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英国军事家,陆军元帅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文: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军事家、政治家,陆军元帅,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

蒙哥马利早年就学于圣保罗公学、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服役于英属印度,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各参谋学院进修,并进行军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率部与比、法军并肩作战。1940年参与敦刻尔克撤退后,先后任军长和军区司令。1942年任英国驻北非第8集团军司令,指挥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击溃德意联军,扭转北非战局。1943年率英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并配合美军进行意大利战役。后调任第21集团军群司令,参与诺曼底登陆的计划,并于登陆时任盟军副总指挥。1944年实施市场花园行动失败,但仍向德国腹地推进。1945年在吕讷堡接受德军投降,任盟国管制委员会英方代表盟军联合统帅部副统帅。1946年后相继任英国参谋总长、西欧联盟常设防御组织主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副总司令等职。1958年退役。1976年在汉普郡奥尔顿逝世,享年88岁。著有《蒙哥马利回忆录》《通向领导的道路》等。

蒙哥马利被视为二战期间盟军最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也是英国陆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他所指挥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因其性格执拗,为人我行我素,也遭受诸多非议。

概述内图片来源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历史评价 4 人物荣誉 5 轶事典故 6 影视形象

      基本信息

      本名: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文:BernardLawMontgomery)

      别名:蒙蒂(英文:Monty)、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英文:1stViscountMontgomeryofAlamein)

      所处时代:19至20世纪

      民族族群:爱尔兰人

      出生地:伦敦

      出生日期:1887年11月17日

      逝世日期:1976年3月25日

      主要作品: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领导艺术之路、战争史

      主要成就: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战胜隆美尔领导制定诺曼底登陆计划,参与诺曼底登陆吕讷堡受降

      毕业院校: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军衔:陆军元帅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4岁时的蒙哥马利

4岁时的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于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英国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一个家境清贫的爱尔兰人家庭,是牧师亨利·蒙哥马利与姆德所生的九个孩子中的一个 。亨利·蒙哥马利34岁时,娶了16岁的正值妙龄的姆德。 姆德意志坚强,遇事不屈。她的这一性格,对蒙哥马利日后的戎马生涯影响颇深。

      由于父亲被任命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主教,蒙哥马利不满2周岁时便随父母来到塔斯马尼亚,一住就是12年。他早年就教于来自英国的家庭教师,因为人顽皮和不爱学习,招致母亲不快,所获的知识也不多。

      1901年,蒙哥马利随父母返回伦敦,翌年进入圣保罗公学。他爱好体育,迷上了橄榄球和板球运动,作为学校第15橄榄球队和第11板球队的队长,被描述为一只灵活的“猴子”:“它彪悍凶狠,精力无穷,邻近的动物见之会害怕,因为它会把它们的头发拔掉。” 但蒙哥马利的学习成绩不佳,被校方列入落后学生之列,评语说他“要上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把握不大,必须努力学习”。这个评语深探触动了蒙哥马利,他决意图新,认真听课,潜心学习,进步很快。1907年,蒙哥马利顺利考入了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进入军旅

    1. 驻扎印度

      1908年12月,蒙哥马利毕业 ,在同期毕业的150名军校学员中名列第36名 。随后加入在当时被称为标准步兵团的英国驻印度皇家沃里克军团。8个月后,他所在的第一营调至印度西北重镇白沙瓦(今属巴基斯坦)。这里是英国驻军进行山地战训练的中心。经过训练,他成了步兵下级军官。1910年,蒙哥马利随营队调往孟买。在此服役期间,他领悟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精通业务。他开始认真刻苦地训练。1912年5月提升为陆军中尉。

    2. 一战期间

      年轻时的丘吉尔(坐者)与其前方的蒙哥马利中校年轻时的丘吉尔(坐者)与其前方的蒙哥马利中校

      大战结束后,蒙哥马利任驻防德国科隆明火枪联队第二指挥官。根据四年作战的经验,他认为:“战场上士兵的伤亡,主要是指挥官无能,缺乏有效的计划造成的”,“指挥官必须细致地分析官兵的个性,因为他们所领导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还要记住人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指挥官主观片面地将所有的人当成一个模样,那么在处理一大堆人事问题时就会带来失误。”

      战争使蒙哥马利清楚地认识到,军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1920年1月,他在当时驻德国的英国占领军总司令的帮助下,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进入该学院的学员都是在战争中崭露头角的年轻军官,他们被认为是未来可以担任陆军最高指挥官的佼佼者。蒙哥马利在校期问,埋头读书,刻苦钻研。

      1921年,一年学习期满后,蒙哥马利被派往第17步兵旅任参谋长。该旅被派往南爱尔兰镇压新芬党的独立活动。蒙哥马利非常厌恶这场战争。他写道:“这样的战争对官兵都是有害的,它降低了军人的品格和骑士气概的标准。我为它结束感到欣慰。”

      1922年,镇压新芬党的战争结束,蒙哥马利被调往英格兰北部第19师任参谋长。在这支部队里,他研究新步兵训练和新作战方法,并与利德尔·哈特互相进行有关军事问题的讨论,研究和争辩。二人结成终身好友。

      1926年1月,蒙哥马利调到参谋学院任教官。在任教的三年里,他学到了更多的军事理论知识,为日后担当重任打下了基础。1930年,蒙哥马利担任英国陆军部委员会秘书 ,应陆军部邀请修订《步兵训练手册》。他强调重视坦克的威力,认为应把坦克视作进攻性武器。

    3. 升迁之路

      蒙哥马利的签名。蒙哥马利的签名。

      1930年下半年,蒙哥马利被提升为皇家沃里克郡团团长。 从1931到1934年,蒙哥马利率领营队先后在巴勒斯坦、埃及、印度等地驻防。1934年6月,他奉命调离部队,去奎达(今属巴基斯坦)陆军参谋学院任首席教官 ,被提升为上校。

      1937年夏,蒙哥马利被调回英国,任驻朴次茅斯第9步兵旅旅长。在他领导下,这支部队成了英国陆军中的“明星”。因带兵有方,得到当时南部军区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的赏识。1938年10月,蒙哥马利被派往巴勒斯坦指挥第8师,参与镇压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暴动,升为少将。

      二战之初

      主词条:敦刻尔克撤退

      1939年8月底,英国对德宣战前几天,蒙哥马利被委任指挥一战中的“老钢铁师”英格兰第3师 。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3师编入第2军,作为英国远征军的组成部分,随军横跨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

      1940年5目10日,德国向西线发动进攻,第3师进入比利时鲁汶防御阵地。在德军强大攻势下,英军被迫撤退。5月最后一周,英国第二军退回到临近法国里尔的设防区。5月28日,比利时投降,英军开始撤退。蒙哥马利在回忆录中说:“对这样的决策,我给它打100分”,“我相信历史同样会给它打100分。因为它拯救了远征军的士兵,他们又可以在第二天再次投入战斗。”5月29日午夜,第三师进入敦刻尔克桥头堡左侧阵地,防守菲利内和纽波特之间的运河线,以阻止德军进一步推进。

      为了防止高级军事指挥官被德军俘获,英国政府陆续将军以上的指挥官撤回本土。5月30日第2军军长回国后,该军改由蒙哥马利指挥,他按照英国远征军司令约翰·戈特的命令,率领第2军撤回英国。在撤退过程中,德军以猛烈炮火袭击了第2军的滩头阵地,使得临时码头坍塌。蒙哥马利不得不与士兵一起沿海滩步行五、六英里赶到敦刻尔克。在那里乘上“科德林顿号”驱逐舰于6月1日回到英国。

      蒙哥马利回到英国后,重新指挥第3师。在敦刻尔克溃退中,英军的辎重武器均丢在法国,国内的武器车辆仅够装备一个师。第3师被选定首先重新装备。

      蒙哥马利在检阅部队

蒙哥马利在检阅部队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原定重返法国的第3师,经过整编和重新装备后,奉命驻在布赖顿海岸战略要地,防止德军入侵。蒙哥马利对专守防卫毫无兴趣,他以反击敌人进攻的战术,加强部队的训练。同年7月,他任第5军军长。翌年4月转任第12军军长,负责防守当时被认为最可能遭受入侵的肯特地区。7月,他晋升为中将。12月,升任东南集团军司令。

      在这些岗位上,蒙哥马利的指挥经验不断丰富,并努力实践自己的军事思想。他命令部队不论盛夏严冬、风雨冰雪,还是白天黑夜,进行持久的连续作战训练。他规定,不仅作战部队,就是平时坐办公室的参谋、文书以及政治、后勤部门的官兵也一律参加军事训练,任何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经受不住这种紧张的训练,就予以撤换,懒惰和不称职的老年军官,不论是什么级别,也被撤换掉。为了在战时不为家眷问题分心,保持部队高昂的战斗力,他一反传统,命令所有随军家属立即离开驻地。经过严格整顿和训练,蒙哥马利所部的军事素质明显提高。在他指挥的部队的影响下,英军的训练有了一定的改进。

      北非扬名

      主词条: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市场花园行动示意图

市场花园行动示意图

      蒙哥马利在有关西欧作战的战略方针上,同以艾森豪威尔为代表的盟军最高统帅部和美国陆军部门之间,存在着重大分歧。1944年8月25日,盟军收复巴黎后,分歧变得格外尖锐,蒙哥马利主张以巴黎为中心,集中主力向东北方向挺进,在冬季到来前夺取德国鲁尔工业区,摧毁德国的军事工业,以便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9月,蒙哥马利大胆制定了市场花园行动,试图在阿纳姆建立横跨莱茵河下游的桥头堡,加速进军德国。但由于缺少阿纳姆周围敌人的布防信息,这次行动遭到德军异常顽强的阻击,加之第30军团延误、第一空降师投放位置远离目标等,盟军空降的伞兵损失惨重,在1945年1月前未能打通安特卫普港,这一计划最终破产

      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主张“宽大正面”战略,以塞纳河为基地,向北起海牙、南至瑞士边界的正面开阔地上的莱茵河各重镇出击,以歼灭德军有生力量。但他的计划攻击面过宽,使盟军暴露了自己的薄弱环节。1944年12月16日,德军乘美国第8军防守的阿登地区兵力单薄,楔入盟军防线,将一个美国集团军分割为南北两部。蒙哥马利受命阻止德军攻势,并指挥北部美军,经过两个星期的战斗,消灭了进攻的德军(参见词条阿登战役)。

      阿登战役后,盟军主攻方向定在鲁尔工业区,并由蒙哥马利担负指挥盟军作战的重任。1945年3月23日,蒙哥马利指挥英、美联军强渡莱茵河,击溃北德平原的德军。经过日夜兼程,向波罗的海沿岸挺进。5月2日,到达吕贝克,封锁日德兰半岛。4日,蒙哥马利代表盟军在吕讷堡荒原接受驻在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的投降。8日,欧洲战场战争正式结束。22日,蒙哥马利就任英国驻德占领军司令兼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委员。

      蒙哥马利与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人

      战后生活

      1944年2月盟军远征军最高指挥官会议中的蒙哥马利(右下)

1944年2月盟军远征军最高指挥官会议中的蒙哥马利(右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是盟军中最杰出的将领之一。1939年至1940年任步兵第三师师长,在法国和比利时作战,参加过指挥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1942年8月接任驻北非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10月23日至11月4日指挥埃及的阿拉曼战役(1942.10—11),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意联军,扭转了长期失利的北非战局 。阿拉曼战役后挥师西进,1943年春与盟军配合作战,执行“火炬计划”,在突尼斯彻底击败德意在北非的军队。1943年7月指挥第八集团军在西西里登陆作战,9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1944年1月被任命为盟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协同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4.6.6)。1944年9月协助策划阿纳姆战役,损失惨重。1945年3月指挥第21集团军群横渡莱因河,打进德国本土。5月代表盟军在吕讷堡荒原接受德军北方兵团的投降。在战争中,蒙哥马利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外交

      1946年至1948年任英国总参谋长期间,曾出访加拿大和美国,极力促进战后的西方合作。 1947年访问苏联,为缓和日趋恶化的东西方关系作出了贡献。

      1960年首次访华时,蒙哥马利提出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 即:大家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有两个德国;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这三项原则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赞同与支持。

      历史评价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在1943年与蒙哥马利的一次会见后,写下了这样的评价:“蒙蒂是个强有力的、然而很自私的人,但却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我认为他是一个比亚历山大(指哈罗德·亚历山大)强得多的领导人,正象亚历山大担心的那样,他总是自行其是。”四个月之后,巴顿在日记中以自我吹捧的语气写道:“我认为我在任何时候都能胜过这个蠢货。”

      艾森豪威尔于1952年亲自绘制的蒙哥马利画像

艾森豪威尔于1952年亲自绘制的蒙哥马利画像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曾任盟军总司令的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虽与蒙哥马利在合作时有矛盾,但仍认为蒙哥马利是“性格坚毅、精力充沛、具有良好职业修养的人” ,并给予高度评价:“蒙哥马利不仅是我非常亲密的朋友,而且与我并肩工作了两年。我对他非常钦佩,他是这次战争或任何一次战争中的伟大战士。”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说:“蒙哥马利在行施盟国所赋予的权力时十分克制和谨慎,我不能指望有比他更为宽厚、明智的指挥官了。”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1943年的下议院致词中说:“请允许我也向那位性情暴烈、令人敬畏的蒙哥马利将军致敬。他是一位克伦威尔式的人物,作风严厉、一丝不苟、才能出众、不知疲倦,将毕生的心血都奉献于研究战争艺术,赢得了他的部队异乎寻常的信任和忠诚。” 到了1945年,他评价蒙哥马利“在失败中,不可战胜;在胜利中,无法忍受”。

      在1945年5月5日的审讯中,德国陆军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把蒙哥马利说成是英国最伟大的将军,“他在利比亚、突尼斯、意大利证明了这一点,从登陆西欧日以来,他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称赞蒙哥马利道:“我看得出你很开明。”

      曾任英国参谋总长的加富尔元帅认为:“蒙哥马利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引起爱戴和尊敬,另一方面也引起仇恨和厌恶;但在那个名将如云的时代里,他是英国所产生的惟一最完美的战将;尽管他的性格上有许多弱点,其军事判断也常有错误,他可能不适合指挥某些战役,但历史的记录证明,凡是他指挥过的作战大都获得了胜利。”

      《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蒙哥马利“是一位谨慎、周密的战略家”,虽然经常“消磨盟军指挥官的耐心”,但“他坚持在任何的袭击计划发动之前都准备好人员和物资”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并且保证了他在军中的声望。

      英国历史学家大卫·梅森《二战名人录》:蒙哥马利大概一直是最有争议的英国将军。每当人们认真地讨论战争。提到他的名字时,就会引起热烈和偏袒的情感。反对他的人辱骂他,说他是一位呆板而又谨小慎微的指挥官,一个令人生厌的人。支持他的人称赞他在濒于失败的关头,接受了七零八落的第8集团军,以他稳健的指挥技巧和卓越的领导艺术,使第8集团军成为一个不可战胜的战争机器。无论是在指挥盟军登陆欧洲之前,还是在英国集团军群进军德国本土中,也都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英国陆军元帅、军事评论家理查德·迈克尔·鲍威尔·卡弗主编的《欧美名将评传》援引隆纳·李文的话说:“虽然在战时(对蒙哥马利的称赞)是不免过分夸张,但却是以他军事技能为根本。只有他和高特是唯一能使英国起死回生的军人……某些指挥官的素质在他一生的过程中是增强而不是扩大,蒙哥马利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曾经把蒙哥马利从阿拉曼送到桑格罗河上,从诺曼底送到波罗的海的强烈心智天赋,坚强和活力充沛的性格与气质上的矛盾,却是从来不变。”

      人物荣誉

    4. 爵位(贵族头衔)

      爵位头衔

      获得时间

      册封国家

      爵士(KCB)

      1942年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1st Viscount Montgomery of Alamein)

      1946年

    5. 勋章

      名称

      授予时间

      授予国家

      杰出服务勋章

      1914年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勇作战嘉奖

      1915年2月17日

      1917年1月4日

      1917年12月11日

      1918年5月20日

      1918年12月20日

      1919年7月15日

      1939年7月24日

      1943年6月

      1944年1月13日

      巴斯勋章

      1940年7月11日(三等勋章)

      1942年11月11日(爵级司令勋章)

      1945年(爵级大十字勋章)

      嘉德勋章

      1946年

      1914年-1918年战争十字勋章

      1919年

      法兰西共和国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大十字骑士)

      1945年5月

      军功勋章

      1958年9月9日

      杰出服务奖章

      1947年

      美利坚合众国

      功绩勋章(总司令级)

      1943年8月10日

      胜利勋章

      1945年6月21日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大象勋章

      1945年8月2日

      丹麦王国

      乔治一世勋章(大指挥官级)

      1944年6月20日

      希腊王国

      波兰军事功勋十字勋章(银十字级)

      1944年10月31日

      波兰人民共和国

      白狮军事勋章(大十字级)

      1947年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所罗门勋章

      1949年

      埃塞俄比亚帝国

      利奥波德二世勋章

      1947年

      比利时王国

      英勇十字勋章

      ——

      荷兰狮子勋章(骑士大十字级)

      1947年1月16日

      荷兰王国

      圣奥利弗王室勋章(大十字级)

      1951年

      挪威王国

      注:据一些资料,蒙哥马利还获得了苏联的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因来源不详,故仅在此处列出,以供参考。

    6. 荣誉

      2002年,蒙哥马利在英国BBC“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评选活动中获得第88名。

      轶事典故

      特立独行

      在传记作家的记载里,蒙哥马利身材不高,长着神话里“夜枭”一般的面孔,嗓音高,略带鼻音,听起来速度过快又刺耳,而且不太友善。继子理查德就曾评价说:“蒙蒂(对蒙哥马利的称号)一点儿没有将军的派头,看上去顶多是个军士长。”

      蒙哥马利戴着他标志性的贝雷帽

蒙哥马利戴着他标志性的贝雷帽

      在蒙哥马利的独子戴维和许多人的记忆里,蒙哥马利在二战时,留给士兵的印象是永远戴着一顶黑色贝雷帽。帽子上别出心裁地别了两枚徽章,一枚是将军的标志,另一个是普通坦克士兵的徽记。类似这样的照片,也一同陈列在戴维的家中,保存完好。其实,他是出于一种具有实际价值的动机,才戴这样的帽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蒙哥马利对自己从未见过总司令深感遗憾,认为这是英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1926年给士兵讲课时,蒙哥马利便认为作为司令官需要戴一顶有特色的帽子 。他认为,有了这顶特殊的军帽,部队官兵能够经常看到他。他说:“各部队官兵看到这顶帽子,就知道我来了,就知道我对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关切,就知道我不只是坐在安全的后方,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蒙哥马利是家族数代中唯一的一位军人,戴维认为“他是家族里的一匹黑马,一匹独狼”。刚开始进入军队时,蒙哥马利“独狼”的个性就开始显现,他热心于军营里的各种事情,这曾让当时的营副官托姆斯非常高兴,但他也发现蒙哥马利个性倔犟,争强好胜,喜欢争辩,而且对上级的指示,也不会百分之百地执行。蒙哥马利曾在自传里写道:“在我的一生和行动中,我的准则为他人所不容,也许为世所不容,但我的准则一直是我内心所确信的,是我的责任与良心。我认为正确的,就决不讳言,并坚持我的信念。这经常给我带来麻烦。”

      这种特立独行可以追溯到蒙哥马利的少年时代。他在自传里就自诩为家里的一个坏孩子、反叛者,同严厉母亲的对抗,成了生活早期的一部分。有一次,母亲在聚会时让孩子们保持肃静,以便她宣布下一步的安排。结果,这位未来的元帅却扮着鬼脸高声吆喝:“猪市的猪儿莫开口,让老母猪先发话……。”

      1946年在华盛顿的艾森豪威尔(左起)、蒙哥马利与布莱德利

1946年在华盛顿的艾森豪威尔(左起)、蒙哥马利与布莱德利

      蒙哥马利喜欢和军官就战役结果打赌,一次他与欧洲战场美国陆军参谋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就第8集团军是否可以在6周内结束北非战场而打赌。结果蒙哥马利获胜,美方也只好兑现了一架“空中堡垒”轰炸机,以及机组人员归蒙哥马利使用到战争结束时的赌注。在美国国内媒体获知这一消息之后,美军集团军指挥官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受到猛烈抨击,成了‘替罪羔羊’。西西里战役后,蒙哥马利乘坐那架美军的“空中堡垒”轰炸机去巴勒莫见巴顿。事先知情的巴顿,并没有告诉蒙哥马利机场的跑道十分狭小,险些酿成惨祸,给本想炫耀一番的蒙哥马利一个下马威,巴顿成功“复仇”。

      由于二战后期美国将领对蒙哥马利的激烈批评,英国国内对他也多有非议,甚至出现用他性格上的缺点来贬低他的军事业绩的情况。 描述他“恶劣”性格的许多故事也常被添油加醋地流传下来。据说,蒙哥马利在二战期间发布的文件,战地命令和声明中,大量引用了许多《圣经》与体育方面的词汇。英国陆军部指称他思想浅薄,不厌其烦地以非常简单的语言重复他的命令,以便使他的部队能清楚地理解。当时的陆军副国务大臣埃里克·斯皮德甚至说:“如果他不是一个军人的话,他会在广告业上很有成就的。”在为制订霸王行动的指挥官们举行的一次晚宴上,蒙哥马利宣布,尽管他只是一个客人,但也不允许别人抽烟。而英国空军元帅阿瑟·威廉·特德曾引用哈罗德·亚历山大述另一位将军的话:“作为一名军人,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伙夫。”特德补充道:“这个评论对蒙哥马利非常合适。他是一个能力一般、无足轻重的小人,他自己大造舆论,认为自己是拿破仑式的人物。遗憾的是,他根本不是。”

      在晚年游历完各国以及著书之后,随着退出军界和年岁增长,蒙哥马利古怪的性情并未发生变化,他还是习惯特立独行,离群索居。在闲暇的时刻,他最爱观看各种体育比赛,尤其是球类。这是他少年时代就养成的兴趣。蒙哥马利一直住在伊辛顿庄园,只愿意和少数几个来访者见面、交谈。

      此外,蒙哥马利被认为“是出了名的虚荣”。他把自己同英国18世纪至19世纪的两大名将马尔伯罗公爵约翰·丘吉尔、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相提并论。 有一次,当被问及三位伟大将军的名字时,他回答:“另外两位是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

      爱情与亲情

    7. 与妻子贝蒂

      蒙哥马利年青时讨厌社交生活和宴会,全身心地扑在了事业上,因此认识的女性寥寥无几,到了38岁仍然没有结婚。有的人开玩笑说:“军队就是蒙哥马利的妻子。”然而这一切在1926年发生了改变。正如蒙哥马利在回忆录中写到的那样,“这里我必须转而谈一个比我军事生涯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短暂的十年婚姻生活”。

      1926年1月,“长有一双会说话的蓝眼睛,留着整齐的小胡子”蒙哥马利来到瑞士度假。在瑞士的山间,蒙哥马利遇见了丈夫在一战中阵亡的贝蒂·卡弗 。第一次邂逅时,蒙哥马利就被这位充满活力的女性所吸引,但一向不懂得怎么与女人打交道的他一时不知所措,错过了表白的机会。一年以后,他再次来到瑞士,恰好又在同一个地方遇到了贝蒂,并了解到她的故事: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留下两个男孩。蒙哥马利一方面对贝蒂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又为她的坚毅、温柔、端庄和纯真所吸引。 连他的副官都感慨道:“世界上最美丽的少女才配得上将军啊!怎么一个色衰的妇人就能把他迷住?”连贝蒂自己都不相信这位将军会爱上她。她说:“如果你是同情我,那请你走开,我不需要同情。”蒙哥马利很庄重地向她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拔出腰间的佩枪,让枪口对着自己的脑袋说:“如果我背叛了你,就让我死在自己的枪口下!”随着两人的交往日甚,蒙哥马利愈发不能自拔,终于鼓起勇气对贝蒂表白了自己的爱意,贝蒂愉快地接受了蒙哥马利的爱。

      1927年7月27日,40岁的蒙哥马利与39岁的贝蒂喜结良缘。结婚以后,蒙哥马利与贝蒂相亲相爱,一家人生活得甜甜蜜蜜。第二年,蒙哥马利喜得贵子,取名叫戴维。这个金发碧眼的小男孩儿为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新的快乐。然而贝蒂自从生了戴维之后,身体一直不太好。1937年的一天,贝蒂在陪儿子玩耍时不慎被一只虫子叮了一下,在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罹患败血症。此后,蒙哥马利尽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医院,给妻子以体贴入微的照顾和感情安慰,但贝蒂的病情却日渐严重。在征询蒙哥马利的意见后,医生给贝蒂做了截肢手术,病情仍未好转。1937年10月19日,贝蒂安然在蒙哥马利怀中逝去。

      在贝蒂的葬礼上,蒙哥马利没有眼泪,只是行了一个久久的军礼。爱妻的病逝对蒙哥马利是一个沉重打击,使他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从此,他把对妻子的深爱转到了儿子身上,并且用主要精力专心研究战争,投身于军人的事业上。战争结束后,蒙哥马利收获了无数女性的爱慕之情。许多关心他的人纷纷为他介绍对象,他都婉言谢绝了。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劝他:“蒙哥马利将军,整个英吉利都不希望你的后半生是孤独的。” 蒙哥马利严肃地说:“作为一个军人,我永远忠于自己的祖国,作为一个男人,我永远不会背叛爱情。”这一次,丘吉尔向他郑重地敬了个军礼。

      当几年后蒙哥马利从失去妻子的悲哀和痛苦中恢复过来时,有些人悄悄在私下议论:“蒙哥马利大概又要结婚了。”蒙哥马利听后说:“我不相信一个人能有两次恋爱,像我对贝蒂这样的爱,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一直到他逝世为止,蒙哥马利再没有对任何一位女性动过心。他继续抚养妻子与她的亡夫所生的两个儿子,并视如己出。

      多年以后,蒙哥马利在自传中提到自己生命中那一段唯一又短暂的爱情,在谈起妻子的去世时,他写道:“眼泪不是表达爱情的唯一方式,而忠诚是爱情的最好证明。爱上一个女人就不能再爱上另外一个女人,就像我手中的枪,只能有一个准星!”

    8. 与独子戴维

      伦敦白厅前的蒙哥马利塑像

伦敦白厅前的蒙哥马利塑像

      蒙哥马利治军严格。他曾要求军区的每一个军官,不论年龄大小和军衔高低,每星期都必须进行两次长跑。有人曾去军医那里开出证明,称长跑会使他们死掉,蒙哥马利便回应说:死了也好。曾任东南军区司令部情报官的拉尔夫·阿诺德回忆说,年龄在45岁以下的所有参谋军官每周都必须背着枪支弹药列队正式行军,并且必须全副武装越野长跑10英里。有人曾形容,蒙哥马利来到军营后所产生的影响,“就像在不列颠的这个乡村角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一样”。

      蒙哥马利当时的目标是:“无论雨、雪、冰、泥,无论好天气还是坏天气,白天还是黑夜,我军都必须比德军善战。”而另一面,他对这些英国士兵的赞誉和体恤也始终放在嘴边:“在我晚年时,很多印象我是不能忘怀的。但最使我视为珍宝的,是英国士兵的形象。艰难时坚定沉着,胜利时仁慈宽大。”

      自律生活

      蒙哥马利之墓蒙哥马利之墓

      蒙哥马利从来没有戴过钢盔,他一直戴着那顶有两个帽徽的坦克贝雷帽。这两个帽徽一个是将军的标志,另一个则是普通坦克士兵的徽记。这顶一直追随蒙哥马利的贝雷帽,也成为他的象征,被珍藏在英国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里。

      蒙哥马利逝世后,其葬礼在英国伯克郡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举行,遗体葬在汉普郡宾斯特的圣十字教堂。蒙哥马利逝世后,为纪念他的功勋,一座雕像矗立在英国伦敦白厅国防部之外。

      影视形象

      《外交风云》中的蒙哥马利《外交风云》中的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出现于由美国导演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的电影《巴顿将军》(1970)中,由迈克尔·贝茨饰演。 但该片中的蒙哥马利形象塑造被认为有丑化之嫌。

      中国方面也有一些纪录片、影视剧中出现蒙哥马利,如1991年的电影《决战之后》 、2019年的电视剧《外交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