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

红军高级将领

罗炳辉罗炳辉

罗炳辉(1897年12月22日-1946年6月21日),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革命家、军事家。

罗炳辉从军31年,参加过土地革命、长征、抗日。他带领的军队被周恩来称为“战略骑兵”,能在一天之内攻占下相距120里的两座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中央军委认定为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战士。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因病去世。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成就

      基本信息

      中文名:罗炳辉

      性别:男

      籍贯:云南彝良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别名:罗德富、罗宿星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7年12月22日

      逝世日期:1946年6月21日

      人物生平

      罗炳辉,1897年生,云南彝良人。幼时读过两年书,早年离家出走,到昆明滇军唐继尧炮兵部队当炮兵,1915年参加蔡愕、唐继尧、李烈钧等领导的讨袁护国战争。因在打仗时英勇无畏,曾被誉为模范士兵。1921年被唐继尧选作随行军士,随唐到香港,因过不惯舒适而糜烂的寄生生活而返回云南。1921年投奔了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领导的滇军总司令朱培德,被编入军官将校队。1922年任交通组上尉组长,同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因作战有功相继提为排长、连长。1923年2月任孝平兵工厂护厂队长,在陈炯明再次叛乱时任代理营长,英勇作战,被敌人逮捕后关押了九个月,后得以保释出狱。1925年回朱培德部任少校副官、征兵主任。1926年7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任朱培德部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二营营长,9月攻打南昌时与敌人奋勇肉搏,立下大功,但却因此遭到嫉妒,受到排挤,1928年陆军编遣时,被遣散。1929年6月任江西吉安八市联防靖卫大队长,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15日领导了吉安、吉水、泰和等八县靖卫队起义,起义队伍改编为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后任团长。不久独立第五团和独立第四团合编为红军第六军第二旅,任旅长。1930年1月任红六军二纵队司令,6月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副军长,代军长职,7月升任军长,是时十二军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黄公略率领的第三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从1930年12月起,参加了粉碎国民党的四次反革命“围剿”的战争,曾立下战功。1933年底任红九军团军团长。在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和1934年1月至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10月参加领导红军长征,任第九军团总指挥,率领红九军团担任长征部队的后卫。1935年5月带病指挥红军夺取天全城。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进行统战工作。1938年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1939年7月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后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1942年任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对建立、巩固和发展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率部歼灭了拒不投降的山东韩庄日伪军。他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和肠胃病。1946年在山东枣庄战斗中一卧不起,6月21日在途经兰陵镇时病逝。著有《指挥员熟用手册》、《民兵战术》、《关于三角式据点构筑和守备之要领》等军事著作。

      (本目录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主要成就

      1929年秋,罗炳辉响应中共号召,在吉安率六百多人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富田地区,反歼唐云山部队,巩固并扩大了赣西革命根据地。

      1941年,日伪军扫荡仪征,新四军江北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在仪征以北12 里按梅花桩式设伏。新四军以劣势装备毙伤日伪军500 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罗炳辉创造的“梅花桩”打法多次以少胜多,战绩卓著,为新四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支持。罗炳辉像

      1946年,枣庄战役中,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罗炳辉率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队2.8万余人,受降国军4000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北进,为主力部队向东北进军创造了时间,并挫败了国民党打通津浦路的计划。1946年,罗炳辉去世后,中共中央认定罗炳辉是“立功尤著”的红军高级将领和抗日名将。

      1989年,罗炳辉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著名的36位军事家之一,是云南籍唯一获此殊荣的将军。2009年9月14日,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