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拉丁学名:ArctiumlappaL.),别名为恶实、大力子、牛蒡等,是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植物。
牛蒡子高达2米,茎枝疏被乳突状短毛及长蛛丝毛并棕黄色小腺点;基生叶宽卵形,下面灰白或淡绿色;叶柄灰白色;头状花序排成伞房或圆锥状伞房花序;总苞卵形或卵球形,总苞片绿色,小花紫红色;瘦果倒长卵圆形或偏斜倒长卵圆形,浅褐色,有深褐色斑或无色斑;冠毛浅褐色。花果期6-9月。广布欧亚大陆,全国各地普遍分布,生于海拔750-3500米山坡、山谷、林缘、林中等地。果实入药,性味辛、苦寒,疏散风热,宜肺透疹、散结解毒。味辛、苦。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疮疖肿毒、脚癣、湿疹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入药部位
3 性味
4 归经
5 功能
6 主治
7 用法用量
8 使用注意
9 炮制方法
10 生理特性
11 产地
12 相关论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牛蒡子
别称: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黑风子、毛锥子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分布区域:东北、西北、西南、中南、河北、江苏等
毒性:无毒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牛蒡属
种:牛蒡
采收时间:秋季
用量:6-12g
入药部位
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能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主治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牛蒡子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炮制方法
采收后将果序摊开曝晒,充分干燥后用木板打出果实种子,除净杂质晒至全干。
生理特性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性颇强。生于山坡、山谷、林缘、林中、灌木丛中、河边潮湿地、村庄路旁或荒地,海拔750-3500米。
产地
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台湾的台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4《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
5《本草乘雅半偈》:“此秉风大动摇之用,故抽水土之力独胜。味辛气平,为风木乃制为用矣。则凡病从风生,或因风寒薄郁乃成痤者,取之捷如影响,设属形层之外与上部者,功力尤胜。此以承制之品,宣助肝木,便无太过之失,厥受和平之益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