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道藩
张道藩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当局立法机构院长。张道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数人高中进士。他自幼发奋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小学毕业后到天津一个族叔家里。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经历
3 个人著作
4 贵州入狱
5 压制学潮
基本信息
中文名:张道藩
别名:卫之
国籍:中国
籍贯:贵州盘县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68年6月12日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学院
主要成就:成立中国文艺社
代表作品:《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等
祖籍:江苏南京
人物经历
1916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19年底西渡英国,凭着一身才气,于1921年入伦敦大学学院美术部就读。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922年冬在伦敦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为国民党伦敦支部负责人。此次来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道。后进英国维多利亚公园学校、克乃佛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巴黎最高美术学院深造。
留学期间,张道藩结识了陈立夫等人, 在认识陈立夫不久,张道藩即加入国民党,并终身与陈保持着密切联系。1926年2月,张道藩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婚,收养一女。
张道藩加入国民党后,逐渐成为CC系骨干人物。历任广东省政府秘书,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4-1930.10.18),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中央执行委员,内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大会”选举事务副总干事,教育部常务次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中央政治学校校务主任,教育长,中央宣传部长,海外部长,第一届“立法委员”。长期从事官办文化教育事业,参与控制国民党文宣与党务系统。
1932年与叶楚伧等成立中国文艺社。1934年组织公余联欢社话剧团。翌年创办国立戏剧学校,兼任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副主委。
1938年于武汉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又兼任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南京市文化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中央训练团民间艺术训练班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组织成立“国际文化合作协会”。
1946年,张道藩母亲逝世,他回乡料理丧事,他将夫人苏珊安排在云南曲靖(距盘县120多公里)住下,只身一人回家。在治丧期间,遍访亲朋好友、地方名宿,声明不收丧礼,对推辞不掉的亲朋丧礼金,在离开时亲自造册,全部捐献给了学校作教育之资。他母亲出殡那天,所过之处路人皆馈赠一人两个月饼。
赴台后,于1950年奉派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参与策划推动国民党改造工作,继任CC系首领。创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兼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中华日报》董事长。
1952年10月当选“台湾立法部门”院长,主持院务近10年。不时支持CC“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问政,制衡陈诚“内阁”,多次遭院内团派“台湾地区民意代表”攻讦。
1956年4月19日,奉蒋介石之命,以“台湾立法部门”院长身份访问日本,并参拜靖国神社。
1961年因电力加价案而辞职。1965年任“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会副董事长暨文艺创作奖审议委员会召集人。
1968年6月病逝。号称“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家”。
人物履历
(档案来源:南开学报档案)
南开中学肄业(1919年)
张道藩
英国伦敦大学美术部思乃德学院毕业(1924年)法国国立最高美术专科学院毕业(1926年)中国国民党驻伦敦总支部评议部部长(1923年-1926年6月)
中国国民党广州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1926年6月-1928年)
(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农工厅秘书(1926年6月-1928年)
中国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1926年11月-1928年)
中国国民党组织部秘书(1928年-1931年)
(国民政府)南京市政府秘书长(1928年1月-1930年)
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年8月-1932年)
(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委员(1930年12月-)
(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教育厅厅长(1930年12月-)
中国国民党组织部副部长(1931年6月14日-1931年12月29日)
中国文艺社发起人(1932年)
张道藩在台湾
中国国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1931年12月29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1932年12月7日-1936年4月8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11月-)
中央电影事业委员会委员(1933年4月-)
国立戏剧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1936年)
国立戏剧学校创办人(1935年)
中国国民党文化事业计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5年12月7日-)
(国民政府)内政部常务次长(1936年2月12日-1938年1月14日)
中国国民党社会部副部长(1938年4月8日-1940年)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辑委会主任委员(1938年6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1938年1月14日-1939年8月18日)
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1939年9月-1940年8月)
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40年8月-1941年)
中国国民党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1941年1月6日-1949年7月28日)
中国国民党宣传部部长(1942年12月7日-1943年10月4日)
中国国民党海外部部长(1943年10月4日-1944年11月20日)
中国国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1944年7月10日-)
中央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1946年6月-)
(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6年-1947年)
台湾当局立法机构(第一届)委员(1948年1月-1968年6月12日)
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创办人(1950年)
“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1950年-1968年)
张道藩
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0年7月26日-1952年10月9日)中华日报董事长(1950年1月-1968年)
台湾立法部门(第四任)院长(1952年3月17日-1961年2月24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指导小组委员(1956年11月28日-1957年10月26日)
1956年台湾立法部门院长张道藩参拜日本靖国神社
中国国民党宣传工作指导小组委员(1957年4月29日-1957年10月26日)
中山学术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1965年-1968年)
文艺创作奖助审议委员会召集人(1965年-1968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1968年6月12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57年10月26日-1968年6月12日)
个人著作
张道藩不但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人物,而且也是民国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 ,著有《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等。
晚年,张道藩在台北写过一本回忆录《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一首题画诗有“红云出岫非有意,落叶归根实有情”的诗句,表现了他对故乡的难舍之情。
贵州入狱
1926年,张道藩在广州国民政府农工厅任秘书、代厅长。同年底由陈果夫推荐,偕黔籍人士李益之、黄宇人、商文立回贵州指导筹办国民党党务。张道藩是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商、黄、李三人则是党务筹备员。1927年1月到达贵阳。张道藩等人常出入于贵阳各学校,遭到贵州军阀、省长周西成的猜忌。
四人与周西成洽商组党事宜连报不谐,于是四人商议对策,张、商二人在上层社会人士中游说,谨慎行事;李、黄二人则在下层社会中策动组织工厂工人、学校师生反对军阀的罢工罢课,两者并行。李益之的表兄罗宗英时在周西成军中任军需官,在李益之等人的影响下,联络军中有识之士,相机行事;张道藩则活动担任贵阳电报局任局长的亲戚余志明,活动担任贵阳发电厂厂长、贵州大定人、曾留日攻读机械土木工程的陈樵荪,在电厂工人中进行组织和宣传活动。李益之、黄宇人、吴桂贞等还分头到贵阳电厂、贵阳女师、贵阳高中、省立农校等处,向部分师生员工,宣传国民革命打倒地方军阀的主张。四人还分别投书外县志趣相投的亲友,启示北伐革命之理,指出历史发展之趋势,以便筹组国民党组织。广州国民党代表的活动,从贵阳向外县开展,加之北伐战争的迅速推进,贵州很快地掀起了一场反对贵州地方军阀周西成的地下运动。
适逢贵阳南门外兵工厂失火,周西成借口张道藩等人与这件事有关,勒令他们交出与广州、南京联系所用的密电码,遭拒绝后将道藩,李益之逮捕入狱,严刑拷讯。后张道藩经国民党元老平刚保释出狱后于9月逃离贵阳,经广州、香港回到上海。1935年张道藩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成剧本《密电码》,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拍成电影。
压制学潮
1930年6月,杨振声以及聘请的青大教授到职。青岛大学向全国招生,有400余人报考,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经审核录取150余人,山东省籍占80%,其他省籍占15%,青岛本地占5%。
青岛大学7月份后正式开课,张道藩以负责的精神辅佐杨振声,确立了青岛大学的运转机制。1930年11月,青岛大学甄别大一新生的考试中,张道藩在审核中发现不少学生使用假文凭报考,按学校规定勒令离校,引起一部分学生的不满。
1930年12月4日,青大部分学生发起反甄别罢课活动。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成立护校团,拥护学校决定,反对罢课学生停课。一派罢课成立纠察队,反对学校当局处罚“假文凭报考”。两派在楼梯发生争执,教务长张道藩打电话调来警察保安队包围校舍。
学校当局布告开除闹学潮的学生,被除名者38人,罢课失败。据梁实秋称,对这次学潮的压制,张道藩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在警察不敢捉人时,是张道藩给警察壮胆”。梁实秋对校长杨振声的处境表示同情,写信给徐志摩说,“事变之来如疾风暴雨,其衷心苦闷可以想见”。
12月9日,青大召开校务会议,会上决定校务会议每星期四下午举行,公推张道藩、赵太侔和杜光埙起草校务会议规则;并规定“每年九月二十日为本校成立纪念日”。
12月,张道藩辞去青岛大学教务长职,调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
张道藩故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