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敏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秀敏于秀敏

于秀敏,男,1960年生,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从事汽车与发动机相关的科研工作,2001年以来,负责科研项目14项,其中包括国家“863”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和“国家‘十五’攻关”等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经历 3 主要贡献 4 获奖记录 5 个人评价

      基本信息

      中文名:于秀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0年

      职业:教师

      主要成就:负责科研项目14项发表论文30余篇

      代表作品:《汽车构造》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1980.09-1984.06 吉林工业大学 内燃机专业本科生

      1984.09-1987.06 吉林工业大学 内燃机专业硕士生

      1987.06-1987.09 吉林工业大学 内燃机专业教师

      1987.09-1991.12 吉林工业大学 内燃机专业博士生

      1991.12-1993.12 吉林工业大学 工程机械专业博士后

      1993.12-1996.09 吉林工业大学 内燃机专业副主任/副教授

      1996.09-1997.09 美国Texas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访问学者

      1997.09-2000.06 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2000.06- 至今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2.07-2007.09 美国、伊朗进行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培拒挨端训与产品推广

      兼戏甩盛艰职情况

      1、 2006年中国内燃机学会汽油机煤气机分会副主任;

      2、 2006年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编辑委禁匪员会委员;

      3、 2005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工程图书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

      4、 2004年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中心第一届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

      5、 2003年《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委员;

      6、 2003年全国汽车标13、 准化委员会发动机分技术委员;

      7、 2002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发动机分会副主任;

      8、 2002年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教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2006.1-2007.12,军用车混合动力技术研究,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已完成待验收,180万,负责人

      2)2006-2010,轿车直喷汽油机(GDI)开发(汽油直喷发动机供油控制策略研究),863计划及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60万元,负责少罪挨乐人

      3)2006-2010,纯电动乘用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863计划,12万元,负责人

      4)2007.6-2008.12,Reduced-Complexity Catalyst Model Development,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项目,35万(5万美元),负责人

      5)2007.8-2008.8,发动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笔式点火线圈,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万元,负责人

      科研成果

      1)2003年,498柴油机分配泵电控系统研究开发,大连柴油机厂,28万元,完成,负责人;

      2)2004年,均质压燃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0万元,国家科技部验收,主要参加人;

      3)2004年,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去嚷腊的研究开发,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5万元,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

      4)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教学成果二战己采等奖,负责人;

      5)2005年,CNG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项目,9.8万元,完成,负责人;

      6)2006年,3.5以下低排放电控汽油机汽车(或轿车)的开发与关键技术攻关,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0万元,科技部验收,负责人;

      7)2007年,轻型车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万元,完成,负责人;

      8)2007年,摩托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研究,长春市科技局项目,10万,长春市科技局验收,负责人。

      主要著作

      出版教材:

      1)《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参编(撰写13.8万字)

      学术论文:

      1)王云开,于秀敏,柴油机无凸轮轴配气机构,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增刊),EI: 081511196162;

      2)李符担嚷素文,于秀敏,王超,柴油机单体泵喷射控制EPS系统设计与试验,农业机械学报,2008(1)

      3)王云开,于秀敏,梁金广,张丽,陶云飞,电控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控制策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1),EI:080911124176

      4)李素文,于秀敏,陈燕春,柴油机电控系统平台开发及应用,汽车技术,2008(7)

      5)梁金广,于秀敏,王云开,高巍,陶云飞,进气预热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影响的研究,汽车技术,2007.2

      6)钟祥麟,于秀敏,梁晶晶,何玲,三效催化器起燃特性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内燃机工程,2007(7),EI: 073710810377

      7)于秀敏,唐睿,杨世春,刘乐,汽油机与LPG发动机冷起动特性试验,农业机械学报,2007(4),EI: 072210628465

      8)梁金广,于秀敏,起动结束标志转速、供油量和环境温度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5),EI: 074110859559

      9)杨世春,李君,于秀敏,于航飞,郭孔辉,混合动力汽车汽油机电子节气门模糊智能PID控制,汽车技术,2007(6)

      10)梁金广,于秀敏,高跃,王云开,于洪洋,宫宝利,电控柴油机起动油量脉谱的优化,内燃机工程,2007(8),EI: 073710810377

      11)黄海珍,陈海波,苏俊林,于秀敏,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节能技术,2007(1)

      12)黄海珍,于秀敏,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Coal,2006 5th Inter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y,2006

      13)黄海珍,于秀敏,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特性实验研究,化工进展,2006,增刊

      14)杨世春,于秀敏,LPG单一燃料电控发动机的冷起动控制策略研究,内燃机学报,2006(6),EI 070410388130

      15)杨世春,于秀敏,唐睿,刘乐,液化气单一燃料电控发动机的起动控制策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S2,增刊,EI:064310200692

      16)于秀敏, 曹珊, 李君, 高莹, 杨世春, 钟祥麟, 孙平。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学报,2006(11),EI:070310361836

      17)董伟,于秀敏,张友坤。汽车下长坡时发动机制动CVT控制策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5),EI:064510226319

      18)曹珊,于秀敏,李君,杨世春,钟祥麟,孙平.混合动力汽车辅助动力单元控制器接口设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4)

      19)高莹,于秀敏,李君,杨世春.发动机不同工况下三效催化器的温度场和转化效率试验,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4),EI:063710111245

      20)杨世春,于秀敏,董伟,钟祥麟,唐睿. LPG发动机怠速控制的研究, 汽车工程,2006(1)

      21)曹珊,于秀敏,周学文,赵强,陈燕春,赵东风。混合动力汽车CAN总线系统智能节点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15)

      22)Yu Xiumin.Calibration study o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anagement system lf diesel engine. Proceedings of Actual problem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Far Eastern Scientific Engineering Conference, Russion, 2005, 5

      23)钟祥麟,于秀敏,王惠萍,唐睿, 点火能量对LPG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放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5),EI:05389375155

      24)曹珊,于秀敏, 高莹, 孙平, 李颖。 CAN总线在混合动力电动公共汽车中的应用,汽车技术, 2005(6)

      25)杨世春, 于秀敏, 钟祥麟, 唐睿, 梁晶晶。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动机瞬态工况试验数据高速采集系统,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EI:05259171280

      18)李晓英,于秀敏, 李君, 吴志新。 串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2),

      EI:05169051451

      26)李学民, 于秀敏, 高跃, 张建锐。 闭环控制喷油定时实现柴油机排放性能优化的试验研究, 内燃机工程, 2004(6), EI:05088854111

      27)于秀敏,李学民, 张建锐, 高跃。 柴油机分配泵电控系统的标定,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3)

      28)李学民,于秀敏,高跃, 张建锐。 电控柴油机起动工况的标定匹配研究,车用发动机, 2004(4)

      29)杨世春,于秀敏,设置涡产生器的顺排圆管管板式板芯的换热特性,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4,增刊

      30)谭文春,沈利芳,于秀敏,卓斌。二冲程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试验研究,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03(4)

      31)谭文春,沈利芳, 于秀敏,卓斌。 二冲程汽油机电控系统的试验研究, 内燃机工程, 2003(5)

      32)罗滇生,姚建刚,何洪英,钱耀义,于秀敏。 二冲程汽油机数字式CDI点火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专利情况

      双轴四轮驱动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00720093126.3,实用新型,2007-09-07,中国,已经应用。

      获奖记录

      1、 吉林大学2006年度“教学名师提名奖”;

      2、 吉林大学2006年度“师德标兵”;

      3、 2006年吉林省高级专家;

      4、 2006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

      12、2005年吉林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

      14、2005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16、2005年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8、200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04年吉林省优秀教师;

      22、2003年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

      个人评价

      特有的“钻”劲和“干”劲

      出生于1960年的,有着他们那一代人特有的“钻”劲和“干”劲。

      由他负责开发的汽车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由此获得了200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正值2009年,负责国家“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与厂校协作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5年里累计合同经费超过500万元。

      从不以功自居

      于秀敏于秀敏

      在取得这些成果的背后,于秀敏念念不忘钱耀义等恩师的栽培、同事们的帮助和学生们的努力。他谦虚地说:“是别人给了自己机会,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而他所做的远远超过了“应该的”。

      即便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于秀敏从不以功自居,反而常常被其他人为他做的事情“感动”。他想的是“自己做了应该做的,却得到了那么多荣誉,有种惭愧感”“觉得做得不够”。也许正是这种心态,使得他分别于2003年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2005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吉林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2006年获吉林大学年度“教学名师提名奖”之后,丝毫不松懈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他不仅谦虚而且“错了就改”,不仅与同事们齐心协力攻克科研难题而且以他们为坐标,时时将自己“与学校的老师、同行业的科研人员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比较”,从而“发现继续努力的方向”,他不断追求是因为“站得越高,越觉得更要努力”。

      于秀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一直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同时也曾分管多年研究生工作。在其与学院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整个学院的教学工作在全行业人才培养中名列前茅,成为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单位。

      他对教师职业高度认同和热爱,忠实履行职责,对学生充满爱心,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实践并维护学术民主,尊重和支持知识创新,鼓励和扶植学术新人脱颖而出。

      于秀敏指导过国外访问学者1名,博士后3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23名,国外硕士留学生1名以及25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他负责指导新留校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高莹、杨世春与董伟3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他们的科研、授课、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给予指导。目前,高莹与杨世春2位老师,都已经成为了本专业的青年骨干,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他主讲“内燃机学”“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教授专题”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等研究生课程。为研究生开设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经过充分的“考证”,在课程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根据课程特点,于秀敏作为主编出版了交叉学科、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教材,并获得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他一直在担任“内燃机学”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在课程建设、大纲制定、教法研究、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公认。2001年以来累计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

      勇于探索与改革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于秀敏勇于探索与改革,负责完成了吉林省重点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我国汽车工业跨世纪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该项目于2001年6月通过吉林省教育厅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教学与人才培养实践中得到应用。他所撰写的相关论文已经于2001年10月在“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

      于秀敏说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几次公派出国学习和合作科学研究,都能放弃国外优厚生活待遇与高薪的诱惑,按期回国,又多次拒绝了清华大学的聘请,放弃了高薪水、厚待遇,甘愿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并称“没有后悔过”。对利益的取舍,他笑称自己的思想有点“落伍了”,还情不自禁地说:“难割舍,难放下学生”。这样的难割舍使得他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在国内相关专业中名列前茅。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双向选择时,于秀敏一直都是本专业中被选次数最多的导师之一,也是所在学科各层次学生最多的导师之一。

      与学生接触多

      于秀敏谦虚地将他在学生中受欢迎归因于他多年来一直分管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工作,“与学生接触多”。

      接受记者采访时,于秀敏刚下课便从教学楼匆匆赶来,可是就那么一会儿工夫,他就耐心地为一个想要出国的学生解答了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如何联系导师等问题。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外兴趣,于秀敏常年担任“汽车爱好者协会”指导教师与“汽车营销协会”的顾问,指导会员的学习与工作。他多次义务为学生作各种主题报告。为“汽车营销协会”作过“WTO后汽车发展与技术对策”的学术报告,为“汽车爱好者协会”作过“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方程式赛车”以及“WTO后汽车技术发展”等报告;结合学院学风建设,为学生作过“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结合研究生培养,与研究生共同进行过“如何成才”专题研讨;结合素质教育,与本科生开展了“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讨论;结合学生学风差的问题,举行了“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讨论会;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为广大学生作了“美国大学学习生活”等报告。

      于秀敏告诉学生:“有事情尽管来找我”,他每天都要多次查看邮箱,生怕把学生的事情给耽误了,而学生的来信和问题,他“都给回复、回答或想法子解决”,可他却总在表示“有很多还没做到”。在他心目中,学生是他的“朋友”“孩子”,要“用真心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学生”。他在积极关心学生生活、自觉做后进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帮助学风差的班级建立良好的学风、关心学生的成长以及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等方面,享有极高的威望。

      有一名由武汉理工大学考入我校的研究生,来自河北农村,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于秀敏便自己为其借款,解决其生活与学习上的后顾之忧,帮助其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目前这名学生已经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热控室主任,负责“神五”与“神六”载人飞船热控仓的研究工作,成就显著。

      于秀敏所在专业有一个班,入校时学风非常差,学习成绩不好,补考学生多,发现问题后,于秀敏自觉联系班长,结合学生学风差的问题,在班级组织了“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讨论会,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并一直与该班级保持联系,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学习和如何来学习,到毕业时,不但学风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而且该班整体学习成绩在同届中名列前茅,该班的第一名还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名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本科生,从读的书中了解到于秀敏,慕名写信希望能成为其学生,从此他们成了师生,一直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给予该生学习与成才上的帮助与指导,后来该生成为我校的研究生,已硕士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为免试博士生。

      于秀敏在教学、教学管理与科研等工作中,一直能处理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他经常为赶上一节课,乘飞机往返于学校和出差地点,而且很多时候会在出差的途中备课或准备各种材料,深深地感动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