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又称中印半岛或印度支那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东邻南海与泰国湾,西滨孟加拉湾、安达曼海与马六甲海峡,海岸线总长11700千米,面积206.9万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人口约24127.3万。地势北高南低,山脉由北而南呈扇形展开,有掸(dǎn)邦、川圹高原等。大河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等,河谷地区为工农业基地,河口形成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为中南半岛最大的国际河流,水利资源丰富,经济及交通意义重要。气候以热带季风型为主,年平均气温20到27摄氏度,干雨季分明,矿藏有锡,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盛产稻米、橡胶、棕油等,其中橡胶与棕油产量是居世界首位。

中南半岛民族众多,开发历史悠久,与中国和印度具有密切的历史与文化联系。重要城市多沿河海分布,主要港口有海防、岘(xiàn)港、芽庄等,其中新加坡为国际性大商港。中南半岛为全球大环航线的重要环节所在,交通及战略意义重要,陆路交通以纵向线路较多,为各国主干道路,横向路线则多具有国际联系作用。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半岛简介 3 历史沿革 4 地理环境 5 经济交通 6 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南半岛

      英文名:Indo-China Peninsula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别名:印度支那

      面积:206.5万平方千米

      半岛简介

       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西部,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半岛。面积206.5万平方千米,占东南亚面积的46%。海岸线长1.17万千米,多重要港湾。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北部是古老高大的掸邦高原,海拔1500~2000米。众多山脉自南向北呈扇状延伸,形成掸邦高原及南部山、谷相间分布的地形格局。主要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为那加山脉、若开山脉;登劳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克东山;长山山脉。3大山序之间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汹涌奔腾,源远流长。河流上游多穿行于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数块,如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东缅高原,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的清迈高原,湄公河与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等,是典型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一些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及各河的河口 三角洲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区。

      名称来源

      “印度支那”一词是音译自法文“Indochine”,表示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中国大陆、东南亚、台湾、欧美等地的华人普遍使用“中南半岛”一词,主要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支那”发展成为侮辱中国的词语,在于右任的倡议下,改用“中南半岛”,(另有抗战时因“支那”多有歧视的意思,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提议更改中文名为“中南半岛”一说),意思为“在中国以南的半岛”。但是在学术界(特别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界),“印度支那”一名仍然在继续使用,如印支构造期就是用“印度支那”的缩写“印支”命名的。

      历史沿革

      中南半岛中南半岛

      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或者是喀喇昆仑山脉;穿过西域、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中亚内陆的戈壁沙漠再经过现今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经的路线,丝绸之路南支);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从海路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国家得以逐渐发展起来,并深受中国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响。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国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占领除泰国外中南半岛全境。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英属殖民地的独立较为平和,1948年缅甸独立、1956年马来亚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马来西亚联邦脱离独立。法属殖民地则较为艰辛,越南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即展开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1960年美国侵入越南。经历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离,越南统一。

      地理环境

      中南半岛地势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其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川大致南北走向,且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地势犹如掌状。其次,其地势久经侵蚀而呈准平原状,喀斯特地 形发育,在第三纪造山运动中,印度马来地块亦有隆起和断裂现象。第三,平原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大河下游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中南半岛的山脉和高原主要有西部的那加山脉和阿拉干山脉,为向西突出的弓形山脉,大部分海拔在1800米以上,长约1100公里,包括许多平行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的延续部分,并继续向南伸展。东部有越、老、柬边境南北绵延1000多公里的长山山脉,山脉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老挝、柬埔寨境内的高原,如川圹高原、会芬高原、甘蒙高原和波罗芬高原等;山体东坡较陡,逼近海岸,形成许多峭壁和岬角。中部为中国横断山脉向南的延续部分,在缅泰边界有登劳山、他念他翁山脉和比劳克东山,向南伸入马来半岛,在缅甸境内山体较宽较高,成为东南亚面积最大的高原——掸邦高原,在泰国东部有呵叻高原。

      中南半岛山地和高原经长期侵蚀,大部分山峰呈浑圆形,高原侵蚀面发育。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一般以克拉地峡为界。在构造地势上马来半岛是印度马来地块的一部分,山地位于中部,向东西两侧降低。中部山地包括八条大致平行的山岭,纵贯南北,因久经侵蚀,故高度不大,出露岩石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最高峰塔汉山仅2 190米。掸邦高原海拔1000~1300米,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石灰岩层构成,并有花 岗岩侵入体。高原面上有许多深切的峡谷和高出地表800~900米的山峰。脊岭和沟谷交错,地面侵蚀剧烈,西部有一个南北长达600~700公里的大断层。泰国东部的呵叻高原,大部分海拔150~300米,由红色砂岩组成,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而起伏不平。在掸邦高原以及越南和老挝的北部,喀斯特地势广布,是著名的风景区。

      那加与若开山脉海拔3000米,长1100公里,是缅甸与印度、孟加拉国之间的天然障壁,山中有些山口为古代民族迁徙的孔道。登劳山、他念他翁山脉与比劳山脉纵贯缅甸与泰国边境,山中几个著名的山口是历史上缅泰之间行军作战的要隘。銮山、当佩亚法山与桑坎彭山纵贯半岛中部,是半岛东西两部分不同景观的分野。东部的长山山脉(老挝称富良山脉)海拔一般不足1500米,绵延1000多公里,为越、老、柬3国边境山脉,横断山区的隘道为南海岸与内地湄公河谷交通的捷径。山间有许多高原,以掸邦、川圹、会芬、甘蒙、波罗芬与多乐高原最著名,在地貌、气候、历史、民族、交通与农牧业生产等方面均各具独特意义。

      气候特点

      半岛绝大部分位于北纬10°~20°之间,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5月为热季,冬夏季风均消退,气候炎热,月均温达25~30℃;一年分旱雨两季,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充沛;11月~次年2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中南半岛风光,天气干燥少雨。气候特征: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在迎风坡达5000毫米,而背风坡则不足2000毫米。个别迎风坡和马来半岛地区可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少数内部平原和河谷则形成热带草原。

      水文特征

      在山地、高原之间,在南亚大河顺地势自北向南奔流入海,自东向西有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这些大河中,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最后在 越南注入海洋。中南半岛三角洲众多,著名的有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和湄南河三角洲。这些三角洲都由大河冲积而成,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三角洲上河网密集,多沼泽,向海扩展速度快。

      矿产资源

      半岛上蕴藏大量有色金属矿藏,其中铅、锌、银、锑、铜、锡、钨等矿藏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他矿藏主要有煤、宝石、岩盐、石油和天然气。此外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也相当丰富。干季及雨季较分明,半岛上的各国均为农业国家,产柚木,橡胶、水稻、甘蔗、油棕、椰油、胡椒等,其中橡胶和油棕产量居世界首位。

      经济交通

      呵叻盆地面积广大,经济日益开发。大河有伊洛瓦底、萨尔温、湄南、湄公与红河等,河谷地区为工农业基地,河口形成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为半岛最大的国际河流,水利资源丰富,经济及交通意义最重要。湖泊以洞里萨湖最大,富农渔之利,有抑制湄公河下游洪泛,减缓三角洲泛滥的作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调节水库。

      交通要道

      半岛南端扼南海、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国际航运的要道,交通与战略意义重要。半岛历史

      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穿过西域和中亚的戈壁沙漠 中南半岛再经过如今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经的路线,丝绸之路南支);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从海路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国家得以逐渐发展起来,并深受中国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响。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国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 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占领除泰国外中南半岛全境。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英属殖民地的独立较为平和,1948年缅甸独立、1956年马来亚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马来西亚联邦脱离独立。法属殖民地则较为艰辛,越南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即展开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1960年 美国侵入越南。经历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离,越南统一。而后,扩大了中国和苏联的影响,红色高棉在国内发动大屠杀,1978年引起越柬战争,1979年发生中越战争。到了90年代原法属印度支那才能享有和平。

      其他信息

      中南半岛的主要河川及其主要山脉(例如横断山脉)大部分为中国地区所延伸过来的,故有山同脉,水同源之说。

      民族众多,开发历史悠久,为东南亚古代灿烂文化的摇篮。重要城市多沿河海分布,主要港口有海防、岘港、芽庄、胡志明市、磅逊、梭桃邑、曼谷、新加坡、巴生港、槟城港、毛淡棉、丹老与仰光等。半岛各国皆与中国、印度具有密切的历史与文化联系,故中南半岛又称“中印半岛”或“印度支那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