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

鄢陵县鄢陵县

鄢陵县,别名花都,隶属河南省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千里伏牛山脉东方,万里母亲河黄河南侧,西靠长葛市、建安区,北与开封市,东与周口市,南与漯河市接壤。鄢陵县总面积866平方公里,下辖12镇2区。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54.7万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00.5亿元。鄢陵县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荣获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河南省“万村通客车”示范县。

截至2022年末,鄢陵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44个。鄢(yān)陵县拥有普通高中6所,普通初中23所。

早在8000年前,就有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称为“鄢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候逐鹿中原,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等著名历史事件发生于此;东汉“郡县制”设“鄢陵县”,一直沿用至今。

旅游景点有许由墓、尹宙碑、乾明寺塔、兴国寺塔等。区位交通发达。北距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始发站、郑州国际机场50公里,西距机场异地航空枢纽港、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20公里,兰南高速、永登高速、安罗高速均设有出站口,郑合高铁、三洋铁路(在建)设有客运站。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建置沿革 3 行政区划 4 人口 5 政治 6 经济 7 交通 8 社会 9 旅游 10 名人故里 11 发展规划

      基本信息

      中文名:鄢陵县

      外文名:Yanling County

      别名:花都、花乡

      地区生产总值:394.7亿元(2021年)

      下辖地区:12个乡镇、2个正县级产业集聚区、386个行政村(社区)

      电话区号:0374

      著名景点: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植物园、腊梅园

      机场: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

      火车站:鄢陵站

      车牌代码:豫K

      县长:李亚强

      汽车站:鄢陵县万里客运西站

      所属国家:中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120元(2021年)

      面积:866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54.7万人(2021年)

      行政区类别:县

      国家/地区:河南省许昌市

      政府驻地:人民路916号

      邮政编码:461200

      地理位置:河南省中部

      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方言:北方方言-中原官话-郑许片

      行政代码:411024

      副县长:连松涛、李静丽、李文龙、金俊山、徐冰、邢千里

      主要民族:汉族

      县委书记:李亚强

      建置沿革

      鄢陵县鄢陵县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3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周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64万。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00毫米,无霜期215天。区域内已形成了酿酒、纺织、水泥、造纸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花卉为其特产,古有“花都”、“花县”之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卉产销基地。旅游景点是曹操议事台、兴国寺塔等。鄢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的古老传说、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留风遗韵。其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中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在战争中,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周初为鄢国。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鄢始于此。

      春秋属郑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

      战国时期,鄢陵属韩又属魏。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鄢并入韩。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魏强韩弱,鄢陵遂属于魏。公元前318年,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鄢仍属魏。

      秦鄢陵属颍川郡。

      西汉始置鄢陵县(治所今城北古城村),属豫州颍川郡;汉武帝时,鄢陵改属陈留郡;王莽实行“新政”(公元8年)后,废鄢陵县,更鄢陵为左亭,属豫州颍川郡许县。

      东汉属豫州刺史部颍川郡。

      三国魏属颍川郡。

      西晋属豫州颍川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属豫州颍川郡,前秦属东豫州颍川郡,后秦属豫州颍川郡区域,均无鄢陵县建置。

      南北朝时期,宋仍无鄢陵县建置,境域属豫州颍太守管辖,北魏置鄢陵县属司州颍川郡。东魏属郑州许昌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废鄢陵县,其地入许昌县。

      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复置鄢陵县(治所今安陵镇),属许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改属洧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复属颍川郡。

      唐初属颍川郡。武德四年(公元621),鄢陵属洧州。贞观元年(公元627)改属河南道许州,为上县。

      五代十国梁时鄢陵属东京开封府。后唐改属许州忠武军。后晋、后汉、后周均属东京开封府。

      宋鄢陵属京畿路开封府,为畿县。

      金鄢陵属南京路开封府。

      元鄢陵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开封府,为中县。

      明鄢陵属河南省开封府。

      清沿袭明制,鄢陵仍属河南省开封府。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3月,鄢陵直属河南省。

      1916年,鄢陵改属豫东道。1924年,复属河南省。1932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许昌)。

      1947年4月,建立中共鄢扶县委、县人民政府(治所扶沟),属豫皖苏边区一专署。同年10月1日,鄢陵县城解放。12月,建立中共鄢陵县委、县人民政府,隶属豫皖苏边区五专署。1949年3月,划属河南省许昌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鄢陵属许昌专员公署。1970年,改属许昌地区。1986年,改属许昌市至今。

      行政区划

      乡(镇)辖区
      金汇区鄢陵金汇区即鄢陵产业聚集区,副县级单位,坐落在鄢陵县城东南,区内以棉纺产业为主,食品加工和有色金属加工制造,医疗用品及医用敷料为辅特色产业聚集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
      安陵镇西街居委会,新庄居委会,朱元庄居委会,唐庄居委会,高庄居委会,于寨居委会,轩岗居委会,苏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东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
      马栏镇小田庄,李孟居委会,马栏村,后纸坊村,前纸坊村,议台村,郭营村,岗口村,前杜郎村,碾韩村,梁老村,大田村,韩井村,后杜郎村,娄家村,支家村,东司家村,裴家村,吴家村,城王村,周营南村,周营北村,崔马村,乐陵岗村,苏家村,许庄村,牛北村,牛东村,牛西村,西小庄村,冯家村,南郑庄村,拐子村,姜庄村,蒲堂村,大路村,小路村,刁河村,胡中村,西章甫村,东章甫村,东杨庄村,胥庄村,北郑庄村
      柏梁镇漆井居委会,王岗居委会,岗底张居委会,官寨居委会,辘轳湾居委会,柏梁村,贾庄村,圪垱头村,姚家村,孟家村,大路王村,小王村,甘罗村,袁拐村,曹寺村,文范村,孔村,张坊村,南张坊村,陈家村,胡集村,湾子杨村,林家村,温寨村,黄龙店南村,黄龙店北村,安庄村,滕岗村,席黄村,党岗东村,党岗西村
      望田镇望田北村,望田东村,望田南村,店东刘村,晋庄村,任庄村,前谢村,后谢村,袁家村,武岗村,蔡家村,靳屯村,蔺庄村,翟刘村,杜春营村,程甫还村,逊耕村,老范店村,赵岗村,李庄村,花庄村,黄家村,邱庄村,大王庄村,孙寨村,新色村,堤王村,边王村,和刘村,郭寺村
      张桥镇新东村,潘庄村,夏堂村,北赵庄村,小寨村,东大王村,东许村,邓李村,罗庄村,陈楼村,张北村,张中村,张南村,后厦村,好汉庄村,康庄村,岗陵寺村,张庄村,南杨庄村,沙滩村,西许村,大宋村,和寨村,邵庄村,裴庄村,苏古洞村,河岗村,后张村,后李村,水坑村,丁岗村,屈庄村,碱岗村,阎段村,冯岗村,苏墩村
      陶城镇张亮桥村,陶南村,陶北村,明理村,南张庄村,郜庄村,仓头村,赵庄村,蒋寨村,前席村,南大宋村,东刘庄村,坡冯村,南孙庄村,胡庄村,三岗村,十室村,葛庄村,常庄村,追岗村,邢庄村,黄庄村,阎庄村,代张村,徐庄村,扶齐村,后路村,谷庄村,南耿村
      大马镇大马村,龙马村,三道河村,西司家村,竹园村,前营村,后营村,高迁王村,大坡田村,二坡田村,赵拐村,太平岗村,马停庄村,吕梁村,王敬庄村,南丁庄村,大圣寺村,朱店村,朱庄村,靳庄村,伏村王村,瞿湾村,王店村,屈岗村,东葛村,西葛村,陈寨村,岳寨村,柳寨村,贤庄村,义女村,前张村,任营村,太子岗村
      陈化店镇陈化店村,杨刘村,河西杜村,伍子村,马桥村,后杨村,张刘庄村,黄陵村,王岳南村,王岳北村,所村,东陈村,东明义村,西明义村,云汉村,西后杜村,西苏家村,苏庄村,西黄庄村,武庄村,常村,丁集村,刘庄村,河张村,赵寨村,前程村
      南坞乡南坞村,卜寨村,卢庄村,北坞村,安头村,田庄村,屯南村,屯北村,秦岗村,耿屯村,关庄村,刘圪垱村,杨树湾村,时楼村,柴庄村,岗苏村,周桥村,牛薛村,刘贾村,孙老庄村,裴毛庄村,南曹庄村,党庄村,前石村,彭庄村,程庄村
      只乐乡西只乐村,东只乐村,小营村,大营村,庄刘村,前曹村,王建平村,岗周村,小东村,罗寨村,常寨村,东店村,崔庄村,王庄村,王桥村,钱桥村,陈庄村,顺羊村,桥北张村,后杜村,南河张村,沈寺村,胡营村,袁堂村,郭刘村,刘英桥村,小沟孙村,杨庄村,观台村,寺后李村,野岗村,司庄村,袁庄村,塔庄村,曹桥村,安赵村,寺东张村,谷庄村,赵庄村,寺后和村
      彭店乡彭南村,彭北村,探庄村,曹庄村,孙庄村,官庄村,李寨村,前栗园村,后栗园村,慕寨村,北陈家村,北吴家村,洪沟村,殷坡村,王铁村,韩老村,孟庙村,郜村铺村,霍刘庄村,油坊村,赵家村,北姚庄村,新范家村,南岗村,后肖村,瓜张村,代岗村,谢坊村,刘拐村,黑刘村,北新庄村,李家村,范家村,古城村,前步村,张店村,蒋庄村,凤岗村,田岗村,东庄头村
      马坊乡马坊寨村,钦桥村,晋南村,晋北村,马坊集村,马贡村,岗河沿村,周陈桥村,左岗村,袁坡村,徐坡村,谷楼村,稻梗村,老梁村,北常庄村,汪楼村,解岗村,程岗村,胡庄村,段庄村,营岗村,卜岗村,姚庄村,前陈村,北丁庄村,寺后村,前杨河村,后杨河村,朱河村,寺拐村,前彪岗村,后彪岗村,骆家村,北姚家村,孙村,汪庄村,刘桥村,二郎庙村,前白村,丁桥村,半截岗南村,半截岗北村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4.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07%,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31‰;死亡人口0.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1‰;自然增长率为0‰。

      民族

      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鄢陵已经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壮、满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达844人,比2000年的1162人,减少318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依次为回族(804人)、苗族(10人)、壮族(10人)、维吾尔族(8人)、满族(7人)、藏族(3人)和蒙古族(2人),回族的总人口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26%。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马坊乡411人,安陵镇217人,只乐乡112人,三乡(镇)共计74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68%。全县少数民族女性人口有424人,男性人口的420人,人口性别比为99.06,比全县总人口性别比105.85低6.79个百分点。

      政治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李亚强
      副县长连松涛、李静丽、李文龙、金俊山、徐冰、邢千里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县委书记李亚强
      县委副书记李密、袁树林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蒋涛
      副主任丁昌明、王景黎、常新宇、田超群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阎宏伟
      副主席段书安、姚鹏雨、陈宇鹏

      参考资料来源:

      经济

      2021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58.3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0.1:49.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120元。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4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69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4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3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66人。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

      202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亿元,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3.4%,增长1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亿元,增长5.2%,其中民生支出2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6.3%,下降3.1%。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7002.8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2694.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94.14公顷,增加985.97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582.9公顷,增加201.0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248.6公顷,增加429.27公顷。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53.63万吨,比上年下降5.4%。其中,夏粮产量33.62万吨,增加0.06万吨,增长0.19%;秋粮产量 20万吨,减少3.86万吨,下降16.17%。

      2021年,全年油料产量9134.9吨,比上年减少75.7吨,下降0.8%。其中,花生产量7089.34吨,减少93.35吨,下降1.3%。蔬菜产量13.38万吨,减少3.46万吨,下降20.5%。食用菌产量69.6吨,增加19.6吨,增长39.2%。瓜果产量0.2万吨,减少1.19万吨,下降85.3%。

      2021年,全年猪肉产量4.54万吨,增长23.37%;牛肉产量0.03万吨,下降25%;羊肉产量0.11万吨,下降62.07%;禽肉产量0.29万吨,与同期持平。禽蛋产量1.53万吨,下降15.93%。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1.5%;私营企业增长6.9%。产品销售率100.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传统产业下降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0%;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4%;高耗能工业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

      2021年,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0%,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59.4%。

      2021年,全年建筑业总产值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37.46亿元,增长24.7%。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9.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5%,民间投资增长17.3%,工业投资增长30.3%。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9.7%;其中,住宅投资12.62亿元,增长2.7%。商品房待售面积0.79万平方米,与上期持平;其中,商品住宅0.05万平方米,与上期持平。

      2021年,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57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2.2%。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9.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101.2亿元,增长10.1%;乡村11.5亿元,增长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84.8亿元,增长9.9%;住宿餐饮业27.9亿元,增长10%。

      2021年,全年限上商品零售额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3%,饮料类下降3.0%,烟酒类增长1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7%,金银珠宝类增长18.4%,日用品类下降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8%,中西药品类增长11.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0.8%,通讯器材类下降17.8%。

      对外经济

      2021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07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6%。

      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7.2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247.3亿元,同比增长14.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8.3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72.0亿元,同比增长14.6%。

      2021年,全年人保财险保费收入565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9.5%;保险支出5099.4万元,比上年增长34.9%。人寿保险公司人寿险小计7548.75万元,人寿险支出4947.89万元。

      旅游

      2021年,全年共接待省外游客72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2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7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6处,旅行社23家。

      交通运输和邮电

      2021年,全年全县货物运输总量184万吨,比上年增长17.4%。货物运输周转量50088万吨,增长14%。旅客运输总量47.2万人次,增长12%。旅客运输周转量3101万人,增长13%。

      2021年,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为87415辆,其中私人汽车83994辆。全县轿车保有量48463辆,其中私人轿车47623辆。

      2021年,全年全县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5869.5万元,增长11.6%。快递业务总量142万件,增长41.4%;快递业务收入473.3万元,下降25.0%。

      交通

      鄢陵县境内,311国道和许(昌)郸(城)铁路贯穿东西;许尉高速、省道237、325、219从境内穿过。

      铁路规划

      (1)三洋铁路:长约26公里,在鄢陵城区西南部、大马镇境内设鄢陵站。

      (2)郑合高铁:长约24公里,在鄢陵城区西南部、大马镇境内设高铁鄢陵站。

      (3)许鄢城际轻轨:规划建设许鄢城际轻轨,衔接至郑合高铁鄢陵站,加强许昌与鄢陵的快速交通联系。

      鄢陵站

      郑合高铁(郑阜高铁,郑州—周口—阜阳—合肥):鄢陵站

      按照原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新近作出的批复,郑万高铁在全省所设9个车站。其中在全市境内设长葛北站、禹州站。郑合高铁河南段213公里,涉及许昌、周口等地,共设7个车站。其中在全市境内设许昌北站、鄢陵站。

      郑阜高铁全长276公里,自郑州南站引出,经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周口市等地市,终到安徽省阜阳市,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郑州南站、许昌北站、鄢陵站、扶沟南站、西华站、周口东站、淮阳南站、沈丘北站、界首南站、临泉站、阜阳西站等11座车站,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

      2019年12月1日,郑阜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鄢陵站随之投入使用。

      公路规划

      (1)高速公路:规划形成兰南高速、机西高速、永登高速和许昌北绕城高速围合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打造中心城区外围高速交通环,构筑对外联系的快捷立体交通网络。

      (2)干线公路:鄢陵县干线公路建设措施为:以一级和二级道路构建“六横、两纵”的公路主骨架,并以一般县道和乡村道路为补充,构建网络化的城乡路网体系。


      社会

      2021年,全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665人,在校生3416人,毕业生899人。高级中学6所,在校生10959人,毕业生2429人,专任教师831人,参加高考3735人。初中中学23所,在校生27860人,毕业生9238人,专任老师1683人。小学 138所,在校生60386人,毕业生9323人,专任教师3784人。幼儿园196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5341人。

      2021年,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50万元。

      文化教育

      普通高中:

      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

      鄢陵县第二高级中学

      鄢陵县第三高级中学

      初级中学:

      鄢陵县初级中学

      鄢陵县第二初级中学

      鄢陵安陵初级中学

      文化卫生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2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30个,其中医院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个,卫生院12个,村卫生院53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2791张,其中医院2385张,卫生院406张。卫生技术人员31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54人,注册护士1457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521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2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4人,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141人。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20元,比上年增长8.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36.9元,比上年增长12.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08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28.5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71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87.6元,增长18.1%。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0.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万人,参保退休人员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7万人。

      2021年,全年全县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466.4万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7.4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327.4万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10.2万人。

      2021年,全年全县现行标准下2.8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5个贫困村于2017年全部出列。

      环保安全

      2021年,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8.8%,可吸入颗粒物PM10控制为80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为48微克/立方米。全年平均气温15.7℃。

      2021年,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0.65万亩。

      2021年,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8485.7公顷,比上年增长723.3%。

      公法司

      2019年立案的刑事案件数1994件,破案件数741件,破案率达37.16%。

      2019年法院刑事案件,旧存案件25件,新收案件266件,未结案件17件,已结案件274件,结案率达到94.16 %。

      2019年举办司法宣传场次95次,参加网上普法考试5100余人。

      旅游

      鄢国故都,鄢陵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许由隐耕处、许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兴国寺塔、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鄢陵县花卉、花木产业正以她独特的美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产业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为媒介,向世界各地传播着她的魅力。来到鄢陵这块肥沃而娇美的圣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绝美,又有亲切自然之温馨。我们时时刻刻欢迎四海宾朋游中原万亩绿海,赏鄢陵七彩花博……。

      许由墓

      鄢陵县许由墓鄢陵县许由墓

      在上古的尧舜时期,在今天的中原腹地许昌市,有一位高士叫许由,是昆吾族部落的首领,也是今天的许姓开姓之祖,据记载许由带领着他的部落族人主要在今天的许昌市鄢陵县和登封市的箕山一带生活。他以农耕而食,重义轻利,从而广有贤名,尧帝知道后,要把君位让给他,许由不愿做官,就逃到箕山下隐居起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他又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种话,最后尧才把君位传给了舜,几千年来,尧舜禅让的千古美谈,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许由其人也被后人尊称为隐士鼻祖!

      许姓始祖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如谦让为大、不慕荣利,厌恶官场、回归自然,鄙弃功名、甘于淡泊,悠游山水、忘情诗书,躬身劳作、体验艰辛,等等,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追求,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乾明寺塔

      鄢陵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乾明寺旧址,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从塔的结构和形制看,为北宋中晚期建筑。六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约38米。下为青砖塔基,塔每层檐下均砌砖斗拱,并辟有券门,假窗和佛龛,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第二层塔身嵌塔铭,第三层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砖8块。塔顶为铜质宝珠塔刹。塔前有明隆庆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尹宙碑

      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故豫州从事尹君之铭”。刊于东汉熹平六年(177)。碑额篆书,已断裂,仅存“从”“铭”2字碑高2米,宽0.93米。元代皇庆元年(1312),鄢陵县达鲁花赤修孔庙时在洧川发现,移置孔庙内,不久又没入土中。明万历(一说嘉靖)年间洧水泛涨岸崩而石复出,重置于孔庙。

      碑文隶书,共14行,满行27字。文中记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历仕官职,其后附有赞颂铭词。尹宙字周南,为周宣王时尹吉甫的后人。父为守长社令。尹宙少时治公羊春秋传,曾任守昆阳令,后州辟从事,熹平二年(173)卒,年62岁。碑文字体方劲古拙,结体疏阔清朗,笔姿秀逸雄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损的明拓本传世。

      鄢陵腊梅

      腊梅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句。《姚氏残语》又称蜡梅为寒客。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蜡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

      蜡梅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各地均有栽培,秦岭地区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种较多,据赵天榜《中国蜡梅》一书所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165个品种。它们中间有纯黄色、金黄色、淡黄色、墨黄色、紫黄色,也有银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黄白色,花蕊有红、紫、洁白筹。其中最佳者为河南鄢陵县所产的鄢陵蜡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誉。代表品种有‘素心蜡梅’:《鄢陵文献志》称‘鄢陵素心蜡梅’,其心洁白,浓香馥郁。因其花开时不全张开且张口向下,似“金钟吊挂”,故又名金钟梅。

      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临洼地,东临新建兴国寺南墙,南临大路,北为民房,此塔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在北伐战争时期,塔的第六层被奉至军阀部队用迫击炮击毁一部分,至1937年寺废塔存。1963年河南省文物局拨款进行了局部修复。1989年省文物局又拨款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加宽扩大为3米。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塔为砖石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周长20米,高1米,厚宽1米,经加固后宽为3米。塔身每层均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无存一层塔身南、北面辟半圆形拱券门。一层南门内筑有塔心室,北门内筑有台阶,由此门登台阶可上至第二层南门(龛)出,绕塔檐半周至第二层北门(龛),登台阶可上至第三层。可从第三层塔内用双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层。塔身外部结构严谨,笔直崇秀,为典型的北宋建筑。该塔对研究宋代古建筑和佛教活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花博园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鄢陵花博园)2001年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梁永基教授担纲设计,建成于2002年9月,占地面积1500亩,整个园区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物种多样、持续发展”的原则,划分为博览会展区、蜡梅文化展示区、生态科普展示区、热带植物盆景展示区、休闲度假区、游乐区、系列景观区等十三大功能区域。自建成开放以来,坚持走“边建设、边经营、边发展”的路子,求精品、上档次、上品味,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园区各项功能已得到完善,总投资达1.5余亿元。主要完成了主会场、会展中心、热带植物盆景展示厅、怡园、名优花木展示区、水生植物展示区、旅游接待服务区、百年紫薇园、春夏秋冬园、科普示范区以及人工山水系建设等。整个园区共开发建设景点200余个,绿化种植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紫薇类、花草类、水生花卉等2800个品种。

      鄢陵花博园已完全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示范等多种功能。2004年被国家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被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2002年至今在此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9月下旬北方最有影响力的“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都会盛大开幕,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及外国游人前来考察、观光、旅游。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是鄢陵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全县人民的骄傲!2012年第十三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更是请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模范赵莹担任鄢陵花博园形象大使,为花博园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名人故里

      许氏故里

      中华百家姓许姓、许国始祖,许由。许由是三皇五帝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庾氏颍川望族

      源于官名,远古尧帝时代,有庾大夫(掌管露天粮仓的官名),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庾;上古周朝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凛,其后代亦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庾。《姓纂》记载:“尧时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望出顾川、新野、鄢陵县。而进入东晋之后,颍川庾氏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生活于颍川鄢陵的庾氏(现今鄢陵县城东庾寨村)是魏晋时期的世族大姓,有许多知名人物。庾乘为汉末名士,隐居不出,不应征辟。其子庾道有父风,亦隐居不仕。庾道长子庾峻,晋武帝时拜侍中,加谏议大夫。庾峻的弟弟庾纯,历任黄门侍郎、中书令,官至少府。

      庾峻长子庾珉,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庾珉弟弟庾,任诞放达,崇尚老庄,是西晋时期颇有影响的人物。庾纯有子,曾任博士,因上表不称晋武帝之意而被罢官,后起为散骑侍郎、国子祭酒。与其他颍川望族进入东晋之后衰落趋势相反,颍川庾氏却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把庾氏带入辉煌的关键人物就是庾亮。

      庾亮(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庾亮喜谈老庄,是东晋玄言派的代表人物。司马睿为镇东将军时,闻庾亮高名,聘为西曹掾,颇受器重。后以亮妹为皇太子(晋明帝)妃。庾亮曾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为明帝所亲信。明帝去世,受遗诏与王导共辅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后历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江荆豫三州刺史等职,握重兵。石勒死后,他上疏议请北伐,为郗鉴所阻,未能实行。庾亮之弟庾怿、庾冰、庾条、庾翼,皆是东晋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卷入东晋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不少人被无辜杀害,颍川庾氏因此中道衰落。

      阮籍竹林听风雨

      世人皆爱竹,除喜欢竹子的风韵高雅之外,尤爱竹子之神品,以竹坚直之性,不争丽于夏色,不改贞于秋霜,保岁寒而独秀之情操与风骨相砥砺。自古以来,人们视竹为贤贞高尚之象征,盛赞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竹子四季青翠、婀娜幽雅,挺拔俊秀,飘逸散淡,深受人们的喜爱。竹子的神韵与品格尤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吟竹咏竹之作,历代皆有佳品。苏东坡曾经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竹子之品位。在中国魏晋时期,有一位旷达处世、放浪形骸的诗人——阮籍。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晋书》称其为“陈留尉氏人”,实为鄢陵县彭店乡阮寨村人。魏晋时期阮寨村归属尉氏县,唐宋以后,行政区划属鄢陵县。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他素怀政治抱负,因与当权的司马集团有矛盾,为朝廷所不容,便采取避世态度,佯狂处世,退居乡间,对酒当歌。他平生崇尚竹子的空灵高洁,在阮寨村的自己家中遍种绿竹,邀请诗友,狂饮后赋诗抒志,追求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发展规划

      鄢陵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经济区的地理中心,辖7乡5镇,382个村,总人口62万,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8万亩,是国家确定的粮食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全国产棉大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鄢陵花卉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盛誉,是中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训化基地。近几年来,把花卉园艺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鄢陵县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幸福城乡”目标,深入开展“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强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战略,把握“持续提升求跨越”总基调,明确“开放招商抓项目、‘三化’协调求突破、改善民生促和谐”总任务,2013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突破50万亩,总产值7.8亿元,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

      审时度势

      鄢陵县是一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民以种植粮棉为主,随着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粮棉大县的优势逐渐失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势必行。鄢陵发展花卉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有良好的种植花卉的地理气候,适宜南北方各种花卉的生产种植,自古就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迁的理想场所。二是种植花卉历史悠久,农民有种植花卉提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三是发展花卉有良好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种植花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花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花卉业效益迅速增长。四是花卉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花卉业是世界公认的20种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地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步伐的加快,使社会对花卉消费的需求猛增。特别是国家神话西部大开发,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建设重点,更为发展花卉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鄢陵的优势在花卉,特色在花卉,潜力也在花卉。

      优化环境

      为确保“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战略的实施,县里从加强领导组织,出台优惠政策,搞好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花卉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调动花农生产积极性,县里规定,凡在花卉生产销售区租赁或征用土地建园办场的,一年内缓征农林特产税和工商管理费,从第二年开始连续两年实行足额征收,全部返还;对花卉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村和农户,可适当调整或减免粮油定购任务。县里还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花卉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花卉龙头企业和花卉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搞好示范带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都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花卉、研究花卉,指导花卉园艺业生产和产前、产中特别是产后服务。此外,还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设立花卉园艺广告宣传基金,树立花卉名县的整体形象。举办的‘99昆明世博会上,鄢陵作为河南省县级参展单位,获2银7铜的殊荣,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

      调整结构

      针对粮棉大县的实际,县里提出,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把花卉园艺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调整花卉生产布局,建设“一区两带一廊”,建成了腊梅、桂花、菊花、月季等八大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花卉系列。依靠科技进行,实施名牌战略,组织力量对腊梅、桧柏等花卉进行系列开发,促进其成为在国际国内叫响的名牌花卉。投资3000多万元的中国最大的腊梅研究中心正在建设,占地200多亩的腊梅基因库已经建起,引进、开发腊梅品种8个,拥有5万多株古桩腊梅和1万多盆盆栽腊梅,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腊梅基地。培育龙头,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路子加快花卉园艺业产业化进程,关键是要培育好龙头企业。近几年来,县里围绕培育龙头企业,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抓大扶强促龙头,集中力量上了一批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花卉项目,形成了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还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根据花卉流通规律,面向国内外,承揽园林规划,设计大工程、大项目,促使生产与经营衔接,实现集团化经营。在基地建设方面,国家有关部委看好鄢陵花卉发展,一批花卉重点项目在鄢陵落户。该县承揽的国家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项目和省科委高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任务,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30亩花卉产业化基地项已列入省政府重点工程和“十五”计划,9个子项目已开始动作。

      要使花卉园艺业上档次、上台阶,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走科技兴花之路。一是聘请知名花卉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组成花卉顾问团,指导全县花卉生产。二是通过与3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重点推广了组织培养、现代化温室、日光温室、冷藏保鲜等工厂化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三是县职教中心常年开办花卉园艺班,聘请花卉专

      家任教,为各级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的花卉生产、花卉园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县里下大决心,实施花卉园艺人才培养、引进“百千万”工程,即引进花卉园艺业本科毕业生。

      鄢陵县委、鄢陵县人民政府把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精心策划,强力推进,抓品牌,创效益,使鄢陵成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6%,于是,“江北花卉数鄢陵”闻名遐迩,平原绿化叫响神州,国家林业生态网络建设试点县在这里命名,国家林木无性系快繁基地在这里开创。

      继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后,第十三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将于2013年9月26日在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隆重开幕。花博园在原有博览会展区、腊梅文化展示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等13大功能区的基础上,对园内景点设施进行了不断完善、提高和新景点、设施的开发建设,投资建成了面积3200平方米的大型高标准室内展厅,花博园的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将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