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症

酗酒症酗酒症

一种喝酒上瘾的生理疾病,类似于强迫症,患者会持续不间断饮酒。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概述 3 特点 4 健康提示 5 科学研究

      基本信息

      多发群体:经常喝酒或者嗜酒的人群

      常见病因:头晕、呕吐

      英文名称:alcoholism

      常见发病部位:胃,肝等内脏疼痛,

      常见症状:嗜睡,,头晕,血压升高

      传染性:无

      概述

      偶尔我们会在晚饭时喝一小杯葡萄酒,或者和朋友出去玩儿时来两瓶啤酒,但这些都不足以损害健康。更多的人是社交型喝酒(social drinking),有些时候不得不喝而饮酒过度,经常的过量饮酒会伤害肝脏和大脑;酒后驾车还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这些也只能被称为“滥用酒精”。而这里讨论的 酗酒(alcoholism),则是医学上承认的,一种长期性的生理心理疾病,称为“酗酒症“。

      特点

      酗酒的人的特点是,他们对酒精的耐受和依赖增强,总是想喝酒,这种需求就像大多数人饿了要吃饭一样,并且一旦开始喝酒,便不能停杯。长期的酗酒会严重的损伤大脑海 马体,影响认知和记忆能力。1/4的酗酒者出现过焦虑,抑郁,幻觉或妄想等症状。

      大部分的成瘾症(addictive disorder)都是和大脑中追求快乐的精神程序“奖赏回路”(rewarding system)相联接的。把细小的电极插入老鼠的脑部,轻按手柄导入微弱的电流,老鼠便马上学会按压手柄的动作,并按住不放。这证明了“快乐中枢”存在的事实。它可以对大脑进行自我刺激,激发与快乐相关的物质的产生。

      酒精进入体内之所以能产生类似兴奋和快乐的感觉,也是和奖赏回路有关。血液中少量的酒精被运送到大脑组织后短时间促进大脑回路中枢内的化学传递,如多巴胺的释放,加强兴奋性神经受体(Glutamate receptor)功能,使得人体渴望酒精,以达到愉悦的感受,避免消极感受。

      但是长期的大量的喝酒,则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长期的抑制会使神经受体失去原本的功能,形成对酒精的耐受和依赖。当猛然停止饮用酒精之后, 酗酒者的神经系统就会一片混乱,时而发生短路,比如癫痫,震颤谵妄,幻觉,或心力衰竭。这就好像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人体的保护,长期使用抗生素会让原本脆弱的免疫系统功能更加减弱,当失去抗生素保护或大规模流感病毒攻击时,就极有可能全面崩溃。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酗酒的原因归结于个人和环境因素:个人意志力薄弱,父母关怀不足,生活萎靡不振,或者出于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40% 的酗酒成瘾都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在15-24岁的青少年中,喝酒过量是造成车祸,自杀和他杀的最大诱导因素。但是,现代生物医学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也许在我们反思我们对酒精控制的教育和关怀时,也许这些酗酒者本身,也只是脆弱的自然界造物的一环。从对1万对双胞胎的研究中得知,酗酒症的遗传率是50%;酗酒父母的子女遭受酗酒症困扰的几率是平常人的4倍多。这说明先天因素和外界影响同样重要。

      健康提示

      1 当 酗酒者酒瘾发作,进餐时、两餐之间及睡前,吃一片含1000毫克的烟草酸相当有效。

      2 因缺镁而造成颤抖性的精神病、幻觉症、抽搐、震颤、思维不清、神经错乱、肌肉无力等症状,如果吃下镁剂,几小时后,这些现象就会消失。

      3 每餐与睡前吃1000毫克烟草酸,以治疗心理上的瘾;25毫克维生素 B6、500毫克碳酸镁、1000毫克钙可治颤抖的症状;2000毫克维生素 C消解毒性;两片综合维生素C、一片含1000毫克泛酸以消除压力的维生素B。

      科学研究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拥有全美领先的 alcohol酒精研究中心,来自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科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动物行为学的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试图寻找到酒精成瘾的生理和遗传原因。他们建立了一系列不同基因型小鼠模型,这些小鼠对酒精的需求和耐受有很大差异。一种黑色小鼠是实验室的喝酒“王子”,只要给与它掺入酒精的流体食物,他就会一直不停的喝,一直到醉醺醺晕倒在笼子里。而另一种棕色小鼠则对一切掺入酒精的食物非常拒绝。还有一些小鼠会浅尝辄止,很有分寸。

      同小鼠一样,对酒精的耐受和喜好因人而异,这主要取决于身体内代谢酒精的酶的数量和活性。亚洲人和犹太人相对较少的受到重度酒精依赖和酗酒症的困扰,相反,北欧人,俄罗斯人和南非人,则更容易“抱着酒瓶子不放”。

      编码酒精代谢 酶的基因多样性是保护亚洲人和犹太人少喝酒的关键原因。酒精进入胃部和肠道会被吸收,部分被能代谢酒精的“乙醇脱氢酶(ADH)”代谢为乙醛。然后再依靠“ 乙醛脱氢酶 (ALDH)”和肝内的P450把乙醛氧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在一定时间内人体只能产生一定的乙醛脱氢酶,饮酒过多代谢出来的剩余的乙醛便会残留在人体,进入重要器官以及中枢神经、血液,导致平常感受到的眩晕,恶心等一系列不适反应。其中脸红也是一种表现,被称为脸红反应(alcohol flushing reaction),也叫 “Asian flush” 或 “Asian glow”。 有一半的东亚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人等,体内有4种编码这些酶的基因,ADH2,ADH3,ALDH1,和ALDH2 。这些酶能够协同作用,或者加快乙醇转变为乙醛,或者减慢乙醛的分解,使得乙醛在体内大量的堆积。因此,亚洲人只要摄入一点酒精,就很快会产生乙醛的堆积,产生一系列不愉快的眩晕恶心呕吐的反应,从而停止继续的饮用。相反,由于缺少这些相应的基因,欧洲人则不容易产生乙醛堆积,所以在酒精带来的愉悦中流连忘返,形成饮酒的惯性。 (注:脸红与否是个体对乙醛的差别反应,而醉不醉取决于酒精对大脑以及小脑的麻痹作用。如果脸红反应强烈很有可能会阻止你继续喝酒,从而防止过度摄入酒精,这也许是我们说脸红不容易醉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