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口

吴淞口吴淞口

吴淞口位于今上海市区北部,黄浦江与长江汇流处,因曾为吴淞江的入海口,故有此名,今为海防要地。

吴淞口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吴淞江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设总兵,清顺治初改吴淞营,置战船驻守,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多次为外国侵略者入侵之地。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地理简介 3 历史沿革

      基本信息

      别名:黄浦口

      气候条件:亚热带气候

      地理位置:今上海市区北部

      著名景点:吴淞口炮台

      中文名称:吴淞口

      所属地区:上海市

      地理简介

      吴淞口,Mouth of Huangpu river,是黄浦江至长江的出口,位于中国上海市宝山区,淞滨路的东边,是上海重点重工业区、现代先进的外贸港口。吴淞口由吴淞码头派出所与吴淞警署管理,是中国大陆的大港口。

      历史沿革

      图片中国明、清海防与江防要塞。因曾为吴淞江入长江之口,故名。位于今上海市区北部。黄浦江与长江汇流处。东距长江口30余公里,北与崇明岛、东与长兴等岛隔水对峙,扼长江主航道翼侧,为上海、南京的通海门户(见彩图)。明洪武十九年(1386)设吴淞江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设总兵。清顺治初改吴淞营,置战船驻守。此后,在河口两岸先后筑有东、西炮台,南石塘南、北炮台和狮子林炮台,置各种口径火炮 30余门。中华民国元年(1912),称吴淞要塞。吴淞口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多次为外国侵略者入侵之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侵掠吴淞,参将俞大猷率军据此破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侵略军侵犯广州受挫后,又北犯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凭借吴淞有利地形抗击英军。1932和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上海,在吴淞口附近登陆,曾遭当地军民坚决抵抗。今吴淞口仍为海防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