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燕鸥

普通燕鸥普通燕鸥

普通燕鸥(拉丁学名:Sterna hirundo),是鸥形目鸥科燕鸥属下的一种迁徙夏候鸟。

普通燕鸥体型略小,约35厘米。头顶部黑色,背、肩和翅上覆羽鼠灰色或蓝灰色。颈、腰、尾上覆羽和尾白色。外侧尾羽延长,外侧黑色。下体白色,胸、腹沾葡萄灰褐色。初级飞羽暗灰色,外侧羽缘沾银灰黑色。尾呈深叉状。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以小鱼、虾等小型动物为食。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中国则分布于河北、湖北、陕西、福建等省区。

普通燕鸥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繁殖方式 4 亚种分化 5 保护现状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普通燕鸥

      界:动物界

      纲:鸟纲

      科:鸥科

      种:普通燕鸥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年

      拉丁学名:Sterna hirundo

      门:脊索动物门

      目:鸥形目

      属:燕鸥属

      亚种:4亚种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形态特征

      普通燕鸥普通燕鸥

      繁殖方式

      普通燕鸥的繁殖期为5-7月。常成群在一起营巢繁殖。有时也见单独成对繁殖或与其它鸥在一起繁殖。通常营巢于湖泊、河流和岛屿岸边以及沼泽地与草地上。巢多置于水域岸边平坦的沙地与沙石地上。也在沼泽中高出的土堆上或飘浮的芦苇或其它植物堆上营巢。巢甚简陋,主要为沙石地上的浅坑,内垫有少许枯草和羽毛。有时没有任何内垫物。巢的大小为外径23-25厘米,内径12-16厘米、巢深3-4厘米。

      年产一窝。每窝产卵2-5枚,通常3枚。一天产一枚或间隔一天产一枚卵。卵的颜色为赭褐色,灰绿色或橄榄绿色,被有大小不等的褐色或黑色斑点和斑纹。卵的大小为37-44×28-33毫米,卵重16-20克。第一枚卵产出后亲鸟即开始坐巢孵化。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0-24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身体即披满沙棕色绒羽,当天即能行走和离巢。离巢后多分散隐蔽于附近草丛中,由亲鸟喂食,大约1个月左右即能飞翔。

      亚种分化

      普通燕鸥(4亚种)
      中文名称学名命名者及年代
      普通燕鸥指名亚种Sterna hirundohirundoLinnaeus,1758
      普通燕鸥东北亚种Sterna hirundolon gipennisNordmann,1835
      普通燕鸥西藏亚种Sterna hirundotibetanaH. Saunders,1876
      普通燕鸥中亚亚种Sterna hirundo minussensisSushkin,1925
      参考资料: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普通燕鸥种群数量较多,全球至少有250000对,其中北美洲东部有35000对,欧洲有140000对(M.Gochfeld&J.Burger,1996)。据亚洲水禽和湿地研究局在业洲南部进行的隆冬水鸟调查资料,1990年统计到6279只,其中西南亚184只,南亚1871只,东南亚3552只,东亚672只;1993年统计到16889只,其中西南亚2376只,南亚6336只。东南亚8085只,东亚92只。中国国的数量较少,1990年统计到672只,1993年仅统计到92只。繁殖季节在内蒙古的数量较多,为常见种或优势种、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人类捕杀、石油泄漏等原因,该种鸟的种群数量在20世纪末有下降趋势。应注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