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宣怀
盛宣怀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人物评价
4 艺术形象
基本信息
字:杏荪、幼勖、荇生、杏生
号:次沂、补楼、愚斋、止叟
所处时代:晚清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常州
出生日期:1844年11月4日(清道光二十四年)
逝世日期:1916年4月27日(中华民国五年)
主要成就:创办轮船招商局
主要作品:《愚斋存稿》《常州先哲遗书》《经世文续集》等
本名:盛宣怀
官职:邮传部尚书(大臣)(从一品)
人物生平
初出茅庐
盛宣怀
清光绪二年(1876年),盛宣怀在湖北广济盘塘设立"开采湖北煤铁总局",雇英国矿师郭师敦查勘湖北煤铁矿藏。清光绪三年(1877年)七月,郭师敦等勘得大冶铁矿。十一月盛宣怀赴黄石港会同大冶知县林佐等对铁山土地产权,进行详勘。又自民间购得部分铁山土地产权,准备在黄石港东吴王庙旁(今沈家营)设炼铁厂,后因经费难筹,李鸿章未批准。
清光绪五年(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
清光绪十年(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署天津海关道。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
1886年5月20日,李鸿章麾下的洋务干将盛宣怀(前排左)等九人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8月),张之洞决定将原准备在广东兴建的炼铁厂迁至湖北。适逢盛宣怀以事谒张,言及炼钢之事,张提到尚无铁矿,盛当即表示愿将原在大冶购得之铁山矿交给张开办。年底,盛又和张面谈开办铁矿事宜,并提出四条有益建议,为张出谋划策。张之洞遂兴建汉阳钢铁厂,开办大冶铁矿。大冶铁矿于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矿山。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奏设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于天津。马关条约签订后盛宣怀一再请求自己的免职,一再不准。
平步青云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并被授予“专折奏事特权”,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于上海。授太常寺少卿衔。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5月27日),他还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先后与比利时、英国、美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草约。12月,被补授大理寺少卿衔。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1月),因保护东南地方有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衔。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盛宣怀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同年他将他手下的铁路大权让给唐绍仪,这是以唐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权力巨大的交通系的开始。7月,奉谕:着加恩在紫禁城内骑马。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盛宣怀奉召进京,次年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汉阳铁厂受制于日本,仍不能获利,需扩大生产规模。盛宣怀遂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被荐举为公司总经理。在冶、萍两矿设总办,与汉阳铁厂鼎峙而三,广招商股,以解决扩大生产的资金。
清宣统元年(1909年),盛宣怀鉴于“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在南洋公学增设航政科,办航海一班,后于1912年独立成为吴淞商船学院,是为今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
清宣统三年(1911年),袁世凯被免职后,盛宣怀受到重用,升任邮传部大臣,他建议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转为中央领导。这个措施遭到了许多地方的反对,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发生了保路运动。盛宣怀命令各地加以镇压。
革职逃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请袁世凯出山,同时他遭到了各方的谴责,许多人责怪他的收路政策导致了动乱,盛宣怀被革职移居大连,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神户。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初,盛宣怀在日本看到民国政府需款作军费,便以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的办法取得日本借款,与民国政府搭上关系,想以此来挽救自己的不利处境。于是与日本垄断财力秘密策划,民国政府分别在神户和南京同三井和正金财团签订两个性质相同的汉冶萍中日"合办"草约。2月12日,盛宣怀从日本正金银行提取300万日元借款,把这笔钱的一部分转三井洋行,三井洋行转给南京政府约250万日元。消息传出,举国哗然。盛宣怀在人民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同意废约,并辞去汉冶萍公司总经理职务。
受邀回国
1912年11月30日,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受孙中山邀从日本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
盛宣怀铜像
北洋大学堂创建后,盛宣怀秉承“事事研求”的人生宗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形成了“西学体用”的思想理念。首先,他采用专家办学模式,奏明皇帝“须遴选深通西学体用之员总理”,聘请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具体掌管设在天津的大学堂,并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员。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是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是为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
1909年在南洋公学首开航政科,后发展为独立的吴淞商船学院,是为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
盛宣怀还创设了南洋公学附设译书院、电报学堂等。为适应清政府经济特科的选拔,他精心开办了“特班”,专门培养政府官吏,如为发展铁路事业,开办了“铁路班”。
盛宣怀与大学教育的渊源并不只体现在他亲自创办的这些学堂上,1916年4月27日他去世之后,其十余万卷的藏书被民国政府一分为三,分别给了圣约翰大学、交大和山西铭贤学校。解放后,这些藏书的分配又被作了重新调整,安徽大学、华东师大、山西农大成为新的受益者。甚至连盛宣怀与朋友来往的六百封信札,也被香港中文大学所收藏。
档案管理
盛宣怀终其一生都十分注重文档留存,各种文稿、信札、账册甚至宴客菜单,吉光片羽,无不悉心收藏。盛宣怀在世共26106天,现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盛档”就有一亿余字,178633件,笼统一算,每天保存6.8件档案。如果加上流散在海外的“盛档”,数字就更为惊人了。
盛宣怀有《愚斋存稿》及《盛宣怀未刊信稿》《常州先哲遗书》《经世文续集》《林胡曾三公奏议》存世。
从政之余,搜集图书文物,藏书极富。大多数是购自江标“灵鹣阁”、巴陵方功惠“碧琳琅馆”等家旧藏,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在日本购医书、经济等类图书千余种,万余卷。先后藏书10余万卷,有历代状元手迹,凡200余家。宣统二年(1910)建“愚斋图书馆”于上海住所内,聘请名家如缪荃孙、罗榘臣为他编辑《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著录藏书6666种,169 900余卷;善本300余种,7300余卷。
另有《盛氏图书馆善本书目》4卷,藏书于1933年被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掠,全部藏书先后拨给三所学校。1949年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盛氏藏书调至安徽大学图书馆;在圣约翰大学的部分,调至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其中有600余种方志,有7种为国内孤本,明代刊本600余种,300余种医书,日本刊本500余种,其300余种医书在1958年调拨给上海中医学院;在山西太谷县铭贤学校的藏书归于今山西农业大学。解放初,从盛氏祠堂中发现有旧藏书8100余册,其中善本45种和刊刻的图书18种2 700余册,另有文件、信函、档案等,现均藏于上海图书馆。刊刻图书有《常州先哲遗书》、《卫生丛书》等,由缪荃孙等主持刊校,版本精雅。
慈善济民
身着官服的盛宣怀
盛宣怀作为慈善家,他在天津创立广仁堂,在上海开创万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赈济家之一。清同治十年(1871年),畿辅大水,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捐助衣物粮食,由盛宣怀购买并运到天津散发,这是盛宣怀第一次从事福利事业。河北水灾时,盛宣怀与父亲盛康一起参与赈灾工作,曾到江苏、上海一带募捐钱物,收效颇大,因此他才有把握向李鸿章要求增加一万两赈款,“回南劝捐,如数归缴”。
清光绪三年至四年
盛宣怀故旧址在常州市鲜鱼巷,为常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因鲜鱼巷盛宣怀故居被拆,经省文管部门核准批复,1992年由市政府发文重新公布青果巷盛宅(即大马元巷盛宅,该盛宅原有7进,大门在青果巷,西靠大马元巷,后因兴建长安大厦,前4进房屋被拆,大门改在了西侧,所以现称大马元巷盛宅)为盛宣怀故居。大马元巷盛宣怀故居门口的那块1987年的文保单位石碑其实就是当时鲜鱼巷盛宣怀故居被拆后搬过去的。
苏州盛宣怀故居
盛宣怀故居位于苏州阊门内天库前,可转让土地面积562平米,建筑面积345平米,其中有一个楼厅、二个小花厅、有一个后花园150平米、前花园60余平米。该故居原是盛宣怀小妾居所,民国初年翻修过,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机构
盛宣怀研究会
盛宣怀铜像
2016年04月27日,为纪念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逝世100周年”在天津大学新校区郑东图书馆举办。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特为展览题字“一心求真、一意求善、一生求美”。 盛宣怀是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的创始人。他对于中国新式系统学制的建立,中国大学的办学宗旨、制度建设等起到重要的开拓作用,从而确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开创者的历史地位,被后人尊称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书籍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代 |
《盛宣怀传》 | 夏东元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 |
《盛宣怀家族》 | 宋路霞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9年08月 |
《盛宣怀与中国近代化》 | 常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6年8月 |
《大清皇商盛宣怀》 | 汪衍振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4年7月 |
档案
盛宣怀藏画
由于档案内容丰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盛档”也被称为“中国私人第一档”。经过数十年的精心整理,上海图书馆整理出的“盛档”共有100卷,在本次市级档案文献遗产申报活动中,将以一个整体进行申报,其中有部分档案内容属于首次公开。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深受学术界关注。1975年,上海当时的市委写作班子组织了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图书馆三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始对上海图书馆馆藏的800多大包的盛宣怀档案进行整理。这是1949年后第一次整理“盛档”。 1996年,上海图书馆成立盛宣怀档案整理小组,对“盛档”进行一页一页整理编目工作,至2005年底完成全部编目工作。在此基础上,实施“盛档”元数据库建设和原件扫描,为“盛档”研发专用数字库平台。2008年8月,“盛档”元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成,收录“盛档”157564件。2008年12月,上海图书馆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正式签约,承担国家清史项目《盛宣怀档案选编》编纂工作。编纂方案几经调整,历时六年,从馆藏15万余件“盛档”中精选编成《盛宣怀档案选编》一百卷。
宗谱
《龙溪盛氏宗谱》
盛宣怀
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这就是胡、盛争斗的缘由。盛宣怀采用直击要害的手段,使胡雪岩的财富大厦在短时间内倒塌。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生丝,以此垄断生丝市场,控制生丝价格。盛宣怀通过掌握胡雪岩买卖生丝的情况,大量收购,再向胡雪岩客户群大量出售。同时,收买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让他们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胡雪岩向汇丰银行借了650万两银子,定了7年期限,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次年,他又向汇丰借了400万两银子,合计有1000万两了。这两笔贷款,都以各省协饷作担保。
这时,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行军打仗所筹借的80万两借款已到期,这笔款虽是帮朝廷借的,但签合同的是胡雪岩,外国银行只管向胡雪岩要钱。这笔借款每年由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照理说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李中堂想让你迟一点划拨这笔钱,时间是二十天。”邵友濂自然照办。
盛宣怀已事先串通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这时,左宗棠远在北京军机处,来不及帮忙。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将他在阜康银行的钱调出80万两银子,先补上窟窿。他通过内线,对胡雪岩调款活动了如指掌,估计胡雪岩调动的银子陆续出了阜康银行,趁阜康银行正空虚之际,托人到银行提款挤兑,人们纷纷提款。
挤兑先在上海开始。盛宣怀在上海坐镇,自然把声势搞得很大。上海挤兑,胡雪岩让总管高达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发下协饷。邵友濂却叫下人称自己不在家。胡雪岩急向左宗棠发去电报,盛宣怀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第二天,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亲自去上海道台府上催讨,邵友濂避而不见。
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挺过挤兑风潮。不想风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银行门前人山人海,银行门槛被踩破,门框被挤歪。
不久,一代红顶巨商胡雪岩在悲愤中死去。胡雪岩死后,盛宣怀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事业蒸蒸日上。
1885年,他终于如愿回到轮船招商局担任督办,实现了控制招商局的夙愿;并应张之洞之邀,复返湖北筹办汉阳铁厂。之后,盛宣怀又受命担任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
人物评价
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甚至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在慈禧太后看来,他是“不可少之人”;在李鸿章看来,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在孙中山看来,他则是“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之人。另一方面,由于1910年初,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直接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清史稿》中,直接称其为“误国首恶”;而在鲁迅先生笔下,他更是个十足的“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其实在盛宣怀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就备受争议,有人说其办轮船,电报、银行等企业是为谋取私利,当时盛宣怀愤慨地驳道:“宣怀半生心血不过要想就商务开拓渐及自强,做一个顶天立地之人,使各国知中原尚有人物而已。”
艺术形象
影片名称 | 影片类别 | 出版方 | 出版时间 |
《盛宣怀》 | 传记片 | 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 2010年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