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汉族,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泰戈尔像》、《奔马》等。

徐悲鸿于1916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1919年,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1924年,创作作品《抚猫人像》、《萧声》、《马夫和马》、《远闻》;1930年,创作完成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1934年,先后在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个人画展,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办中国近代画展;1935年,创作完成油画作品《彩霞》、《黄山》,创作完成国画作品《漓江野渡》、《鱼鹰》、《墨猪》、《桄榔树》、《虎与兔》;1938年,创作完成作品《牛浴》、《光岩》、《负伤之狮》、《象鼻山》,并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941年,创作完成作品《奔马》,并先后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怡保、吉隆坡举办筹赈画展;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任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1949年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9月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9月任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执行主席,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年表 3 个人生活 4 主要作品 5 创作特点 6 人物影响 7 人物评价 8 后世纪念 9 作品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徐悲鸿

      别名:徐寿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5年7月19日

      逝世日期:1953年9月26日

      毕业院校:巴黎国立美术学校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奔马图》《九方皋》《愚公移山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

      主要成就:景星学社社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籍贯: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

      人物年表

      徐悲鸿人物生平 徐悲鸿人物生平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

      1901年—1904年,跟随父亲读书、习字、学画。

      1912年,先后在宜兴女子师范学校、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任美术教师。

      1915年,赴上海,以画插图和广告维持生活,并开始卖画,并创作作品《马》。

      1916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

      1917年,赴日本研习美术。

      1918年,获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另创作作品《西山古松柏》《晴岚翠嶂》。

      1919年2月,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

      1921年,赴德国柏林美术学院访问,并先后游历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

      1923年,继续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展。

      1924年,创作作品《抚猫人像》、《萧声》、《马夫和马》、《远闻》。

      1927年,9幅作品入选法国国家美展。

      1928年,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创作油画作品《蔡公时被难留》,并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

      1929年,创作中国画《六朝人诗意》。

      1930年,创作完成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并在《良友》杂志上发表“悲鸿自述”和“法国之美术展览会种种”。

      1931年,先后在法国里昂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徐悲鸿画展,创作完成中国画《九方皋》,另到天津南开大学讲学。

      1932年,创作作品《雄鸡一声天下白》、《沉吟》,并与颜文樑举办联合画展,另编著专著《画范》。

      1933年,创作完成油画作品《徯我后》;5月—6月,作品《九方皋》、《古都回忆》、《颟顸》、《枇杷》、《雄鸡》、《湖畔》、《鸭》、《六朝人诗意》、《水牛》、《庐山五老峰》、《马》、《狮》、《群鹅》、《南京一多》、《猫》等作品参加在法国国立外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绘画展,另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个人画展,并游荷兰海牙、阿姆斯特丹,访伦勃朗故居,并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中国绘画展览。

      1934年,先后在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个人画展;5月—7月,先后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办中国近代画展。

      1934年1月—8月,先后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另创作作品《新生命活跃起来》、《颟顸》。

      1935年,创作完成油画作品《彩霞》、《黄山》,创作完成国画作品《漓江野渡》、《鱼鹰》、《墨猪》、《桄榔树》、《虎与兔》。

      1936年,创作完成作品《逆风》、《雪景》、《牧童和牛》、《村歌》、《晨曲》、《壮烈之回忆》、《风雨鸡鸣》等。

      1937年,先后在香港、广州、长沙举办徐悲鸿画展;创作完成作品《漓江春雨》、《风雨鸡鸣》、《巴人汲水》、《巴之贫妇》。

      1938年,创作完成作品《牛浴》、《光岩》、《负伤之狮》、《象鼻山》,并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1939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创作油画作品《放下你的鞭子》。

      1940年,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先后在印度国际大学和加尔各答举办个人画展。另创作中国画《泰戈尔像》、《群马》,创作速写作品《河畔》、《野食余兴》、《课余》、《妆》、《大吉岭》、《喜马拉雅山之林》,创作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

      1941年,创作完成作品《奔马》,并先后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怡保、吉隆坡举办筹赈画展。

      1942年,重返重庆中央大学任教,并在昆明举办劳军画展,并创作国画《鸡足山》,油画《鸡足山庙字》、《六骏图》。

      1943年,在重庆举办画展,展出历年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的代表作及素描作品,另创作作品《紫气东来》、《孔子讲学》、《山鬼》、《国殇》、《杜甫诗意》、《廖静文像》、《李印泉像》、《银杏树》、《青城山》、《群狮》、《双饮马》、《梅花》、《鹰扬》。

      1944年,创作作品《天寒翠袖薄》、《日暮低修竹》、《月色》、《飞鹰》。

      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任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

      1947年,在上海举办徐悲鸿画展。

      1948年撰写《中国美术的回顾与前瞻》书稿,并发表“复兴中国艺术运动”一文。

      1949年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9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0年,创作油画《骑兵英雄邰喜德像》、《毛主席在人民中间》画稿,完成素描作品《苟富荣像》、《戎冠秀像》、《李长林像》,完成素描搞《鲁讯与瞿秋白》。

      1951年,创作作品《工程师张晋像》、《农民任继东像》、《劳动模范吕芳彬像》。

      1953年,创作作品《首之瞻处即光明》、《铲尽崎岖人道平》;9月,任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执行主席,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徐悲鸿出身贫寒,他的父亲徐达章是当地画家,精通诗文、书法、篆刻,尤擅绘画。母亲鲁氏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家庭妇女。

      徐悲鸿自幼跟随父亲练习诗、书、画、印,打下了传统文化基础。徐悲鸿是家中长子,下面有弟妹五人,在“半耕半读半渔樵”的生活中,徐悲鸿度过了他的童年。

      婚姻家庭

      1945年12月31日,徐悲鸿与第一任妻子蒋碧微离婚,离婚前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是徐伯阳 ,女儿是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徐静斐 ;

      1946年1月14日,徐悲鸿与廖静文举行结婚典礼,婚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徐庆平 ,女儿是徐芳芳。

      主要作品

      绘画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作品规格

      1918年

      《天女散花图》

      绢本设色

      95cm×53cm

      1919年

      《三马图》

      纸本设色

      90cm×174cm

      1922年

      《自画像》

      素描

      48.5cm×32.5cm

      1922年

      《狮吼》

      素描

      62.5cm×41cm

      1925年

      《蜜月》

      油画

      93cm×118cm

      1926年

      《箫声》

      布面油画

      80cm×39cm

      1927年—1930年

      《诗人陈散原像》

      油画

      60cm×73cm

      1928年

      《陈散原像》

      素描

      32cm×48cm

      1928年

      《伯阳(生三月)》

      素描

      32cm×48cm

      1928年—1930年

      《田横五百士》

      油画

      197cm×349cm

      1930年—1933年

      《徯我后》

      布面油画

      230cm×318cm

      1931年

      《九方皋》

      国画

      139cm×351cm

      1933年

      《倍难尔像》

      纸本木炭

      26.2cm×20.3cm

      1934年

      《焦山鸟瞰》

      油画

      52cm×61cm

      1935年

      《彩霞》

      油画

      27.5cm×40.5cm

      1936年

      《晨曲》

      国画

      82cm×99cm

      1937年

      《行书(孟子)》

      书法

      39cm×128cm

      1937年

      《月夜》

      油画

      90cm×97cm

      1937年

      《漓江春雨》

      国画

      74cm×114cm

      1938年

      《负伤之狮》

      国画

      110cm×109cm

      1938年

      《枇杷》

      国画

      54cm×54cm

      1938年

      《牛浴》

      国画

      130cm×75cm

      1938年

      《蕉竹》

      国画

      140cm×54cm

      1939年

      《醒狮》

      设色纸本

      25cm×31cm

      1939年

      《斗鹰》

      国画

      155cm×82cm

      1939年

      《侧目》

      国画

      111cm×109cm

      1939年

      《群鸡》

      国画

      136cm×68cm

      1940年

      《甘地像》

      素描

      19.2cm×25.5cm

      1940年

      《印度妇女像》

      素描

      25cm×35.3cm

      1940年

      《群马》

      国画

      110cm×122cm

      1940年

      《泰戈尔》

      国画

      51cm×50cm

      1940年

      《紫荆花》

      国画

      112cm×56cm

      1940年

      《愚公移山图》

      纸本设色

      143cm×424cm

      1941年

      《牧童》

      国画

      56cm×83cm

      1942年

      《鹅闹》

      国画

      92cm×61cm

      1942年

      《月光如水》

      国画

      65cm×54cm

      1942年

      《灵鹫》

      国画

      121cm×92cm

      1943年

      《庭院》

      油画

      64cm×78cm

      1943年

      《紫气东来》

      国画

      109cm×113cm

      1943年

      《徐夫人像》

      国画

      27.5cm×36cm

      1943年

      《懒猫》

      国画

      150cm×54cm

      1943年

      《鸡鸣寺道中》

      油画

      66cm×77cm

      1943年

      《孔子讲学》

      国画

      109cm×113cm

      1943年

      《李印泉像》

      国画

      76cm×43cm

      1943年

      《会师东京》

      国画

      113cm×217cm

      1944年

      《骏马》

      设色纸本

      113.3cm×66cm

      1947年

      《立马》

      纸本水墨

      109X53.3cm

      1949年

      《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纸本设色

      352cm×71cm

      不详

      《马夫与马》

      素描

      47.3cm×62.3cm

      《鲁迅与瞿秋白》

      素描

      48cm×63cm

      创作特点

      艺术理念

      留学回国之后,徐悲鸿先生投身美术创作和教育直至终生,为奠定中国美术教育理论体系不遗余力。他提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提出“宁方毋圆,宁脏毋净,宁拙毋巧”的素描要求,在教学上引导学生提高全面学养,求真求美。他提出“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理念,给人以启示。

      艺术蕴意

      在向西方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徐悲鸿思考的是中国美术现代演进所需要的新的价值和内涵。这种精神还体现在他对“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判断上。他的艺术从中国画起步,因此对中国画的历史和价值有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尖锐批判因循守旧的观念和思想内容上的历史局限,一方面积极弘扬中国画艺术传统的精华,引导画坛的目光朝向唐宋时期中国画的宽广意境和宏大气象,并上溯中国画作为东方艺术代表的体系性价值。

      徐悲鸿画马,是将自己的个性和政治理想寄寓其中的。他的马除了在《九方皋》中的那匹才有绳辔,其他许多马,都是一无绳辔,二无鞍蹬,自由自在反映了人民热爱自由的精神。随着祖国命运的起伏变化,不同历史时期他画出了不同情态的马,解放前的奔马或驰奔,或驻足,或企望;而当祖国解放、人民新生时,他的马纵身奔驰,欢腾跳跃,画家的强烈爱憎跃然纸上。

      艺术美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在客观形象上的流露和交融。徐悲鸿早期有一幅画马的题词是:“直须此夜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头。”还有一幅题词是:“所向无空调,聊堪记死生。”不仅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而且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回到新中国,有一幅奔马的题词是:“山河百战归民主,除尽崎岖大道平”,这就是在欢呼了。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艺术风格

      在绘画上,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写实,提倡师法造化。他长于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炼、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

      徐悲鸿的素描作品将中国绘画的“线描造型”和西方的“明暗结构”有机结合,展现出中国造型艺术的神韵。在油画和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上,他选用的是中国历史与人文经典,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在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取向上,他提倡“师法造化”,高度评价宋元时期的中国画传统,强调复兴宋元以来的人物画精髓。他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所形成的笔墨与造型有机统一的画风,开山立派,展现了中国画的时代新貌,在中国画坛影响深远。

      徐悲鸿是第一代油画家中正规接受法国学院派训练时间最长的一位画家,留欧八年锤炼出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能够准确,迅捷地传达这种感觉的造型能力,最突出地表现在他留欧时期的大量人体素描上。人体是造型艺术中必须解决的最重要、最艰难的课题。徐悲鸿的人体素描受古典主义的影响,注重结构的把握,注重捕捉人体的动态和节奏,用线精微、深入、坚实、简约。徐悲鸿的油画得益于新古典主义至印象派之间色彩造型技巧的影响。他观察分析色彩极为严谨,在色调处理上注重冷暖对比,在肖像和人体上大胆使用紫与绿的色调,使画面光色闪烁。徐悲鸿在造型上主要思索和解决的是解剖、比例、明暗和空间关系的问题,他的色彩表达不曾逾越形体表达的限度,在形与色的关系上,他更注重造型上素描关系的展现与强调。所谓造型,就是在二维平面中展现具有三维感的形象,用欧洲文艺复兴建立的明暗、色彩,解剖和透视等具有科技含量的技巧,以视觉错觉显示出虚幻的真实。

      艺术主题

      在徐悲鸿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的爱国热忱,无论是历史主题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奔马”还是“雄鸡”,都体现了他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用艺术表现民族奋起抗争的精神,给人以感染力。他以自己的作品和社会活动争取中国国内外社会各界赞助,赈灾济民,支持抗战,展现出一位艺术家的爱国情怀。在迎接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他团结师生,坚持进步,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为战斗英雄、劳模和工农群众画像。

      油画画作

      徐悲鸿油画的色彩是丰富的,绚丽多彩、灿烂生辉的。他的色调苍劲浑朴、深沉有力、铿锵有声,深沉中有逸韵,苍劲中见秀拔。在他的用色中看到古典艺术中的典雅、沉着、古朴、浑厚,也看到印象主义艺术中的阳光灿烂、明媚、艳丽、轻捷、活跃、曼妙、虚和。

      国画画作

      徐悲鸿画的马是中国画,他用中国画的传统,以线造型,常用饱酣的重墨、奔放的笔势加以表现,显示了中国画的笔墨美。同时他又吸收了西方的画法,局部用体面造型并注重物象的光影阴暗。正是这种把中国画法结合的表现手法,使他的马充满笔情墨趣,达到了新的境界。

      人物影响

      艺术改革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上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改革理念。留学欧洲的经历,促使徐悲鸿进一步主张用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来改造中国传统绘画,走出了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道路。他的美术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其极高的艺术造诣,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艺术贡献

      作为丹青巨擘,徐悲鸿倡导革新,针对时弊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他那振兴中国艺术的理想和革新中国画的正确主张,在与重重阻力的艰苦斗争中得以不断发展和弘扬。

      知名评论家王进玉认为,徐悲鸿的最大贡献在于对中国画的改革(良),这种改革(良)对当时,包括对现在,无疑是一种发展和进步。

      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也表示,徐悲鸿躬体力行地引进写实主义,倡导中国画革新,推行现实主义教育体系,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和在艺术教育上的开拓性贡献,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美术,无愧于一代宗师的称号。

      人物评价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是功垂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和一代宗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评)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是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和收藏家,为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央美术学院评)

      “徐悲鸿在美术创造和美术教育事业上付出巨大心力,作出伟大成就,是美术界几代人的先贤与楷模。他坚定现实主义艺术思想的实践,他学习西方立足中国的艺术探索与创造,尤其是他为美术教育事业付出的毕生精力,都使今天的美术事业发展和美术教育事业发展有源可依。他是一位真诚拥护中国共产党、向往光明和进步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回望百年来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与历史沧桑,徐悲鸿不愧为伫立于中国文化群峰的一座美术高峰。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代宗师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创者,他始终怀抱坚定的理想和志向,无畏人生的险阻和境遇的波澜,以敢为人先的勇魄和百折不挠的恒心穿行于美术教育、艺术创作、文化交流与社会活动多个领域,为中国美术的历史进步书写出崭新的篇章,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精神作出毕生的贡献;他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集结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界力量,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立言和发声,成为时代洪流中致力于新文化传布的先锋者和擎旗手;他是创设融兼之法和广纳育贤之士的领军者,更是活用中西之长和复兴民族艺术的践行者。”(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

      “徐悲鸿的功绩非常大,他对中国美术教育、中国美术发展、创作研究,他的贡献家喻户晓。”(时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评)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座艺术高峰,他把对中国美术传统精华的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融会贯通,始终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大量的优秀作品书写了中国美术新的篇章,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巨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代宗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艺术创新的杰出代表,是爱国为民、德艺双馨的楷模;他的一生光明磊落,德业彰彰,体现了一位人民艺术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其为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光照千秋,其高尚的艺术情操、科学严谨的学术气质、勤勉执着的愚公移山精神,激励着历代艺术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征程中不懈求索。”(时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评)

      “他(徐悲鸿)的艺术和他的艺术教育理念一直在深刻的影响着大家,他把朴实、诚恳、宽厚和堂堂正正的性格传给了我们,把不献媚、不矫饰、不哗众取宠的艺术态度传给了我们,把严谨、理性、科学的教育理念传给了我们,把中西合璧、兼容并包的艺术理念传给了我们,把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社会担当传给了我们,他的这种DNA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后辈的血液中,他的艺术和他的人生塑造了无数的中国艺术家,也塑造了后来的中国艺术。”(中央美院油画系教授喻红评)

      “徐悲鸿是中国著名画家,艺术巨匠,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活动家。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有着卓越成就,在美术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评)

      “徐悲鸿作为一位伟大的画家,他更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中来,他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美学思想、教学体系对中国学院美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评)

      “徐悲鸿作为一位被写入‘时代’的艺术家,其理由至少有两点。一是,在中国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他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用画笔表现出浓烈的时代关切。其作品体现出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对那个时代最敏锐的感受、最深切的关怀,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价值。其作品虽不是对于第一现场的直接展现,但其传递的情感信息仍具有厚重的历史含量,让人们可以穿过历史烟尘而看到那一时代的民族焦虑与忧思。徐悲鸿也因此为中国画的象征表现拓展了新意象,它已不再限于文人所习用的梅、兰、竹、菊。二是,徐悲鸿呼应了五四以来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潮流,其《中国画改良论》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等一系列主张,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画主体意识;他选择的以西润中的发展路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水墨人物与水墨畜兽体现出不同的笔墨价值。如果结合中心词‘民族’来看上述两点,那么,前者体现了徐悲鸿先生的民族情怀,后者则体现了他的民族根性。”(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评)

      “作为艺术家中的艺术家,他(徐悲鸿)的性情在我的认识中兼具对于西方文化中崇高精神的探寻和对中国古典含蓄诗意精神的追求。他既有‘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担当和守持,同时也有深入的践行和决绝的伟力。同时他又是艺术家中的教育家,很多美院老先生都曾受过他的恩泽,他的画学思想、画法学理等,都承袭、延展在美院的教学传统里。今天的美术家更应该深入体味徐悲鸿的艺术及思想,感受他的艺术智慧以及对于特定题材的自觉驾驭,从中找寻当代中国美术的路径方向。”(时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部主任于洋评)

      “徐悲鸿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文艺大家。他是大画家,也是大书法家。现代中国美术史上能诞生徐悲鸿这样融合中西,在油画、国画、书法、诗词等领域都独步一时的艺术家实是这个时代的骄傲。他是千里马,也是伯乐。20世纪中国人物画所取得的成就,是超迈历史的,而打开这个局面与奠基这个局面的就是徐悲鸿。”(时任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评)

      “徐悲鸿以画笔为旗帜,以墨彩为武器,身体力行地诠释和实践着以愚公移山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徐悲鸿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短暂的一生却为国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其艺术光辉、艺术造诣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结合在一起,把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发挥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作品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也将恒久流传,为世人敬仰。”(徐悲鸿纪念馆典藏部主任徐骥评)

      “徐悲鸿堪称是绵延的山脉,广阔而博大。他是一个很丰富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让人仰之弥高、近之弥亲。”(时任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徐沛君评)

      “徐悲鸿是现实主义的巨匠,是写实主义引入中国的先驱。”(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邓锋评)

      后世纪念

      纪念展馆

      徐悲鸿纪念馆原址位于东城区东受禄街徐悲鸿故居,20世纪70年代重建于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1983年1月重新开放。2010年9月,徐悲鸿纪念馆闭馆,开始进行改扩建工程,2019年重新向社会开放。新的纪念馆占地53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85平方米,设有基本陈列、临时展厅、报告厅及儿童活动区等。基本陈列中包括徐悲鸿生平展,巨幅油画《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奖项设立

      2003年,为了纪念和弘扬徐悲鸿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巨大贡献,设立了全国书画院系统最高美术奖项“徐悲鸿美术奖”。

      2018年6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徐悲鸿奖”捐赠设立仪式中央美术学院举行,“徐悲鸿奖”旨在奖励在教育教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激励教师成为伟大时代的优秀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

      “徐悲鸿奖”两年评选一次,分别命名为“徐悲鸿—教育教学奖”、“徐悲鸿—艺术创作奖”、“徐悲鸿—学术研究奖”、“徐悲鸿—服务社会奖”,每项奖金100万元,各奖励一人或一个团队或若干人分享。

      院校命名

      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成立于2009年10月28日,学院拥有设计学、美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三个本科专业和艺术设计实验中心。

      戏剧原型

      2016年6月,北京曲剧《徐悲鸿》亮相北京天桥剧场。北京曲剧现代戏《徐悲鸿》,由剧作家邹忆青编剧,北京曲剧作曲家戴颐生担任作曲,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姜彤林(梧桐)担任总导演,北京市曲剧团的80、90后青年演员挑梁主演。

      影视原型

      2013年,由王好为导演的电视剧《徐悲鸿》播出,这部35集的电视剧,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徐悲鸿的人生。

      纪念邮票

      1985年7月19日,为纪念徐悲鸿诞生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徐悲鸿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志号为J.114。

      竖立雕像

      2016年12月3日,徐悲鸿等雕像揭幕仪式在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举行。

      作品保护

      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防止近现代珍贵文物流失,完善文物出境审核标准体系,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将徐悲鸿的作品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