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鹭

夜鹭夜鹭

夜鹭(拉丁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是中型涉禽。别名:苍鳽(jiān),灰洼子,水洼子,星鳽。

体长46-60厘米。体较粗胖,颈较短;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附近的大树、竹林,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

夜鹭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4月至7月是夜鹭下蛋孵化的季节,7月后小鸟就会离巢。夜鹭以夏候鸟为主,秋天到南方越冬,春天飞回来,夏天繁殖。也有部分夜鹭终年栖息在同一个地方,成为了留鸟。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筑巢环境让北京动物园水禽湖成了夜鹭们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近年来有大批夜鹭选择在北京动物园“安家”。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生活习性 4 分布范围 5 种类介绍 6 动物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夜鹭

      拉丁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

      界:动物界

      属:夜鹭属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heron

      域:真核域

      命名年代:1758

      目:鹳形目

      科:鹭科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种:夜鹭

      亚种:4亚种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

      命名者:Linnaeus

      别名:水洼子、灰洼子、苍鳽、夜鹤、星鳽、夜游鹤

      形态特征

      夜鹭夜鹭

      夜鹭的额、头顶、枕、羽冠、后颈、肩和背绿黑色而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头枕部着生有2-3条长带状白色饰羽,长约190mm,下垂至背上;腰、两翅和尾羽灰色;圆尾,尾羽12枚;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幼鸟上体暗褐色,缀有淡棕色羽干纹和白色或棕白色星状端斑。下体白色而满缀以暗褐色细纵纹,尾下覆羽棕白色。虹膜血红色,嘴黑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胫裸出部、跗蹠和趾角黄色。幼鸟嘴先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虹膜红色,眼先绿色,脚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500-685克,♀450-750克;体长♂480-585毫米,♀475-560毫米;嘴峰♂57-73毫米,♀63-73毫米;翅♂260-294毫米,♀259-296毫米;尾♂93-120毫米,♀86-110毫米;跗蹠♂65-75毫米,♀65-75毫米。(注:♂雄性;♀雌性)

      (注:夜鹭图册网址)

      生活习性

      夜鹭夜鹭

      夜出性。喜结群,常成小群于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结群隐藏于密林中僻静处,或分散成小群栖息在僻静的山坡、水库或湖中小岛上的灌丛或高大树木的枝叶丛中,偶尔也见有单独活动和栖息的。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时才突然从树叶丛中冲出,边飞边鸣,鸣声单调而粗犷。

      迁徙

      夜鹭夜鹭

      部分留鸟,部分迁徙。繁殖于海南岛、台湾、广东、香港、福建等南部省区的种群多为留鸟,不迁徙。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繁殖的种群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夏候鸟。北方地区繁殖的种群全为夏候鸟。通常于3月中下旬即陆续迁到北部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离繁殖地。常在傍晚或夜间鸣叫,傍晚和黄昏三五成群飞行,偶尔也见有单个飞翔的,特别是雨前或阴雨天的下午以及晚上迁徙最为频繁。飞翔时2-5只排成一行,边飞边鸣。

      食物习性

      夜鹭夜鹭

      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通常于黄昏后从栖息地分散成小群出来,三三两两于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也单独伫立在水中树桩或树枝上等候猎物,眼睛紧紧地凝视着水中。清晨太阳出来以前,则陆续回到树上隐蔽处休息。

      栖息环境

      夜鹭夜鹭

      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附近的大树、竹林,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

      分布范围

      世界

      夜鹭夜鹭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各种高大的树上。常成群在一起营群巢,也常与白鹭、池鹭、牛背鹭和苍鹭等其他鹭类一起成混合群营巢。群巢的数目少者一棵树上几个至十几个,多者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雌雄亲鸟共同参与营巢。巢由枯枝和草茎构成,结构较为简单,呈盘状。大小为外径30-51厘米,内径28-32厘米,高12-15厘米,深8-9厘米,也有利用旧巢的习性。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为卵圆形和椭圆形,蓝绿色,大小为41-48毫米×31-37毫米,平均44毫米×35毫米,重22-27克,平均24克。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1-22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身上被有白色稀疏的绒羽,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经过30多天,雏鸟即能飞翔和离巢。

      种类介绍

      夜鹭(4亚种)
      中文名称学 名
      1.夜鹭福克兰群岛亚种Nycticorax nycticorax falklandicus
      2.夜鹭美洲亚种Nycticorax nycticorax hoactli
      3.夜鹭指名亚种Nycticorax nycticorax nycticorax
      4.夜鹭火地岛亚种Nycticorax nycticorax obscurus

      动物保护

      夜鹭夜鹭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夜鹭在中国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和西南各省曾经是较为丰富和常见的,50-60年代在北京甚至在东北长白山还能不时见到。但在整个东北地区也很难见到了,在北京和其他地区种群数量亦明显减少。原因主要是由于砍伐树木、环境污染和人为干扰。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0年中国仅见到3318只,其中香港179只,台湾735只。1992年中国仅见到3168只,其中台湾2698只,香港97只,大陆仅373只,数量有所下降。

      中国广州市林业局介绍,外地及广州偏远农村山区滥捕、滥杀野生保护动物的现象经常发生,2008年4月以来广州市林业和森林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5月份仅在广州东旺冻品批发市场,2个小时内就缴获1000多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另外一次行动中,则在一辆货车里一次性截获了近6000只夜鹭,这批夜鹭都是从安徽运往广州卖给酒楼食肆的,可见广州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仍比较严峻。广州市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相继出台了3部地方性林业法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已相对完善,但在一些山区农村偏远地区,普法宣传力度还很不够,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受利益驱使,毁林开荒、滥杀野生保护动物常有发生。

      东湖九女墩正迅速成为数千夜鹭的乐园,它们在这里快乐地吃喝拉撒、繁殖后代,东湖的鱼儿频遭吞食,变成一片白白的粪便。鉴于夜鹭正在造成生态失衡,专家建议对其适量捕杀。一走进九女墩,顿觉一片臭烘烘的鸟粪气息弥漫,白色的鸟粪将树叶几乎全都涂成白色;嘈杂的鸟叫鸣声,令人耳鼓发麻;树林间鸟窝密麻,一棵樟树上的鸟窝就达37个。武汉大学鸟类专家唐兆子介绍,“夜鹭灾”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夜鹭的天敌老鹰在锐减。夜鹭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们白天黑夜均可出来觅食。夜鹭数量过大,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抢了同食物源的小、中白鹭的食物,影响其它物种;再是夜鹭在武汉生活长达8个月之久,要消耗数十万公斤鱼类;另外,夜鹭的粪便对环境污染厉害。唐教授建议,在丧失天敌的情况下,人类可对夜鹭适当捕杀,控制数量。

      保护措施

      夜鹭夜鹭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5261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夜鹭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保护级别

      夜鹭夜鹭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27项)。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夜鹭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发现记录

      2022年6月,北京东城,一只夜鹭,不慎被风筝线缠身被困10米高大树,群众发现报警求助。接警后,消防员赶赴现场,上树剪断细线帮其脱困。

      2023年5月10日,伊宁县公安局喀什派出所成功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