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清远市,地处南岭五岭之一的萌诸山脉之中,位于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西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相接,2017年底,全县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7个镇及48个行政村、4个社区,,202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12亿元,户籍总人口124779人。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中国气候宜居县。

连山地貌可分为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区,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体地势是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倾斜,地层稳定,水流四方,地形山水交错。连山气候暖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2023年全县有矿产30种,黑色金属矿有铁、锰、钒等。

2021年末全县普通中学5所,小学校17所,医院有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汉属荆州桂阳郡,三国时属始兴郡地,晋朝属熙平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潭州总管连州辖。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改属江南西道连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废连州,隶广东行省韶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复县。1960年10月恢复阳山县后,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88年1月,新设立清远市,连山划归清远市管辖。

旅游景点有连山八景瑶山飞瀑、茅田云海、鹿鸣拥翠、雾山梯田、鹰扬雄关、金子日出、鹅湖秀色、天马腾霄。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地理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语言 7 政治 8 民族宗教 9 经济 10 社会事业 11 历史文化 12 传统民俗 13 地方特产 14 风景名胜 15 荣誉记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著名景点:大旭山、茅田观景台、雾山梯田、鹰扬关景区、金子山、福林苑景区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下辖地区:7个镇

      电话区号:0763

      地理位置:南岭山脉西南麓、广东省西北隅

      人口:123383人(2017年末户籍人口)

      车牌代码:粤R

      地区生产总值:34.19亿元(2019年)

      县长:黄常雄

      外文名:Lianshan Zhuang and Yao Autonomous County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所属地区:广东省清远市

      政府驻地:吉田镇

      邮政区码:513200

      面积:1265平方公里

      方言:壮语、瑶语、连山话

      行政代码:441825

      县委书记:许崇砚

      建制沿革

      【隋朝之前】 连山历史悠久,秦朝为长沙郡地,汉属荆州桂阳郡,三国时属始兴郡地,晋朝属熙平县地,南齐时改称希平县。南朝梁天监五年(506年),梁武帝析桂阳县地,在县境内新置广德县(一作广惠县),“广德”意为广施德政,初时属始兴郡,县治设于钟山下(今吉田镇古县坪),次年改属新置衡州阳山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改称广泽县,属新置连州辖。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杨广名讳,改称连山县,“连山”县名自此始。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扬州熙平郡。

      【唐朝至五代十国】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潭州总管连州辖。贞观元年(627年),新设江南道,归属潭州都督连州辖。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隶岭南道连州。天宝元年(742年),升为连山郡,仍属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复县,改隶湖南道韶连郴都团练守捉使连州。大历三年(768年),又改隶岭南道广州。光化三年(900年),又改隶连州。五代十国时,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改属岭南道连州。

      【宋元时期】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改属江南西道连州。至道三年(997年),改属广南东路连州。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废县改镇,属广南东路连州。绍兴十八年(1148年),复县,治移程山(今永丰司城),改称程山县。元初设置行省,连州州治移来连山,直隶行中书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县治古县坪,并复称连山县,改隶江西行省湖南道连州。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隶江西行省广东道连州。元贞二年(1296年),改隶江西行省广东道英德府。

      【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废连州,隶广东行省韶州府;四年(1371年)并入阳山县;十三年(1380年)又复设连山县;十四年(1381年)改隶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连州。永乐元年(1403年),再度移治程山。天顺六年(1462年),移治象山小水坪(今太保旧城)。清初设省,隶广东省广州府

      连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属广东省南韶连道连州,七年(1729年)改隶广东省连州(直隶州)。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升为连山绥瑶直隶厅。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复县。民国3年(1914年),隶广东省岭南道。民国15年(1926年),改隶北区善后公署。民国25年(1936年),改隶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民国35年(1946年),移治永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2月10日,连山解放后,隶属广东省北江行政公署(1952年11月改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2月改为韶关地区行政公署)。

      1953年1月25日,与连南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隶属粤北行署。9月18日,在永和成立连山办事处,代表自治区政府领导原连山县地域一区(永和)、三区(福堂)、四区(小三江)的行政工作。

      1954年1月21日,恢复连山县建制。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第七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撤销连山县,设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决定,以原来连山县行政区域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9月10日,启用国务院颁发的刻有汉文、壮文的“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印章,28日启用“中国共产党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印章。11月下旬与连县、连南、阳山合并成立“连阳各族自治县”,县治驻连州,隶属韶关地区,成立自治县的方案未能正式实施。

      1960年10月恢复阳山县后,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

      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县,设立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此方案未广泛征求意见,连山、连南两县干部认为1953年1月曾合并不足一年又分开,将连山、连南再合在一起不利于开展工作,故直接一分为二,分别回到原连山、连南的行政区域办公,同时向上级反映有关情况。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第一一五次会议通过“撤销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恢复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决定。

      1962年9月26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仍隶属韶关地区。

      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县级韶关市合并成立地级韶关市,连山隶属韶关市。

      1988年1月,新设立清远市,连山划归清远市管辖。

      行政区划

      连山置县后,区划曾多次变动。明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将阳山县境域并入连山,四年又将连山境域并至阳山。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县,境域不变。万历四十二年(1612年),因县境不通舟楫,为利官商来往,将连县沙坊村划入县境。民国35年(1946年),设置连南县,县境东部瑶区5大排、3小排及126小冲划为连南管辖。

      1951年7月,将共和乡即原沙坊村划归连县。1953年,与连南合并。1954年,恢复县建制,境域不变。1958年,小县并大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析出阳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15日,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山县建制。是年,连山将并县分属太保、福堂公社的大坪、军寮、大掌、牛路水、塘基儿、盘石等瑶区生产大队划归连南瑶族自治县时,随之把上述地域居民在县域耕作的水田及山地亦作为“三包四固定”划入连南境域,计有太保茂古洞、吉田山口洞、七星洞、大路塘、古路岭脚、永丰湾岛洞、福堂良洞等耕地约2000亩。

      2001年12月28日,经市、县勘界部门裁定,将原为连山境的牛路水7500多亩山地划给连南作县城饮水工程水源地。2017年底,全县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7个镇及48个行政村、4个社区,省属广东连山林场位于县内。

      地理环境

      连山地处广东省西北隅,南岭山脉西南麓,东邻连南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南毗怀集县,北临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4°10′25″~24°51′15″,东经111°55′15″~112°16′00″之间。国道G323线自东向西贯穿县境太保、吉田、永和,东进连南与清连高速公路连接,西出鹰扬关可达广西贺州、桂林;二广高速公路从东北向南经太保、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怀集直达广州、佛山;省道S263线从北向南经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怀集;县道X399线由禾洞直通湖南江华、长沙。

      地质地貌

      连山县内岩系主要是古生代花岗岩侵入体,一般呈现中粒斑或巨斑状角闪石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30%~40%、钾长石25%~30%、石英25%~30%、普通角闪石5.8%、黑云母3%~5%,以禾洞、太保、吉田、永和等镇为一大片,以小三江、上帅、福堂等镇为另一大片,占全县地质岩性的70%。太保镇大雾山一带的岩石则多呈细粒暗灰色厚层状,层理显著,矿物组成为:长石45%~50%、石英30%~45%、铁胶结物5%、炭质1%,并混有少量白云母、磷灰石等。其次是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前变质岩形成的砂页岩,主要分布在福堂、吉田、永和等镇局部地方,占全县地质岩性的29%。此外,还有1%零星分布的石英岩和板岩。

      连山地貌可分为中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区(海拔500~1000米)、丘陵区(海拔5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体地势是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倾斜,地层稳定,水流四方,地形山水交错。

      山脉

      县内山连山,重峦叠嶂。县境及周边有49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最高山峰是东北部边缘的大雾山,海拔1659.3米。比较明显的小山脉有9条,其中8条属萌渚岭余脉,大龙山脉属九疑山余脉。大龙山脉在县境最北部,由北向南伸展,北接湖南江华,南至王侯山与萌渚岭余脉相接,主峰大龙山在禾洞农林场境内,海拔1577米。大雾山脉在县境东北部,

      由西南向东北伸展,主峰大雾山为全县最高峰,也是禾洞镇与太保镇、连山与连南的分界山。芙蓉山脉在县境西北部,萌渚岭余脉由此蜿蜒入境,由西向东伸展,主峰大芙蓉山海拔1435.7米,是禾洞镇与永和镇的分界山,也是广东和广西、湖南省(区)界碑所在。王侯山脉在县城西北部,由西向东伸展,主要山峰王侯山海拔1405米、巾子山海拔1410米,是永和、太保、禾洞3个镇的分界山。犁头山脉在县城西北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峰犁头山海拔1276米,是吉田镇与永和镇分界山。石龙山脉在县境西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峰石龙山(又名“鸡罩顶”“罗刷冲顶”)海拔1179.6米,是吉田镇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的分界山。石钟山脉在县境东南部,由东北向西南伸展,主要山峰孔子门山海拔1564.8米、石钟山(又名“三高顶”)海拔1490.6米,是福堂、小三江镇的分界山。大钹山脉在县境西南部,由西向东伸展,主要山峰横水顶海拔1377.5米,是福堂镇、上帅镇与广西贺州八步区南乡镇的分界山。黄莲山脉在县境东南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要山峰布政顶海拔1576.8米,是小三江与连南白芒、怀集洽水的分界山。在山地中,相对比较险峻的俗称为“界”,其中茅田界、抛石界、大歇界和黄莲界最有名、最典型。

      气候特征

      连山气候暖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但降水分配不匀,立体气候明显,具有风和气清的特征。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春秋季过渡快,夏季较冬季长,春季阴冷多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四季气候分明。按照候均温(5天平均)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的划分标准,县内春季从3月6日至5月15日,历时71天。夏季从5月16日至9月30日,历时138天。秋季从10月1日至12月10日,历时71天。冬季从12月11日至3月5日,历时85天。

      连山处在少日照、低辐射边缘,太阳年总辐射不太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82.0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1312.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同年平均降雨量相比,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为18.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霜日为10.3天,重霜冻日有结冰现象;年平均有雾日数为63.6天;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70.3天;北部禾洞和高寒山区基本每年都有积雪现象。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

      水文

      县内属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753.3毫米。3~8月降雨1320.2毫米,占全年雨量的75.3%,4~6月为降雨集中期,占全年雨量的43%。9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降雨433.1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4.7%。降雨量南部多于北部,由南向北递减,等值线变化范围为1600~230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93毫米,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5毫米,南北相差688毫米。上帅年降雨量最高达3520毫米。

      地下水 县内山地、河谷、丘陵、河谷小平原(俗称“洞面”)交错分布,补给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约为3.13亿立方米。山地、河谷、丘陵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为主,主要是接受大气降水入渗的垂向补给。河谷小平原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为主,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水平方向的排泄为主,垂直方向潜水和蒸发为辅。

      水质 1980~1981年,对吉田、福堂、太保等地的13条山冲取水样化验,地表水水质良好,当地村民长期直接饮用山冲水未发现不良现象。1982年和1997年,先后在小三江水和大滩河域取水样进行化验及污染物检测,除沙田水铁含量超过3倍外,其他河流污染物未超标,水质评价均一般。2000年后,环保部门监测,大滩河半枯水期的水体中各单项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质(GB3838—88)Ⅱ类水质标准,其余上草水、太保水、加田水、小三江水、上帅水、禾洞水各河口处的单项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质Ⅰ类标准。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植物资源

      连山植被良好,山地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宝库”之称。2000年末,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实地初步调查统计,有维管植物201科612属1223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5属140种,裸子植物10科10属29种,被子植物157科537属1054种。珍稀濒危植物2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银杏,苏铁。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金毛狗、喜树、野茶树、伞花木、凹叶厚朴、大果五加、樟树、篦子三尖杉、小黑桫椤、半枫荷、花榈木、华南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穗花杉、八角莲、沉水樟、粘木、青钓栲、白桂木、灌木苎麻、银鹊树、银钟树,野生荔枝10种。

      竹类主要有篱(厘)竹、南竹、毛竹、大竹、筋竹、簕竹、丹竹、紫竹、金竹、斑竹、实竹、苦竹、墨竹、鸡婆竹、青皮竹、黄柏竹、牛角竹等。观赏植物主要有黄杨、紫薇、腊梅、石榴、山茶、映山红、美人蕉、狗牙花、桂花、桃花、石蒜、春兰、吊兰、鸡爪兰、四季兰等。

      种植水果主要有沙田柚、柑橘、李、梨、桃、青梅、枇杷等。

      野生水果主要有山楂、杨梅、山柿子、猕猴桃、棠梨子等。

      2017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3620.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7.6%;有林地面积100188.1公顷;森林蓄积量1168.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21%。

      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动物资源

      2000年和2001年,经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专家教授实地初步调查,连山是广东最具特色现象的地区之一和全国物种基因宝库。县内陆栖脊椎动物有236种,分隶70科、25目。昆虫纲510种,分隶158科、15目。有珍稀濒危动物3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蟒蛇,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斑林狸、金猫、林麝、水鹿、苏门羚、凤头鹃隼、鸢、赤腹鹰、凤头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白腹山雕、鹊鹞、蛇雕、游隼、红隼、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红角鸮、雕鸮、斑头鸺鹠、领鸺鹠、鹰鸮、长耳鸮、三线闭壳龟、虎纹蛙、阳彩臂金龟、叉犀金龟、猕猴。

      陆栖动物中,兽类主要有山猪、箭猪、山牛、田狗、石羊、野兔、黄猄、黑猄、猫狸、果狸、白眼狸、白鼠、芒鼠、竹鼠、白肚鼠、黄竹筒、穿山甲等。

      鸟类主要有斑鸠、鹧鸪、鹌鹑、竹鸡、野鸡(雉鸡)、白面水鸡、野鸭、百舌、黄鹂、乌鸦、麻雀、青雕、画眉、白鹇、山雕、老鹰、鹪鹩、骑牛鹩(八哥)、屎坑鹩、白头翁、长尾灿、白眼圈、黑咀(嘴)咪、黄牛鹤、布谷鸟、啄木鸟等。

      爬行类有眼镜王蛇、过树榕、耙鼓锤、簸箕峡、青竹蛇、草花蛇、四脚蛇、五步蛇、水蛇、泥蛇、南蛇、蟒蛇。

      两栖类主要有田蛤、山蛤、青蛙、粘蛙、辣蛙、青胴蛙、黄肚蛙、虎纹蛙、蟾蜍、草龟、大头龟、金钱龟。

      昆虫类主要有蜂、蝶、蛾、蝎、螨、蚜、蚰、蠓、蚱蜢、蜘蛛、牛虻、蚂蚁、白蚁、螳螂、蜣螂(屎壳郎)、蟑螂、蜻蜓、蝙蝠蛾、木蠧(蠹、螙)、蟊贼、鼻蠕、蚯蚓、蝈蝈、蟋蟀、蜗牛、辣刺、蚊子、苍蝇、山蜞、红头蟪、金龟子、黑甲虫、知声虫、土狗虫、蜈蚣虫、毛虫、笋虫等。

      水生动物中,人工塘养鱼类主要有鲩、鲤、鳙、鲢、鲮、鲫、鲶(即塘虱和埃及塘虱)、福寿鱼、杂交鲤、非洲鲫等,河溪天然水产主要有泊石狗、黄角刺、大口腮、赤眼古、黄尾箭、斑生、勒椎、桂花、白辘、虾忪、滑鲇、沙鲶、黄鳝、白鳝、花手巾、泥鳅、沙鳅、泥鳖、沙鳖、青衣、石毫、江鲤、野鲫、鳇、鲦、鲂、鲳、鳊、鲶、鲥、蟛蜞、螃蟹、沙虫、蚌、螺、虾、蚬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经勘查,全县有矿产30种。黑色金属矿有铁、锰、钒、钨。铁矿主要分布在上草镇铜锣塘、小赛冲,吉田镇三水上必冲、下必冲,福堂镇读楼小钹、狮子山,禾洞镇禾联、金鸡顶,小三江镇立星、振兴,上帅镇金鸡山、横水、石鼓山。钨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龙山二拱桥、石壁水。放射性矿有铀、钴。铀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满村、群坭塘、大冲、东坑、大龙山和永和镇大富蒙洞。钴矿主要分布在永和镇上草小赛冲、铜锣塘。有色金属矿有铜、铅、锌、锡、钼。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上草镇尖山、观音山、天雾肚、万里坪,福堂镇梅洞乐怀冲、张公岭。钼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龙山。贵重金属矿有金、银,脉金矿主要分布在吉田镇旺南、育倒冲、茶花冲、横冲,福堂镇梅洞、石龙,永和镇犁头山、梅子冲、磨刀冲。砂金主要分布在吉田镇石古、高楼、布田、莲花、头步水,福堂镇梅洞水,永和镇大眼水、湘洞水。固体可燃性矿有石煤,主要分布在福堂镇永丰花罗冲、石龙、吉田镇大旭山、国营连山林场。光学原料矿有水晶。矿物肥料矿有磷、钾、镁,主要分布在永和镇上草尖山、万里坪、连山林场上草工区。建筑石料矿有石英变质砂岩、花岗岩。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禾洞、太保、小三江、上帅。饰面用材料矿有绿辉岩、粉红花岗岩。制砖、瓦用矿有红黏土。建筑用砂矿有石英沙。冶金用和玻璃用矿脉有石英。陶瓷用矿有高岭土、钾长石。离子型稀土矿和重、轻稀土矿有镓、铟、锆、镧系、钇系,主要分布在吉田、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禾洞。地下水饮用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太保、永和。石墨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冲、福堂镇梅洞、吉田镇大旭山。储量大开采前景好的有永和镇上草铜锣塘、小赛冲磁铁矿,禾洞镇铀矿,太保、禾洞镇花岗岩矿,福堂镇永丰石煤和伴生钒矿。此外,重、轻离子型稀土矿,经济前景好。

      水资源

      主要河流概况 连山河流走向各异,呈放射状流向四方,分属珠江的西江、北江水系和长江的湘江水系。其中上草水往西流出鹰扬关与桂岭河汇合注入西江支流大宁河;沙田水在吉田水口汇入吉田河,西流至三水口与永丰水汇合成为全县最大的河流——大滩河,也是向西流注入西江支流的大宁河;上帅水往东流经怀集下帅注入绥江上游中洲河,小三江水在治平汇入加田河南流,也是注入绥江上游中洲河,同属珠江之流的西江水系;太保水东流出鹿鸣关注入连南三江河,属珠江之流的北江水系;禾洞水向西北流出白石关流入湖南涔天河,汇于湘江支流沱江,属长江之流的湘江水系。全县河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为15.16亿立方米,2016年开发利用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和发电。

      吉田河:发源于连山烟介岭,海拔1472米,县城以上流域面积97.88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1.7千米。

      沙田河:发源于连山北部王候山(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海拔1045米,流域面积251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9千米。

      永丰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172米,流域面积288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9千米。

      上草河:发源于连山北部芙蓉山,海拔1435米,流域面积151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3千米,其中连山境内给予面积91平方千米,河长18千米。

      禾洞河:发源于连山北部大雾山,海拔1611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干流河长15千米。

      太保河:发源于连山王侯山,海拔1405米,流域面积182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0千米。

      上帅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377米,流域面积156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1千米,其中连山境内给予面积100平方千米,河长5千米。

      小三江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192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0千米。

      加田河:发源于连山南部七星坑、白冷坑,海拔1565米,流域面积166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7千米。

      主要水库概况

      天鹅水库:水库总库容222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47.00米,设计洪水位354.25米,校核洪水位355.38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0.7平方千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大坝长120米,坝顶高程356.00米,最大坝高42.00米。

      人口语言

      201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23383人,其中乡村人口96419人,城镇人口26964人。

      语言

      壮语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是县境南部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地壮族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连山壮语可以单独作为壮语北部方言的一种土语——连山土语,其语言与广西宜山、柳江、八步区南乡及本省怀集下帅的壮语基本相通。

      瑶语 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县内瑶语有两个支系,其中三水的过山瑶,自称为“勉”(mien)方言;居住在大旭新寨的八排瑶,自称“邀勉”(jianmien)方言。其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差别,但语法结构基本相同。三水过山瑶语与国内外自称为“勉”的瑶语基本相同,只是在韵母和声调上略有差异。

      连山方言 俗称“连山话”,是县内北部吉田、永和、太保、禾洞等地的基本语言,全县通用。连山话为汉族粤语方言,介于省内四会方言、广西八步区桂岭话和昭平话之间,词汇丰富,可用于朗诵全部汉文,也可用于教学、演唱、吟诵、交谈。声调高低分明,没有卷舌音,字音清晰悦耳。永和、吉田的语调较高,太保、禾洞略有变调,但语义一样。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县委书记许崇砚
      县委副书记黄常雄、董儒坚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黄常雄
      副县长林怡、曾生、董雪峰、李福永、陈明辉、赵秀萍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田明霞
      副主任莫新辉、何宏铭、韦朝宁、李伟平、李福润、张伟平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梁积书
      副主席蒋娟芬、韦鑫、庄少伟、莫异荣、杨作伦、张华洪

      民族宗教

      2015年年末全县少数民族人口77728人,占总人口63.88%,其中壮族58071人,瑶族19330人。

      壮族古称俚、僚、俍、布土、侬、沙、乌浒等,由战国秦汉时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逐步分化、重组、融合而来。南宋时称“撞军”“撞丁”,元代始称族体,而后改称“徸”或“僮”,清末民初一度蔑称为“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称“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提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僮族”改为“壮族”。县内壮族分主壮和客壮。

      瑶族隋唐时期称“莫徭”。县内居住有过山瑶、八排瑶。过山瑶,最早是邓姓,于元末从湖南江华迁至吉田丹竹散居。八排瑶,最早是唐姓,其始祖唐华于明末清初从湖南蓝山来连。此外,新寨的八排瑶中,李姓属油岭排。

      汉族在现有汉族居民中,据族谱记载,最早到县内定居的汉族姓氏是虞姓,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从浙江义乌县迁来。

      其他民族非世居民族有苗族、满族、回族、侗族、京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等。

      宗教

      全县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对县内4个宗教堂点的正常宗教活动加以保护和管理,允许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同时依法打击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鼓励信教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基督教民国时期,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县内,在永和设有布道点。1994年,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太保莲塘、禾洞满村、吉田石古基督教聚会点,有信众560人。

      天主教县内信仰天主教的信徒分散在吉田、永和、太保镇,有信众5人。信徒除天主教重大节日到连州教堂活动外,一般只在家中过宗教生活。

      此外,唐末,道教开始传入县内后,与壮族先民、瑶族先民和汉族先民的民间信仰融合,逐步形成不同的道教流派,出现既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又有道教色彩的神庙社坛。瑶族的“师公”“道公”即是道教正一派支系,盘王节中的祭祀仪式也带有一些道教色彩。

      经济

      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34.19亿元,增长7.3%;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城乡商贸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在小水电、总部经济的拉动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12.31%,非税占比29.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

      第一产业

      2019年,大力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县特色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功申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4个。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引进企业开发了“连山富氧森林空气”产品。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启动了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连山大米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省认定。推进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新模式,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单位。

      第二产业

      2019年,新增1家规上企业,全县4家规上企业保持正常生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引进了天地壹号饮料等实体经济项目,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45家,全县总部经济企业达84家,总部经济企业全年共缴税1.08亿元,其中缴纳县本级税收2829万元。

      第三产业

      2019年,“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三江花海温泉小镇、瑶妃故里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大风坑温泉旅游度假区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成功举办了“七月香”壮家戏水节、“一镇一节庆”活动和连山国际越野挑战赛。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乡村旅游和民宿、农家乐蓬勃兴起。全年共接待游客146.73万人次,增长21.2%;带动旅游消费7.79亿元,增长22.1%。

      社会事业

      抢花炮抢花炮

      2019年,开展了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农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等设施不断完善,非遗内容电影《抢花炮》在我县成功拍摄,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佳绩。

      教育事业

      2019年,完成了连山中学学生宿舍楼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升级改造了小三江中学等8所学校运动场。开展定制乘车接送服务,有效解决了全县学生乘车难的问题。

      医疗卫生

      2019年,成功创建“省健康促进县”,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县镇医疗一体化管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社会保障

      2019年,积极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两项工程,全面完成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城乡低保等底线民生保障标准得到提升。

      社会维稳

      2019年,平安连山建设持续深入,扫黑除恶、全民禁毒、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动员、国防教育、退役军人和“双拥”创建等工作得到加强。

      精准扶贫

      2019年,全面完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70户3334人脱贫任务,脱贫率达100%。首批1047户2846名稳定脱贫的贫困人口率先于2019年底退出,户退出率89.49%。完成省、市、县民生实事。

      历史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连山这片地方繁衍生息,创造史前文明。连山旧县治在太保旧城,地理环境北有大雾山、大帽山、大龙山,东有长迳山,南有象山、巍峨山,西北有中留山、天堂岭、黄莲山、天梯山、巾子山、上叶山,山高险峻,气势凌霄,群山环抱,冈峦盘旋。清康熙三十二年《连山县志》卷一地舆志记载:“万山矗垒曲涧盘旋,不曰形势而曰形胜者,以其形而胜也。推此形胜之说,愈知非漫然无谓矣。连之山川风土固自有异揽其大,概见其诸峰罗列叠翠飞青,两水环回,奔涛激浪,不失连山之形胜焉。”道出连山的含义。

      连山历代名人辈出。明朝莫朝玉,字翠峰,福堂班瓦村人,年仅16岁便武功出众,倡导民团,征剿当地各方流寇,县官将其功绩申报朝廷,钦赐奋勇云骑校尉,随邑带兵协镇。明嘉靖九年(1530年),贺县、英德二县出现“贼乱”,翠峰奉命征剿平定。嘉靖四十年被明世宗敕封为武略将军;清朝杨愈将,原名杨汝就,福堂肖溪村人,自幼喜欢习武,16岁为岁试入取武生,30岁中举,历任三江口协右营投标、左营右哨千总、二司把总,南雄协头司把总,始兴江口汛千总,南韶连镇标右营右哨千总、右营守备,广东陆路提标左营守备,南韶连镇中营游击,永安都司,黄冈协左营都司,永安营都司,惠安协左营都司,黄冈协中军都司,黄冈协副将,广州属左营都司,儋州游击,广西提标后营游府。还有清朝谢有功,又名谢茂臣,壮族,石田(加田)加枧村人,于吉田石鼓村当长工时加入行伍当伙夫,因体力过人,擢升为把总。同治六年(1867年),带兵到云南镇压“苗乱”,清廷以功授予提督军门,赏戴头品补授花翎,并赐“穆特本巴图鲁”名号,后调山西太原镇任总兵,诰授“建威将军”等等。

      连山的文物古迹众多,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古墓葬、古城堡等。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太保镇旧城明代西门楼、吉田镇石溪清代佛子庙、福堂镇新溪清代杨愈将墓、福堂镇班瓦明代莫朝玉将军墓、吉田镇沙坪新石器时代龟背山遗址、小三江镇马头山明代寨堡遗址、上帅镇金鸡山明代兵营遗址。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永和镇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永和镇原县人民政府办公楼旧址、永和镇梓木坪围楼。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福堂镇新溪清代杨氏宗祠、福堂镇新溪清代杨愈将故居、上帅镇陈屋清代安仁里、太保镇旺洞明代黄国宰墓、禾洞镇铺庄的广东省国营禾洞连山农林场旧址、永和镇黄背岭的五七干校旧址、小三江镇清代壮族旧墟、吉田镇清代甲科古村落。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上帅镇陈屋清代陈贤才故居。

      连山风景名胜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知县刘允元首定连山八景。2011年3月,通过推荐、评选,县重新认定连山八景:瑶山飞瀑、茅田云海、鹿鸣拥翠、雾山梯田、鹰扬雄关、金子日出、鹅湖秀色、天马腾霄。

      传统民俗

      连山世居民族有壮族、瑶族、汉族,是全国唯一壮族瑶族自治县。节庆民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除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外,壮族节令有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半、冬至等节,礼仪有生日酒、新屋酒、娶亲酒、嫁女酒、订婚酒等。瑶族节令有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十月十六等节,礼仪有入伙酒、生日酒、娶亲酒、嫁女酒等。汉族节令有春节、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四月八、五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十月十六、解放节、除夕等节,礼仪有生日酒、入伙酒、娶亲酒、嫁女酒等。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壮族称为“开耕节”,有“过了二月二,犁头要下地”的农谚。这一天,家家户户做大汤糍或黄糍。糍煮熟后,先由家长盛一碗糍,穿上蓑衣,戴上竹帽,卷起裤脚,光着脚板,站在屋门外,面向田野,默念诵词,祈求全年不死牛、不折犁、不坏种苗,虫鸟不损害稻谷,祈愿开耕顺利,五谷丰登等。80年代后已无此俗,形成过节例。

      牛王诞

      牛王诞牛王诞

      四月八——“牛王诞”相传壮族先民在打猎中生捕了一头野牛,经驯养后变成家牛,某年四月初八这头牛生下一头公牛犊,经驯教后能犁田耙田并得到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耙之苦,壮族先民为了纪念这头公牛的功绩,尊它为牛“始祖”,所以这一天称之为牛王诞。四月八也成为连山壮族爱护耕牛、维系情谊、广交朋友的节日,并相沿成习。当天上午,村里家家户户清理打扫牛栏,到牛栏门口烧香烛、纸钱祭拜牛神,并在牛栏门口插上青枝(柳条)、煮五色糯米饭(以枫叶汁煮黑饭、以黄栀子水煮黄饭、以鸡血藤汁煮红饭等)喂牛吃,祈求耕牛繁衍兴盛。一位身穿蓑衣、头戴竹笠的小男孩盛一碗五色饭进牛栏伴牛吃,寓意祈求牛神保佑孩子身体健康、像牛一样健壮有力。生活富裕的人家,以糯米或粉煮油糍用香茅包裹喂牛;生活困难的人家,则割些新鲜的草料放进牛栏喂牛。随后,牛角牛头披红,牵牛到河涌洗涤梳毛,除去牛身上的虱子,爱牛之心虔诚。在完成护牛爱牛工作的基础上,村民们以鸡、鸭、肉生等壮家特色菜,还有白糍、粽糍、黄糍来宴请亲朋戚友。

      戏水节

      壮家戏水节壮家戏水节

      戏水节是连山壮族以戏水嬉耍为主的传统节日。传说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天上“七仙女”在银河沐浴嬉戏,午时前后,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壮乡河里的水会变得特别清凉干净,饮用对健康有益,沐浴后可消灾、除毒、驱邪、润肤、祛病、延年益寿。据说在这一天取水制醋,醋香醇厚经久耐放,故又称“七月香”。在这天,人们在午时前后集聚到河里沐浴、戏水,祈求健康长寿、平安吉祥。千百年来连山壮族都保持这种习俗,并演变为全县欢庆的戏水节。

      盘王节

      盘王节盘王节

      盘王节是农历十月十六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瑶族人民信奉“盘王”,把他视为本民族的开山始祖。“还盘王愿”时,有师公1人、副师公4人、唱歌娘1人、童男童女各3人以及厨师和小鼓手若干等一个戏班子。师公朗读《盘王歌》,跳长鼓舞,唱歌娘唱“深拜”歌,童男童女行半屈膝礼,鼓手们吹唢呐,敲锣打鼓。神台左右两侧各摆一头宰好的全猪、糍粑和酒等祭品,祈求“盘王神”降临人间,接受供奉和观赏各种歌舞节目,答谢“盘王神”保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一天,瑶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瑶族“盘王节”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放节

      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连山县治迁至太保象山前的小水坪,是连山县继吉田古县坪、永丰司城街之后的第三个治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党县政府将县治搬迁到永和后,小水坪便称为旧城。1949年12月8日(农历十月十九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8军143师428团奉命从连县进军连山,首先挺进到太保,随即解放旧城。至1979年改革开放前,旧城是太保管辖下一个自然村,分为东风一队、东风二队,实行农村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生产、统一分配,集体或个人饲养的猪、鸡、鸭按“调六留四”,即上交总量的60%。当时科技生产力低,管理体制难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队社员每年分配收入才几角钱,生活普遍艰苦,温饱都没有解决。1967年农历十月十九日,时任旧城东风一队队长的罗永辉知道群众很长时间都没有吃上肉,与东风二队队长马隆枝商量,两个队一起向太保公社领导请示:今日是旧城的解放日,生产队宰杀几头生猪,把猪肉分给社员,以示庆祝解放纪念日。公社领导批示同意。此后,每年农历十月十九日,集体都宰杀几头生猪,把猪肉分给社员,并放假一天。实行改革开放后,旧城像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过“解放节”的习惯一直传承下来。受旧城的影响,太保白沙、茂古、北川、太保街、石寨等村的群众跟着过“解放节”。每逢“解放节”,村中显出一片和睦、热闹景象,家家户户备好酒肉、做大汤糍,宴请亲朋好友,把过“解放节”办成喜事一样,庆祝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冬至节

      小三江、加田等地的壮族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这一天,杀鸡宰鸭宴请客人。同时,开始晒腊味干品,其中有鸭、鱼、猪肉、牛肉、狗肉等腊味。开箱取蜜糖,号称“冬至糖”,并酿“冬至酒”、酿腊风肠等。此日制成的“冬至糖”“冬至酒”质量最好,营养价值高。

      舞寿星公与龟鹿鹤

      舞寿星公与龟鹿鹤舞寿星公与龟鹿鹤

      简称“舞龟鹿鹤”,是壮族民间舞蹈,集演唱、舞蹈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流传于小三江镇三才村大获。每年春节期间组织表演队串村过寨表演节目,分别由扮演寿星公、灵童、玉女、2只龟、2只鹿、2只鹤共9人,寿星公引路出场,念“鼓咚咚,锣锵锵,今年禾稻好,明年禾稻丰,年年十分丰,人人来看我,看我寿星公,看者不用笑,笑者不用看,看者容易,做者难,来啦!来啦!”一段台词后,各自表演各种神物的个性动态。舞龟鹿鹤用打击乐伴奏,乐器有竹梆、鼓、小钹、大钹、狮锣等,节奏有慢、快、强、弱,随着舞蹈表演的变化而变化,场面气氛欢快热烈。舞龟鹿鹤的道具,全部是用竹篾编织而扎成,再用各种色纸糊裱。每件道具都装置有各种机关,舞时金龟能伸缩颈、开合口、摆动四脚和尾巴,神鹿能耸耳、眨眼、张口,仙鹤可弯颈抬头、开合嘴、展翅等。寓意人们迎春接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健康长寿。1991年10月,参加广东省欢乐节暨旅游艺术节演出。1996年,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1999年6月,入编《中华舞蹈志·广东卷》。

      装故事

      装古事装古事

      装故事是春节期间壮乡一项游艺活动,流传于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地。村民选择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举行,由一个村或几个村联合举办。故事队少则40人,多则100人。装故事的“故事”人物,选取流传较广、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刘、关、张和五虎将,《水浒》中的武松,《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梁祝》中的梁山伯、祝英台,《白蛇传》中的许仙、白蛇、青蛇,《天仙配》中的七仙女等。故事队排成长蛇阵串村过峒,配以圆形、方形、菱形等各种花灯照明,锣鼓狮子助兴,气氛热烈祥和。每到一个村庄,先向主人拜年,然后表演一番。随之主人以姜茶、米酒、米饼招待,并燃放爆竹送迎。游演活动直到东方发白才结束,成为壮乡文化盛事。1950年春节,永丰竹径、德建、湾岛、圆珠、司城等村寨联合装扮故事队200人游演。1981年春节,上帅陈屋村组织举办280人的装扮故事活动并拍成电视录像。1992年,自治县成立30周年时,组织福堂镇装故事队参加庆祝活动游演。2004年,装故事入编《连山民族民间艺术集锦》。

      舞火狮

      舞火狮舞火狮

      亦称烧火狮、炸火狮,是每年元宵节壮乡举行民间传统习俗活动。流传于太保镇旧城、太保街、铺前、上坪等村寨。舞火狮是一种原始、粗犷罕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它集观赏性、趣味性和愉悦性于一体。舞狮队出发前,在村中社坛举行请狮出山拜请仪式,然后鸣锣开道,走村过峒进行表演活动。观众将“火狮”围成一圈,在锣鼓节奏声中,舞狮者赤膊上阵,凭借着过硬的本领与团结协作(换人)的精神,任凭四面八方密集的鞭炮投掷过来,毫无惧色。舞狮队员手举火把上场,喷射松光营造紧张又欢乐的气氛。舞狮者动作敏捷,脚法有之字步、梅花步、八字步,腾跃跳挪,避开投来的鞭炮,加上举火把者不时手抓松脂粉末撒向火把,产生巨大火球,形成一种万炮齐鸣、火光冲天、烟雾滚滚、炮声震耳欲聋的场面,气氛更为热烈,观众见之也大声喝彩,高潮迭起。尽管“狮身”被鞭炮炸得破破烂烂,舞狮者汗流浃背却安然无恙,直到在场观众将所有爆竹投掷完为止。1989~2005年,每年正月十五日舞火狮都到县城闹元宵,其中1998年元宵节澳大利亚电视台对舞火狮进行全场拍摄。1999年6月,舞火狮入编《中华舞蹈志·广东卷》。

      瑶族小长鼓舞

      瑶族小长鼓舞瑶族小长鼓舞

      也称长鼓舞,是连山瑶族支系过山瑶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三水瑶寨,在“还盘王愿”和其他喜庆节日时表演,与连南排瑶长鼓舞区别于所用之鼓较小。历史上的过山瑶民族曾经过着一年一小迁、三年一大迁的游耕生活。每搬迁一处,都要砍树平地,重新盖起以木板为墙,杉皮为瓦,独具风格的木屋。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小长鼓,由木质轻盈的泡桐木制作,长二尺三寸,中间的鼓腰细至一般成年人指掌可握,两端圆形,大小如一,里面挖空,外蒙优质兽皮,可击出清脆声音;鼓身漆以红色,绘有色调对比强烈的乌龟背壳花纹案,鼓边以起伏有序的“狗牙花”装饰,兽皮绷钉处装饰一圈金黄色花穗以增色添彩。小长鼓是小长鼓舞的舞具,又为舞蹈提供鼓点节奏的打击乐器,小长鼓舞基本动作有27个,以建造木屋的劳动过程为素材,精细含蓄,刚柔兼备,手足严谨,上下身和谐统一,朴实而潇洒,具有浓郁生活气息、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1996年,瑶族小长鼓舞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2011年,入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2年,赵朝雄作为瑶族小长鼓舞代表列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抢花炮

      抢花炮抢花炮

      俗称还炮,是壮族举办庙会时的传统体育项目。参赛队每队8~10人,比赛时,将一个直径8公分的铁花环,放入装有火药的铁铳内,然后点火发炮,将花环送上天空。花环掉落,双方队员展开猛烈抢夺或藏或掷,气氛紧张而热烈。在规定的时间里,待裁判员鸣锣或吹哨宣告比赛结束时,花环在哪一方手中、哪一方就为胜。花环归胜方保管,比赛时再交回炮会进行比赛,帮名“还炮”。连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抢花炮)”,被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体育局命名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项目训练基地”。

      壮族八音

      由清代乾隆年间传入,流传于福堂、小三江、上帅等地。八音原指匏、土、革、金、石、木、丝、竹制成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后发展为敲击乐器锣、钹、鼓发出“唓、口督、口蒙”的壮族三音。三音乐器门类不多,敲击起来气氛不够热烈,一些艺人便在敲击过程中不断增加一些乐器,并由一人同时操作三种乐器逐步发展由多人演奏八件乐器,成为八音,在较大型的演奏场面以及演粤剧折子戏时,还增加长筒、木鱼、梆、琴、萧、二胡等乐器。八音队最少要有锣、鼓、钹、唢呐、铙五种乐器。敲击乐谱,福堂有开场锣鼓、出行锣鼓、贺喜锣鼓;上帅有行路调、小开调、接客调、大开调。吹奏乐曲一般有迎亲曲、行路曲、拜堂曲、贺寿曲。壮族群众在嫁娶婚庆、新居寿诞之时,喜欢请八音吹奏助兴,以显体面光彩,表示是明媒正娶,倍感自豪,显示自身尊贵贞洁、德行为男方敬重。除红事之外,壮族同胞在“白喜”(高龄逝者的葬礼)时也请八音来送殡,以此表示对逝者的孝敬与缅怀之情,女逝者的娘家有时也请八音前来吊孝,以示葬礼的隆重。乐曲以欢快为主,民族调式多是徵调式。

      瑶族八音

      瑶族八音瑶族八音

      自称“哵惞”,瑶族器乐音乐是随着瑶族先民从两湖地区迁移南岭而进入。早期的瑶族八音以唢呐、皮鼓、小钹、中钹、小锣、沙锣、牛角等吹打器乐组成。它是婚礼、乔迁、祭盘王的主要助兴器乐。流传在连山西部的三水瑶族地区。瑶族八音按喜事进行的程序而吹奏不同的曲调,分别是起台锣鼓、起台、迎客、敬茶、洗(面)脚、出茶、入席、敬酒、收碗、出拜、收拜、送客、洗台等,办婚礼时有贴对联的加一曲“贴对联调”。新居进宅的,沿着新居四周吹奏一圈才回到厅堂吹奏。瑶族八音是历代积淀,口头相传,八音曲调是三水联合村万山村民赵福保为首的八音队,其吹奏的13种曲调均为徵调式。瑶族八音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民歌

      又称南歌,是壮族人民用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及喜怒哀乐的一种形式。壮族是一个有“三步起歌声”之说的民族,旧属宜善九村的梅洞、福堂、上帅等壮区,都素有歌乡之称,仍有“坐歌堂”等对唱活动。主要流传在县内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地。壮歌,种类大体可分为劳动山歌、情歌、风俗歌和知识歌,还有苦情歌,建国后出现内容丰富的歌颂社会生活赞歌。壮歌的主要句式是四句、五句为一首,也有长达六、七、十句以及更多句为一首的自由体民歌。通常以五句一首最为流行,每句3字、7字居多。壮歌曲调有自由流畅的慢调、活泼开朗的快调和高亢悠扬的高调三种。一首歌两个韵的较多,唱时分快板、慢板,有独唱、对唱、齐唱和男女混合唱。对歌时有无意识的对歌、挑战式对歌和邀请式对歌。“坐歌堂”一般用慢调演唱,“年晚歌”以高调演唱,在山上劳动生产时唱的壮歌,一般以快调或高调演唱。

      瑶族民歌

      流行在县内吉田镇三水瑶寨。句式长短不一,有3字、7字一句,多至21字句,节拍随意运用,没有严格韵律,吟唱自由,声调较低沉缓慢。瑶族民歌有盘王歌、十二月花歌、出门情由歌、拜堂歌等。以“盘王歌”“还愿歌”最有特色,“盘王歌”亦称“古老歌”,是叙述瑶族历史的民歌。此外,还有平时相处和上山劳动时互学农事、男女青年互相倾慕、互吐衷情的礼仪歌、知识歌、情歌,也有的见物唱物的歌。

      汉族山歌

      又称连山山歌,是连山境内劳动人民在山上生产劳动时用连山方言演唱的歌谣。人们常以山歌传授生产知识,表达自己内心喜怒哀乐之情感,素有“出门三步歌声起”之誉。汉族山歌尤以上草、永和、大富、禾洞、太保、吉田等地广为流传,有“禾洞箩,上草歌,沙田上吉好娇娥”的民谚。其歌曲格式分为三句吟、四句撑、十二衬、五句板,其中以五句板的歌曲居多。三句吟格式歌谣,多数是叙事歌;四句撑歌谣,多为猜物、猜数、猜字歌;十二衬格式歌谣,因一句多字,且以4字、6字、7字一顿,此类歌谣很少,多用在自怨自唱时的歌谣;五句板格式歌谣,在汉族山歌中,其歌谣内容多以五句板演唱,歌词结构严谨,且十分讲究韵律。歌句歌词起、承、转、合,节奏分明,听之音韵和谐,唱之朗朗上口,尤以五句板,音韵更为紧凑。汉族山歌内容大体上包括叙事歌、劳动歌、知识歌、礼仪歌和情歌。

      地方特产

      连山沙田柚连山沙田柚

      沙田柚营养价值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此外,由于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对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中风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传统中医也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能帮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气散结。成熟的柚子香气浓郁,肉质脆嫩,清甜可口,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

      每年霜降后采摘,可食用至翌年雨水,只需简单地放在木质箱柜中,便可保存三四个月不变味,素称“天然水果罐头”。连山是广东两个主要产区之一,所产沙田柚因柚果大、仁小、多汁、爽口、有蜜味,化渣而名闻遐迩,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全国柚果协会评比金奖,2005年底又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中心的认证,声名远扬。

      白果

      白果白果

      白果,产于连山太保镇,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仅百年以上树龄的就有30多棵,其中连塘村的一棵“千年银杏王”要3人才能合抱,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到太保白果基地视察曾给予高度评价。白果温肺益气,定喘咳、治尿频、止白浊。

      大肉姜

      大肉姜大肉姜

      大肉姜在连山被称为“辣山芋”,其姜块肥大,皮薄肉厚,色泽金黄,纤维细小,肉质脆嫩,辣味适中,并略带香味,并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尤以梅洞村产的大肉姜品质最优。连山大肉姜远销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和竞争优势。1994年朱森林省长把连山梅洞题名为“生姜之乡”。

      有机稻米

      有机稻米有机稻米

      连山有机稻米产于无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的高寒山区,选用未经基因改造的优质稻品种,应用有机生态农法,山泉水灌溉,在健康的农业生态环境中生产,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转基因材料、化学合成农药和肥料,严格遵照香港有机认证中心有机耕种守则及有机验证规章标准操作,产品得到了香港有机认证中心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并注册了“乡意浓”有机品牌商标。

      连山有机稻米源于自然,不含任何农药残留,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烹制出来的米饭香、甜、软、滑,营养丰富,口感和风味极佳,是关注人类自身健康,关注环境保护的现代文明人士的至佳食品。

      地禾糯

      地禾糯地禾糯

      地禾糯(又称香糯)出产于粤北边陲的百里瑶山。自古为瑶山人民刀耕火种的传统旱地作物,是连山瑶山特产。清代乾隆巡视江南时,品尝到瑶山地禾糯后,曾指定为上等贡品。

      地禾糯以其种皮棕红色,糯性好,香度浓,药用价值高和食用方便驰名。它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地禾糯既可用于酿造米酒、黄酒(甜酒),又可与黑枣、红枣、元肉等补品煮粥或直接煮饭食用,对提气补血,兹阴补肾,健身养颜有特别的功效,是老少咸宜强身延年益寿之健康食品。

      连山百花冬蜜

      连山百花冬蜜连山百花冬蜜

      连山冬蜜均采于壮乡瑶寨深山野蜂巢,农户多在每年冬至时进山采收,亦称“冬至蜜”。经科学验证,连山蜂蜜含有180多种营养物质,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各种生物性酶等。连山蜂蜜既是绿色安全食品,晶莹洁白如凝脂,可保存数年不变质,又是滋补品和天然保健品,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之功效,特别是对妇女儿童有美容、护肤作用。本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各镇均有大片深山密林,蜂农习惯在深山中养蜂采蜜,全县每年可产冬蜜50多吨,仍产品供不应求。

      连山莲藕

      连山莲藕连山莲藕

      莲藕属睡莲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莲根。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C、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中医学认为生食莲藕能凉血散瘀、除烦解渴、止血健胃,熟食能补心益肾,滋阴养血,健脾开胃,滋养强壮,是秋冬季的保健食品。若取鲜嫩莲藕擦成藕泥榨汁,加入砂糖,用冷开水调匀饮用,可以清心润肺。县内各镇均有种植,全县种植面积有2000多亩,其中以永和、吉田、太保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佳。

      连山莲藕皮淡黄并带有红锈状,其特点是藕茎大、藕身滚圆,外形美观,通常为3~4节,单体重1~3公斤,肉质嫩白爽脆,鲜食味道甘甜清香,熟食则粉、松、香、甜、可口,藕香浓郁,风味独特。亩产一般1500~2000市斤,高的亩产可达3000市斤以上。

      连山野生灵芝

      连山野生灵芝连山野生灵芝

      灵芝是中国传统中药材,是稀有的珍品。野生灵芝多生于深山密林中,素有“东方仙草”之美称。据历代本草书籍记载,称其为“补强壮、扶正固本”珍品,其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有机锗高分子多糖体、三萜类、腺苷等成分,用途非常广泛,可滋补强身,增强人体免疫力,扶正固体,安神止痛。对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慢性肝炎、高血压病、高胆固醇、冠心病、癌症等有神奇疗效,是一种神奇的延年益寿佳品。

      连山县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山高林密,气候独特,深山密林中有大量的野生灵芝资源,每年8至12月,农户多习惯上山采摘野灵芝,年产量达10吨以上。外地游客对我县的野生灵芝情有独钟,常购之馈客赠友,市场上非常抢手,市场售价高达500元/公斤,产品仍供不应求。

      连山笋干

      连山笋干连山笋干

      连山竹笋为壮乡瑶寨的传统佳肴。它摘取自百里山川,用传统方法制作,笋肉脆爽可口,消腻化食,是上等素菜之一,伴与多种肉类煮炖或炒制,味道飘香,是宾馆、酒家和家庭食用之佳品。

      风景名胜

      大旭山大旭山

      大旭山瀑布群景区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三水大旭山,距县城12.8公里,连山大旭山脚下住着纯朴的过山瑶,山上有保护完好的生态植被和众多珍稀物种。大旭山瀑布群景区内山路连绵,山高林密,野蕉林茂,古藤缠树,瀑布成群,溪水清洌,水似银帘,潭如绿绸,有“广东九寨沟”和“岭南西双版纳”的美誉。景区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m3。行走在大旭山之中,尤其是在瀑布旁边,习习凉风伴随着丰富的负氧离子,无意中就享受了清爽的“植物精气”浴,吸之如同洗肺,令人疲倦顿消、精神倍增,是都市人的“忘忧谷”,是山与水的最佳结合,也是人和自然最和谐的地方。

      茅田观景台

      茅田观景台茅田观景台

      茅田观景台位于县城茅田界半山腰,远眺平台,是翠绿青山中的一道点缀,雾雨天气时,更犹如画中仙境,成为了连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站在平台的观光亭上,可以居高临下鸟瞰连山县城全景,一览山城的美丽风光,皓月星空、缭绕白云近在咫尺,令人心情愉悦、心潮澎湃。夜晚在此俯瞰山城夜景,又如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景色美不胜收。该观景台无论周末休闲、中秋赏月或观看日出日落都是最佳场所,是连山县观光旅游的一个胜地。

      雾山梯田

      雾山梯田雾山梯田

      大雾山位于连山太保镇,为连山最高山峰(1659.3米),称为“广东岭南屋脊”,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每到冬季有积雪,是赏雪拍雪的好去处。大雾山脚下有两个村,分别是欧家村和黑山村,而每个村又有大片梯田,统称雾山梯田,是连山新八景之一,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原生态梯田。其中欧家梯田分东西两坡,总面积1000多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中东坡梯田700多亩绵延近3公里,梯田沿山层叠,级数达2000多级,梯田坡度在20度至75度之间;黑山梯田内众多山峰犹如布阵列队,极富特色,众山包裹下的梯田,曲线优美,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摄影者前来拍摄,是农业观光与乡村休闲度假的胜地。

      雾山梯田田埂曲线优美,如美丽的裙带,随着季节的转换,梯田呈现不同景观,春天银光片片,夏天禾苗叠翠,秋天稻浪涌金,是休闲观光、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地方,不少摄影家观后都称这是广东最壮观,最美丽的梯田,更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

      鹰扬关景区

      鹰扬关景区鹰扬关景区

      鹰扬关景区地处连山西北角,粤湘桂三省(区)交汇处,占地面积120亩。鹰扬关景区有国务院竖立的“两广”1号界碑,可“一脚踏三省”,能尽览三省边城之风光,吸三省天地之灵气。该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名将岳飞曾经过此关,太平天国石达开曾率兵在此关激战三天三夜并留下了“太平天国古战场与三十六坟”遗址;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于1931年1月曾路过此关,并设有战壕、堡垒等。该景区先后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远市国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景区。

      金子山

      金子山旅游风景区金子山旅游风景区

      金子山旅游风景区是连山第一个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是集三省自驾车游接待基地、登高运动、观光览胜、探险猎奇、度假休闲、生态旅游功能为一身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景区。景区有着独特而优美的自然风光,除具有“奇峰、怪石、云海、冰雪、瀑布、古树、日出、晚霞、杜鹃、翠竹”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罕见的阴阳天体山和大明皇太后李唐妹化身的“皇后峰”。金子山春可看山花烂漫,夏可观日出云海,秋可览三省风光,冬可赏罕见雾淞,是登高览胜、探险猎奇、避暑养生、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福林苑景区

      福林苑景区福林苑景区

      福林苑景区位于总面积约200亩,被誉为“城市中的森林公园”。景区内风景优美,宁静如画、绿地如茵、古树参天,最老的“树王”已1100多岁,遍山古树见证着数千年的炎凉世事和悠悠历史,它凝结着连山少数民族对古树的敬爱,既是祖辈留下的遗产,又是福安村的福林,它们记录了壮瑶同胞保树护树及对歌相亲等人文情结。

      荣誉记录

      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中国气候宜居县。

      2020年6月,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

      2021年4月,入选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的“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