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

百日咳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可迁延数个月左右,故称“百日咳”。本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近三十年来,由于菌苗的广泛接种,我国百日咳的流行已大大减少,发病率、病死率亦明显降低。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病理生理 5 临床表现 6 疾病危害 7 诊断鉴别 8 急救措施 9 疾病治疗 10 疾病预后 11 疾病预防 12 饮食注意 13 疾病护理 14 并发症 15 专家观点

      基本信息

      主要病因:百日咳杆菌引起

      主要症状: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临床表现:潜伏期2~21天、一般为7~14天

      英文名称:whooping cough

      所属科室:呼吸内科

      流行病学

      百日咳百日咳

      1、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非典型或轻型患者在本病的流行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从潜伏期末1~2天,至发病后6周内都有传染性,以病初1~3周为最强。少见带菌者。

      2、传播途径 咳嗽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易感者吸人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由于该菌在体外生存力弱,间接传播可能性小。

      3、易感人群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新生儿也不例外,因自胎盘传人的母体抗百日咳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不能保护新生儿。无论菌苗全程免疫者或自然感染者,均不能提供终生免疫。这是由于百日咳发病率较低,接触百日咳杆菌机会少,免疫力不强,因此均可再次感染。

      4、发病情况 一般为散发性,儿童集体机构可发生流行。自菌苗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有些国家中断菌苗接种则发病率上升,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明显下降,接种菌苗后一般可获数年免疫力。据统计,接种超过12年者,百日咳发病率可达50%,因此百日咳的发病率可向大儿童及成年人转移。

      5、流行特征 本病分布遍及全世界,多见于寒带及温带,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高发。平常为散发,在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居住条件差的地区可发生局部流行。

      发病机制

      百日咳百日咳

      尚未完全阐明。百日咳杆菌侵入易感者呼吸道后,先附着在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上在纤毛丛中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导致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增殖的细菌及产生的毒素使上皮细胞纤毛麻痹,上皮细胞的蛋白合成降低,亚细胞器破坏,使呼吸道炎症所产生的粘稠分泌物排除障碍,滞留的分泌物不断刺激呼吸道末梢神经通过咳嗽中枢引起痉挛性咳嗽,直至分泌物排除为止。

      由于长期咳嗽刺激咳嗽中枢形成持久的兴奋灶,其他刺激(如检查咽部、饮水及进食)亦可反射性引起咳嗽痉挛性发作,当分泌物排除不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阻塞,以至引起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感染;长期剧烈咳嗽还可使肺泡破裂形成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痉咳不止,使脑部缺氧、充血、水肿并发百日咳脑病;还可引起面部浮肿,眼结膜及颅内出血。

      病理生理

      百日咳百日咳

      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病理改变主要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但鼻咽部也可以看到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坏变、胞浆出现空泡,胞核碎裂、溶解,细胞死亡、脱落。上皮的中层和基底层有多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及肺泡周围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形成问质炎症。并发脑病时脑组织充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并有多处小出血灶。

      临床表现

      潜伏期2~21天,一般为7~14天

      百日咳百日咳

      1、前驱期 自发病至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般为7~10天。最初有咳嗽、打喷嚏,伴低热约3天,以后咳嗽日渐加重,常日轻夜重。

      2、痉咳期 出现明显的阵发、痉挛性咳嗽,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痉咳特点为成串的、接连不断的痉挛性咳后,伴一次深长吸气,此时因较大量空气急促通过痉挛着的声门发出一种特殊的高音调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俗称“回勾”。然后又发生一次痉咳,反复多次,直至咳出大量粘稠痰液,同时常伴呕吐。痉咳时患儿常面红唇绀,舌向外伸、表情焦急、颈静脉怒张、躯体弯曲。由于剧咳可致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鼻衄,重者颅内出血、痉咳次数随着病势发展而增多,每于进食、哭闹、受凉、烟尘刺激、情绪激动等均可诱发。痉咳间歇期患儿玩耍活动如常。本期若无并发症,体温多正常。

      3、恢复期此期痉咳缓解、“回勾”消失至咳嗽停止,约为2~3周。并发肺炎、肺不张等其它病症,可迁延不愈,持续数月。

      整个病程中体检很少阳性发现,痉咳严重时已有切齿的小儿,可见舌系带溃疡、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婴儿常不出现典型痉咳,多见咳数声后即发生屏气、发绀,以至窒息、惊厥或心脏停搏。成人百日咳一般较轻,仅有持续咳嗽。

      多发群体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新生儿也不例外,因自胎盘传入的母体抗百日咳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不能保护新生儿。无论菌苗全程免疫者或自然感染者,均不能提供终生免疫。这是由于百日咳发病率较低,接触百日咳杆菌机会少,免疫力不强,因此均可再次感染。5岁以下多见,一般为散发性,儿童集体机构可发生流行。自菌苗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有些国家中断菌苗接种则发病率上升,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明显下降,接种菌苗后一般可获数年免疫力。据统计,接种超过12年者,百日咳发病率可达50%,因此百日咳的发病率可向大儿童及成年人转移。

      疾病危害

      百日咳百日咳

      因为剧烈的痉挛性咳嗽,患儿常咳得面红耳赤、涕泪交流、舌向外伸、最后咳出大量粘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如此一日发作几次乃至30-40次,尤以夜间明显,年龄愈小,病情愈重。3个月的婴儿常表现为阵发性屏气、青紫、窒息,而没有大婴儿出现典型剧烈的痉挛性咳嗽,有的甚至出现全身痉挛、意识丧失乃至死亡。也可能合并脑病,均可导致脑缺氧和脑组织损害,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百日咳百日咳

      1、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早期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故对有咳嗽的儿童要注意询问当地百日咳流行情况,百日咳接触史,预防接种史等,有助于百日咳的诊断。

      2、临床表现典型的痉咳及回声,若体温下降后咳嗽反而加剧,尤以夜间为甚,又无明显肺部体征者应考虑百日咳诊断。

      3、实验室检查 此时若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淋巴细胞明显增高,细菌检查或免疫学检查阳性,则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由乙型流感杆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支气管炎,在起病数日后即可发生剧烈咳嗽及痉咳,但痉咳后无鸡鸣样吼声,无夜间加重,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重,肺部常有固定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经适当治疗后,症状在短期内即可减轻或消失。

      2、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或侵蚀支气管壁,可引起痉挛性咳嗽,但无鸡鸣样回声、无日轻夜重现象。可根据结核病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肺部X线改变等做出诊断。

      3、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突然发生阵发性痉咳,有异物吸入史,白细胞不增高,X线可见节段性肺不张,做支气管镜检查可发现异物。

      4.百日咳综合征:在普遍进行百日咳预防免疫的人群中,仍可有散发的类似“百日咳”病例出现。常分离出腺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和副百日咳杆菌等,而无百日咳杆菌。其临床症状、肺部X线表现和血象所见,与典型百日咳有相似之处,需靠病原学检查鉴别。衣原体感染可有类似百日咳样咳嗽,但无鸡鸣样回声。副百日咳杆菌引起者症状轻,病程短。

      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痉咳期最为明显,常为(20~50)×109/L,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60%,亦有高达>90%者,多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是因淋巴细胞促进因子促使脾及其他淋巴器官释放至血的淋巴细胞增加,并使血中淋巴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减少。有继发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发病早期采用鼻咽拭子或咳碟法培养阳性率较高,发病第1周可达9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至第4周阳性率只有2%。鼻咽拭子法:是用棉拭子经鼻腔进人,取鼻咽部分泌物接种于培养皿中。咳碟法:当患者咳嗽时用含血培养基平皿置于距患者口部5~10cm处,待飞沫人平皿内,立即将咳碟送37℃温箱培养,目前认为鼻咽拭培养法优于咳碟法。

      (2)单克隆抗体菌落印迹试验:用抗百日咳杆菌LPs和FHA单克隆抗体菌落印迹试验检测待检标本,与二者均呈阳性斑点反应者为百日咳杆菌。此法快速,48h可出结果,敏感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

      (3)荧光抗体法:用鼻咽拭分泌物涂片,或鼻腔黏膜压片,以荧光抗体染色检测特异抗原,在早期阳性率达75%~85%可协助诊断,但要注意有假阳性。

      3、血清学检查 留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用血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或不典型病例的辅助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测定百日咳特异性IgM、IgG、IgA抗体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对细菌培养阴性者更有意义。

      4、分子生物学检测 用PCR检测患者鼻咽分泌物百日咳杆菌DNA,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价值。

      5、嘌呤环化酶(AC)活性检测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快速,且阳性率高,用于早期诊断有较大前途。

      急救措施

      惊厥时用安定、复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等药物止惊,痉咳、痰液粘稠发生痰阻窒息时立即吸痰或人工辅助呼吸。

      疾病治疗

      百日咳百日咳

      1、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当,注意避免诱发患儿痉咳的因素,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镇静剂能减少患儿因恐惧、忧虑、烦躁而诱发的痉咳,同时保证睡眠,可服用异丙嗪(非那根)每次1m/kg、苯巴比妥等。咳嗽剧烈可用镇咳药,若痰液粘稠可用雾化吸人。如惊厥时用安定、复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等药物止惊。小婴儿痉咳严重时应有专人守护。发生窒息时及时吸痰或作人工呼吸和给氧,如发生脑水肿,及时进行脱水治疗,防止脑疝出现。

      2、抗菌治疗 卡他期应用抗生素可以减轻甚至不发生痉咳,进入痉咳期后应用,则不能缩短百日咳的临床过程。但可以缩短排菌期及预防继发感染,首选红霉素,百日咳杆菌对红霉素敏感,能渗进呼吸道分泌物中达到有效浓度,剂量:每日30~50mg/kg,口服或静脉滴注。7~14为一疗程。近年一些新的大环内酯抗生素如罗红霉素每日5~10mg/kg,分2次口服,7~10天为一疗程。阿奇霉素每日10mg/kg,一次顿服,3天为一疗程。后两者具有抗菌作用强,胃肠道反应较少等优点,可酌情选用。氨苄青霉素临床疗效差,氯霉素,虽有较好疗效,但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3、并发症治疗 合并支气管炎或肺炎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单纯肺不张可采取体位引流、吸痰、肺部理疗等,必要时用支气管镜排除局部堵塞的分泌物。

      合并脑病时可用复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钠抗惊厥治疗。出现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每次1g/kg静脉注射,必要时尚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用于脑病患儿,亦可使痉咳减轻,内含高价抗毒素及特异免疫球蛋白,用量15ml/kg,静脉注射,72小时内见效。

      4.中医治疗 中医称百日咳为“顿咳”、“鹭鸶咳”、“疫咳”。

      辨证施治法则:

      (1)初咳期(外感风热):宜疏风清热、化痰降气。常用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等。高热加生石膏、黄芩、山栀,痰多加天竺黄、川贝。

      (2)痉咳期(痰热闭肺):宜清热化痰、肃肺降逆。常用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竹茹、半夏、陈皮、枳壳、茯苓、桑皮、地骨皮。若汗出热盛者,重用生石膏、黄芩、知母。伴目睛出血者,加青黛、白茅根、玄参。痰多粘稠者,加天竺黄、海浮石。

      (3)恢复期(肺脾两虚):宜益气养阴、补肺健脾。用人参五昧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等。若气虚为主,加黄芪、生牡蛎,如咳嗽仍重,加款冬花、紫苑、地骨皮、川贝等。

      疾病预后

      百日咳百日咳

      本病预后与发病年龄、免疫状况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婴儿,尤其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病情比较重,常可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40%。并发百日咳脑病及支气管肺炎者预后较差。近年来由于诊断及治疗的改善,我国百日咳病死率已下降到0.5%左右。

      疾病预防

      一、医疗机构预防措施

      百日咳百日咳

      1、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发现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立即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这是防止本病传播的关键,隔离自发病之日起40日或痉咳出现后30日。有本病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予以隔离检疫21日,然后予以预防接种。

      2、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目前已用于预防接种的百日咳菌苗有两种,全细胞菌苗和无细胞菌苗。我国计划免疫应用的为全细胞菌苗。常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PT)三联制剂,一般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初种,每月1次,共3次。注射量分别为0.5ml、1ml、1ml。次年再加强注射1次。若遇到百日咳流行时可提前至出生后1个月接种。据研究基础免疫后血清中抗体阳转,一年后又有52%~63%缺乏保护水平抗体,故加强注射一次,强化后1个月则抗体水平显著升高。所以强化免疫极为重要。一般持续3年后抗体水平又下降,5年后只有半数有抗体且滴度低于保护水平。故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全细胞百日咳菌苗注射后1~2天,可有轻、中度发热。极个别人注射后48h内出现休克,或注射后数天或数周内出现脑病。有过敏史、家族中有精神、神经病史和急性感染时均不宜作此疫苗注射。

      基于上述副作用,国外致力于研究无细胞菌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s),内含有百日咳毒索、丝状凝集素、凝集原等抗原成分,与全细胞菌苗相比,局部及全身反应均轻,而抗体产生较高,但不同成分的疫苗效率有差别。含两种抗原成分者抗原性强,有效率较高。在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已经使用或部分使用无细包菌苗预防百日咳,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我国无细胞百日咳菌苗也已研制成功功。

      (2)被动免疫:未接受过预防注射的体弱婴儿接触百日咳病例后,可注射含抗毒素的免疫球蛋白预防。

      3、药物预防 对没有免疫力而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主张进行药物预防,可服用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7~10日。

      饮食注意 宜选择细、软、易于消化吸收,且宜吞咽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食。因病程较长,注意选择热能高,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饮食要少吃多餐,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温度18-22℃左右、湿度60%,避免烟尘刺激而诱发咳嗽。

      饮食注意

      百日咳百日咳

      疾病忌口 忌油腻辛辣等刺激食物

      饮食调养 因体质不同效果各异,仅供参考:

      百部,每次3克,每日3次,水煎服。现代研究证明,百部根主要含百部碱,该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故有镇咳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百部煎剂及酒浸液对百日咳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大蒜,2~3头切片与白糖120克同煎,3岁以上1天服完,2岁以下2天服完。

      何首乌,6~12克,甘草1.5~3克,水煎服。

      马鞭草,每日15~30克,水煎服。

      胆汁,其有效成分为胆酸钠,抑制百日咳杆菌,可降低或消除中抠兴奋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痉咳。常用猪、牛、羊、鸡胆汁干粉,每次服0.3~0.5克,每日2次;鸡胆每岁半个,最多3个,一日1~2次服。鸡、猪胆汁制成的百咳灵片, 1岁每次服1片, 10岁以上每次服10~15片,日服3次。

      鹭鹚丸,每日2次,每次1丸。

      百日咳糖浆(百部、白芨、麻黄、甘草、芦根组成),每日2次, 1~3岁每次10毫升,3~6岁15毫升, 16岁以上20毫升。

      鲜芦根、茅根各30克,冬瓜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冰硼散:1~3岁,每次服1/4瓶,1日2次(每瓶0.3125克。)

      疾病护理

      百日咳百日咳

      护理方法 实行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当,注意避免诱发患儿痉咳的因素,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同时保证睡眠,可服用异丙嗪(非那根)每次1m/kg、苯巴比妥等,适当应用镇静剂减少患儿因恐惧、忧虑、烦躁而诱发的痉咳

      并发症

      百日咳百日咳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炎最为常见,多为继发感染所致。痉咳可减轻,患儿出现高热、气促、紫绀及肺部罗音。其他还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肺结核患者再患本病可促使结核病变活动。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百日咳脑病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2~3%。严重痉咳引起脑缺氧、水肿、血管痉挛或出血。表现为惊厥或反复抽搐、高热、昏迷。恢复后可留有偏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其他 如结膜下出血、脐疝、腹股沟和脱肛等。

      专家观点

      百日咳百日咳

      百日咳是传染性较强、病情顽固及并发症较严重的疾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隔离患者是预防百日咳流行的重要环节,隔离期从发病之日算起是6个星期。对出生满3个月的小儿,要进行百白破三联疫苗的预防接种。对没有进行过预防接种的体弱婴儿,如已接触过百日咳患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对以前已经接受过预防接种的小儿,可再注射一次百日咳疫苗,以促使产生抗体,加强其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