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美国军事家、政治家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统帅。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20世纪20-30年代担任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1945年9月2日以盟军最高统帅的身份主持了对日本的受降仪式并代表同盟国签字。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远东军司令等职,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终年84岁。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人物评价 4 影视形象

      基本信息

      中文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外文名:DouglasMacArthur

      国籍:美国

      民族:苏格兰

      出生日期:1880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1964年4月5日

      毕业院校:美国陆军军官学院(西点军校)

      政治面貌:美国共和党党员

      代表作品:麦克阿瑟回忆录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统帅

      主要成就:荣誉勋章银星勋章(7枚)对战后日本的管理与改造西南太平洋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仁川登陆

      出生地: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

      信仰:基督教

      军衔: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人物生平

      步趋准将

      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里一个军人的家庭。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据说这是西点军校25年来的毕业学员中分数最高的),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兵团少尉。

      1904年4月23日,麦克阿瑟晋升为工程兵中尉。

      1905年,麦克阿瑟追随父亲从事情报工作。

      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就任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就任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

      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他时刻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学校体育馆的上方,放着一块匾,上面镌刻着他的一句话:“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播撒下的种子,明天,一定会在战场上收获胜利的果实!”

      1922年年底,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司令。

      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同年,麦克阿瑟在米切尔准将(主张建立独立的空军)案件中奉命担任审判官,以至后来不得不在回忆录中为自己辩解。

      麦克阿瑟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陆军参谋长为此致电祝贺:“你不仅获得了美国人决不撤退的美誉,而且获得了美国人深知如何获胜的光荣。”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8月,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来电,得知胡佛总统决定让他出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考虑到当时在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和平主义思潮高涨,军费开支必将缩减,怕出力不讨好,有辞职的意思。母亲劝他接受,声称“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父亲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陆军四星上将的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任内用机械化装备代替马匹,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速度,制定战争总动员计划;为诸兵种建立统一的采购制度以减少浪费,建立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的协调效率;反对国会因经济原因而欲裁减陆军机构的企图;反对削减军官队伍,声称“一支陆军可以缺乏口粮,可以衣住简陋,甚至可以装备破旧,但如缺少训练有素及指挥有方的军官,则在战时注定会被歼灭。胜利与失败的不同,全在有无干练而有效率的军官队伍”;每年都成功地阻止削减陆军员额的议案,并为陆军的战备辩护。

      1933年罗斯福出任总统后,麦克阿瑟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

      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37年,从美国陆军退役;12月31日,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开始组建菲律宾陆军。

      二战名将

      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裕仁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裕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9月2日,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举行受降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方签署投降书。麦克阿瑟出场代表盟国签字受降,中美英苏等盟国代表也先后签字受降;麦克阿瑟在签字受降时,特意安排太平洋战争初期即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将军温赖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站在身后的荣誉位置,很有意思的是,他准备了5支派克金笔用作签字。他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两字,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拉斯”,然后送给英军司令珀西瓦尔;第三支写了“麦克阿瑟”就收起来,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支笔签了职务“盟军最高统帅”,送给美国西点军校;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后,送给爱妻吉恩。

      朝鲜战场

      麦克阿瑟与蒋介石麦克阿瑟与蒋介石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发动了波及朝鲜全境的战争,南朝鲜首府汉城(首尔)在6月28日被攻陷,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支援南朝鲜的作战,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起草的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战争期间,麦克阿瑟组织策划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战争形势被完全逆转。毛泽东接受金日成的请求,以志愿军的正当名义出兵朝鲜,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

      1951年1月28日,麦克阿瑟与李奇微视察战场1951年1月28日,麦克阿瑟与李奇微视察战场

      1950年7月31日,麦克阿瑟从东京到台湾访问,蒋中正两度接见会谈,并分别发表声明,蒋发表谈话谓与麦克阿瑟会谈已奠定中美共同保卫台湾与军事合作之基础;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10月15日,由于麦克阿瑟告知白宫自己太忙不能回华盛顿之后,他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杜鲁门只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10月19日,美军攻占平壤,此时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秘密进入朝鲜进攻联合国军;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经过三次战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击退回三八线附近。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志愿军入朝后的前三次战役,联合国军遭到失败,第四次战役旗鼓相当;麦克阿瑟缺乏统一朝鲜半岛有效手段,在李奇微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并开始扭转战局后,麦克阿瑟越来越令美国军政当局不满。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借口撤了他的职,由李奇微(Ridgway)接任。

      无上功勋

      1951年,麦克阿瑟在演讲1951年,麦克阿瑟在演讲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命令。

      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会议之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演说—— 《老兵永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

      老兵与警察间的冲突老兵与警察间的冲突

      1932年5月29日,退伍军人到达华盛顿,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一幢空建筑物里安营扎寨。麦克阿瑟认为是赤色分子渗入了退伍军人组织,并很快从那些不了解情况的领导人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在他看来,退伍军人的这次进军,是共产党人想要煽动革命。麦克阿瑟也宣称请愿者中有90%不是退伍军人。而实际上,退伍军人管理局的统计数字表明,这些人中有94%曾在军队中服役,67%曾在海外服务,20%为残疾军人。

      1932年7月28日上午11点多,警察、老兵间发生冲突,警察向退伍军人们开了枪,当场打死两人,打伤多人。胡佛命令陆军部长赫尔利,要他出动军队。赫尔利则命令麦克阿瑟把美军部队开进混乱的现场,与负责该区域的警方合作,包围受影响地区,驱散肇事者,要对受影响地区的每一个妇孺给予关照和体贴,采取一切与本命令相一致的人道措施。下午4点多,麦克阿瑟指挥部队沿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开过来,打头阵的是乔治·巴顿少校率领的挥舞着军刀的第3骑兵团,紧接着的是步兵、工兵部队,最后还有6辆坦克压阵。巴顿的部队首先向人群(包括旁观者)发起冲击。紧跟着,步兵向人群投去一枚枚催泪弹。后面的军队仍步步紧逼,继续投掷着催泪弹,像驱赶畜群一样。到晚上9点钟,逃难的老兵已撤到设在阿纳科斯蒂亚河对岸的大本营。麦克阿瑟想穷追不舍,让部队打过河捣毁老兵们的大本营,但胡佛总统下令禁止过河。麦克阿瑟违抗命令,并宣布原定计划不变。

      麦克阿瑟下令在第11街桥头架起重机枪,然后率领一支步兵纵队冲过去,到了对岸,部队兵分两路,向退伍兵营地包抄过去,并投掷催泪弹,镇压的部队用火把点着了营地的所有棚舍,顿时火光冲天。在洗劫中,一个想从着火的窝棚里救出心爱兔子的小男孩,被一个士兵用刺刀捅穿了腿;两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被瓦斯活活憋死。

    1. 车轮行动

      1943年初,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方面提交了一份代号为"埃尔克顿"的作战计划。该计划建议分五个阶段向新几内亚进军,然后越海夺取拉包尔;并与准备从瓜岛进攻北所罗门群岛的行动相配合。3月底,参谋长联席会议终于作出决定,减少原来的作战目标,麦克阿瑟在1943年的进攻任务只限于新几内亚岛东部和新不列颠岛南部。4月15日,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前往布里斯班与麦克阿瑟举行第一次会晤,经过三天的讨论,他们制订出一份复杂而详细代号为"车轮行动"的作战方案。

      该方案计划在1943年年底前,在所罗门群岛和新成功地实施了登陆,并迅速向东北推进,于8月7日进占墨西拿,从而占领整个岛屿。9月10日,肯尼把澳军第9师空运到纳德扎布,开始从西面向莱城推进。9月12日,萨拉马瓦完全落入盟军手中,日军残部撤到莱城。莱城既已拿下,麦克阿瑟决定一鼓作气,乘进攻之势正盛之机,提前实施下一步行动--进攻位于休恩半岛东端、控制维蒂阿兹海峡的芬什港。两个澳大利亚师接到命令后,马不停蹄地向前推进。瓦齐将军的第7师夺取了卡亚皮特和杜姆普,直抵拉穆山谷;第9师乘船于9月22日在芬什港附近实施两栖登陆,遇到4000余日本守军的顽强抵抗,经过激烈战斗于10月2日拿下该地。

      10月中旬,日军第20师沿新几内亚北海岸向东反击,企图夺回芬什港。双方进行了两个月的拉锯战,最后日军的战斗力消耗殆尽,被迫向西北马当地区撤退。至此,盟军基本上控制了休恩半岛,取得了进军新不列颠岛和向西跃进的跳板。

      11月间,麦克阿瑟开始为攻占"车轮"行动左翼的下一个目标--新不列颠岛做准备。麦克阿瑟首先撤换了他的海军

      根据部署,仁川登陆将由新组建的第10军实施,下辖美军第1陆战师、第7师、特种工兵旅、南朝鲜军第17团和陆战团及其他辅助部队,由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任军长。上述部队于8月中旬开始集结,9月初登船,9月10日~12日从日本的神户和横滨相继出航。整个入侵军由7万登陆部队和260艘舰船组成,据估计,防守仁川的人民军只有1000人,最多不过2500人,汉城为5000人。9月12日晚,麦克阿瑟及阿尔蒙德、惠特尼等一行7人冒雨从羽田机场飞往九州的板付,再从那里前往第7舰队集结地佐世保,登上两栖作战部队司令多伊尔的旗舰"麦金利"号运输舰,向大海驶去。"麦金利"号在黄海与其他舰船会合后,向仁川方向航进。

      1950年9月15日早上5点,美军舰炮和飞机开始对仁川港外横在"飞鱼航道"上的月尾岛实施猛烈炮击和轰炸。6点30分,美军第1陆战师一部开始向月尾岛登陆,未遇到预期的激烈抵抗(守卫该岛的北朝鲜军只有400人),很快就占领了全岛。下午,当潮水重新上涨时,第1陆战师主力在炮火支援下开始在仁川港南北两翼突击上岸。他们使用梯子爬上岸堤,或用坦克登陆艇撞破岸堤上陆,在夜间建立起滩头阵地。第二天,美军未遇多大抵抗即攻占仁川市。随后,麦克阿瑟命令登陆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直奔金浦机场和汉城,一路南下水原以切断人民军退路。同时,他还命令沃克从釜山出击,向北进攻,以夹击人民军。17日晨,麦克阿瑟在仁川上岸,驱车前往前线巡视。

      在以后的10余天里,朝鲜战局发生了决定性变化,形势急转直下。21日,美军一部在金浦东北渡过汉江后,沿开城公路进至汉城西侧,另一部到达汉江南岸的水登浦,从南面威胁汉城;釜山美、韩军突破人民军防线。次日,美军开始进攻汉城,遭到激烈抗击;南线朝鲜人民军开始后撤,沃克率军追击。25日,美军一部从汉城南面渡过汉江,另一部从西侧攻入汉城市区。第二天,南北对进的美军先头部队在乌山附近会合,人民军主力撤过三八线。28日,美军终于攻占汉城,并于次日进抵三八线。至此,仁川登陆战役宣告结束。

      政治

    2. 力保日本天皇

      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但当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看到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于是,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

      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45年12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国际检察局局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动身前往日本,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信交到他手里,指示他不得对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起诉。但在二战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国们提出了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美国政府一面游说盟国不要起诉天皇,一面向麦克阿瑟发出秘密指示:“日本国民显然是支持天皇制的。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民主势力而加强共产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两种极端势力。故此命令总司令官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声望,并促使其化神为人。”

    3. 新宪法

      1945年10月,当时币原喜重郎内阁组织了一个以国务大臣松本烝治为首的宪法问题调查委员会。经过三个月的酝酿,松本烝治向内阁会议提交了一份宪法修改草案。但该草案基本承袭了原来的帝国宪法,仍维护天皇的统治大权,只不过把"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改为"天皇至尊不可侵犯"。对这一极为保守的草案,麦克阿瑟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在特尼·惠特尼的鼓动下,他决定采取"冲击疗法",于1946年2月3日下令由惠特尼领导的民政局亲自拟定修改方案,并提出修改三原则:

      1、天皇处于国家元首地位,皇位世袭;天皇依据宪法所行使的职能要体现国民的基本意志。

      2、日本要废止运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放弃以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手段;日本不拥有军队和交战权。

      3、废除日本的封建制度;贵族的权利只限于尚在的一代。

      1950年,麦克阿瑟的妻子和儿子以及麦克阿瑟到菲律宾访问1950年,麦克阿瑟的妻子和儿子以及麦克阿瑟到菲律宾访问

      人物评价

      麦克阿瑟画像麦克阿瑟画像

      理查德·尼克松:①“麦克阿瑟的整个一生,包括他天不怕、地不怕,有时甚至近乎蛮干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为了力争无愧于他的先父小阿瑟·麦克阿瑟将军。” ②“在现代政治史上还没有一个人物能像麦克阿瑟那样被称作法典制订者。他几乎成了一个半神话式的人物--在政治上高瞻远瞩,能够按照理想的模式独力改造一个社会。” ③“麦克阿瑟是历史上最进步的占领军司令之一,而且是其中少数政绩卓著者之一。”

      吉田茂:“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利益所做的贡献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他把我国从投降后的混乱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来,并把它引上了恢复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牢牢扎根。”

      约翰·约瑟夫·潘兴:“对麦克阿瑟参谋长,我只有赞扬。他完全懂得为国防发展一支统一战斗部队的需要。他主张进步,但并不激进。他勇于向上级发表他的正确意见这一点是令人钦佩的。由于他的参谋部处事英明,他赢得了陆军和全国的完全信任。”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我很少见到给我印象这么深刻、这么强烈,而且这么讨人喜欢的人。他的头发乌黑发亮,目光敏锐有神,仪态端庄稳重。即使他身着文职服装,也能立即认出他是军人。他在阐述观点时所具有的遣辞能力无人能比。”

      影视形象

      作品名称

      作品年份

      饰演麦克阿瑟的演员

      图片

      对比利·米切尔的军事审判

      1955

      代顿·卢米斯

      麦克阿瑟影视形象

      麦克阿瑟影视形象

      碰撞过程:杜鲁门vs麦克阿瑟

      1976

      亨利·方达

      麦克阿瑟传

      1977

      格利高里·派克

      仁川

      1981

      劳伦斯·奥利弗

      再见国王

      1989

      约翰·贝内特·派瑞

      追求荣耀

      1995

      杰姆斯·B·锡克金

      杜鲁门

      1995

      丹尼尔·冯·巴根

      太阳

      2005

      罗伯特·道森

      东京审判

      2006

      迈克尔·艾恩塞德

      天皇

      2013

      汤米·李·琼斯

      仁川登陆作战

      2016

      连姆·尼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