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面岩

粗面岩粗面岩

一种中性火山喷出岩引。成分相当于正长岩。其基质为隐晶质,呈浅灰、浅黄或粉红色,有有气孔或多孔的熔渣构造。

目录

    1 介绍 2 详细介绍 3 形成原因 4 藏品信息中国地质博物馆 5 研究粗面岩相关问题的主要学者 6 出版粗面岩相关文献的期刊 7 相关资讯

      介绍

      粗面岩 trachyte

      一种中性火山喷出岩。成分相当于正长岩。其基质为隐晶质,呈浅灰、浅黄或粉

      红色,有有气孔或多孔的熔渣构造。具斑状、粗面状、球粒状结构和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构造。通常分为钙碱性粗面岩和碱性粗面岩两种类型。钙碱性粗面岩主要由碱性长石、斜长石和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碱性长石以透长石为主,次为歪长石,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含少量角闪石和辉石。碱性粗面岩的特点是含适量碱性暗色矿物,有时含少量似长石矿物;浅色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透长石、正长石、歪长石等),斜长石含量少。还可进一步分为以含钾长石为主的钾质粗面岩和以含钠长石为主的钠质粗面岩等。 根据其中所含有的长石不同,粗面岩基本分为:

      钾质粗面岩,主要含有碱性长石; 钠质粗面岩,主要含有钠长石和歪长石。

      详细介绍

        SiO2近于饱和而碱质较高的中性喷出岩。与粗面岩相当的深成岩是正长岩。其 SiO2平均含量为 60%左右,Na2O+K2O为8~13%。粗面岩一般具块状构造,有时呈流状构造。通常有数量不等的斑晶,基质为全晶质粗面结构,当碱性长石微晶呈宽板状或近等轴粒状无定向排列时,称正长斑岩结构。有时可见球粒结构。粗面岩主要由碱性长石组成,并含少量斜长石、石英和铁镁矿物。据次要矿物种属,可对粗面岩作进一步命名,常见的有石英粗面岩、黑云母粗面岩、钠闪粗面岩、霓辉粗面岩、白榴粗面岩和蓝方粗面岩等。其中前两种岩石称钙碱性粗面岩,后三种称碱性粗面岩。

      形成原因

        关于粗面岩的成因,一种观点认为粗面质岩浆是派生岩浆,并且主要与岩浆同化作用有联系。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碱性玄武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分异作用有两种演化趋势。一是向碱度增大的方向发展,即碱性玄武岩→粗安岩→粗面岩→响岩;二是向酸度增大的方向发展,即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碱性流纹岩。相关文献的期刊岩石学报 特种油气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火山地质与矿产地质通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 矿床地质

      藏品信息中国地质博物馆

      图片图片描述:粗面岩属于火成岩,紫红色;斑状结构。;斑杂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铁镁矿物。此图为中国西山百花山顶的粗面岩(trachyte)的标本照片。      

        保存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研究粗面岩相关问题的主要学者

        邱检生 刘立 汪洋 张坤 王方正 邓晋福 樊祺诚 王德滋 刘若新 王福生

      出版粗面岩相关文献的期刊

        岩石学报 特种油气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火山地质与矿产 地质通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 矿床地质

      相关资讯

      辽河油田成功勘探粗面岩油气藏 填补国内空白

      5年前,世界权威杂志《美国石油地质家学会论坛》在封面刊登了辽河油田粗面岩岩心图片,并称“这是一个诱人的勘探领域”。而今,辽河人已真切地体会到粗面岩勘探的“诱人”。

      到9月底,小33井粗面岩井段测试日产原油在20吨水平上已保持了一个月。此前几个月,同样在粗面岩井段求产的欧51井和小35井,日产原油、天然气分别一直保持在58吨、2.56万立方米。这3口探井初步控制含油面积6.42平方公里,今年预计控制石油地质储量超过千万吨。这也使辽河东部凹陷粗面岩油气藏勘探呈现连片趋势。

      有关专家称,辽河油田粗面岩勘探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粗面岩勘探配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粗面岩是火山岩的一种。辽河油田开发初期曾在火山岩井段获得过高产工业油气流,但由于当时对其储集性能、含油气机理等认识不清,技术手段有限,因此未把它作为主要勘探目标。随着辽河油田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粗面岩等复杂、隐蔽性强的勘探目标逐渐引起油田经营者的关注,并开始向这个领域进军。仅2000年至2004年,辽河油田就在东部凹陷粗面岩油气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194万吨,占同期东部凹陷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60%,粗面岩油气藏勘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以粗面岩为主要成分的乳浊釉

      粗面岩主要矿物是粗面结构的长石,长石中含有大量新生钾长石和钠长石系的斜长石。其化学组成范围:54.36一54.485 10:,o.3OTIO:,20.14一20.42A1203,4 .80一4 .91Fe:03,3.61一3.65CaO,1.42一1 .61MgO,6.18一6.22Na20,1.22一4.18K20,4.12灼减。熔融温度为1120一1 140oC。 以苏联德查帮斯克产的这种粗面岩为主要成分制成的釉层呈光亮的奶黄色,具乳浊性釉的最佳配比为84%粗面岩,12%硼砂,4%碳酸钾。在1300“C熔成熔块,球磨时外加2%膨润土即成釉浆。 釉的化学组成(%):51.295102,19.94A120。,4.34Fc203,3.21CaO,1 .34MgO,8.6NaZO,5.16K20,0.36T 10。,5.32B20。。釉在950“C以前是乳浊的,乳浊相是ZMgO·Tio。。据研究在以富含铝、镁、钦的火成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釉中往往会有尺寸小于1微米的透辉石一CaO·Mgo·25102晶体。

      黄沙坨粗面岩油藏开发特征与问题、对策研究

      本文研究对象黄沙坨粗面岩油藏因其岩性独特,储量规模较大而在国内火山岩油藏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一般风化壳型火山岩油藏不同,该油藏储层是在深成的情况下,主要经过构造应力作用、深成溶蚀作用及其它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是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特征的一套储层。由于岩心代表性差,所以区内储层采用常规静态描述方法总体符合率不高:其岩心分析平均渗透率仅为0.994×10-3μm2,但其平均试井渗透率却达到了19.67×10-3μm2,差距达到近20倍。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油水井生产动态资料及油藏动态监测资料,总结油藏开发的特征和规律,试图从宏观方面对油藏地质形成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下一步生产开发的努力方向。

      文中总结油藏的主要开发特征有:油井初产高,但产能差别大;油藏产能总体递减快;高产井见水后快速水淹;油井调层后又快速水淹;加密井受老井影响产能相对老井有所下降;注水开发未出现严重水窜、水淹,但增油效果亦不明显。

      透过上述开发特征,对油藏地质形成的宏观再认识有:区内存在三种类型的储层(裂缝发育高产速淹型、裂缝-孔隙中产缓淹型、微缝细孔生产长期带水型);储层纵向上分布的三个喷发期次在开发中并不具有明显成层性;油藏内部主要断层不具明显封隔性;油藏原始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位置控制,但油水过渡带受毛管力影响较大。

      文章最后针对该油藏的强非均质性特征与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难度大的现实问题,指出下一步主要开发方向:即在控制底水过快上升的前提下降压开采,同时将周期注水作为主要手段,搞好以水驱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