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
甘草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俗名:甜根子、甜草等,豆科甘草属多年草本植物,在采集到新鲜的甘草时,如果将其根剥皮人口嚼之,立刻能感到甜味,因此称为“甘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众药之王”的美称。
甘草根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味甜;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呈椭圆形卵状,边缘或全缘微呈波状;蝶型花一般有紫色、白色或黄色;花期5-7月,果期6-10月。甘草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及山东。甘草常生长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
甘草在中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摄生众妙方》中的定喘汤(麻黄、白果、桑白皮、苏子、杏仁、黄芩、款冬花、半夏、甘草)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均有一定的疗效。此外,甘草还能解百药之毒,国人寓意“解毒”,又因能调和百药,有“调和,调解”寓意。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产地分布
4 培育方法
5 病虫防治
6 栽培技术
7 主要价值
8 保护现状
9 植物文化
10 扩展阅读
11 食物营养成分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甘草
拉丁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科:蝶形花科(豆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命名者:Fisch
毒性:无毒
果期:7~9月
花期:6~8月
土壤:砂质壤土
水分:喜干燥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环境分布: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
目:豆目
别称: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乌拉尔甘草
二名法:Glycyrrhiza uralensis
族:山羊豆族
属:甘草属
种:甘草
分布区域: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药用部位:根和根状茎
茎的高度:高30-120厘米
药用价值: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
海拔:150~1400米
温度:耐寒
日照:喜光照
生态习性:陆生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产地分布
甘草
甘草常生于海拔400~2700米的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良。甘草还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不能在重盐碱化的土壤上生长。甘草喜光,充足的光照条件是甘草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对温度的适应性强。抗旱、怕积水,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土壤,在干旱的荒漠地区也能形成单独的种群。
分布于中国甘肃、辽宁、山东、陕西、宁夏、河北、新疆、北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西、青海;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韩国也有分布。
培育方法
甘草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生长快),秋天地深翻30~45厘米,翻后耙平,种子繁殖。第二年春天4月份播种,磨破种皮,或者用温水浸泡,沙藏两月播种。再者用60℃温水浸泡4~6小时,捞出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上盖湿布,每天用清水淋2次,出芽即可播种。7~8月份播种,不催芽,可条播和穴播,行距30厘米开1.5厘米沟,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2~3厘米土。穴播:株距5厘米,每穴播5粒,覆土后一定要注意种子和土壤密接,土干要浇水,每公顷用种子30~37.5千克。根状茎繁殖:结合春秋采挖甘荔时进行,粗的根药用,细的根茎截成4-5厘米的小段,上面有2~3个芽,头一年秋天地整好的畦内,行距30厘米开10厘米深的沟,株距15厘米把根平放,覆土正平、浇水。
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干要浇水,苗长出2~3片真叶按株距10~12厘米间苗,此期地无草。根状茎露出地面后培土,拔除杂草,防止草丛生,第一、二年和粮食等作物间套种,合理利用土地。封冻前,追施农家肥料2000~2500千克。
采收加工
种子繁殖3~4年,根状茎繁殖2~3年即可采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加工时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病虫防治
(1)锈病
被真菌侵害后,叶的背面出现黄褐色的疱状病斑,破裂后散发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多孢子堆和复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洒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钢400倍液。
(2)褐斑病
被真菌感染后,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1:1:1~16O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1500~Z00O倍液。
(3)白粉病
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后,叶片正反面产生白粉。
防治方法: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
(4)蚜虫
又叫蜜虫、腻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植株和落叶深埋。发生期喷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数次。
(5)红蜘蛛
8月份左右发生,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叶片被害后,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萎。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防治方法: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米汤或面浆水喷洒。
栽培技术
1、土壤选择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入土深,宜旱作,耐盐碱,强阳性,喜钙,怕涝,生命力很强。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米,内无板结层,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2、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良种是夺取甘草高产的内在因素。采用种子做播种材料者,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行碾磨,或将种子称重置于陶瓷罐内,按1千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毫升进行拌种,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温度下经过7小时的闷种,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发芽率可达90%以上。
3、播种
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4000千克、磷二铵每亩35千克做基肥,若用种子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较好,播种量每亩2-2.50千克,行距30-40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穴3-5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墒。
4、田间管理
(1)施肥: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25千克。并开沟施于行侧10厘米深处,沟深15厘米,施肥后覆土。
(2)灌水: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3)间苗:当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可进行间苗,株距15厘米,每亩保苗约2万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种当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结合中耕主要消灭菟丝子等田间杂草。
(5)病虫害防治:我县的甘草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对于锈病,可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对于白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对于红蜘蛛,可用乐果进行防治。
(6)采种:若采用人工种植栽培时必须年年采种,在开花结荚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即可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行定浆中期最好,此时种子硬实率低,处理简单,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播种后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造成缺苗断垄,导致产量低下,经济效益欠佳。
5、收获
甘草一般生长4-6年收获经济效益比较好。收获前可先割去茎叶,沿行两侧进行深挖,待根茎露出地面40余厘米后,用力拔出,拔出的根茎要切去芦头、根尾、侧根,直立根茎称为“棒草”,横生根茎称为“条草”,侧生根茎称为“毛草”。“棒草”再分级、分等,长短理顺后。捆成小捆,晾至半干再捆成大捆,待风干后上市销售。
主要价值
甘草在中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甘草不仅是良药,还有“众药之王”的美称,明代《摄生众妙方》中的定喘汤(麻黄、白果、桑白皮、苏子、杏仁、黄芩、款冬花、半夏、甘草)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均有一定的疗效。
甘草是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中称为“国老”级别,东北和内蒙都称为“甜草”。甘草以根及其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是三萜类和黄酮类还含有生物碱、多糖、香豆素、氨基酸及Zn、Ca、Sr、Ni、Mn、Fe、Cu、Cr等。药典中规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不少于2.0%。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一般呈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些许芽痕,断面的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甘草除了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和调和诸药等功效外,还用于咽喉肿痛、脾胃虚寒、消化性溃疡、中毒等症状。因此甘草有“十药九草”的称呼。
经济价值
甘草经济价值高,农民种植不难,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甘草的干根含有芳香物质,碾碎后加工制成甘草膏,为水溶的胶状物,可以作为食品、饮料、烟草香精的原料,所含次甘草酸可作氢化可的松代用品,也可用于化妆品。甘草茎的韧皮纤维可纺织麻袋,搓绳索;木质部与根部提取甘草膏后的残渣,可以用来造纸。
甘草中的三萜类、甘草黄酮类及甘草多糖类等活性成分天然、无毒副作用,添加至动物饲料中,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2021年9月甘草被收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保护现状
甘草已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且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物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植物文化
甘草
甘草还能解百药之毒,国人寓意“解毒”,又因能调和百药,有“调和,调解”寓意。
扩展阅读
甘草始载于《尔雅》一书。药用最早见于汉朝《神农本草经》:“味甘,平,无毒。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列为上品。医药家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称甘草为美草、蜜草、国老,为“众药之王”,能“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唐朝名医甄权指出,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种草木毒”。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 甘草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349 千卡 |
蛋白质 | 5.9 g |
脂肪 | 9.5 g |
胆固醇 | 5 mg |
饱和脂肪酸 | 5.9 g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0.4 g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2.7 g |
水分 | 10 g |
碳水化合物 | 61.9 g |
糖 | 42.4 g |
膳食纤维 | 2.3 g |
叶酸 | 3 μg |
钠 | 111 mg |
镁 | 99 mg |
磷 | 115 mg |
钾 | 877 mg |
钙 | 271 mg |
铁 | 6.6 mg |
锌 | 0.82 mg |
碘 | 6.3 μg |
维生素A | 29 μ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02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18 mg |
烟酸(烟酰胺) | 2.94 mg |
维生素E | 0.29 mg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