭)、食夜(吃晚饭)等等。但有一部分词语也存在很多不同。但语法上则与龙门话、客家话大体一致。例如:
本地话: 客家话:
呆李(ngoili) 崖丢(我们)
老李(laoli) 别人家(他人)
做(zu)五 做脉纪(做什么)
四、路溪话
路溪话兼有粤海方言,客家话、本地话和其他语种的影响,也属于粤方言,是东江中、上游地区一个特殊支系。使用人口近一万人。路溪话之所以被看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种,除了它的分布仅在路溪一镇外,它在语音上自成体系,与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迥然不同。例如:nin(颤抖)、lai(遗失);“去奈主?”cnunaiju(去哪里?); “奈谁?”naiseu(哪个?);“务知洒,”mudixa“不知道”)等;它有它的特殊语言和词汇。语音上有许多一般读t—、声母的字读成h—音声母(如:“弟、第、笛、大”、“题、梯、同、体”等字读音的声母),有自已特殊的舌面中塞音和塞擦音声母c—、cc‘—(“权”、“全”读音的声母)。
地方文化
龙门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集地,有独特的瑶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客家山歌、粤剧、赛龙舟、舞火狗等传统民间文化。全县还有功武村古建筑群、见龙围炮楼、廖金凤墓和鹤湖围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全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温泉之乡”“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双拥”模范县、“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等称号。
龙门文化主体是广府文化,其本质受海洋文明的极大影响,敢为人先,兼收并蓄而有容乃大。
舞火狗
龙门县蓝田瑶族民间舞蹈“舞火狗”已经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舞火狗”符合申报的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的特点;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处于濒危状态。
龙门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作品集
龙门县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龙门农民画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之一,它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传统的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充分发挥农民创作者的艺术想像,在艺术风格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龙门农民画从1972年开始创作活动。龙门农民画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劳动、生活和家乡风俗的热闹喜庆场面,饱含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龙门农民画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同时也开创了以追寻“南蛮文化”痕迹,以“南蛮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视角,展现南国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为意念而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它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
1992年,龙门农民画曾在广州、西安、北京、上海、长春等国内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0多张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发表,48张获省以上美术奖,外宾购龙门农民画4500多张,1988年龙门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地方特产
龙门年桔
有“中国年桔之乡”之称的龙门县,出产的土特产除龙门年桔外,还有三黄胡须鸡、西溪笋、龙门优质米、蜂蜜、草菇、永汉慈菇、观音菜等,加工的名优产品有龙门牙签、龙门腊味、麻榨凉果、龙门米粉(“长滩米粉”最为知名)、“龙门鸡”、龙门蜂蜜、龙门米饼、观音菜、蜂蜜醋、南昆山毛茶、路溪石硖龙眼等。
交通
龙门县区域位置
为全面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2020年,龙门以高速公路、省道建设为重点,着力在互联互通上补短板、强弱项。抢抓“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机遇,对接市“4+1”交通轴线及“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全力支持配合龙恺高速前期准备工作,协调推进翁新高速、惠龙高速龙门段建设,加快形成“两横两纵三支”高速路网。与此同时,该县着力优化提升“五横六纵一环”干线公路网,规划建设“两横两纵一联络一环”快速骨干网络,扎实推进国道355线油田至永汉段、国道220线武深高速龙门互通至平陵段、省道353线县城至水贝段改造升级,加快融入全市及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布局。
据龙门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0月,龙门县已建成国网高速公路62.9公里,其中大广高速9公里、武深高速53.9公里;随着10月18日惠清高速的开通,省网高速公路达70.4公里,其中广河高速50.8公里、惠清高速19.6公里;龙门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3.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5.8公里/百平方公里。
该县在建高速公路14公里,其中翁新高速约7公里,计划2021年底建成通车;惠龙高速约7公里,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规划中的龙恺高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据介绍,除了良丰路,龙门县委、县政府加大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已经通车的平陵街道兴业路和准备开工建设的龙华镇富民大道也是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在龙门县的延伸。其中,兴业路全线长3.2公里,总投资约5518万元,已于2020年9月10日建成通车。富民大道建设工程全长2.3公里,总投资约10548万元,已开展征地拆迁工作,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以上2条道路建成后,将大大减轻当地交通出行压力,有效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方便群众出行。“这些道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龙门县的交通、人居与营商环境,不仅对群众的便利出行和经济发展等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将增强全县发展后劲,真正做到路通财通民心通。”龙门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3条道路的建设,对带动龙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龙门县2020年将着力推进县道261线凤岗至南滩段改建工程建设,推动县道222线马岭至上雪花段路面改造工程,拟实现年内通车。同时还将完成园区大道建设,启动龙门大桥和东环路规划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构建环网衔接、循环顺畅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候车亭建设,优化农村客运公交线路。抓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力争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新突破,争创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
社会
2020年全县现有普通中学21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17所),小学24所,幼儿园41所。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现有4711人,其中,专任教师3743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2033人,专任教师1789人;小学教职工1382人,专任教师1290人;幼儿园教职工1296人,专任教师664人。
各类学校招生人数13983人、在校学生61876人、毕业班学生15669人。其中,招生人数普通中学6730人、小学5006人、幼儿园2247人;在校学生普通中学18763人、小学32244人、幼儿园10869人;毕业班学生普通中学5926人、小学4967人、幼儿园4776人。
文化事业
2020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33次,参加人数达10.0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9.38万册件套,其中,图书总藏量19.05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000件,参观6.8万人次;广播电视发射台1个,电台频率4个,电视频道3个,无线广播人口覆盖率和无线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99.9%,有线电视覆盖率90%。
体育事业
2020年,全县举办各类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达到30多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42.8%,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民健身组织不断健全,健身服务不断拓展,全县现有体育类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28个,位居惠州前列。全县体育场地面积共83.43万平方米,人居体育面积达2.55平方米,达到市平均水平。
医疗卫生
2020年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67个。其中,医院4间,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间,妇幼保健院1间,专科疾病防治院1间。医院病床1079张,平均每万人拥有33.84张。卫生技术人员1913个,其中,执业医师453人,执业助理医师307人,注册护士801人。
社会保障
2020年,全县共有597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030人,纳入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人数57人。特困人员和城乡孤儿人数1308人,其中,农村特困人员和农村孤儿人数1246人,城镇特困人员和城镇孤儿人数62人。
旅游
截至2012年,龙门县共有上规模的旅游景区15处、景点26个,其中,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有4家,3A级旅游景区有1家,并拥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50家顶级度假村” 的高端精品———十字水。
西林河(增江)
龙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龙城街道,西林河(即增江)自西向东从城区中心流过。建于1604年的水西塔位于东南粉塔山上,登上此塔可俯瞰县城全貌。
分塔山森林公园
分塔山森林公园
分塔山森林公园俗称分塔山。可谓是龙门县城之肺。林业部门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规划,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林建设、林相改造等工作,把分塔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文化生活需求。
环境
分塔山公园内现建有水西塔、观景和休息亭七座,1.2公里西林河至分塔山公路,2公里登山梯级步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设备初具规模,周围有河溪围绕,潺潺流水,山林倒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环境清幽、松涛阵阵、空气清新的森林旅游之地,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古树名木有一棵100多年树龄的朴树,另外还有一棵木棉古树。人文景观资源方面有位于公园北部的分塔山顶的水西塔、沥潭庙等。
著名景点
香溪堡旅游区
香溪堡旅游区位于增江河上游—龙门县龙华镇沙迳。厚重、浓郁的古堡风情,独具岭南文化建筑艺术遗风的“古码头”、“五宅古围”、“正街”、“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
天堂湖
天堂湖位于龙门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天堂山水库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水质洁净。白鹤潭、古榕、白马瀑布和天堂湖都是天堂山上独有的景致。
南昆山
龙门县南昆山风光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桂峰山
桂峰山位于龙门县西北部桂峰山东麓,海拔1085米,有2120多种植物和120多种动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构成了地派桂峰山风光。
龙门蓝田瑶乡
蓝田瑶族乡是惠州中只有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龙门县城以北15公里,总面积为169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其中瑶族约占88%。“舞火狗”源自当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瑶胞的团圆节上举行“舞火狗”活动。
龙门功武村古建筑群
功武村古村落(廖氏宗祠全景)
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辖下的龙华镇,毗邻增城,建村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龙门廖氏来自江西,乃广东廖氏之始。这一贯廖氏世代为官,其中四世祖廖金凤于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195年)考上进士,初为增城县令,后从戎,官至太尉。因廖氏曾连续三代功在于武,故起村名为“功武”。功武村地势周边高,中部低,据说此属“五水归源”之格局,先人相信该格局含聚财之意。周围三山似笔架,龙关蜿蜒不断,增江、香溪河绕村而过,呈鱼跃龙门之势。村落布局点线相接,次序营建。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功武村古建筑群包括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
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龙华水坑文笔塔
水坑文笔塔,又称文明阁,文昌阁,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委会水坑村民小组。根据《龙门县文物志》记载,文笔塔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嘉庆年间村民集资重修。塔坐西北向东南,高18.5米,平面呈六角形,每边边长为2.3米,占地面积约14平方米。首层塔门上阴刻“文明阁”纂体字的红砂岩匾额。窗口镇镂空几何图案的绿陶件,各层檐口铺饰绿琉璃瓦当,滴水,檐下塑饰0.4米高的红底白色的卷云,博古图案。瓦面之上塔顶置宝瓶状塔刹。塔内设木楼梯、木扶手,可上顶层。
1986年6月23日,水坑文笔塔被列入第一批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龙门县历史名人,包括龙门县历史上因为区域调整而划分到其它地方的人物。
龙门县名人
姓名 | 简介 |
廖金凤 | 南宋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 |
刘士骥 | 刘士骥光绪十九年举人。参加“公车上书”。署理平乐、永淳知县。 |
谭伦邦 | 官-福建汀州镇标中军游击代理代兴化协副将-提升参将。 |
谭达强(达本) | 解放前,城东乡乡长。解放后,任附城区副区长。 |
龙华水坑文笔塔
荣誉
广东省生态县(2015年) |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88年) | 中国年桔之乡(2007年)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 |
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2010年) | 中国最佳自然景观旅游胜地(2010年) | 中国温泉之乡(2010年) | 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2011年) |
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 | 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18年) | 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18年) | 中国最美县域 |
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 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
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 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 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龙门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
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 | 2020年11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布的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 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名单。 | 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 |
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 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拟保持称号地区 | 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