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组成。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用法 5 方解 6 史书记载 7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8 临床应用 9 方论介绍 10 现代运用 11 各家论述

      基本信息

      中文名:麦门冬汤

      分类:治燥方-滋阴润燥

      成分: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

      类型:中药

      主治:肺痿证等

      出处:《金匮要略》卷上

      功用: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处方

      麦门冬 60克;半夏 9克;人参 6克;甘草 4克;粳米 6克;大枣 12枚。

      功能主治

      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治肺痿。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者。

      用法

      上六味药,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方解

      方中重用麦门冬滋养肺胃,清降虚火为君;人参益气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化痰为佐;甘草、大枣、粳米益胃气,生津液为使。诸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

      史书记载

      【组成】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主治】1、肺痿证。2、胃阴不足证。胃肺阴虚,虚火上炎,炼津为涎:咳唾涎沫。

      肺胃阴虚 肺胃失降:或短气喘促,或气逆欲呕。

      气火上逆 肺胃阴虚,津失上承:口渴,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病机】肺胃阴亏,虚气上逆(其病在肺,其源在胃,母子同病)。

      【治法】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方解】

      君:麦门冬—重用之养阴生津,清降虚火,以润肺益胃。

      臣:人参、甘草—益气生津,补中益肺。

      佐:半夏—降逆和胃,开通胃气,祛痰除涎。

      *重用麦门冬少佐半夏(7:1),则半夏燥

      性被制而降逆之功存,且麦门冬得半夏则

      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粳米、大枣—养胃生津,助君臣补养肺胃。

      使(兼):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①麦门冬+半夏

      ②健脾养胃+补肺,含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之法。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唾涎沫,短气而喘促或呕

      吐,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寒

      痰壅肺之咳逆、脾胃虚寒之呕吐,本方

      不宜。

      2、临证加减:

      阴伤甚者,可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

      胃阴不足,胃脘灼热而痛,加加白芍、川楝子等。

      3、现代运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

      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

      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属胃阴不足

      ,气逆呕吐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咳及促进唾液分

      泌、改善支气管粘液纤毛输系统、消除

      早期矽肺、降血糖、抑制嗜酸性细胞等

      作用

      用药禁忌:肺痿属于虚寒者不宜用。

      《重订严氏济生方》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麦门冬(去心) 远志(甘草煮,去心) 人参 黄芩 生地黄(洗) 茯神 石膏(煅)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取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功用】益气养阴,清心泻火?br />【主治】虚劳。劳心过度,气阴两虚,面色无华,头发脱落,性急好怒,唇口赤甚,言语不快,饮食如常,形体消瘦。

      《圣济总录》卷一五

      【别名】泻肝散(《得效》卷十六)、麦门冬散(《银海精微》卷下)、玄参泻肝散(《准绳·类方》卷七)、麦冬汤(《眼科全书》卷四)。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桔梗(锉,炒)1两,玄参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芒消(研)半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主治】血灌瞳人,昏涩疼痛。辘轳转关外障。

      【用法】上药除芒消外,为粗末。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7分,去滓,下芒消末少许,食后、临卧温服。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药物组成】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旋覆花1两半,木通(锉)1两半,大青1两半,茯神(去木)1两,黄连(去须)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方剂主治】目内眦成泡,3-5日间生脓汁者。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加生地黄汁半合,芒消末半钱匕,更煎2-3沸,食后、临卧温服。

      《简明医彀》卷三

      【药物组成】麦冬1钱,天门冬1钱,远志1钱,当归1钱,白芍药1钱,生地黄1钱,人参1钱,黄耆1钱,牡丹皮1钱,阿胶1钱,藕节1钱,炙草1钱。

      【处方来源】《简明医彀》卷三。

      【方剂主治】思虑伤心,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上作1服。用水2钟,加生姜1片,煎1钟,不拘时服。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此治肺经金气不降之法也。平人中气旋转,肺气下降,故不咳嗽。肺降金收,故火不上逆。火降则气降,故不上气。气降生津,故咽喉清利。

      言肺必称金者。因肺气以收敛清凉下为常。能收敛清凉下降,则肺气不病。收敛清凉下降者,造化金气之能。肺秉造化金气而生,故不收敛不清凉不下降,则肺气为病焉。故治肺气之病,必用收敛之法,清凉之法,下降之法,然后病愈。只言肺病,不称金病,则清凉收敛下降,皆无根由矣。故言肺必称金,言脾胃必称土,言肝胆必称木等,皆古中医学之定法,亦古中医学之妙法。

      此病由于中虚不运,肺气偏燥,伤及肺液。肺燥气逆,收令不行,故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也。

      方用炙草以补中气,粳米大枣人参以补中生津,麦冬以润肺燥。肺气逆者,胃气必逆,故用半夏以降胃气之逆。肺降津生,收敛复旧,故诸病皆愈。脉象虚濇,濇为津液不足之象,虚乃中气虚也。

      此病之咳嗽,乃无痰之干咳。此干咳与咽喉不利,即火逆上气的事实。气往上逆,因火逆也。火之上逆,因肺金燥也。

      临床应用

      1.干咳 用麦冬汤提取剂,每日9g,分3次服。治疗ecalapril诱发干咳5例。患者皆因长期服用enalapril,12-65周后出现干咳,其中高血压病3例,慢性肾炎2例。结果: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从服药至出现效果时间为2-4日,无副作用。

      2.支气管炎 用麦冬汤提取剂,每日9g,治疗急性期支气管炎13例,慢性期7例。其中男5例,女15例:60岁以上高龄10例。以干咳为主症者17例。结果:显效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

      3.呕吐 用本方加减:麦冬、半夏、人参、炙甘草、粳米、大枣、竹茹、石斛、炙杷叶等。水煎,少量多次频服。治疗顽固性呕吐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15岁;病程最长者15日,最短者3日。疗效标准:各种症状消失为治愈;各种症状明显减轻为显效;各种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为无效。结果: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

      4.干燥综合征 用麦冬汤提取剂,每日9g,分3次饭后服。治疗干燥综合征17例,男1例,女16例;病程l-11年,平均5.4±2.8年。结果:中等程度以上改善者占全部患者的57.1%。用药时间在12周以上。

      方论介绍

      本方所治虚热肺痿乃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虚之证。肺虚而肃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津,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致肺痿。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治宜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各家论述

      1.《法律》: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未思及必不可得之数,不惟无益,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2.《千金方衍义》: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麦门冬数倍为君,人参、甘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皆得以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虞。当知火逆上气,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用大枣通津涤饮为先,奥义全在乎此。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乌能建止逆下气之绩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立方之旨。

      3.《金匮要略心典》:火热挟饮致逆,为上气,为咽喉不利,与表寒挟饮上逆者悬殊矣。故以麦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饮气,人参、甘草之甘以补益中气。盖从外来者,其气多实,故以攻发为急;从内生者,其气多虚,则以补养为主也。

      4.《古方选注》:麦门冬汤,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用人参、麦门冬、甘草、粳米、大枣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气,以化两经之燥,独复一味半夏之辛温,利咽止逆,通达三焦,则上气下气皆得宁谧,彻土绸缪,诚为扼要之法。

      5.《血证论》:参、米、甘、枣四味,大建中气,大生津液,胃津上输于肺,肺清而火自平,肺调而气自顺,然未逆未上之火气,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气,又不可任其迟留也,故君麦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气,火气降则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气自降,又并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为对症,以其润利肺胃,故亦治膈食。又有冲气上逆,挟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