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丹毒丹毒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治愈后容易复发。

丹毒以系统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反复发作患者应注意寻找并积极处理附近慢性病灶(如足癣、溃疡、鼻窦炎及颜面部感染病灶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典型的皮损表现,下肢或头面部迅速发展的水肿性红斑,伴有灼痛,并结合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类丹毒和癣菌疹等过行鉴别。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该病无需手术治疗。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临床分类 3 流行病学 4 致病原因 5 主要症状 6 检查方式 7 临床诊断 8 治疗方法 9 预后管理 10 日常护理 11 饮食调理 12 预防措施 13 就医指南

      基本信息

      主要病因:感染

      所属科室:五官科-皮肤科

      中文名:丹毒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皮肤

      英文名:erysipelas

      潜伏期:2~5天

      别名:流火

      疾病分类:皮肤病

      临床分类

      丹毒丹毒

      本病根据皮损的表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如下:

      1、水疱、大疱或脓疱型丹毒

      指在红肿的斑片上发生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大疱或脓疱。

      2、坏疽型丹毒

      指炎症波及皮下较深层,引起皮肤坏疽,此型病情凶险。

      3、游走型丹毒

      指皮损一边消退,一边发展扩大,呈岛屿状蔓延。

      4、复发型丹毒

      指皮损在某个位置反复发作。

      流行病学

      丹毒丹毒

      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发病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老年人、过劳者、有淋巴水肿和慢性皮肤溃疡的人群。

      好发季节

      本病夏季发病率较高。

      致病原因

      总述

      大多数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次是G、B、C或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肠耶尔森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也会引起丹毒的症状。病原菌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处细微的损伤而侵入致病。

      诱发因素

      1、抠鼻孔、掏耳致黏膜细小破损或患足癣、足跟皲裂等是丹毒发生的常见诱因。

      2、足癣、趾甲真菌病和鼻炎,是引起丹毒小腿及面部丹毒的主要诱发因素。

      3、营养不良、酗酒、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及糖尿病等也可诱发本病。

      4、复发性丹毒系细菌潜伏于淋巴管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复发。

      5、下肢淋巴阻塞或水肿。

      主要症状

      总述

      丹毒潜伏期为2~5天,起初有突发发热、寒战等前驱症状。数小时到1天后,小腿和面部等部位出现一小块红斑并进行性扩大,患者常自觉患处有灼痛感。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当感染痊愈后,局部可能出现脱屑和轻度色素沉着。

      典型症状

      1、前驱症状

      丹毒起病急剧,发病前可有全身不适、怕冷、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皮损

      (1)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有时红斑基础上可发生水疱、大疱或血疱。

      (2)好发于小腿和头面部,足背部也可发生,多为单侧,婴儿好发生于腹部。

      伴随症状

      患者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和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病情发展

      丹毒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全身性脓毒症。此外,丹毒经治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淤滞。最终可因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局部皮肤粗厚、肢体肿胀,甚至发展成“象皮肿”。

      并发症

      1、感染性休克

      全身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可表现为皮肤冰冷、脸色苍白、少尿或无尿、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病情危急,需及时就医。

      2、脓毒症

      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全身性脓毒症。

      3、菌血症

      导致丹毒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引发菌血症。此时感染可能会扩散到心脏、骨关节等,引起心内膜炎、滑囊炎、关节炎和肌腱炎。

      4、其他

      丹毒还可能导致脓肿、坏疽、血栓性静脉炎、肺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检查方式

      预计检查

      当下肢或头面部皮肤出现红斑伴有灼痛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查看皮损的情况,之后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细菌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观察皮损的表现和分布的部位,同时需要触诊皮损处判断皮肤紧张度和皮温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2、细菌学检查

      抗DNA酶B和ASO滴度试验此是链球菌感染的重要指标。直接免疫荧光和乳胶凝集试验也用来检测皮损组织中的链球菌。

      3、其他血液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

      影像学检查

      丹毒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但是当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医生怀疑可能有骨关节受累时,可能建议患者做磁共振成像(MRI)和骨闪烁显像来明确。

      病理检查

      医生会从患处取一小部分组织,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真皮弥漫性水肿,真皮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真皮灶性化脓性坏死以及真皮表皮分离。无原发性坏死性血管炎、血栓形成或白细胞破碎病变。

      临床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典型的皮损表现,下肢或头面部迅速发展的水肿性红斑,伴有灼痛,并结合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类丹毒和癣菌疹等过行鉴别。

      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

      有明显的刺激物及过敏性物质接触史,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境界清楚,瘙痒明显,病变区域无灼热、疼痛和触痛。病人无全身症状。

      2、蜂窝织炎

      为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四肢、面部、外阴和肛周等部位,炎症浸润较深,皮损中央部位红肿最明显,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境界不清,严重时可形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

      3、类丹毒

      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皮损处无发热、触痛,色泽不如丹毒鲜亮,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丹毒以系统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反复发作患者应注意寻找并积极处理附近慢性病灶(如足癣、溃疡、鼻窦炎及颜面部感染病灶等)。

      药物治疗

      1、全身治疗

      丹毒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可恢复正常,但患者仍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防止复发。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2、局部治疗

      可用硫酸镁、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依沙吖啶溶液冷敷,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硫酸镁、呋喃西林、依沙吖啶、莫匹罗星软膏

      手术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采用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有一定疗效。

      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管理

      一般预后

      丹毒患者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在积极的抗生素治疗后可治愈,但发生于面部及小腿的丹毒易复发。皮肤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恢复后局部皮肤会出现蜕皮和色素沉着。

      危害性

      1、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2、丹毒可能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治愈性

      本病经过专业治疗可以治愈。

      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具体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复发性

      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等)没有彻底治愈,容易反复出现丹毒。

      日常护理

      总述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嘱治疗丹毒,足量用药,日常需注意抬高患肢,保持皮损部位清洁,注意防护,避免二次损伤。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起病急,引起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面部丹毒可引起面部红斑、脓眼及视物困难,可影响患者形象,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可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病情可反复发作,患者易对治疗失去信心。

      2、护理要点

      (1)患者可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情况,医护人员会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进行解答并进行心理疏导;患者也可多和病友进行交流,相互鼓励,缓解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2)家属需要理解患者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带着乐观的情绪去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引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

      用药护理

      1、必须遵照医嘱足量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和更改剂量,以免用量不足导致丹毒复发。

      2、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用药之前按医嘱做好皮试,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生活管理

      1、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2、限制下肢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3、可局部进行冷敷,缓解疼痛。

      4、下肢皮肤感染和水肿的患者,在康复后可以穿一个月压力袜,促进感染部位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5、有意识保护皮损部位,避免磕碰等引起二次损伤。

      6、避免抠鼻孔、掏耳等,以免引起皮肤损伤。

      病情监测

      当患者出现皮肤冰冷、脸色苍白、尿量减少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紧急处理。

      饮食调理

      丹毒患者宜清淡饮食,同时注意营养搭配,以促进机体代偿功能的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利于控制病情。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丝瓜、黄瓜、冬瓜、银耳、西瓜等。

      2、瘦肉、鸡肉、鸡蛋、牛奶等食物可补充优质蛋白。

      饮食禁忌

      1、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大蒜等。

      2、禁烟酒,酗酒是诱发丹毒的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

      丹毒的预防主要是避免皮肤损伤,减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机会,皮肤黏膜有损伤时及时治疗,以免感染加重。同时需要积极治疗糖尿病、足癣、溃疡、鼻炎等疾病,改掉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当患者出现皮肤冰冷、脸色苍白、少尿或无尿、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时需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突发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

      2、出现不明原因皮肤红疹且范围逐渐扩大。

      3、自觉皮疹处灼热、疼痛不缓解。

      以上症状出现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时需要及时急诊科就医,患者病情稳定可就诊皮肤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出现皮损部位进行检查,就诊时应穿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或者携带药盒,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病会传染吗?

      4、目前应该如何治疗呢?需要住院吗?

      5、需要用药吗?需要治疗多久?

      6、这个病可以治愈吗?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7、治愈之后会复发吗?

      8、我还有其他疾病,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什么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