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位于云南省盐津县西南15公里的豆沙关,有213国道从旁经过,为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

摩崖刻于巨岩上,地势险要,左下为绝壁,隔朱提江与右面的危岩相对峙,像两扇巨大石门,扼锁通道,为咽喉之地,隋、唐时称为“石门关”。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古迹历史 3 主要象征 4 文物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类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唐贞元九年

      地点:大理点苍山

      古迹历史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南诏王异牟寻派使者请求归唐。

      唐遣巡官崔佐时与异牟寻会盟于大理点苍山,南诏叛唐42年后又与唐重归于好。翌年唐朝廷派御史中巫袁滋,持节赴云南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

      持册御史袁滋由戎州(今四川宜宾)入滇,经石门(今豆沙关)时,有感而发,刻石记事。袁滋题记摩崖石刻的内容与新、旧《唐书》、《蛮书》、《资治通鉴》等书记载相同。

      主要象征

      碑刻记载唐与南诏友好关系的史实,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研究唐与南诏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