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附子附子

附子(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又名乌头或附片,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加工品。

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 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生长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入药部位 3 性味介绍 4 归经介绍 5 功效作用 6 主治症状 7 相关配伍 8 用法用量 9 禁忌介绍 10 炮制方法 11 生理特性 12 产地介绍 13 相关论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附子

      界:植物界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毛茛科

      种:乌头

      采收时间: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

      毒性:有毒

      性味:味辛、甘、性大热

      别称:附片、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

      门:被子植物门

      目:毛茛目

      属:乌头属

      分布区域:分部于四川、陕西、贵州、湖南等地

      用量:3~1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入药部位

      植物的肥大块根。

      性味介绍

      味辛、甘,性大热。

      归经介绍

      归心、肾、脾经。

      功效作用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症状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相关配伍

      1、内虚目暗:补气养血。用当归(生晒)六两,附子(火炮)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名六一丸。(《圣济总录》)

      2、气虚瘴疟,热少寒多,或单寒不热,或虚热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煎半盏服。名果附汤。(《济生方》)

      3、心腹连痛作胀∶用野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梧子大。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止;又从一丸起,至三丸止,以瘥为度。(《肘后方》)

      用法用量

      3~15g,先煎,久煎。

      禁忌介绍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炮制方法

      1、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直接入药。

      2、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每l00kg盐附子,用甘草5kg、黑豆l0kg。)

      3、炮附片:取附片,照烫法用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

      生理特性

      1、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175px,直径3~125px。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成而麻,刺舌。

      2、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125px,宽0.9~75px.厚0.2~12.5px。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3、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7.5px。

      产地介绍

      分部于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甘肃、云南、广西、江西、安徽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三阴经证,及阴毒伤寒,阴阳易病。

      2、《本经》: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3、《别录》: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