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南国
安南国
安南国是越南的古称。
安南一词,最初于唐代初叶作为地区行政区名出现于中国古籍。起初安南只包括今越南北部地区,不包括今越南南部(原占城国)。
安南从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就属于中国领土。公元10世纪,中国处于五代十国乱世时,安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之一存在。
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征讨安南,公元1407年,明军大获全胜,消灭了安南胡氏政权(胡朝),得府州四十八、户三百十二万。明成祖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安南正式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
但安南兵连祸结、不服教化,明宣宗时期,明朝对连年战争感到厌倦,又有杨士奇等大臣进言,明宣宗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安南遂由中国版图中再次分裂出,再次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之一存在。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国号更改
4 史料记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安南国
人口数量:户三百十二万
首都:河内、顺化
政治体制:君主制
简称:安南、越南
所属洲:亚洲
主要民族:京族(越族)
英文名称:An Nanguo
历史沿革
历史上的越南长期 臣服于 中国,所以“ 安南”、“越南”这两个国 名均与中国官方有关。
“ 安南”之名,最早见于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唐调露元年(679年)所置之 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 河内)。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
唐末的公元905年(一说为906年), 静海节度使 独孤损被贬职流放与此同时, 中国境内 藩镇割据,政局混乱,而 安南 鸿州的曲承裕则凭着他“宽和爱人”的性格及地方豪族身份,受到当地人支持,自称 静海节度使,治理 安南。 唐朝被迫承认既成事实,认可曲承裕 静海节度使之职,并加封同平章事( Đồng bình chương sự)。虽然名义上还是 唐朝的官员,实际上曲承裕已建立起自主的政权。曲承裕任职不久,便于907年6月去世,其子 静海军行营 司马权知留后 曲颢(Khúc Hạo)继位。曲承裕越南史称”曲先主“。
后梁 贞明三年(917年),曲颢去世,由儿子 曲承美袭位,史称曲后主。这段时期在越南历史称为曲家,这是越南地区脱离 中国历史的开端。
南宋时期
“ 安南国”之名, 南宋 绍兴十四年(1144年)、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即见于 记载。
淳熙元年(1174年)初, 李朝国王李天祚遣使入贡,南宋孝宗始正式“诏赐国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为 安南国王”;
淳熙二年(1175年)八月,又“赐安南国王印” 。“安南国”之名自此始 。
明朝时期
明朝 朱棣将 安南国设为、交趾布政使司。1407年, 明朝为恢复 陈朝,出师越南,推翻了 胡朝,并在越南 交阯布政使司地图设交趾布政使司(永乐五年设立),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
永乐五年(1407年)置交阯 承宣布政使司,治交州府,辖交州府、 北江府、谅江府、 三江府、 建平府、 新安府、 建昌府、 奉化府、 清化府、镇蛮府、 谅山府、 新平府、 演州府、乂安府、 顺化府、 太原 直隶州、 宣化直隶州、 嘉兴直隶州、 归化直隶州、广威直隶州。
永乐六年(1408年)六月一日, 明廷正式下诏书,把“安南”更名为“交趾布政使司”( 行省),设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使司, 吕毅任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负责军务), 黄中为副。 太原直隶州、 宣化直隶州分别升为太原府、 宣化府。
永乐九年(1412年)末,置 宁化直隶州。
永乐十三年(1415年)置升华府;降 演州府为演州直隶州。
宣德二年(1427年)废交阯布政司,仍为 安南国。清各朝封为“ 安南国王”。
清朝时期
嘉庆即位以后, 安南的局势一度更加动荡不安,阮光平死后,其子阮光纘继位,不仅与故 广南王的后裔阮福映发生内战,还暗中支持 中国 广东省一带“洋盗”的活动,而嘉庆却无力象乾隆时那样耀武扬威,只得采取克制优容态度,终于酿成严重问题。“洋盗”事件从最初就有阮光纘支持的 安南人参与,嘉庆深知此情,但只是说:内地人民出洋为“匪”,还无法官为禁止,何况外国人,怎么值得为这种事兴师动众去征讨该国呢?
阮光纘与阮福映交战之后,都想讨好清廷以让清廷支持自己,阮光纘一改过去做法,把60多个“洋盗”解送到广东;阮福映得知,也缚 送“洋盗”到广东正法。嘉庆对比,却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嘱咐粤督吉庆,说 安南两派自相吞噬,与我国无关,不必过问.如果安南有人内投,自应妥为安置,如果来我国请兵,则一定要据实奏闻。对一直向自己朝觐纳贡的小国如此挑衅置之不理,如此内乱又公然表示不干涉,这在一向以“天朝”自居的清廷,实是少见之事。
嘉庆七年(1802年),阮福映击败阮光纘而登上国王宝座,遂遣使清朝,请求以“南越”为国名。嘉庆对此类问题.倒是非常敏感,立即指令 军机处:以“南越”二字册封,断不可行。因为南越之名,包罗甚广,考之前史,如今的广东、广西地界,都包括在内。嘉庆认为,阮福映即使领有整个 安南,也不过是交耻故地,怎么竟敢称为南越,他到底想要干什么?于是,嘉庆让军机处密饬广东、广西一带海道边关的地方官留心防备,以防阮福映图谋不轨。
嘉庆八年(1803年), 清朝改“ 安南国”为“ 越南国”, 册封 阮朝创立者 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为何国名叫“越南”?《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有一个简短的说明:“先是,阮福映表请以‘ 南越’二字锡封。上谕 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 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 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 时宪书》内,将‘ 安南’改为‘越南’” 。 “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国号更改
其实,阮福映表现还是极为恭顺的,他之所以想用“南越”作国名,是因他原从越裳之地起家,如今又吞并 安南,所以以两地各取一字为“南越”,并没有其它非分之想。嘉庆在摸清实情之后,倒也灵活,持令广西巡抚 孙玉庭转知阮福映,册封该国为“越南”,因其先据越裳,越字自应在前,后有 安南国,南字理应居后。
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又位于百越之南,如此称呼,也不会与古代的“南越”相混淆。阮福映得知.也很满意,双方皆大欢喜,而“越南”国名,也就沿用至今。
史料记载
安南,〔交趾。上都护府。〕开元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四 。乡五十五。元和户二万七千一百三十五。乡五十六。今为安南都护府理所。
管州十三:交州,爱州,?州,峰州,陆州,演州,已上朝贡。长州,谅州,武安州,唐林州,武定州,贡州。已上附贡。县三十九。羁縻州三十二。
古越地也,秦始皇平百越,以为桂林、象郡,今州即秦象郡地也。赵佗王南越,地又属焉。元鼎六年平吕嘉,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元封五年置刺史以部之。名曰交趾者,交以南诸夷,其足大趾广,两足并立则交焉。汉本定为交趾刺史,不称州,以别于十二州。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士变为太守,共表请立为州,自此始称交州焉。
吴黄武五年,分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南海、郁林、苍梧三郡为广州,寻省广州,还并交州,以番禺为交州理所,后又徙于交趾。晋太康中,徙理龙编。隋开皇十年,罢交趾郡为玉州,仁寿四年置总管府,大业三年罢州,复为交趾郡。武德四年又改为交州总管府,永徽二年改为安南都督府,至德二年改为镇南都护府,兼置节度,大历三年罢节度置经略使,仍改镇南为安南都护府,贞地六年又加招讨处置使。
府境:东西五百一十六里。南北七百九十一里。
八到:北至上都六千四百四十五里,水路六千六百四十里。北至东都五千七百八十五里,水路六千三百八十里。西北至峰州一百三十里。西南至爱州五百里,水行七百里。东至大海水路约四百里。东北至陆州水行一百九里。西北至姚州水陆相兼未有里。
贡、赋:开元贡:孔雀,蕉布,犀角,蚺蛇胆,鹦鹉,金,草豆{艹寇},龙花蕊,翡毛,翠毛,鲛鱼皮,槟榔,黄屑,白露藓。
管县八:宋平,武平,平道,太平,南定,朱鸢,交趾,龙编。
宋平县,上。郭下。本汉日南郡西卷县地,宋分立宋平县,属九德郡,后改为宋平郡。隋开皇十年改属交州。武德四年于此置宋州,贞观元年废宋州,改属交州。
慈廉水,经县南二里。
苏晋江,南去县二百里。
安阳王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一里。盖昔交州之地。
连?娄音莲篓。故城,在县西七十五里。本汉县,属交州郡,有羞官。后汉交趾史理于此,后徙龙编。
武平县,中下。西南至府九十里。本扶严夷城地也,吴归命侯建衡三年破扶严夷,置武平郡,隋开皇十年废郡立崇平县,属交州。武德四年改名武平。
平道县,中下。西北至府五十里。本扶严夷地,吴时开为武平郡,立平道县属之,隋开皇十年废郡,县属交州。
仙山,县东北十三里。隐嶙数百里,则龙编之西门也。
太平县,中下。西南至府六十里。本扶严夷地,隋开皇十年分武平置隆平县,开元二年改名太平。
南定县,中下。东北至府六十里。本汉连?娄县地,贞元七年于此置南定县。
其旧南定县在今县东南二百余里,羁縻长州侧近,开元十年后废。
朱鸢县,上。东南至府五十里。本汉旧县,属交趾郡,至隋不改。武德四年于此置鸢州,贞观元年废,县属交州。
朱鸢江,北去县一里。后汉马援南征,铸铜船于此,扬排然火,炙船头令赤,以ㄡ涌浪及杀巨鳞横海之类。
交趾县,中下。东南至府一十五里。本汉龙编县地,隋开皇十年分置交趾县。
武德四年于此置慈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交州。
泊江水,西北自崇平县界流入至此,故名。
慈廉水,北去县四十步。
龙编县,中下。西北至府四十五里。本汉县,属交趾郡。立县之始,蛟龙盘编于江津之间,因以为瑞,而名县也。武德四年于此置龙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交州。
朱鸢江,在县北,即??榆水之一源也。卢循之寇交州也,刺史杜慧度率军水步,晨出南津,以火箭攻之,烧其船舰,一时溃散,循亦中矢,赴水而死。
交州故城,在县东十四里。吴时刺史陶璜所筑。
石九子母祠,在县东十四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