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

以天然树胶为主要食材的食品

口香糖口香糖

口香糖(Chewing Gum),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为胶体的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供人们放入口中嚼咬的糖。口香糖的组成中胶基约占25%,糖和其它部分约占75%,其中,胶基在口腔中咀嚼时有助于清洁口腔和牙齿,还可以吹泡;携带方便,既可吃又可玩,深受儿童和青年人喜爱。

从牙齿保健角度讲,不管成人还是少年儿童,一天内咀嚼口香糖的次数不要过多,每次用餐后嚼食为宜。成人每次咀嚼口香糖的时间不超过15到20分钟,少年儿童不超过10到15分钟。

3岁以下的幼儿、胃溃疡患者以及空腹状态的人都不宜咀嚼口香糖。

口香糖不小心粘到衣服上,可以把衣服放冰箱冷冻几个小时后,取出衣物,用刮刀轻轻刮去口香糖残留,注意不要损坏衣物的面料。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发展历程 3 种类区分 4 食用好处 5 注意事项 6 产品艺术

      基本信息

      中文名:口香糖

      胶体基础: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

      分类:板式口香糖、泡泡糖和糖衣口香糖

      口味:甜

      外文名:Chewing Gum

      起源:美国

      功效:提高专注度、注意力与警觉性、有利于简单瘦身、有助于减压

      主要用料:天然树胶、糖浆

      发展历程

      口香糖口香糖

      口香糖(chewing gum)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有历史记载以前,人类的先辈就爱咀嚼天然树脂(resin),从中取乐,这是最原始的“口香糖”。几千年来,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们都有嚼“胶”的习惯。如古希腊人会用树脂清理牙齿、确保口腔清新,印地安人爱咀嚼树干的液汁,中美洲的玛雅人爱嚼糖胶树胶(chicle)。 美国和口香糖有很深的情结,不只因为口香糖是美国的重要外销品之一,它还是美国发明史上的一个骄傲。

      口香糖是一种供人们放入口中嚼咬的糖。口香糖源于美国。1836年,墨西哥的一位将军在贾森托战役中被俘。被释放后,他带着一种晒干了的人心果树胶到了美国纽约,想和冒险家一起研究以此代替橡胶。他带着树胶去见美国泽西市的一位冒险家——亚当斯。但以它代替橡胶的试验失败了。将军因欠债逃之夭夭。在和将军谈话时,亚当斯发现他不时地从口袋里掏一小块树胶放进嘴里嚼咬,亚当斯的儿子对这东西也挺喜欢。一天,亚当斯在一家药店看到店主卖给小女孩一块石腊(当时,石腊是人们用来嚼咬的)。这事使他想起那位将军的树胶和他儿子的兴趣。于是和药店老板商定,由他把将军带来的树胶加工成圆球状的新的嚼咬物。接着,亚当斯买进一批树胶,租了房,开始大批量生产。这就是最早的口香糖。

      我们今天吃的口香糖,就可追溯到1848年。当时美国的柯帝士(John Curtis)制造了第一个供销售和经过加工处理的口香糖。1869年,亚当斯(Thomas Adams)生产了第一个以糖胶树胶制成的口香糖商品。次年(1870年),他推出一种以甘草精调味的口香糖“Black Jack”,并把口香糖从块状改为条状售卖,大受欢迎,至今还可在市场上找到。 口香糖在1906年发明,不过第一类口香糖却太黏了,结果卖不出去,直到1928年,制作口香糖的技术终于有所改进,成功打入市场。首批口香糖是粉红色的,名为“Dubble Bubble”。无糖份口香糖则是在50年代面市。

      种类区分

      口香糖可分为板式口香糖、泡泡糖和糖衣口香糖三种。

      板式口香糖是口香糖中的主要产品,它的销量最多。

      泡泡糖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口腔呼气把糖体吹成皮膜泡,它常用树胶脂等以加强其皮膜强度。

      糖衣口香糖是通过旋转釜在口香糖表面上挂上糖衣。

      食用好处

      咀嚼有利于提高专注度、注意力与警觉性

      在美国,很多学校会在考试前向学生派发口香糖,通过咀嚼帮助他们提高警觉度、集中注意力。

      1996年,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证实咀嚼可令重要脑区的血流量显著提高28%以上。此外,研究发现咀嚼还可以增加大脑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的数量。众所周知,增加大脑供血和供氧能够提高包括注意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在内的认知能力。专家们总结认为,“以适度的力量咀嚼可能是保持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最有效的方法。”

      在2006年,北京大学的周晓林教授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扫描发现咀嚼口香糖增强了某些脑区的活动,显著提高了这些脑区的血流和供氧水平。ROI(感兴趣区域)分析发现,咀嚼口香糖帮助增强血氧依赖水平信号(大脑供血和供氧的一个反映指标)达46.3%。他认为咀嚼与记忆、注意等这些认知活动共同使用了脑内的一些重要区域(如丘脑、脑岛等),也许正是它们相互关联的神经基础。口香糖

      咀嚼有利于简单瘦身

      人的饥与饱反应,并非完全取决于胃本身的空虚和充盈。在咀嚼运动的刺激下,下颌部肌肉的神经会向大脑中控制食欲的脑区发送与饱足感相关联的信号。大脑接到这个信息后,饥饿感消失,就会喊“CUT”,然后我们放下筷子。如果不经过仔细咀嚼,吃得太快,胃还来不及消化吸收,一系列反应都慢一拍,就会吃掉过多的食物。

      日本狮子牙科卫生研究所和东京牙科大学社会齿科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超过肥胖倾向指数24的被调查者中,有43%的人表示是速食主义者;此外,50%吃饭犹如囫囵吞枣的人都具肥胖倾向。

      美国罗德岛大学的营养学者在研究咀嚼无糖口香糖对控制体重的功效时发现,咀嚼口香糖既可以减少热量摄入,又增加能量的消耗。

      《Appetite》杂志上刊登的研究报告表明,吃零食前咀嚼口香糖有助降低饥饿感、减少吃甜食的意欲、并因此从零食中减少摄入热量平均达36卡。

      咀嚼口香糖有助于减压

      在我们兴致勃勃的观看体育比赛时,有一些细心的观众朋友们会发现,许多运动员在比赛进行的时候口中嚼着口香糖。难道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嗜好或是习惯么?其实他们是在释放压力。现代科学研究为人类的咀嚼需求及“咀嚼减压”提供了生理实验依据。

      科学依据

      20世纪末,国外专家采用脑电图( EEG )的最新技术,发现咀嚼口香糖可引起α脑波增强。而研究表明,α脑波是精神处于平静状态时的一个标志,α脑波的减弱与紧张、焦虑等情绪的产生密切相关。由此可推导出,咀嚼口香糖增强了α脑波,从而使情绪状态相对放松。因此,专家认为:咀嚼口香糖有助舒缓紧张情绪。而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6%的被调查者同意“咀嚼口香糖帮助我克服日常紧张情绪”的说法。

      而英国诺森比亚大学Andrew Scholey在2009年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通过使用实验程序,在同时完成多个认知任务而诱发轻、中度两种水平的急性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与不咀嚼口香糖时相比,被试咀嚼口香糖时的自评警觉度均显著提高,状态焦虑、压力感的自我评分以唾液中反映机体压力状况的指标皮质醇的水平则显著降低。同时,咀嚼口香糖时,被试完成认知任务的整体表现显著提高。因此,专家认为:咀嚼有助舒缓紧张情绪。

      另外,研究者对咀嚼者的大脑活动的分析表明,咀嚼提高了海马组织的信号活跃性,海马组织能控制血液中压力荷尔蒙的水平,从而放松情绪。日本兵库医科大学牙科专业口腔外科副教授前田宪昭对此的解释是:咀嚼口香糖具有缓和紧张感和提高竞技能力的效果。比赛时,运动员由于过分紧张,使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副交感神经被抑制。咀嚼食物的动作可起到刺激副交感神经,使交感神经达到放松的作用,缓解二者的不平衡。

      不久之前,北大、北体大运动员竞技焦虑联合研究组的一项大学生运动员的压力情况调研显示,七成运动员在咀嚼口香糖时体验到压力的舒缓或平静、放松的感受。心理专家陶思璇认为,实际上,常人和运动员一样,都需要正视自己的压力和紧张情绪,要学会调适心情,生活才能轻松而游刃有余。对于如今面对高房价等多 重压力的都市白领群体来说,其实面临的多是‘生活中的小压力’,而咀嚼是很有效的辅助减压方法,在感觉压力无法释放时不妨嚼嚼口香糖,舒缓情绪。口香糖

      咀嚼口香糖的脑机制研究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来研究咀嚼活动的神经机制。有研究者发现一些与认知功能有关脑区在咀嚼活动中也被激活,提示这些认知功能区与咀嚼之间可能存在关联。Campbell 等发现,与默读行为相比,无意义的简单面部运动会激活大脑双侧舌回。Onzuka 等发现,咀嚼会引起双侧的感觉运动皮质、小脑、丘脑、辅助运动区、脑岛,以及右侧前额皮质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 信号增强。Takada 等发现,真实咀嚼与模拟咀嚼都激活了对应于口面部的感觉运动皮质和前运动皮质,但是这两种任务在额叶和后顶叶区域有不同的激活模式。近期,岳珍珠等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探讨了大学生在咀嚼口香糖时的脑机制。实验使用fMRI 扫描了60 名健康大学生在咀嚼口香糖和闭目休息阶段下的大脑活动情况。结果发现,咀嚼活动显著地激活了初级前运动皮质、右侧顶叶皮质、双侧的部分额叶区域,以及双侧小脑。除感觉运动皮质外,咀嚼还激活了一些参与高级认知活动的脑区。这些区域包括丘脑、脑岛、内侧前额叶、扣带回等区域。对部分脑区的活动所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咀嚼任务中激活最大的部位为中央前回相对于休息条件,该区域的BOLD 信号在咀嚼时有强烈的变化,平均信号变化率达到了46. 3 %。BOLD 信号的变化反映了咀嚼时大脑该区域对血氧含量的需求。

      以上的结果表明,咀嚼口香糖增强了某些脑区的活动,显著提高了这些脑区的供氧水平。此外,该研究还表明,咀嚼口香糖与记忆、注意、情绪调节这些认知活动激活了相同的脑区。例如,大量研究证明,扣带回参与了动作、动机、情绪和认知的高级控制过程。岳珍珠等的研究表明,咀嚼口香糖也同样激活了这个区域。这可能是咀嚼口香糖与认知活动之间相互关联的神经基础。

      口香糖减压能否适用于东方人

      Hllingworth是最早发现嚼口香糖能够减轻人们的压力的研究者。有实验表明,人们在拒绝自己喜欢的口香糖时产生的脑电与在放松情况下产生的脑电模式相同。但是,情绪的知觉、加工及调控等方面,受东西方不同文化影响的不同群体存在一定差异,刘潇楠等进行的国际情绪图片库的中国本土化评定表明,相较美国,中国大陆人群对情绪图片评定的效价与唤醒度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与中国文化特征冲突的情绪图片在评价与认识上存在显著差异。当东西方人群在对情绪的认知、体验评价等存在着切实差异时,咀嚼口香糖这一有效影响西方人群认知活动的行为,对中国人能否产生类似影响就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为此,中国研究员在以实验室诱发的压力下,以咀嚼口香糖对中国人改变自我评定的情绪状态以及引起激素的变化为目的进行研究。

      通过让被试验者完成“多任务”活动来引发轻度和中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多任务范式即为定义强度的压力模拟器(DefinedIntensityStressor Simulator, DISS),以该任务作为平台,通过改变认知任务的负载来诱发心理压力。该研究以唾液皮质醇作为生理指标,通过操纵任务难度,考察咀嚼在不同任务强度或者说压力水平上的效应。实验完成其后,通过对该实验基线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自评压力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的结果中,基线前后测之间差异显著,说明DISS任务在简单和复杂两种条件下,均能够成功地诱发被试焦虑的情绪。对于皮质醇结果在基线条件下,前后测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进一步说明DISS任务能够有效的诱导被试产生焦虑情绪以及更大的压力感。在实验组中,咀嚼口香糖并没有在状态焦虑以及自评压力维度上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是在情绪量表的醒、精力旺盛、安宁与灵敏、熟练等维度上均有所差异。说明咀嚼口香糖确实可以使被试在主观上感受到更加的警醒和精力充沛。而对皮质醇结果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在咀嚼条件下对于简单任务,实验后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非咀嚼实验条件,说明咀嚼口香糖使得在任务进行中,随焦虑程度增加所产生的皮质醇增加程度明显降低。由此可以推断,咀嚼口香糖可以在生理水平上,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但是较高难度任务条件下,并没有观察到口香糖的这种作用,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被试焦虑程度高到一定程度时,皮质醇分泌量较大。因此,单纯咀嚼口香糖并不能明显缓解过高的焦虑。就行为结果而言,并没有观察到咀嚼口香糖带来的对任务成绩的显著影响,换言之,至少与基线相比,咀嚼与非咀嚼条件下的任务成绩均显著所表明的练习效应对任务成绩的影响要大于咀嚼口香糖带来的影响。口香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后对被试的访谈中,多数被试提到咀嚼口香糖对他们带来的主观感觉是干扰了任务的完成,而行为结果则没有反映出这种主观体验,反而从趋势上仍能看到咀嚼条件相对非咀嚼条件的有利影响。这一与西方已有研存在差异的结果很可能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当西方人群普遍接受将咀嚼口香糖作为一种减压方式以及“工作伙伴”看待时,中国被试更倾向于将咀嚼口香糖作为清洁口腔,清新口气的工具或是休闲方式。但生理指标上的皮质醇结果仍然与西方研究结论相一致,这表明咀嚼口香糖在降低焦虑水平上存在着跨文化的一致性。

      嚼口香糖缓解坐飞机耳痛

      有些人乘坐飞机的过程中,尤其是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有鼓膜要被穿破的感觉,听到的声音也会变小,专家表示,这其实是航空性中耳炎在作祟。据介绍,航空性中耳炎是在飞机从高空急速下降引起鼓室内外压力相差较大所造成的中耳损伤,又称耳气压伤或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当咽鼓管功能异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等疾病)、飞机飞行高度改变、飞机下降速度过快均可导致发病。此外,入睡的旅客、昏迷病人、精神过于集中的机组人员也容易患耳气压伤。

      航空性中耳炎患者常会觉得耳朵被堵塞、耳鸣、耳痛、眩晕,并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临床检查程度轻重不一,可以表现为鼓膜充血内陷、鼓室积液或鼓室积血,严重时还可出现鼓膜破裂。专家表示,航空性中耳炎关键在于预防:咽鼓管功能异常者不宜乘坐飞机;如果非要乘坐飞机,乘飞机前应用麻黄素滴鼻以减轻咽鼓管口黏膜肿胀;在飞机下降时,多做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动作,嚼糖果和口香糖能使咽鼓管张开,缓解耳痛。如果耳痛症状仍然没有消除,就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用力呼气,让气流冲开咽鼓管进入中耳空气腔,消除耳鸣、耳痛等症状。

      如果回家后感觉还是痛,就要马上去看医生。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后,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需治疗越简单。治疗中可行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动作;鼻部可滴用麻黄素等血管收缩剂;有鼓室积液、积血者宜在无菌状态下行鼓膜穿刺抽吸术;鼓膜穿孔者用消毒棉球塞住外耳道,保持干燥,全身应用抗生素待其自行愈合;不能自愈者可行鼓膜成形术。对屡患航空性中耳炎者,应寻找并去除病因。

      注意事项

      产品危害

      口香糖中加有糖精、色素、香料、抗氧化剂等,在细菌的作用下既能形成一种高黏性不溶于水的多糖物质,黏附于牙齿表面,进而形成牙菌斑,又能发酵产酸,使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溶解导致龋齿。口香糖还含有增塑剂,有微毒,吹泡泡的过程中不断吐舌、伸舌、习惯性用一侧牙齿咀嚼,会使颌面部发育不均,造成牙颌畸形。口香糖

      使用含汞材料补过牙的人最好不要嚼口香糖。瑞士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嚼口香糖会损坏口腔中用于补牙的物质,使其中的汞合金释放出来,造成血液、尿液中的水银含量超标,从而对大脑、中枢神经和肾脏造成危害。

      嚼口香糖对于儿童也不利。因为儿童自控能力较差,整天把口香糖含在嘴里,有可能吞食或者误入气管,危及生命。长时间嚼口香糖,咀嚼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有可能养成睡梦中磨牙的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医生建议,咀嚼口香糖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有胃病的人更不宜过多地嚼口香糖,因为长时间咀嚼口香糖,会反射性地分泌大量胃酸,这在空腹状态下,不仅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反酸水等症状,长期下去还有可能导致胃溃疡和胃炎等疾病。

      产品污染

      200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来来往往的游客们为天安门广场留下了40余万块吃过的口香糖。在天安门广场上用冷冻办法清洗显然不符合实际,只能调动人工清理。一块价值0.2元的口香糖,清理成本要1.1元。有人把小小的口香糖视为环境污染的“杀手”,为此不断有城市号召全体市民行动起来向口香糖污染宣战,却收效甚微。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好投进垃圾箱,只是举手之劳,是一般人肯定都能做到的事情。天安门广场近60万块的口香糖污迹清除工作,成为北京市民和各媒体瞩目的焦点。这一被公众形象地称为“城市雀斑”的污染物,不仅长时间困扰着首都北京的环卫工作,对其他城市的环保部门来说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产品处理

      1、用蛋清涂在有口香糖的地方~ 揉、搓就好。

      2、放在冰箱里冷冻2小时。

      3、用一张白纸铺在粘着口香糖的部位然后有电熨斗熨个两三分钟,粘在衣服上的口香糖就转移到白纸上了。

      产品艺术

      口香糖艺术作品口香糖艺术作品

      Jamie Marraccini 能够使用口香糖制作出花样百出的艺术作品。

      从98年开始Marraccini便使用口香糖来制作漂亮的艺术作品,这些年来Marraccini 做的最多的一个动作就是咀嚼口香糖。他一共使用了约35000块口香糖制作了30件有趣的作品,并把他们发布在GumArt 上。他只使用Bubbalicious 和Fruit Stripe 口香糖以保证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变质,因为很多的时候Marraccini 制作一件作品就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名为《Hands on Sticks》的作品一共使用了4212块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