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中
汉中
汉中,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北与陕西省西安市、宝鸡市为邻,南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相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辖9县2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52个镇、25个街道办,291个城镇社区、1896个村委会,汉中市常住人口318万人(2022年末),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2022年汉中市生产总值1905.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9832元。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截至2022年末,汉中市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所,普通中学214所,普通小学433所,幼儿园815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取得科技成果409项。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77个(包括村卫生室2525个),床位数2.8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470人。
汉中地处我国地域文化的南北交汇带,民间文化带有浓厚的秦、蜀、楚文化烙印。民间戏剧既有洋县秦腔,又有汉调桄桄;民歌既有带川味的镇巴民歌,又有兼具川甘味的宁(强)留(坝)勉(县)山歌。国家级非遗名录汉中民歌《清早起来去上山》等4首非遗乐曲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
汉中旅游景点有佛坪自然保护区、长青自然保护区、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紫柏山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政治
8 经济
9 文化
10 社会
11 旅游
12 著名人物
13 社会
14 旅游
15 著名人物
16 荣誉
17 诗赋汉中
18 友好城市
基本信息
中文名:汉中
外文名:Hanzhong City
别名:梁州、褒国、天汉、兴元府、南郑、汉都
地区生产总值:1905.45亿元(2022年)
人均生产总值:59832元(2022年)
高等学府: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民族:汉族
邮政编码:723000
机场:汉中城固机场
方言:汉中话(中原官话-秦陇片、西南官话)
车牌代码:陕F
历史名人:刘邦张良韩信张骞蔡伦
高铁站:汉中站 宁强南 城固北 佛坪站等
建成区面积:95.5km²
行政区划代码:610700
城市节庆:汉中油菜花节、柑桔旅游文化节
市长:王建平
著名景点:午子山景区、、华阳景区、紫柏山景区、黎坪景区、朱鹮梨园景区、石门栈道景区、五龙洞景区、熊猫谷景区、汉中市博物馆、龙头山景区
面积:27246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378.98万人(2022年户籍总人口)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国家/地区: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
下辖地区:2区9县另有5个经济功能区(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驻地:汉台区民主街
电话区号:0916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汉水上游、秦巴谷地、汉中盆地中心
气候类型: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市树:汉桂
市花:旱莲
市委书记:张烨
城市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坐标: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
市鸟:朱鹮
荣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2022年)
火车站:汉中站、城固站、城固北站、洋县西站、西乡站、勉县站、宁强南站、略阳站、佛坪站等
所属地区:陕西省
建制沿革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龙岗寺遗址是中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已有较为成熟的聚落形成,遗址今保留有一处保存基本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公园的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岭中期前段,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较早的阶段。
古代
夏代,境内有褒国。《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国语·郑语》及《史记·周本纪》中均记有夏末褒国国君化龙故事。褒国地望约在今汉中地区中部汉江以北、秦岭以南一带。
商代:此地属褒国(汉江以北)及古蜀国(汉江以南)。殷卜辞中有“伐缶(褒)与蜀”记载。
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东周前期(约周平王二十至三十年间),褒国亡于庸,汉中地归庸国(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周匡王二年(前611),秦、楚、巴联合灭庸。《华阳国志·汉中志》:“(汉中郡治西城县)本附庸国,属蜀。”也就是说,汉中原本是庸国北部汉水南岸属地。
今汉中春秋战国时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巴蜀、秦国。
汉中位置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开明立(公元前666年前后),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 。保应作褒,即殷卜辞中的“缶”,地在汉中褒城。公元前477年,楚惠王率楚军大败巴军,巴国损失惨重而国力大衰,退出汉水流域。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秦厉公26年(前451年),秦国进攻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丢失了南郑,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将南郑艰难夺得。
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夺取南郑,《史记》中写道:“伐蜀,取南郑”,但不料,蜀国再次反攻,占据南郑。《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说:“周显王之世(公元前368-前321年在位),蜀王有褒、汉之地”。蜀占据褒汉,蜀王杜尚封其弟杜葭萌为汉中侯,并划沔中(汉水上游)与葭萌地为苴国,建宗藩。楚于此时在今安康一带置汉中郡,以御秦,辖区西至今石泉县一带。汉中之名,始见于史籍。
商秧变法后的秦国,成为日益强大的军事强国。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吞苴灭蜀,褒汉之地尽归秦。公元前312年,秦攻楚,取地六百里重置汉中郡,将汉水上游(今汉中地区)合入,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东汉初迁至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东)。
汉中市夜景
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
晋太康十年(289年)改设汉国,不久即废。
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境内设梁州、兴州(今略阳县)、洋州(今西乡县),并侨置秦州及70多侨县。
隋初,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
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4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汉中属山南西道,道治设于南郑(汉中);天宝元年(724年)设汉中郡、洋川郡、顺政郡;后又改为梁州、洋州(今洋县)、兴州;兴元元年(784年)改梁州为兴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郑,开中国历史上用帝王年号命府名之先河,兴元府地位同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2州,属峡西路。熙宁五年(1072年)设利州路及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治设于兴元(汉中),西路治设于兴州(略阳);后利州东、西路几经分合。
元代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
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
民国时期
汉中龙岗大桥
民国元年(1912),废陕安道;2年(1913)2月,废府、州、厅制,州及厅改称县。三年(1914)1月,设立汉中道,治设于南郑,领陕南25县:南郑、褒城、沔县、城固、洋县、西乡、镇巴(定远厅改名)、佛坪、略阳、宁羌、留坝、凤县、安康、岚皋、石泉、汉阴、宁陕、洵阳、紫阳、平利、镇坪、白河、镇安、商南、山阳。民国十七年(1928),废汉中道,各县直隶于省,境内有南郑、城固、洋县、沔县、西乡、镇巴、宁羌、略阳、留坝、佛坪、褒城11县。二十四年(1935),省在汉中设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南郑,辖南郑、褒城、沔县、略阳、凤县、留坝、洋县、西乡、佛坪、城固、镇巴、宁强(1942年由宁羌县改名)12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后,关中及西安解放,国民党陕西省军政机关南逃汉中。9月,汉中分设东、西两专员公署,东署驻城固,辖东6县,西署驻沔县,辖西6县,至解放。
建国以后
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后,设立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1950年3月3日,陕南行政公署(简称“陕南行署”)由湖北郧县迁驻南郑市,下辖商洛、两郧、安康、汉中4个分区,直辖南郑市。汉中分区,辖南郑县(政府驻铺镇)、城固、洋县、佛坪、镇巴、宁强、沔县、褒城、留坝、西乡10县。1950年5月,将宝鸡分区的凤县划入汉中,县城由凤州迁双石铺。
1949年12月~1958年,汉中县以下设区及县辖镇,区下设乡或管理区及镇;乡镇下设村。
汉中市行政区划图
1951年2月,撤销陕南行署,设立省政府南郑区专员公署,行政区为南郑专区,辖南郑市及南郑、褒城、凤县等12市、县。1953年1月,划出宁强县的张家桥、唐家坝、孙家岭、李家坝、水田坪、黎坪、元坝子、禅家岩、五郎坝、板苍坝、小褒城、挂子山乡,褒城县的钢厂、大河坝、云河、纸房,南郑县的庙坝共17乡,设立黎坪中心区,区政府驻元坝子,直属南郑专区。1月,又将沔县的漆树坝、小河庙,房家湾3乡划入黎坪中心区。
1953年6月,南郑市改由省直辖;10月,南郑专区改称汉中专区,南郑市更名为汉中市,归汉中专区辖。汉中专员公署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54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归陕西省南郑县。
1957年,四川省旺苍县三道乡划归陕西省黎坪中心区。
1958年11月,撤销南郑县,并入汉中市;撤销佛坪县,辖区北部(秦岭主脊以北)划入盩厔县;中、南部并入洋县;东部并入石泉县;撤销黎坪中心区,辖区分别并入宁强、沔县;撤销褒城县,辖区并入沔县和汉中市;撤销留坝县,辖区北部并入凤县,柴关岭以南的江口、留坝两公社划归汉中市。此时汉中专区辖汉中市及城固、洋县、西乡、镇巴、宁强、凤县、沔县、略阳县。
1958年9月~1982年,县以下设区(除佛坪县不设区外),区下设人民公社,公社下设大队,大队下设生产队。1982年以后,公社改为乡,县下设区(除佛坪县不设区外),区下设乡、镇,乡镇下设村,村下设村民小组。
1960年12月,凤县划入宝鸡专区。1961年8月,恢复南郑县(驻地迁于周家坪)、留坝县、佛坪县。佛坪县原秦岭以北地仍归盩厔县。1964年5月,汉中市撤销改设县。9月,沔县改名为勉县。
1968年9月2日,成立汉中专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行政权力机构;1969年1月,汉中专区改为汉中地区,行政领导机构改称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6月,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汉中地区行政公署(简称“汉中行署”),为陕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所辖县未变。1980年7月,汉中县撤销恢复为市(县级)。
1995年,汉中地区辖汉中市及南郑、城固、洋县、佛坪、西乡、镇巴、勉县、宁强、略阳、留坝。
1996年2月21日,国务院通知,撤销汉中地区以及县级汉中市,改设为地级汉中市,6月6日,正式对外办公,7月18日,庆祝召开地区级汉中市成立大会。原县级汉中市改为汉台区(县级)。
汉中行政区划图
从2010年7月开始,汉中市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集中进行撤乡并镇行政区划调整,撤并后,汉中市由原来的22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80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共撤并46个乡镇。
2017年8月28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汉中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108号),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汉中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陕政函170号]),同意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南郑设区后,以原南郑县的行政区域为南郑区的行政区域,南郑区人民政府驻汉山街道西大街24号。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汉中市下辖2个区、9个县。
区划详情
2个区:汉台区、南郑区。
9个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自然环境
汉中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图
汉中市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属中国西南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最大直线长度东西为258.6公里,南北为192.9公里。地形地貌
汉中地貌卫星地图
汉中市境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在洋县昏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其它较高的山峰有佛坪县光头山2838米、洋县摩天岭2603米、留坝紫柏山2610米、勉县光头山2606米,一般山体海拔为1000~2000米。南部米仓山(又称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镇巴县箭杆山,海拔2534米,较高山峰还有南郑县铁船山2468米、红山2367米、光头山2389米,一般山体海拔在1000~1500米;汉中市最低处在西乡县茶镇南沟口,海拔371.2米。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汉中盆地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约5~30公里,汉台区附近最宽为25~30公里;汉江支流牧马河与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汉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体高出汉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类型多样,但以山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57.0%),丘陵占14.6%,平坝占10.2%。
气候特征
汉中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脉两大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潮湿气流不易北上,气候温和湿润、干湿有度。
气温: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年均气温14℃。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汉中石门栈道
降水: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湿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风:区内年均平均风速介于1-2.5米/秒之间。鲜见大风天,年均不到2天,周边郊县则有不同。
水文特征
汉江桥闸
汉中市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在水系组成上,主要是东西横贯的汉江水系和南北纵穿的嘉陵江水系。汉江,又名汉水,古称沔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中市位于汉江上游。汉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宁强、勉县、南郑、汉台、城固、洋县、西乡等县(区)境,横贯汉中盆地,是汉中水系网络的骨架。汉中市境内汉江干流长277.8公里,占汉江全长1532公里的18.1%,流域面积19692平方公里,占汉江全流域17.43万平方公里的11.3%,占汉中市总土地面积27246平方公里的72.3%。嘉陵江水系分布在汉中市的西部和南部。嘉陵江干流由北向南,纵穿略阳、宁强两县的西部山地,为过境大河。境内流程141.7公里,流域狭长,西宽东窄。市境内属嘉陵江水系的大小河流共192条,流域面积7554平方公里,占汉中市总土地面积的27.7%。
自然灾害
2018年09月12日19时06分,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纬32.75度,东经105.69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自然资源
汉中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部为汉中盆地。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着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中国也是不多见的。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生物
朱鹮
植物:秦巴山区多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截止1995年10月,已发现汉中市境内有2942种植物,分属种子、蕨类、苔藓、地衣、真菌和藻类,计7门、282科、1160属植物。其中仅种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属、2564种,分别占到中国科(166/291)的57%、属(958/2940)的32.6%、种(2564/24300)的10.6%。汉中是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陕西省第一,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动物种群:汉中地区位于古北界动物区系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交汇处,南北动物兼有,动物种群组成丰富。其间生存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大鲵(娃娃鱼)等。朱鹮已经成为汉中的城市象征(市鸟)。汉中地区野生脊椎动物计有:鸟类335种,属17目、51科,其中留鸟155种,夏候鸟91种,冬候鸟28种,旅鸟61种;哺乳动物137种,属7目、27科;两栖类动物24种,属2目、7科;爬行类37种,属3目、9科;鱼类109种,属6目、15科。
汉中四宝:汉中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生活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的“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一直被誉为“汉中四宝”。这“四宝”是“中华聚宝盆”的最佳注脚,这是汉中生态环境无比优越的见证,其中“四宝之首”的朱鹮为汉中市“市鸟”。
矿产
汉中市位于秦岭构造山带域扬子板块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是中国西部有利成矿带之一,是陕西省重要的矿产富集区。已发现矿产资源四大类十二小类92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2种,矿产地293处,其中大型矿床47处;中型矿床81处,小型矿床113处,矿点52处。
截至2005年底,汉中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27种矿产,140个矿区,保有储量潜在价值1357.06亿元。列入全省前三名的有19种矿产,其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1303.62亿元,占总量的96.06%。其中有13种矿产居陕西省首位,6种列陕西省第二位。锰矿、镍矿、溶剂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石膏、石棉等12种矿产,保有储量占全省的100%。钒矿、玻璃用石英岩、饰面大理岩等6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各占全省总量的50%以上。列入中国前十位的矿产有9种,分别是:玻璃用石英岩、石棉、及海泡石居第三位;化肥用蛇纹岩居第四位;冶金用白云岩居第五位;镍矿及冶金用石英岩居第七位;锰矿居第八位,膨润土居第十位。
人口
2022年,年末户籍总人口378.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1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18万人,出生率为7.11‰,死亡率为8.61‰,自然增长率为-1.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78%。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5.96%,15-64岁人口占64.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9.78%。
民族概括
汉中市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余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白族,彝族,侗族,藏族,畲族,土族,哈萨克族、傣族、高山族、锡伯族等。
政治
职务 | 姓名 |
市长 | 王建平 |
副市长 | 陈剑彬、郭志胜、王红艳、吴维强、郑雪梅、郭里、张鹏 |
秘书长 | 王镇 |
职务 | 姓名 |
市委书记 | 张烨 |
市委副书记 | 王建平、张启东 |
职务 | 姓名 |
主席 | 蔡煜东 |
副主席 | 李芳、曹俊强、刘颖、范英、王生波、刘伟、原颖娜 |
秘书长 | 李永春 |
人大领导 |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杨记明 | |
副主任 | 李晓媛、吴巧玲、杜家才、王玲、胡新利、黎建军、杨守奎、冯永清 | |
秘书长 | 王清和 |
经济
大美汉中
2022年,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905.4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3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28.38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784.77亿元,增长2.9%。人均生产总值59832元,增长4.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5%。
2022年,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5.3%、43.5%和41.2%。与2021年相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下降0.2个、1.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2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14.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增加值301.16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351.80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11.95亿元,增长10.3%;牧业产值126.60亿元,增长5.0%;渔业产值8.89亿元,增长1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3亿元,增长3.0%。
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384.59万亩,比上年增加5.9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05.05万亩,减少13.85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29.66万亩,增加0.57万亩;茶园种植面积116.02万亩,增加1.5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4.21万亩,增加2.67万亩;园林水果种植面积53.39万亩,增加0.36万亩。
第二产业
汉中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27.2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591.80亿元,增长0.9%;重工业完成产值1335.42亿元,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2022年,分产业看,装备制造工业完成产值546.05亿元,增长6.6%;高品质食药工业完成产值515.39亿元,增长1.9%;现代材料工业完成产值630.08亿元,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产值493.24亿元,增长6.6%。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90亿元,下降36.0%。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56.69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用电量108.77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58.67亿千瓦时。
第三产业
投资、建筑
汉中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9.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6.3%。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15.0%、18.4%和66.6%。2022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8.57亿元,比上年下降13.3%;房屋施工面积1624.85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额99.72亿元,下降34.8%。
2022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00.22亿元,增长12.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369.01亿元,增长12.3%;竣工产值145.26亿元,增长7.9%;签订合同额668.76亿元,增长27.3%。
贸易、物价
202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7.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0.21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3.67亿元,增长10.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7.01亿元,增长4.8%;商品零售556.87亿元,增长8.0%。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9.99亿元,增长21.0%。
2022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5%,饮料类增长11.8%,中西药品类增长10.1%,烟酒类增长6.4%,汽车类增长4.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0.8%。
2022年,自营外贸进出口总额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出口30.67亿元,增长46.8%;进口5.16亿元,下降49.2%。
2022年,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八大类看,食品烟酒类上涨2.5%,衣着类下降0.8%,居住类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5.0%,医疗保健类下降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4%。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08亿元,同口径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33.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30亿元,同比增长9.2%。
2022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034.60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20.3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42.15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27.7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293.42亿元,比年初净增加127.2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18.95亿元,比年初净增加43.55亿元。
2022年,保险业保费收入70.29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4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2.87亿元。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9.4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73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8.73亿元。
文化
- 陕南民歌
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孝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儿歌等。一般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南国之风。
- 锣鼓草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 社火
汉中市各县流行。一般在春节时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和陕西关中地区社火一脉相承,但也衍生出自己的特色。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还有舞狮、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
- 焰火
又称“放花”。一般于春节或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放焰火。洋县磨子桥焰火自清代以来为最著名者,曾奉调入京参加国庆焰火晚会。主要有竿子花、笸篮花、马花、冲天炮、满天星、流星赶月、闹龙宫、火树银花、连珠炮等160多个品种,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 汉调二簧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巴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本市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今渐无。
- 汉调桄桄
又称汉中梆子戏,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2006年,汉调桄桄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端公戏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节庆活动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汉中盆地是油菜花的故乡,油菜花的天堂。汉中是中国传统的油菜种植生产基地,每年油菜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已成为中国油菜种植面积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传统民居
汉中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砖石为支撑,上面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开间不大,但楼—厂可防水,楼上很凉爽。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组成,中间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地方特产
- 汉中面皮
陕西汉中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其制作工艺于2011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汉中菜豆腐
汉中站
汉中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汉中地区通往西南、中原、西北、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汉中站地处联结西康(西安-安康)、宝成(宝鸡-成都)的重要铁路阳安(阳平关-安康)线上。汉中火车站不仅是中国重要客运站之一,更日趋成为连接华东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阳安铁路复线已开工建设,西成客专于2012年10月27日正式开工,2017年12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汉中火车站也正在积极扩建二期工程。
开往春天的西成高铁
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自西安铁路枢纽西安北站,穿秦岭入汉中,越大巴山过宁强,经米仓山入四川广元、剑阁、青川,接入江油成绵乐城际铁路(成都—绵阳—乐山)至成都。改扩建完成后,日办理列车对数可增至120对左右,其中每日往返于汉中至西安间城际列车可达20对。预计到2020年,汉中车站年发送人数将由现150万人左右增至600万。西成客运专线在汉中地区共设有(从西安至成都方向)佛坪站、洋县西站、城固北站、汉中站、新集站、宁强南站6站。
航空
汉中城固机场
汉中城固机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柳林镇,距离汉中市区18公里,为军民合用支线机场。机场跑道长2500米、宽45米,有一条长303米、宽18米民航专用联络道和5个民航专用停机坪,按3C2B飞机自滑进出设计。机场民用部分占地1315.5亩,航站楼面积5500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C,配备有先进的通信导航和助航灯光系统,可满足波音737、空客320及以下机型起降。
2014年8月13日汉中城固机场成功首航,已开通汉中-西安、汉中-深圳、汉中-上海、汉中-杭州、昆明-汉中-北京、南京-汉中-乌鲁木齐、汉中-海口(季节性航线)、南通-汉中-银川、福州-汉中-银川航线。
公路
西汉高速公路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汉中为中心,贯通陕西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108国道,316国道、210国道、244国道、345国道等5条国道干线通过。所有乡镇和71%的村通了公路。特别是京昆高速公路(G5)、十天高速公路(G7011)、银昆高速公路(G85)的全面贯通使汉中快速融入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并形成汉中绕城高速公路。社会
陕西理工大学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1.61万人,在校生4.50万人,毕业生1.39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560人,在校生1352人,毕业生354人。
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所,专任教师1146人;招生7014人,在校生2.03万人,毕业生7043人。
2022年,普通中学214所,专任教师1.49万人。高中招生2.07万人,在校生6.07万人,毕业生2.03万人;初中招生3.46万人,在校生10.08万人,毕业生3.41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
2022年,普通小学433所,专任教师1.53万人。招生3.38万人,在校生20.20万人,毕业生3.5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2022年,幼儿园815所,专任教师6953人。在园幼儿(包括附设幼儿班)10.58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残疾学生1644人。
陕西理工大学 |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航空技术学院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
科技事业
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6项,技术交易额达13.25亿元。取得科技成果409项。
2022年,全市共获专利授权1666件,其中,发明专利231件,实用新型专利1223件,外观设计专利212件。现有有效发明专利913件,比上年增长24.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4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件。
2022年,新增有效商标注册3983件,现有有效注册商标24080件,比上年增长18.4%。新增地理标志商标4件,现有地理标志商标共28件,增长16.7%。现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
文卫体育
2022年,剧场10个,影院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文化站177个,博物馆24个;图书总藏量126.19万册;广播及电视发射台10座,拥有发射机60部,电视人口覆盖率99.9%,广播人口覆盖率99.9%。
2022年,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77个(包括村卫生室2525个),床位数2.8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4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915人,注册护士11544人,药师(士)1296人,技师(士)1849人。
2022年,体育场地面积690.46万平方米,体育场馆37个,市级体育俱乐部13家,市级体育社团组织41家。新建体育场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新建体育场地26个(块)。
邮政电信
2022年,电信业务总量2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邮政业务总量11.68亿元,增长2.8%。年末固定电话装机用户49.71万户,增长1.6%;移动电话用户367.69万户,增长2.4%;宽带接入用户126.02万户,增长9.3%。
城建环保
2022年,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7.72亿元,建成城市市政道路32条。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65亿元,建成城市市政道路47条。1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完成投资48.09亿元。中心城区新建、改建市政道路45.06公里。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1.62公顷。
2022年,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324天,优良率达88.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2。
2022年,全市11个县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一氧化碳日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均浓度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022年,全市监测的汉江、嘉陵江流域64个断面(点位)年均浓度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4个市级及1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
2022年,洋县、镇巴、留坝和佛坪县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市中心城区、城固、勉县、宁强、西乡和略阳县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好”。
2022年,市中心城区及开展酸雨监测的6个县区均未出现酸雨。
民生保障
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9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7亿元。劳务输出94.8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
2022年,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9元,比上年增加1404元,增长5.9%。其中,工资性收入12131元,增长4.6%;经营净收入4330元,增长4.3%;财产净收入1500元,增长4.1%;转移净收入7358元,增长9.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26元,比上年增加250元,增长1.6%。
2022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76元,比上年增加1653元,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19461元,增长3.6%;经营净收入5780元,增长4.5%;财产净收入3148元,增长2.1%;转移净收入10387元,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28元,比上年下降105元,下降0.5%。
2022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4元,比上年增加950元,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6088元,增长4.9%;经营净收入3135元,增长3.1%;财产净收入142元,增长19.3%;转移净收入4859元,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19元,比上年增加439元,增长4.0%。
2022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4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4.1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3.76万人、23.80万人、31.23万人和21.8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9万人。
2022年,城市低保人数1.53万人,发放保障金1.03亿元;农村低保人数13.06万人,发放保障金6.36亿元。优抚补助3.35万人,发放抚恤金3.02亿元。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机构)1909个,提供床位33900张,年末养老服务机构在院人数9246人。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4793.62万元(含物资捐赠折价)。
旅游
- 主要景点
摩天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宝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龙池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马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佛坪山茱萸、洋县红米、洋县黑米、汉中仙毫、略阳乌鸡、汉中附子、略阳杜仲、略阳天麻、略阳猪苓、镇巴腊肉 著名人物汉中站 汉中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汉中地区通往西南、中原、西北、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汉中站地处联结西康(西安-安康)、宝成(宝鸡-成都)的重要铁路阳安(阳平关-安康)线上。汉中火车站不仅是中国重要客运站之一,更日趋成为连接华东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阳安铁路复线已开工建设,西成客专于2012年10月27日正式开工,2017年12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汉中火车站也正在积极扩建二期工程。 开往春天的西成高铁 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自西安铁路枢纽西安北站,穿秦岭入汉中,越大巴山过宁强,经米仓山入四川广元、剑阁、青川,接入江油成绵乐城际铁路(成都—绵阳—乐山)至成都。改扩建完成后,日办理列车对数可增至120对左右,其中每日往返于汉中至西安间城际列车可达20对。预计到2020年,汉中车站年发送人数将由现150万人左右增至600万。西成客运专线在汉中地区共设有(从西安至成都方向)佛坪站、洋县西站、城固北站、汉中站、新集站、宁强南站6站。 航空汉中城固机场 汉中城固机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柳林镇,距离汉中市区18公里,为军民合用支线机场。机场跑道长2500米、宽45米,有一条长303米、宽18米民航专用联络道和5个民航专用停机坪,按3C2B飞机自滑进出设计。机场民用部分占地1315.5亩,航站楼面积5500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C,配备有先进的通信导航和助航灯光系统,可满足波音737、空客320及以下机型起降。 2014年8月13日汉中城固机场成功首航,已开通汉中-西安、汉中-深圳、汉中-上海、汉中-杭州、昆明-汉中-北京、南京-汉中-乌鲁木齐、汉中-海口(季节性航线)、南通-汉中-银川、福州-汉中-银川航线。 公路西汉高速公路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汉中为中心,贯通陕西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108国道,316国道、210国道、244国道、345国道等5条国道干线通过。所有乡镇和71%的村通了公路。特别是京昆高速公路(G5)、十天高速公路(G7011)、银昆高速公路(G85)的全面贯通使汉中快速融入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并形成汉中绕城高速公路。社会陕西理工大学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1.61万人,在校生4.50万人,毕业生1.39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560人,在校生1352人,毕业生354人。 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所,专任教师1146人;招生7014人,在校生2.03万人,毕业生7043人。 2022年,普通中学214所,专任教师1.49万人。高中招生2.07万人,在校生6.07万人,毕业生2.03万人;初中招生3.46万人,在校生10.08万人,毕业生3.41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 2022年,普通小学433所,专任教师1.53万人。招生3.38万人,在校生20.20万人,毕业生3.5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2022年,幼儿园815所,专任教师6953人。在园幼儿(包括附设幼儿班)10.58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残疾学生1644人。
科技事业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6项,技术交易额达13.25亿元。取得科技成果409项。 2022年,全市共获专利授权1666件,其中,发明专利231件,实用新型专利1223件,外观设计专利212件。现有有效发明专利913件,比上年增长24.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4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件。 2022年,新增有效商标注册3983件,现有有效注册商标24080件,比上年增长18.4%。新增地理标志商标4件,现有地理标志商标共28件,增长16.7%。现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 文卫体育2022年,剧场10个,影院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文化站177个,博物馆24个;图书总藏量126.19万册;广播及电视发射台10座,拥有发射机60部,电视人口覆盖率99.9%,广播人口覆盖率99.9%。 2022年,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77个(包括村卫生室2525个),床位数2.8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4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915人,注册护士11544人,药师(士)1296人,技师(士)1849人。 2022年,体育场地面积690.46万平方米,体育场馆37个,市级体育俱乐部13家,市级体育社团组织41家。新建体育场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新建体育场地26个(块)。 邮政电信2022年,电信业务总量2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邮政业务总量11.68亿元,增长2.8%。年末固定电话装机用户49.71万户,增长1.6%;移动电话用户367.69万户,增长2.4%;宽带接入用户126.02万户,增长9.3%。 城建环保2022年,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7.72亿元,建成城市市政道路32条。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65亿元,建成城市市政道路47条。1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完成投资48.09亿元。中心城区新建、改建市政道路45.06公里。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1.62公顷。 2022年,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324天,优良率达88.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2。 2022年,全市11个县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一氧化碳日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均浓度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022年,全市监测的汉江、嘉陵江流域64个断面(点位)年均浓度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4个市级及1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 2022年,洋县、镇巴、留坝和佛坪县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市中心城区、城固、勉县、宁强、西乡和略阳县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好”。 2022年,市中心城区及开展酸雨监测的6个县区均未出现酸雨。 民生保障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9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7亿元。劳务输出94.8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 2022年,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9元,比上年增加1404元,增长5.9%。其中,工资性收入12131元,增长4.6%;经营净收入4330元,增长4.3%;财产净收入1500元,增长4.1%;转移净收入7358元,增长9.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26元,比上年增加250元,增长1.6%。 2022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76元,比上年增加1653元,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19461元,增长3.6%;经营净收入5780元,增长4.5%;财产净收入3148元,增长2.1%;转移净收入10387元,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28元,比上年下降105元,下降0.5%。 2022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4元,比上年增加950元,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6088元,增长4.9%;经营净收入3135元,增长3.1%;财产净收入142元,增长19.3%;转移净收入4859元,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19元,比上年增加439元,增长4.0%。 2022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4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4.1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3.76万人、23.80万人、31.23万人和21.8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9万人。 2022年,城市低保人数1.53万人,发放保障金1.03亿元;农村低保人数13.06万人,发放保障金6.36亿元。优抚补助3.35万人,发放抚恤金3.02亿元。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机构)1909个,提供床位33900张,年末养老服务机构在院人数9246人。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4793.62万元(含物资捐赠折价)。 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