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

唐廷枢唐廷枢

唐廷枢(1832年5月19日-1892年10月7日),初名唐杰,字建时,号景星,又号镜心,生于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中国实业家,近代中国航运先驱人物,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1851年,唐廷枢任中国香港巡理厅翻译。1861年,在恰和洋行代理,生意两年后接任总买办。1863年至1873年,他开始投身中国近代航运事业。后入主招商局后,迅速扩大了经营业务,使招商局在外国航运企业的排挤下站稳了脚跟。1892年10月7日,逝世于天津。

上海《北华捷报》发表文章,赞扬他的一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他的死,对外国人和对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成就 4 后世影响 5 衍生作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唐廷枢

      别名:唐杰

      出生日期:1832年5月19日

      出生地:广东广州府香山县唐家湾

      主要成就:创办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创办第一家煤矿开平矿务局
      创办第一家较具规模的保险公司仁济和保险公司
      主持修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
      主持钻探出第一个油井
      主持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民族:汉族

      逝世日期:1892年10月7日

      身份:实业家、慈善家

      人物生平

      唐廷枢唐廷枢

      唐廷枢,号景星,亦作镜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珠海邻近澳门、香港,中国近代早期的买办很多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唐廷枢和他的胞兄唐廷植(茂枝),族兄弟唐瑞芝、唐国泰(翘卿),都是当时闻名的买办人物。而他的侄儿唐杰臣和侄孙唐纪常,也继承了他们的职业。单是怡和洋行一家,从唐廷枢经唐廷植、唐杰臣到唐纪常四任买办,为时达半个世纪以上。

      唐廷枢少年时期,曾在香港的马礼逊教会学堂接受过6年(1842~1848年)的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备受社会推崇,很多在外国洋行任职的买办经常上门求教。唐廷枢1851年在香港巡理厅任翻译,1856年在香港大审院任正翻译。在当翻译期间,唐廷枢用了三年的时间,编译出一部《英译集全》,共六卷,这部书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部汉英词典。

      主要成就

      1858年,26岁的唐廷枢转行投身商业经营和资本积累活动,在香港投资了两家当铺。当时上海棉花出口贸易兴隆,他便从事棉花生意,独自经营的修华号棉花行,成为外国洋行收买中国棉花的代理机构,与怡和洋行发生业务关系。1861年,唐廷枢全力为怡和洋行代理生意,两年后接替买办,由于经营洋行有方,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成为上海著名的棉花洋行。随后在担任怡和买办期间,不断扩大洋行的经营领域,开展收购丝茶、航运、口岸商贸等洋行业务,还投资当铺,经营地产,运销大米、食盐,涉足内地的矿产开采。

      唐廷枢(中)唐廷枢(中)

      由于唐廷枢管理才华出众,被怡和洋行派往中国各城市开疆辟土,了解并掌握了资本主义国家在航运和保险方面的运作业务知识。他和怡和前任买办林钦合伙开设茶栈。为适应洋行收购茶叶的需要,他先后投资上海3家钱庄,以周转他的商业资金。为了买办业务和自营商业的两种需要,他又在洋行之中,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为与整个对外贸易发生联系,他又建立起一套类似事务所的同业公所。上海丝业、茶业等3个与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同业公所,在1868年以前相继建立。唐廷枢和徐润等人则是这3个机构的董事,是主持这些行业机构的核心力量。

      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唐廷枢开始参加外国在华企业的附股活动。他在进入怡和以后的第五年,就附股于洋行经营的谏当保险行(CantonInsuranceOffice)。在华海轮船公司中,他是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个公司的第期股本1650股中,他一人购买400股,占公司股本的近1/4。他不但进入了该公司的董事部,而且担任了公司的襄理。他的附股活动,并不限于怡和洋行的企业,也附股于1867年成立的公正轮船公司(UnionSteamNavigationCo.)和1868年成立的北清轮船公司(NorthChinaSteamerCo.)、美国琼记洋行(AugustineHeardandCo.)的苏晏拿打号(Suwonada)轮船和两家小洋行——马立司洋行(MorrisLewisandCo.)和美记洋行(MullerH.andCo)的船队。1870年,他又投资创办了上海仁济医院,这是上海第一家、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西医医院。

      唐廷枢不但自己附股於外国企业,而且还为外国洋行吸收了许多买办和商人的资本,尽他最大的努力拉拢外国洋行在中国的生意。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他的额外收入,而且使他能对其所代表的中国股东,施加他的老板所希望发生的影响。对英商怡和洋行来说,“唐景星简直成了它能获得华商支持的保证”。美国旗昌洋行的老板说,唐廷枢“在取得情报和兜揽中国人的生意方面……都能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

      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

      1873年,唐廷枢离开了怡和洋行,参与李鸿章改组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委任唐廷枢为首任总办(局长),徐润为会办,唐、徐二人是拥有实权的一二号人物。而轮船招商局是“官督商办企业”,企业由商人出资,合股的资本为商人所有,企业在政府监督之下,盈亏全归商办,与官无涉。

      上任后,唐廷枢对轮船招商局进行了改组,提出以西法经营,推出合股投资体制,实施股份转让,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使招商局的股值一年之内翻了一倍半,开中国内地股市之先河。唐、徐二人自己率先入股。在第一期的100万两股本中,徐润议价前后认股48万两,唐廷枢个人至少有8万两,还把自己原来附入洋行的轮船“南浔”带入局中经营。在唐、徐的影响下,一些香山买办入股,股资达五六十万两。

      招商局成立后,原本由旗昌、太古、怡和三家英美洋行瓜分长江内河航运的垄断局面被打破。经过第一轮价格战后,规模最大的旗昌轮船公司亏损越来越严重,到1876年,旗昌的老板有了出售在华全部产业的念头,最后招商局以220万两的价格收购旗昌的资产,这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原本只有11艘轮船、资本额仅75万两的轮船招商局拥有了29艘轮船,成为中国水域上最重要的一家航运公司。

      经过几年的努力,招商局不仅拥有了长江和沿海航运的大部分市场,还在菲律宾、泰国设立分局,拓展了南洋运输业务,同时远航英国、日本、新加坡、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招商局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轮船企业,经营的轮船由最早的3艘增加到30多艘。唐廷枢为了开展码头货栈和轮船保险业务,与徐润等人先后创办长源泰、长发两个货栈及仁和、济和两个保险公司,成为中国人自办保险公司的先导。

      他活动的圈子和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从1873年起到1876年止,唐廷枢的活动主要在轮船招商局。1876年他受李鸿章的委派,开始筹办开平煤矿,1885年以后,则完全脱离招商局,专管开平煤矿。唐廷枢是和他的亲密伙伴、宝顺洋行的买办徐润同时进入招商局的。在他们入局以前,招商局在经办漕运的朱其昂的主持下,资本招徕进展甚微,筹办经年,其资本(包括官款在内)不足20万两。而唐廷枢和徐润一经接手,就立刻将资本扩大为100万两。唐廷枢不但有自己的投资,而且把原来委托洋行经营的轮船,也搭附局中营运。他们和商业界有着广泛联系,所以,招商局的投资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的反响。著名的上海实业界人士经元善曾说:“唐、徐声望素著,非因北洋增重。唐之坚忍卓绝,尤非后来貌为办洋务者可比。”由此可见一般。

      随着洋务派官僚企业活动的扩大,唐廷枢在洋务派官僚心目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1876年间,唐廷枢为洋务派官僚进行了频繁的活动。他一方面接受福建巡抚丁日昌的委托,筹办福建、台湾两地的洋务;另一方面,又受李鸿章的委派,积极筹办开平煤矿。与此同时,他在招商局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等等,使招商局的经营地盘和经营实力不断扩大,成为清洋务实力最大的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开平矿务局

      1876年11月,唐廷枢受李鸿章的委派,担当了筹办开平煤矿的重任。为解决轮船招商局和北洋舰队的用煤问题,44岁的唐廷枢带领英国矿师马利师等由天津到开平,连续几日骑毛驴或步行,在开平、古冶、凤山、桥屯一带,考察煤窑、铁石情况。深入到小煤井里观察煤层的贮存形态,并带回煤块和铁石样品,寄给英国有名的化学师施赖礼、戴尔进行化验。

      1877年10月,唐廷枢拟定了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十二条。章程规定:开平矿务局专营煤铁,拟集资80万两。善于股份制运作的唐廷枢,以招股方式筹得白银100万两,从外国购买先进设备,请来外国工程师和领工。1878年7月,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唐廷枢任总办。这个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购买设备、招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是唐廷枢一手经办。在19世纪末期开平煤矿的年产量曾达到78万吨,总资产增长五倍,成为中国第一个西法采煤煤矿。

      开平煤矿是唐廷枢一生所经营的企业中历时最久的一个。当时中国用煤几乎完全依靠进口,开平矿生产的煤炭,很快占领了大半个华北市场,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经济来源。开平煤矿的建成使我国的煤矿开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艺系统,在关键环节上实现了机器生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开平煤矿也是当时中国十几家官督商办煤矿企业中经营最有成效的一个。直到今天,在开平矿务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滦煤矿,仍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唐胥铁路

      开平煤矿开采后,煤炭主要销往天津,煤炭运输主要靠马车,这样运输能力不仅低下,运营成本也过高。唐廷枢便上书李鸿章,建议修筑唐山至芦台的一百里铁路,1879年清廷奏准,派英国工程师金达督修。只因办矿资金不足,拟先筑唐山至胥各庄这一段,这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底,唐胥铁路正式投入使用。当时因朝廷内的保守派上奏慈禧,称铁路会“震断龙脉”,所以不能用机车,而用骡马牵引充当火车头,在钢轨上拖曳煤车,被称为“马车铁道”。

      次年,由于开平煤矿的全面投产,牵引力小、速度慢的马车铁道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1881年,在唐胥铁路开工建设之际,唐廷枢创办了唐胥铁路修理厂,这是中国第一个铁路工厂,今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修理厂建厂初期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这台机车在唐廷枢的主持下,由工程师金达同中国工人一道于1881年完成。“龙号”机车的上轨运行,标志着在我国的铁路上开始了行驶机车的历史。但顽固势力却连奏弹劾,攻击机车行驶“震动东陵”,“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不久,机车被勒令禁驶。又是唐廷枢力谋疏通筹划,并于1882年6月,邀请一批官吏乘坐由火车机车牵引的车辆,用以证明机车的效率、安全和可靠。之后,清政府默认了机车的行驶。1886年,开平矿务局商董上书李鸿章,要求把铁路从胥各庄展筑至阎庄。李鸿章准奏,并成立了由伍廷芳任总理、唐廷枢任经理的开平铁路公司,随即收购唐胥铁路。从此,唐胥铁路脱离开平矿务局,实行路矿分营。

      唐山细棉土厂

      唐山细棉土厂唐山细棉土厂

      由于军事工业和民间工业发展较快,致使水泥需求量日增。而当时国内使用的水泥却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满足国内对水泥的需求,唐廷枢于1889年创办了唐山细棉土厂,即唐山启新水泥厂的前身。早在开办开平矿务时,唐廷枢就了解到唐山的灰石可用作制细棉土的原料这一情况,但对当时尚无起色的开平矿务局来说,无力拿出资金去支持这项事业,所以,唐廷枢暂时把这一建厂计划搁置起来。但他并没有放弃行动,这期间,他调查走访,深入研究,收取样品,反复实验,并请英国细棉土化学师施礼达炼验,直到80年代后半期开平矿务办有成效之时,他才终成夙愿。1889年12月,他把多年的调研结果及筹股设想向李鸿章作了汇报。李鸿章指派他筹办细棉土厂,于是,唐廷枢开始了建厂的正式运作。

      水泥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唐廷枢决定使用唐山的灰石和广东香山的泥土,因为二者“合炼制造细棉土为极佳,已无疑义”。在资本来源上,由军械局各局、开平矿务局和广东香山地主各出2万两白银。在成本核算和销售方面,所有石、泥、焦炭价值,均按成本实报实销;香山泥土的运输,由矿局赴香港的运煤船转至澳门,顺便捎回,船费从廉核算;细棉土厂按“生意办法”办事;造成的细棉土“先尽军械所官用,提取其盈余,再行发售民间销用”。该厂聘请英籍工程师芬奇主管技术工作,他是一位有能力的化学师。在他的主持下,工厂“制成了品质很好的水泥’,而且,在数量和成本方面也“都很令人满意”,日产量近30吨。唐山细棉土厂是中国第一个立窑水泥厂,生产了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

      官僚支持

      作为开平煤矿的附属部分,中国自营的第一条铁路——开平铁路、中国自营的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也是在唐廷枢倡议和主持之下兴办的。这所煤矿为洋务派官僚提供了他们所汲汲以求的“海防用项”,也为它的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收入。

      洋务派官僚企业为唐廷枢不但提供了经济上的利益,而且准备了政治上的进身台阶。在唐廷枢进入招商局之前,他就已经取得了一个同知的头衔,之后,他的官衔随着他在洋务派官僚企业中的地位而上升,由同知升为道台,甚至得到“堪备各国使臣”的保举。他的名声在洋务派官僚中得到交口称誉。李鸿章委他主持招商局,称他‘精习船务牛意”,随后委他主持开平煤矿,又道他“十开采机宜”,“胸有成竹”。而丁日昌在调他办理福建洋务时,除了夸他“于各国情形以及洋文洋语罔不周知”之外,还称颂他“才识练达,器宇宏深”。在他60生辰之日,唐山矿区四十八乡绅父老子弟“同送万民牌伞”。

      19世纪70年代以后,唐廷枢在洋行企业和洋务派官僚企业之外,又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企业活动。在进入招商局的前夕,他就曾在香港集资10万元,“先租两船,往来港沪”。进入招商局以后,为了开展码头堆栈和轮船保险业务,他又和徐润等人先后创办长源泰、长发两堆栈及仁和、济和两保险公司,开中国人自办保险公司的先导。进入开平矿务局后,他仍然不忘堆栈码头业务,于1890年和郑观应等集资在广州修建轮船码头,运销开平的煤炭。在开平矿务局期间,他在矿业和工业的投资方面进行了许多试探,其中有1883年与买办李文耀试办之热河承平银矿,1887年和1888年与徐润先后勘察的平泉铜矿和迁安铁厂,以及1889年从香港华侨商人何献墀(昆山)手中接办的广东天华银矿。就在他逝世的前一年,还邀约郑观应计划经营造纸厂。而在他逝世的当年,又和徐润等人筹办热河的建平金矿。在他参加这些资本主义企业活动之前,他已经对一家有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倾向的报纸——《汇报》,给予经济上的支援。这家报纸是他小时候的同学、中国第一个留美博士容闳创办的。

      1892年10月7日,唐廷枢逝世于天津。当时上海《北华捷报》发表文章,赞扬他的一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他的死,对外国人和对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

      背景

      唐廷枢唐廷枢

      在进入怡和以前,唐廷枢就从事商业活动。进入怡和以后,他一方面为怡和经理库款,收购丝茶,开展航运,扩大洋行势力于上海以外的通商口岸;一方面继续从事自己的商业活动,大量附股于洋行经营的保险,航运企业,并为洋行企业吸引大量的华商资本,扩大洋行势力。

      1873年,唐廷枢离开怡和洋行,参加李鸿章主持的轮船招商局的改组工作。这是唐廷枢一生活动中的重要转折,从此成为洋务派官僚的有力助手。担任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为这个洋务企业招徕了大量资本。他不但自己投资,而且把原为中国商人所有而委托洋行经营的轮船,也转搭招商局营运,在他的主持下,招商局的营业状况,有了颇大的起色。

      1876年,他又受李鸿章的派遣,开始筹办开平煤矿。这是唐廷枢一生所经营的企业中历时最久的一个。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到筹集资本,正式开采,都由他一手主持。这个矿的年产量,在19世纪末期曾经达到78万吨,为当时所有的官商煤矿所不及。作为它的组成或附属部分,还有中国自营的第一条铁路──开平铁路和中国自营的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也都是在他的倡议或主持下兴办的。随着企业活动的扩大,他的声誉也日益提高。李鸿章称赞他既“精习船务生意”,又“于开采机宜”“胸有成竹”,并给他以“备堪各国使臣”的保举。在经营洋务企业的同时,他还进行许多任务矿企业的试探。但大部分半途而废,收效不大。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有一点却是大致可以明确的,即洋务运动总是顺应了振兴图强的时势,做了一些“富国强兵”的实事,为国家留下了一份遗产。尤其是参与其事的一些实业家,他们殚精竭虑,筚路蓝缕,开辟新径,为民族建过“功”,立过“业”。他们的精神品格,有启迪来者、激励后人的作用。

      声望

      中国现代煤炭工业,始于1876年在河北开平创办的第一座煤矿——开平唐山煤矿。唐廷枢的名字,对今的普通观众来说,也许十分陌生,但由他经营开采的中国第一座煤矿,由他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却让国人从此得享现代化的能源和交通之惠。我们又何曾想过,当年开采第一座煤矿、建造第一条铁路的人们,曾经遭遇过何等样的艰难险阻,曾经作过何等样的奋斗和牺牲。1881年6月9日,龙号机车开始在唐胥铁路上运行。据史料记载,其“运输之力,陡增十倍”。但是清政府中的顽固派却以机车行驶“震动东陵,先王神灵不安”为由,连上弹章,清政府忙下令禁止使用。后来,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竭力奔走,并邀请一批官吏、大臣乘坐火车验证,证明安全可靠,才又允许机车行驶。

      仅就唐廷枢创办开平煤矿所碰到一些障碍来说,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在当年却可能震惊朝野。例如本剧开头的清东陵地宫渗水事件,即使真有其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原因可能是年久失修,可能是维护不力,也可能是地质的变化,就算是与周边地区开采煤矿有关,也可以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但当时处理的结局,却让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朝廷主管衙门和地方官为避祸全身,上下勾结,把所谓罪责转嫁到一个无辜的伍家窑窑主身上,致使窑主伍进财被保守的醇亲王判“斩立决”,并以此为口实,下令封窑,禁止煤矿开采,由此种下了无尽祸端。这与后来醇亲王将地震说成是开平矿局机车行驶惊动了皇陵龙脉,以此为借口,反对修筑铁路,如出一辙。

      这些,都决不是单个的事件和偶发的情节,而是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象征。虽然是一个具体的所谓“地宫渗水”事件,但在这个事件中,却包含有无穷无尽的利害和算计、阴谋和陷阱,也包含有言说不清的愚昧和迷信、残暴和专横。唐廷枢和他的同仁们,就是在这样的专制、野蛮、愚昧、迷信而又充满权力角逐和利害纷争的环境中,开始了中国近代煤矿、铁路工业最初的现代化进程的。

      后世影响

      唐廷枢唐廷枢

      唐廷枢的一生,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中国清末洋行买办,洋务企业活动家。

      唐廷枢家族的后人、80多岁的唐有淦老人曾传述,唐廷枢50岁之后,经常返回家乡热衷公益。他曾对唐家湾修筑码头进行尝试,以小火轮开辟通往广州与香港的航线。37年之后,孙中山在规划《建国方略》时,将这个码头确定为唐家大港。

      据记载,唐廷枢在天津病故后,其灵柩用轮船从上海运回到老家唐家湾。和唐廷枢的灵柩同行的有十三国商务官员的专船。当这支庞大的船队在唐家前环海“一字排列”时,整个海岸都灯火通明。参加丧事的有近千人,十三国的驻津领事馆在公祭日下半旗志哀。

      影视作品

      2009年,由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汉都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珠海市委宣传部协助拍摄的24集电视剧《大龙脉》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首次由珠海历史人物形象展现在荧屏上。为科学地做好唐家湾古镇的保护和开发,珠海市还公开征求唐家湾的保护和发展方案。其中要建一个唐廷枢纪念馆已经提交给有关部门研究决策。

      这位“买办第一人”在1873年脱下了洋行的“皮鞋”,穿上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递来的“布鞋”,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对洋务派的官僚企业实施官督商办,成为洋务运动的一员主将。

      中国第一

      说起唐廷枢,珠海人并不陌生。他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煤矿开平矿务局、中国民族保险历史上第一家较具规模的保险公司仁济和保险公司、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钻探出第一个油井、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唐廷枢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廷枢逝世后,当时上海《北华捷报》发表纪念文章,赞扬他的一生为中国民族工商业所作的巨大贡献,称他的一生代表中国历史上“一个时代”,“他的死,对外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唐廷枢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衍生作品

      《大龙脉》《大龙脉》

      24集电视连续剧《大龙脉》,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近代中国这样的一位优秀的实业家。本剧的中心情节,是围绕唐廷枢受命开发开平煤矿,在开矿的过程中,提出建造铁路,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展开的。这些矛盾、冲突,有的是来自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好恶和权衡,有的是来自开明的恭亲王和保守的醇亲王之间的权力较量,有的则是来自亲信幕僚的撺掇、谋划,地方官吏的野蛮、愚蠢,当然,也有的是来自普通民众的蒙昧和迷信、不满和抗争,包括来自内部的阴谋和算计、利欲和野心,以及代表大英帝国的怡和洋行所设置的陷阱,甚至还有李鸿章本人在关键时刻的动摇和背叛等等。本剧在这样的一个错综复杂而又剑拔弩张的矛盾、冲突中,全力塑造了一个胸有大志、不畏艰险、笃诚务实的近代实业家唐廷枢的形象。

      剧中的唐廷枢原本有一个信念:不求做大官,只求办大事,搞实业。但后来发现自己的实业屡屡受挫,主要是因为各级官吏从中作梗,而要办成一件事,又得借助各级官吏手中的权力。在经受了一场无妄的牢狱之灾后,感叹自己已悟得先做大官才得以挥洒做大事的道理,因此请求赏赐黄马褂做胡雪岩那样的红顶商人。这样的举动,不是说唐廷枢在经受挫折后,已改变初衷,屈身折志,只能说,在唐廷枢生活的那个时代和社会,官吏的权力伤及实业和人心,已经到了深入骨髓、足以让一个正直的灵魂异化的程度。但唐廷枢毕竟是唐廷枢,虽有这种万般无奈的愤激之词,迫不得已的权宜之念,但终究没有去做大官,而是竭尽心智,拼却身家性命,去实现自己既定的实业理想。如果说大清朝真的有什么龙脉的话,唐廷枢的这种精神,就是支撑国家社稷的龙脉、民族精神的脊梁。

      个人评价

      四十岁以前,唐廷枢读过6年教会学校,当过10年英语翻译,干过10年洋行买办。他说得一口流利英文,编过学习英文的《英语集全》,熟悉外国人,通晓西方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他是在西方文化浸润中长大的。在学习西方文化、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拓宽了视野,历练了才干,积累了财富,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许多弊端,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不少短处。另一方面,他的爱国意识也在潜滋暗长。他不能容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凌,不能容忍洋人对华人的蔑视,不能坐看中国利权的丧失,不能坐视中国继续地衰败。

      1873年,他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辞去已经驾轻就熟、待遇极为丰厚的怡和洋行买办位置,就任成立不久、没有任何起色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自己没有细说。他的好友郑观应倒是说过其中的原委:有一次,唐廷枢乘船由上海返回香港,途中遇到风浪,其船避风,洋人船主限给每位乘客一壶水,约重一磅,饮用洗面均在内。船中有一百多头羊,则满桶水任其饮用。唐廷枢受此人不如羊的刺激,大为愤恨,从此萌发与洋人争利的思想。他任职轮船招商局,目的之一就是挽回利权,与洋商争利。

      唐廷枢唐廷枢

      魏源有一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唐廷枢将此名言落实到行动中。他负责轮船招商局之后,努力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增强招商局的商办比重,扩大资本,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使得业务大为扩展,不到十年,招商局已拥有江海轮船26艘,中国少溢出白银不下数千万两。他主持开采开平煤矿,开创华商保险业,也都实行先进的管理制度,大获成功。

      唐廷枢既是著名的买办,又是成功的民族资本家,还是卓有成就的爱国者!他在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强烈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凌;他在努力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对于官僚体制下的种种腐败行为痛心疾首。其兄唐廷植的工作经历、思想境界,亦与唐廷枢相似。唐氏兄弟是晚清极具研究价值的个案,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他们的研究成果,但还远远不够。