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文化
广东文化
广东文化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为主,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近代,广东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变法,再到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使这里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之先导。这里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江门学派、岭南画派、岭东画派),也有汉剧、潮汕工夫茶、澄海灯谜、崖口飘色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广东文化
基本信息
中文名:广东文化
类型:文化
类别:名词
地点:广东
广东文化
去年召开的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提出了把深圳建设成为高品位的文化城市的重要任务。所谓高品位的文化城市,指的是城市的视觉系统、理念系统以及行为系统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含量。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城市,在操作层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找准文化发展的战略支撑点等等,但要真正实现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一是经济意识与人文意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高扬泛政治主义,希图用政治的手段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不承认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经济生活中,不承认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失去了现实的动力机制。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对经济意识的确认,对经济人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认可,是一种利益机制的转型。很显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达到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过程,要真正践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就必须强调经济意识,即强调经济发展的前提性作用,强调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合理性。但在像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经济现代化已经达到或接近人均GDP6000美元水平的城市,其经济意识更应该受到人文意识即人文精神的范导。尤其作为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经济型城市,体现“经济人”人格的功利主义成为有些市民的价值支撑,要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就必须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重视经济发展的人本意义,提倡人文情怀和伦理关怀,善于把经济发展的成就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的实现;重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的建立,引导人们树立高尚的生活价值与意义,形成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宽容友爱、情感高雅的社会人文环境。这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人文冲动力”的需要。对于文化的发展,眼界要宽,目光要远,要有一种境界,切实从战略高度来对待,不可以当下的有用作为文化发展的惟一尺度。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精神是相互兼容的,人文精神要以科学理性精神为基础,科学理性精神应该体现人文精神。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承载着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任,敢闯敢干、积极进取成为深圳人的创业观念,但敢闯敢干一旦缺乏科学精神的范导,就极易成为盲目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必须弘扬科学理性精神,突出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规范意识,增强法律和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既是提高市民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当今世界,大众文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洪流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它以其内容上的包容性、形式上的浅显生动性和贴近日常生活的亲和力吸引着众多市民的广泛参与。这是市场经济、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发达所必然引起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到面向大众,源于大众生活、符合大众心理、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这不仅因为文化只有走入大众的生活,才能实现它的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而且“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深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市场经济的发达,使其成为大众文化发展的沃土,因此深圳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都比较发达。相对而言,精英文化的发展却捉襟见肘。这里所说的精英文化是从文化品质的角度来看的,指的是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的与大众文化相对应的高雅文化。与以工业制作为基础,以标准化、数量化、同质性、齐一性的非个性的存在形式为特点的大众文化相比,精英文化追求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和终极关怀,追求文化创造的“深、新、精”,展示的是文化活动和成果的独特性和前沿性,更具有原创性、想像力和超越性,因此具有更高的真、善、美的含量。对于一个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来说,一方面需要形成发达的大众文化,因为大众文化不发达,意味着这座城市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呆板、单调和沉闷;另一方面,更需要精英文化的发达,因为精英文化才能真正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才真正意味着这座城市的品位和创造力。对深圳来说,强化精英文化意识最关键的就是要追求文化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公认并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文化力作。
三是实用追求与审美考量。实用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在人类多层次追求中,实用所占的分量和比重就越大。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任何实用的追求和生理的需要都会获得文化的内涵,即实现文化人类学家所指称的“生物需要的文化转变”。吃,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口腹之欲;住,也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遮风避雨之需,而是同时使人们获得美的享受,即出现所谓的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因此,一个理想的社会,不仅要满足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还应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具有文化意义的需要,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一个高品位的城市,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方便和实用,而且要考虑到意义的表达和审美的安排。不难发现,在一个经济起点较低而又缺乏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其文化品位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急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人们过分地突出了城市建筑的功能性和产品的实用性,缺乏对人们情感和精神需要的关注及其审美的考量。有专家认为,深圳的“城市标志和文化标志性建筑不突出,城市建筑的风格一般化”指的正是我们的城市景观尚未形成鲜明的风格和欠缺美学与艺术的含量。因此要提升深圳的城市文化品位,必须在重视城市功能建设的同时注重审美标准的考量,不仅要以一种实用的、科学的态度来建设城市,而且要以一种艺术的、审美的态度来设计城市。
四是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城市文化品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自身的文化遗存,流芳千古的人物和精神价值,以及城市自身创造的一系列文化象征与文化符号等,都具有鲜明的资本属性和资本意义。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种难以复制的稀缺资源,有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往往会表现出文化的精致与厚重;而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新兴城市,在发展的初期常常会被人们看成是经济机器和文化沙漠。当然,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对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如果它对历史文化只是一味地保护而缺乏创新,即不能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那传统就会成为负担,所谓的文化品位也会因为缺乏与现实的关联度而使其真善美的含量大打折扣。对于现代任何一座城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不仅需要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文化的创新,二者的统一才是文化发展的现实动力。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尽管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但它毕竟是在岭南大地上崛起的,因此,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必须首先注重对作为岭南文化构成的深圳历史文化予以保护与发掘,无论是客家民居,还是大鹏所城,抑或铁仔山古墓群等,都要倍加珍视,认真解读并揭示这些文化遗产的独特意蕴和深刻内涵。此外,还必须看到,深圳的文化势能主要不取决于地域所遗存的历史文化,而在于移民所带来的文化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和整合不同移民群体身上健康的地域文化个性和先进的文化理念,从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实力,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城市不仅是物质财富的集中地,更是精神文化的创新地。一座城市的文化实力主要取决于它的创新力,移民城市的优势正在于不同文化样式的碰撞而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条件。文化创新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理念层面,二是体制和机制层面,三是技术层面。目前,各地进行的文化创新大都从后两个层面作出设计,其实更重要的是第一个层面,因为理念的创新是更根本的创新,它决定着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的创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样的理念当年对社会的推动力要比一项单一的技术设计大得多。理念的创新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化;从文化的角度就是将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结合而产生文化原创意识。政府对发展文化的首要职责就是为文化原创意识的培育与弘扬提供公共空间,这对于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场的深圳来说更是如此。
五是文化的软实力与文化的硬实力。城市文化品位是要通过文化实力来体现的。与经济相比文化是软实力,其实文化自身根据表现形态的不同,又有软实力与硬实力之分。文化的软实力指的是与直接的经济价值相距较远主要体现为精神价值的文化力,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教育科技和艺术水平以及市民文化素质等;文化的硬实力则是指与直接的经济价值相距较近或能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文化力,主要包括文化设施的水平和文化产业的实力。从文化的软实力上看,当下最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学术文化的发展。学术文化是文化的灵魂,是精英文化的主体和价值支撑。在目前深圳的文化结构中,学术文化是其软肋。而发展学术文化最需要解决的,一是强化问题意识。对学者来说,强化问题意识就是要以超前的眼光,关注学术前沿和时代的变化,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实践乃至世界变革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形成深圳学者自己的声音。二是正确处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综合来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这种结合,学术研究就会成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文字游戏,从而失去其生命力。但理论又要保持对现实感性材料的超越,没有这种超越就没有提升,就会陷于程式化的公文积累,不可能实现理论的创新和学术的建构。三是发展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积聚之地,大学是文明的象牙塔,是文化的发动机,是学术文化建设的平台和动力源。没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高等教育,学术文化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从文化的硬实力上看,当下深圳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必须紧紧抓住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将文化产业确立为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这一大好机遇,加速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的文化层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就目前的情况看,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龙头带动的原则,把现有基础较好的传媒业、印刷业、广告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骨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等级,形成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有必要以动漫游戏等产业为突破口,抢占先机,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群,形成新的增长点。当下要做的就是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在市场主体培育、经济扶持、人才培养、产业基地建设以及产品流通等方面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必须认识到,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硬实力的增强,是提升深圳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广东文化旅游现状
行业现状:自1994年以来,广东的旅游创汇、旅游业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居全国首位。根据2005年末的统计,旅游从业人员,广东为全国第一,有82.90万人,几乎等于居第二位的江苏的两倍(41.89万人);在固定资产原值方面,广东位居第一,为904.02亿元。其他如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向国家上交营业税等项目,广东均列全国第一。
广东旅游资源具有门类齐全、组合良好、分布合理的整体优势,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广东旅游业创汇能力已经相当于世界旅游业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排名35位的巴西,超过爱尔兰、菲律宾、新西兰、芬兰和南非。
政策环境: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及时指导和鼓励文化休闲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竞争指数:广东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要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比较困难。而且,大量外来旅游企业介入,以其资金、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将对广东旅游企业造成冲击。
最佳地区:与珠三角的饱和相比,周边地区、广大山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或以发掘传统工艺、历史遗迹为主,或开发民族民俗资源,或利用自然人文景观,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