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石韦

庐山石韦庐山石韦

庐山石韦(学名:Pyrrosia sheareri(Baker) Ching)是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植株通常高20-50厘米。根状茎粗壮,横卧,密被线状棕色鳞片;鳞片长渐尖头。叶近生,一型;叶柄粗壮;叶片椭圆状披针形。主脉粗壮。孢子囊群呈不规则的点状排列于侧脉间,布满基部以上的叶片下面,无盖,幼时被星状毛覆盖,成熟时孢子囊开裂而呈砖红色。

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和台湾。生长于海拔1100-24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岩石上。

全草入药,性味甘、苦、微寒。能利尿通淋,清湿热,治淋病,癃闭,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

(概述图参考来源:)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生长环境 4 分布范围 5 繁殖方法 6 栽培技术 7 主要价值

      基本信息

      目:真蕨目

      科:水龙骨科

      界:植物界

      属:石韦属

      种:庐山石韦

      学名:Pyrrosia sheareri (Baker) Ching

      中文名:庐山石韦

      别称:大石韦、光板石韦

      亚科:石韦亚科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纲

      亚纲:薄囊蕨亚纲

      命名者及年代:(Baker) Ching,1935

      形态特征

      植株通常高20-50厘米。根状茎粗壮,横卧,密被线状棕色鳞片;鳞片长渐尖头,边缘具睫毛,着生处近褐色。叶近生,一型;叶柄粗壮,粗2-4毫米,长3.5-5厘米,基部密被鳞片,向上疏被星状毛,禾秆色至灰禾秆色;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近基部处为最宽,向上渐狭,渐尖头,顶端钝圆,基部近圆截形或心形,长10-30厘米或更长,宽2.5-6厘米,全缘,干后软厚革质,上面淡灰绿色或淡棕色,几光滑无毛,但布满洼点,下面棕色,被厚层星状毛。主脉粗壮,两面均隆起,侧脉可见,小脉不显。孢子囊群呈不规则的点状排列于侧脉间,布满基部以上的叶片下面,无盖,幼时被星状毛覆盖,成熟时孢子囊开裂而呈砖红色。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100-24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岩石上。喜湿润环境,能耐-16℃低温,不畏霜雪,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喜散射光,忌阳光直射。庐山石韦虽然是附生植物,但在肥沃的腐叶土上,生长得更茂盛。庐山石韦在海拔800米以下区域,因湿度变化和土壤酸化,加上季节性干旱,一般不能正常产生孢子,或孢子不成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宜兰、新竹、台中、南投、嘉义、高雄、花莲)、福建(泰宁、建宁、武夷山)、浙江(临安、谆安、桐庐、诸暨、宁海、开化、常山、遂昌、龙泉、庆元、缙云、文成)、江西(全省常见)、安徽(黄山、休宁、九峰·、潜山)、湖北(利川、宣恩、恩施、建始、神农架、合丰)、广东(乳源、乐昌、仁化)、广西(龙胜、临桂、大苗山)、云南(蒙自、文山、麻栗坡、个旧)、贵州(印江、望谟、纳雍、凯里、遵义兴仁、雷山、大方、榕江、清镇)和四川(金佛山、雷波、奉节、西阳、马边、巫山、屏山)。

      繁殖方法

      春季,选择5-6年生植株,挖取其横走的根状茎,以枝剪切取带有足够根系和新芽的部分,剪成各个小节,每小节上保持一片叶芽,或分成若干小丛,种植于备好的植地上。植地可用土层深厚、肥沃的腐叶土,种植密度以行株距20-40厘米为好,种植时每穴施菜饼肥100克左右或施用腐烂透的鱼内脏等。每穴填上饼肥或经腐烂的鱼内脏,再填细土,栽苗1丛,最后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即可。栽植时要使叶芽露出土面。一般情况下,地上部分在当年生长不太好,应适当进行修剪,以减少水分蒸发量,第二年发芽后,生长良好。此时可根据生长情况追施低浓度的氮、钾肥。经栽培试验,施了肥的植株,叶色深绿,新叶萌发的数量大增。苗床上搭荫棚将更有利于小苗的生长。

      孢子

      孢子采集:孢子采自三叠泉的成熟孢子。9-11月庐山石韦孢子相继成熟。孢子成熟后将孢子叶剪下装于塑料袋或硫酸纸袋内,封好口放于通风干燥处,4-5天后,孢子从孢子囊中自然弹出掉人袋内,抖出叶片,立即播种。

      播种基质的准备及处理:用过筛腐叶土装于播种盆内,用手播动,使盆土紧实,平整,盆土至盆容量的2/3处即可,以沸水浇透盆土,以杀死种子植物、苔藓、藻类、菌类及其它蕨类植物的孢子。用5毫米平板玻璃或塑料膜盖住盆口,以防其它杂物进人。本试验还准备了一组对照即在盆土上铺1.5厘米左右的斩细了的泥炭藓,再有沸水浇透,此对照的目的是利用泥炭藓的保湿作用,促进孢子的萌发。

      播种方法:待盆土充分冷却后,将塑料袋或硫酸纸袋内的孢子均匀地播撒盆内,对照组则播撒在泥炭藓上,播种量以基质上隐约可见褐色孢子为限。播种后再用平板玻璃或塑料膜盖住盆口,以保湿和防止其它杂物进入。

      栽培技术

      将播种盆放于无阳光直射而散射光充裕的地方地培育,将播种盆置于窗台上培育。培育期间应保持一定的士壤湿度,一般一周一次将播种盆放于浅水中没润,也可用细孔喷壶小心喷淋。窒温尽量保持在0-15℃。播种时间为10月,至12月观察,大部分孢子长出绿色原叶体。此时更应保持盆土湿润,经常喷水,以增加盆土湿润度和空气湿度,以原叶体表面具适当水雾为好。经2个月左右的时间培育,原叶体继而发育为幼孢子体。培育8-9月,可以将播种盆移至室外荫凉处,一周后,逐渐移开平板玻璃或塑料膜,以使孢子体还步得到锻炼。

      移栽

      待孢子体长到2厘米左右可进行移栽植地选择在散射光充裕的地方,表面铺上2厘米厚的过筛腐叶土,行株距以10厘米为宜。用镊子将孢子体夹放在植地的植沟中,填上细土压实,移栽完后用细嘴喷壶喷淋孢子体,充分湿润。一周后可适当施用低浓度的氮、钾肥以使孢子体生长迅速,且叶色碧绿。孢子体长至3-4厘米后,注意中耕除草保湿。因庐山石韦属附生蕨类,移栽时可以将孢子体栽在石边或腐树桩上,以创造更适合庐山石韦生长的基质条件。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性味甘、苦、微寒。能利尿通淋,清湿热,治淋病,癃闭,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