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栀子
栀子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J. Ellis),俗名野栀子、黄栀子、栀子花等,茜草科栀子属,灌木植物。
栀子高达3米;叶对生或3枚轮生,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花芳香,单朵生于枝顶,萼筒宿存;花冠白或乳黄色,高脚碟状;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种子多数,近圆形;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栀子产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生于海拔10-1 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也有分布,野生或栽培。
栀子干燥成熟的果实是常用中药,能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散瘀,叶、花、根亦可作药用。从成熟果实亦可提取栀子黄色素,在民间作染料应用,在化妆等工业中用作天然着色剂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着色上。其花可提制芳香浸膏,用于多种花香型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入药部位
3 性味
4 归经
5 功效
6 主治
7 用法用量
8 禁忌
9 炮制方法
10 生理特性
11 产地
12 相关论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栀子
别称: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界:植物界
属:栀子属
种:栀子
采收时间:9-11月
毒性:无毒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分布区域: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四川等
用量:5-10g
入药部位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
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炮制方法
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碾碎。
生理特性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其生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
产地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北、陕西和甘肃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又治心经留热,小便亦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
2、《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
3、《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面赤酒疱齄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 经之火热也。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 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 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法,不可违也。”
4、《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