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浦郡
合浦郡
秦时,汉合浦郡属象郡辖地。秦末,当时戍守岭南的秦尉赵佗趁机割据,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其时,汉合浦郡地仍属南越国管辖。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武帝以南越丞相吕嘉杀汉使、反叛为理由,出兵平定南越国,在原三郡地的基础上,分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九郡,并置交趾刺史部,总领各郡。合浦郡下辖五县,即徐闻(今广东海康县)、高凉(今广东茂名、电白一带)、合浦(今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等)、临允(今广东新兴县)、朱卢(今海南琼山县境)。合浦郡自汉至隋,其建置一直比较稳定,其间有少许变更。唐代以后,郡废。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辖区和人口
3 沿革
4 与海上丝绸之路
5 珠还合浦传说
基本信息
中文名:合浦郡
辖 区:起今广东的开平至新兴一带
位 于:九郡的中部
历 史:历史悠久
辖区和人口
【合浦郡辖区】
合浦郡辖区东起今广东的开平至新兴一带,北起今广西容县至横县一带,西起今广西防城至邕宁一带。南达今广东徐闻至阳江一带,曾一度辖今海南省全境(即儋耳、珠崖),辖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其中今广东境内约35000平方公里,今广西境内约35000平方公里,海南省35400平方公里。
合浦郡境北倚丘陵山区,南临大海,海路可直接与东南亚各国交往,陆路有南流江入海通道连接漓江、湘江、珠江水系进入中原水运网络。南流江水系流经合浦郡境入海形成的多个入海口,组成了极为便捷的出海港口郡。汉合浦郡港口群包括今天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合浦三叉港、海口港、三亚港、榆林港、湛江港、徐闻港、电白港、阳江港,是西汉沿海十八郡(其中交趾、日南在今越南境,乐浪在今朝鲜境)中,出海港口最多的郡。特别是今合浦境内的上洋江、总江、乾江港、三叉港、永安港、英罗港、白龙港,因为采珠、珠市贸易的抖动,港口功能早趋完备。又有以由南流江为纽带而组成的出海通道水运网络,使合浦郡成为汉王朝唯一一个有内陆水路直通大海的岭南重镇。
【合浦郡人口】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10月,设置合浦郡和合浦县,郡境总户口数为15398户,人口为78980人,平均每县只有15795人。
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合浦郡所辖五县不变,总户口数增至23122户,总人口为86617人,平均每县比西汉时期增加1526人。
沿革
【汉朝时期】
西汉,南越相国吕嘉叛乱反对汉朝,汉武帝出兵10万,兵分5路攻打南越国。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了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即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后增海南岛的珠崖、儋耳二郡。汉武帝以后,岭南共设九郡。 这就是史书所说的汉武平南越立岭南九郡。
合浦郡处于九郡的中部,东部是南海郡,北部是苍梧、郁林郡,西部及西南部是交趾、九真、日南等郡,南部是儋耳、珠崖,珠崖、儋耳曾一度并入合浦郡辖地。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合浦郡统有合浦、徐闻、高凉、临允、珠崖五县。
【三国与晋朝时期】
合浦郡隶属交州,郡址在合浦县城(今浦北县旧州)。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归广州管辖。
黄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同年划出合浦县南境设官县,与合浦同属珠官郡。太元二年至太平(252年-258年)复称合浦郡。
永安三年(260年),划出合浦县西北部设置昌平县(今横县),隶属合浦郡。
太康元年(280年),撤珠崖郡,并入合浦郡,同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设荡昌县(今容县)。
建武元年(317年),析合浦县地置新安县。
唐房玄龄等所著《晋书·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载:吴黄武五年,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平吴后,省珠崖入合浦。交州统郡七,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合浦郡汉置。统县六,户二千。合浦南平荡昌徐闻毒质珠官……永安六年,复分交州置广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
【南朝宋】
永初元年(420年)起,合浦郡属交州。
元嘉九年至大明八年(432年-464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置临漳郡,合浦郡属广州。
泰始七年(471年),划出广州临漳郡和交州的合浦、宋寿二郡,同时增设百粱、龙苏、安昌、南流、永宁、富昌六郡,统称越州。越州和临漳郡驻地在今广西浦北县泉水乡境内。合浦郡管辖合浦、徐闻、荡昌、朱官、朱卢、晋始、新安6县。郡治在合浦县城。
南朝梁沈约等著《宋书·卷三十八·志第二十八·州郡四》载:合浦太守,汉武帝立,孙权黄武七年,更名珠官,孙亮复旧。先属交州。领县七,户九百三十八。去京都水一万八百。合浦令,汉旧县。
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迁徐闻县。合浦郡辖徐闻、合浦、朱卢、新安、晋始、荡昌、朱丰、宁广等9县。
【南朝齐】
永明六年(488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置北流郡,属越州。合浦郡驻地由徐闻迁合浦县廉州镇。
南朝梁萧子显著《南齐书·卷十四·志第六·州郡上》载:越州,镇临漳郡,本合浦北界也。夷獠丛居,隐伏岩障,寇盗不宾,略无编户。宋泰始中,西江督护陈伯绍猎北地,见二青牛惊走入草,使人逐之不得,乃志其处,云“此地当有奇祥”。启立为越州。七年,始置百梁、陇苏、永甯、安昌、富昌、南流六郡,割广、交朱緌三郡属。元徽二年,以伯绍为刺史,始立州镇,穿山为城门,威服俚獠。土有瘴气杀人。汉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辄避处高,今交土调和,越瘴独甚。刺史常事戎马,唯以战伐为务。 合浦郡:徐闻合浦朱卢新安晋始荡昌朱丰宋丰宋广。
【南朝梁】
天监元年(502年)后,撤销临漳郡及其属县,并归合浦县。越州治所迁合浦县城。
【隋朝】
开皇九年(589年),合浦郡并入越州。
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称禄州。
大业三年(607年),禄州与合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合州。同年合州改称合浦郡,隶属扬州,辖11县,郡治在合浦廉州镇。
唐魏征著《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载:合浦郡旧置越州。大业初改为禄州,寻改为合州。统县十一,户二万八千六百九十。合浦旧置合浦郡。平陈,郡废。大业初置郡。南昌北流大业初废陆川县入。封山大业初废廉昌县入。定川旧立定川郡。平陈,郡废。龙苏旧置龙苏郡。平陈,郡废。大业初又并大廉县入。海康梁大通中,割番州合浦立高州,寻又分立合州。大同末,以合肥为合州,此置南合州。平陈,以此为合州,置海康县。大业初州废,又废摸落、罗阿、雷川三县入。抱成旧曰抱,并置郡。平陈,郡废。十八年改曰抱成。隋康旧曰齐康,置齐康郡。平陈,郡废,县改名焉。扇沙旧有椹县,开皇十八年改为椹川,大业初废入。铁杷开皇十年置。
【唐朝】
合浦郡属岭南道。
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同年析合浦县部份辖地设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县,同属越州。
贞观六年(632年),在今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境内设珠池县。划出大都县隶属白州(今博白县)。
贞观八年(634年),越州改称廉州。
贞观十二年(638年),撤安昌、珠当二县,并归合浦县。
天宝元年(724年),廉州改称合浦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廉州,辖合浦、封山、蔡龙、大廉4县。驻地在合浦县廉州镇。
至此“合浦郡”之称在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中消失。现保留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
宋欧阳修等著《新唐书·卷四十三上·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载:岭南道,盖古扬州之南境,汉南海、郁林、苍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等郡。
与海上丝绸之路
至迟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的汉王朝于北方开辟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陆上商贸通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而在南方,则开辟了一条通往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商贸通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海上丝绸之路始端的中国大陆的南端,当时的港口有徐闻、合浦、番禺等,其中合浦港曾一度是最为繁荣的港口。汉代合浦港的崛起,除了得益于港口本身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外,还与合浦郡、县的设置和合浦郡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合浦港在汉代已成为官方商贸的正式港口,是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汉合浦港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具备了水深、避风、便于船舶停靠的有利条件,而且还有以南流江水系构成的货运通道。当时中原内地、云贵高原的货物,主要有三条通道进入合浦郡境内:
(1)湘漓水道。自秦始皇开凿灵渠后,此道便成为岭南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沿长江水系由湘江过灵渠进入漓江,途经桂林、昭平、梧州,再由梧州逆浔江而上,经北流河到达玉林平原地区,过桂门关后,沿南流江到达合浦港口。
(2)红水河水道。红水河古称牂牁江,上源有南、北盘江。两江相汇后,经天峨、来宾到达郁江,溯郁江而上至贵港,又陆行进入玉林,再沿南流江到达合浦港口。云南、贵州乃至四川的货物当时均可经此道输出海外。
(3)左、右江水道。右江水道源自驮娘江和云南东面的西洋江,两江相汇后经百色、田阳、田东,于南宁地区与左江相汇;左江上源由流经越南北面的红河、黑水河构成,两河汇合后经龙州、崇左、扶绥到达邕江。自邕江顺流至横县后上岸陆行至灵山一带,再从武利江经南流江到达合浦港。
据《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这是史籍中关于中国官方商船从中国南部港口至东南亚各国进行商贸活动和海上航路的最早记载。从记载看,日南障塞、徐闻、合浦都是中国南方海外贸易的始发港。
行程所至,依次为都元国(今越南南圻一带)全程1060海浬;到邑卢没国(今泰国华富里),全程840海浬;到谌离国(暹罗古都佛统),全程100余海浬;由谌离舍舟登陆,横越中南半岛,前行10余日,到夫甘都卢国(今缅甸蒲甘地区),全程300公里,到黄支国(今印度东岸建志补罗),全程1728海浬;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海外航道开通的主要动力取决于商贸交易。在汉武帝平南越国以前,民间的海外贸易早已有之,汉桓宽《盐铁论》称,中国运蜀郡的货物到南海交换珠玑、犀、象等珍物。官营的海外贸易始自汉武帝平南越国以后。当时中国商船携带的货物,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黄金”、“杂缯”是主要的两类。自海外输入的货物主要以玻璃制品、水晶、玛瑙、犀角、象牙和各种香料为大宗。合浦、贵港、广州等地的汉墓就出土过不少水晶、玛瑙的装饰品和制作精美且风格独特的玻璃制品,其中不少是海外输入品。玻璃,古称琉璃、璧琉璃,《广志》说:“琉璃出黄支,斯调,大秦,日(扶)南诸国。”除大秦外,其它都是东南亚国家。玻璃制品是中国汉朝官吏、富豪所喜欢的物品,虽然当时中国亦能制造玻璃,但质量较差,故仍须从海外大量输入。香料的产地多在海外,且品质优良,颇受当时中国人喜欢。《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都说“番禺亦一都会”,有“珠、玑、犀角、象牙、玳瑁、果布之凑”。
当中国的商业使团跨洋渡海到东南亚进行贸易的时候,东南亚的商人也纷纷来到中国。贸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货易货的自由商贸方式;另一种是以“贡献”的方式,即是外国使团将土特产“贡献”给汉朝皇帝,汉朝政府则盛情款待,“厚遗”外国使团。所谓“厚遗”,就是将黄金、丝织物赏赐给他们,使他们获厚利而归。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外国商人抵中国贸易的兴趣。
自汉武帝平南越设置合浦郡县以后,合浦郡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合浦郡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合浦港的商贸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合浦港的商贸发展又极大地促进合浦郡的经济繁荣,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昔日的古合浦港口由于南流江入海泥沙的淤积,不仅远离现合浦县城达10公里,而且港口变浅,船舶进出困难,已为新兴的北海市其它港阔水深的港口所替代。曾经管辖过北海的合浦,今天已成为北海市所管辖的县,其原因与港口的变迁不无关系。
汉代合浦郡和合浦港是当时国内物资集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它对发展中西交通和贸易,起着重要枢纽作用。汉朝政府开拓的这条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最初是因输出丝织品而得名,其后,中国的瓷器、茶叶也通过此道大量涌入世界市场。从汉代至清代长达两千年岁月中,各国人民一直利用这条海上通道经商、交往、旅行相互进行文化、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惠互利的,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反之,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以及价值观念也会对西方国家与人民产生深远的影响。
珠还合浦传说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加强海防,朝廷下令在白龙村建造城池。当时城南北长3205米,东西宽233米,城墙高6米,由一层黄土、一层珠贝,层层夯实。城内设有采珠太监公馆、珠池大使官邸、珠场巡检司等机构和海宁寺等建筑。起初,白龙城官员兼有海防和镇守珠池的职责,后来,海防功能渐渐消失,白龙城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珍珠城”。
白龙城的大部分城墙在抗战时期被拆毁了,到解放前夕,白龙城已是墙倒城毁,城内城外荒草遍地,荆棘丛生,仅剩下一段城基和南门城垣。零落在白龙古城下的万千珠贝,收藏了关于南珠故乡的全部传奇。而在所有的故事中,“珠还合浦”无疑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也是南珠文化的核心。
“珠还合浦”有两个版本:一个源于东汉孟尝太守对合浦珠池修生养息的治理,一个源于西晋一太监“割股藏珠”的蠢事。
太守版“珠还合浦”传说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所产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被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不种植粮食,以所采珍珠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珠民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 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后人为了纪念清廉的孟尝太守,在合浦县内建造了还珠亭、海角亭和孟尝太守祠以表达思念之情,可惜如今只剩下海角亭至今屹立在廉州中学校内。
太监版“珠还合浦”——“割股藏珠”
相传,古时白龙海湾里有颗硕大的夜明珠,一到夜晚便放射异样的光芒。当地官员知道后飞报朝廷,皇帝派来两个太监,在白龙海湾旁筑起城池,坐镇采珠。年复一年,无数珠民葬身海底,终于将夜明珠采上岸来。两个太监带着兵马护送夜明珠启程回京,行至合浦县界梅岭时,夜明珠自己飞回了合浦。为了把夜明珠带离合浦,两太监决定轮流割肉藏珠,一人携带一段路。但当他们再次行至梅岭时,那颗夜明珠竟又不知何时破肉而出,飞回了合浦。无计可施的两个太监,最终在绝望中吞金而亡。
今天的白龙城遗址上,城南30米处有两堆黄土,相传为太监坟。旁边两块方碑,《李爷德政碑》和《黄公去思碑》,都是当时地方官讨好权贵之作,现已字迹模糊不可辨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