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的过程

市场市场

市场是各方参与交换的多种系统,机构,程序,法律强化和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的过程。

市场促进贸易并促成社会中的分配和资源分配。市场允许任何可交易项目进行评估和定价。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基本简介 3 历史沿革 4 市场类型 5 市场功能 6 基本原则 7 理论基础

      基本信息

      中文名:市场

      起源:古时人类

      用途:交易

      拼 音:shì chǎng

      注 音:ㄕˋ ㄔㄤˇ

      外文名:market

      类型:场所

      三要素: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繁 体:市場

      基本简介

      市场市场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

      决定市场规模和容量的三要素: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联结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场所、交换时间和其他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

      自发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盲目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减的决定的。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当人们竞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社会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才恍然大悟。

      历史沿革

      陕西省武功县是中华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的故里,相传上古时期每年春季,后稷在教稼台前教农稼穑,授民于农耕技术。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四方百姓聚合漆水河东河滩教稼台下,纷纷带来各自的收获以答谢后稷,并开始以物易物,中国最早的市场即发端于此。

      《周易·系辞》就市场的起源写道:“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此立市始。”这两种说法都认为原始市场是从神农氏的时代开始出现的。但神农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不一定实有其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古代社会进入农业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后,先民们就开始有了少量剩余产品可以交换,因而产生了原始市场。

      原始市场有:市井。“市”在古代也称作“市井”。这是因为最初的交易都是在井边进行的。《史记‘正义》写道:“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日‘市井’。”古时在尚未修建正式市场之前,常是“因井为市”的。这样作有两点好处,一是解决商人、牲畜用水之便,二是可以洗涤商品。《风俗通》云:“于井上洗涤,令香洁。”后来,陕西省城镇附近,均设有井让商人饮马之用。古时的这一遗风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解放前,仍能在乡镇中见到。“市井”一词也一直沿用至今。

      周朝

      市场市场

      周朝的正式市场中,每日的交易活动分三次举行:“朝市”在早晨,“大市”在午后,“夕市”在傍晚。参加夕市贸易的,都是小商小贩。市场设有门。进入市门交易,叫“市入”,市入之时,有小吏执鞭守于门口,以维护市入秩序。市场的各个贸易地点,叫作“肆”。同一市场中,按照不同的经营品种,设若干个肆。市内设有存储货物的屋舍, 叫“廛” ,也就是后世的栈房。廛都是官府建造的,所以商人存入商品必须纳税,叫“廛布”(布,货币)。贸易时用的券契,叫“质剂”。其中长券叫“质”,用来购买牛马等商品。短券叫“剂”,用以购置兵器及珍异之物。大市使用“质”,小市则用“剂”。市场官员发表的命令,叫“市令”。商人必须遵守市令,否则会遭到处罚。处罚的方式之一是罚款,叫“罚市”。市场既是商品交易的处所,也是政府处决罪犯的刑场。刽子手杀死罪犯后,将其尸体横陈示众,叫作“弃市”。市场是“市井小人”的活动场所,又是刑场,所以政府不准达官贵人随便进入市场。进入者要遭受处罚。《周礼·地官》写道:“夫人过市,罚一幕;世子过市,罚一帟;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别尊卑”(郑康成语),也就是为了维护这些人的身份。市井(汉代画像石墓本)

      两汉时期

      西汉时,全国有六大商业城市,而以国都长安为首。它依靠水陆商路的便利与全国其它著名商市,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联系,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商业网。司马迁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可以想见,长安城更是财富集中,物质殷阗。长安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九市。其中有名可考的有七市,即西市、柳市、东市、孝里市、直市(因物价无二,故以“直市”为名)、交门市、交道亭市。九市平面皆为方形。各方266步。诸市都建有围墙,叫“阗”,其门称为“A”。市内有十字形通道,叫作“隧”。隧两侧是“列肆”,也叫“市列”,即陈列商品的建筑物。肆分别成行,井然有序。列肆的后面,挨着市墙,建有堆放货物的店,叫做“邸舍”,就是周朝的“廛”。商人们只要是在市中营业的,都要登记入册,叫作“市籍”。取得市籍的人,得向官府缴纳“市租”。市的管理机构设在“旗亭” (也叫“市楼”) 上。从东汉张衡《西京赋》描写的“郭开九市,通阒带阒。旗亭五重,俯察百隧”的情形看,九市的建筑都很壮观。

      《史记·货殖列传》 载,当时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有以下几类:一、农产品,有粮食、新鲜蔬菜(如韭菜、姜)、干菜等;二、林产品,有原木、竹竿、木柴、水果(如橘及山野杂果)、干果(栗)等;三、畜产品,有牛、羊、猪肉、牛皮、羊皮、猪皮、牲畜的角和筋;四、渔业产品,有鲜鱼、大干鱼、小杂鱼;五、副业产品,有豆酱、酒、浆(酸性饮料)、帛、絮(丝棉)、毛织品、狐皮等;六、手工业产品,如牛车、轺车、漆器、铜器、铁器、旃席、木器等;七、矿产品,如丹砂。此外,还有作为劳动力被买卖的奴婢。《盐铁论·散不足》列举了长安市上许多熟食的名目:杨豚韭卵、狗膪马腹、煎鱼切肝、羊淹鸡寒、搁马酪酒、蹇捕胃脯,腼羔豆赐、彀胶雁羹、自鲍甘瓠、热粱和炙。长安市中还有算卦先生卖卜。《史记·日者列传》中,记载了西汉初年,贾谊等人去东市走访卖卜者司马季主的故事。市肆又是行刑之处。

      据《汉书》记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身穿朝衣被斩于东市,“父母妻子同产(同母兄弟)无少长皆弃市”。后来,“东市朝衣”成为典故,专指大臣之被杀戮。除了九市以外,长安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市场。例如,太学诸生于每月朔望时,在太学附近的槐树林中聚会,交易各人带来的本郡物产及经传、书籍、笙磬乐器等,叫“槐市”。关中一带,通过经商致富的人很多。有些是凭放高利贷或囤积居奇发财的,也有靠卖浆、卖胃脯暴富的。当时民谚云:“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在以商致富的社会风气诱使下,不少农民离开田地,来到城市做生意。形成了“稼穑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熟而货有余”的反常现象。两汉期间,横贯欧洲和东亚的“丝稠之路”逐渐畅通。外国贡使和商人络绎不绝地来到长安。他们带来自己的特产,换取中国的货物,这些人都住在长安藁街的蛮夷邸。蛮夷邸归属一个外交兼商务的大官,即大鸿胪掌管。

      宋代

      1: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郊和乡村“草食”更加普遍。

      3: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

      市场类型

      按市场的主体不同分类

      1. 按购买者的购买目的和身份来划分

      消费者市场——指为满足个人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生产商市场――工业使用者市场或工业市场

      旧工艺品市场旧工艺品市场

      转卖者市场――中间商市场

      政府市场——指各级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应商付款的方式,从国内市场为政府部门购买货物、工程、劳务的行为。

      二、按照企业的角色分

      购买市场——企业在市场上是购买者,购买需要的产品。

      销售市场——企业在市场上是销售者,出售自己的产品。

      三、按产品或服务供给方的状况(即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分

      市场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四、按地理位置

      城市市场、农村市场

      五、按照区域范围

      国际市场、国内市场

      六、按照经营产品的专门化和综合性

      专业性市场和综合性市场

      七、按照规模大小

      小型市场、中型市场、大型市场

      按消费客体的性质不同分类

      1. 按市场经营的商品以及最终用途来分类

      生产资料市场

      生活资料市场

      技术服务市场

      金融市场

      二、按交易对象是否具有物质实体来分类

      有形产品市场

      无形产品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同来分类

      商品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市场功能

      1 、平衡供求矛盾

      2 、商品交换和价值的实现

      3 、服务功能

      4 、传递信息功能

      5 、收益分配——市场通过价格、利率、汇率、税率等经济杠杆,对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主体--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进行收益分配或再分配。比如,某工业品价格上涨时,生产者可以增加收入,但是如果中间商得利很多时,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并不多。这时,可以通过征收增值税来进行利益调节。

      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互利原则

      诚信原则

      理论基础

      《国富论》《国富论》

      亚当.斯密以“个人满足私欲的活动将促进社会福利”为逻辑起点,推演出市场就是“自由放任”秩序。政府完全不能干预个人的追求财富的活动,也完全不用担心这种自由放任将制造混乱,“一只看不见的手”将把自由放任的个人经济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也就是说,亚当斯密的市场概念重点在于强调限制政府对个人经济活动干预上。《国富论》也花相当的篇幅去抨击干预个人经济活动,限制个人经济权力(产权)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后的古典经济学家也一直坚持自由放任的观点。

      新古典

      新古典在引入边际概念和数学论证的基础上,为新古典的“自由放任秩序”建立了形式上“完美”的数学模型:一般均衡。在这个模型中价格是最重要的自变量,这一模型也可以叫价格机制。达到一般均衡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资源在价格的指引流动的过程,所以,价格机制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新古典的市场概念除了增加形式上“完美”以外,实质上并没有给古典理论增加新的思想内涵。也就是说,新古典“完美”的数学模型下的表皮下,依然是古典的自由放任秩序,“新”更是“新”在形式上。而且这种形式上的完美是以牺牲思想上深度为代价的,精美的一般均衡模型武断地抽象掉了“个人追求满足私欲的活动促进社会福利”的逻辑支撑。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凯恩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迫使西方的经济理论家反思古典理论对市场的定义。最后的答案是,完全的自由放任是不行的,看不见的手有时并不存在,市场会失灵,政府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总量”上进行干预,于是“宏观经济学”就诞生了。罗斯福也接纳了凯恩斯的建议,实施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政”。当然这些已经都谈不上“新”政了。

      新制度

      亚当·斯密亚当·斯密

      同样面对市场失灵,科斯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外部性效用问题无需政府干预,可以通过明确相关产权利用市场来解决。而张五常更绝对,他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外部效用,只存在不明确的产权状态。如果说古典经济学家阐释了“市场”是“自由放任秩序”,那么科斯就回答了怎么去实现“自由放任秩序”或者“价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